第一百九十三章 政策 (第2/3页)
节流之中来回纠缠。
“这个开源。不是王介甫所行地开源。学生认为。给这些厢军找一份工作。能让他们养家糊口。拿到一份令他们满意地薪金。那才是真正地开源。是为大开源。而裁厢军节流。是为大节流!”
司马光也点头道:“如果真能像你所说地那样做。确实是大开源与大节流!子贤想必已有定计了吧?”
沈欢不答反问:“老师觉得我大宋民生如何?”
司马光沉吟着说道:“还算殷实吧。”
“当然殷实。我朝不抑兼并,百姓多有经商,像南方之地,还把生意做到了海外!以人口而论。平均之下,一家五口,能有三五贯的钱财,而以米粮作为衡量,是前人的三五倍!比只任何朝代,我朝民生都要殷实多了!除了一些地区比较贫穷落后外,大体上民生都算富裕的。老师,民生殷实了,百姓其他需求就大。我等可以在这方面做点文章!”
“比如说?”
“比如说通讯!”沈欢笑了起来。“我朝商业繁荣。商贾遍天下,而经商最重什么呢?信息?在此地。如能知道彼地的市场信息,他们才能更好地调余缺!还有民生殷实,百姓生活花样也多,也会到各出去看看,或者想知道外地亲人的信息。可以说,这个通讯,需求日益大咯!”
司马光大是头痛,沈欢又是通讯,又是市场,还有什么需求,一大堆术语听得他头都大了,更不用说明白什么了。
“子贤,你能否说得通透一些?”
沈欢只能说道:“说白了就是看看我朝的在各地互通消息的设施,跟不上百姓的需要了!老师,我朝像传送信件之类地东西,靠的是什么?”
“驿站!”司马光没有犹豫地说道。
“是的,是驿站。但是老师不觉得驿站少得可怜吗?基本上只有到州县才有那么一个。而且还是大多传达朝廷公文地驿站。百姓或者商贾,要给另外一地之人传达信息,还得靠拖人帮忙带去。如果没人去那个地方,只能无奈地作罢。如果……我们能把更多的驿站开到县下面去,为百姓商贾传送信件或者物品,老师认为怎么样呢?”
司马光刚想说“有这个必要么”,突然想起沈欢提起的裁军计划,不由愣了:“子贤,你是说把这些厢军下放到各个驿站,专门做传送之类的事?”
“是的,老师,学生命其名曰邮政。何为邮?就是帮你送东西到你需要送到的地方,只要你写上送达的地址,交给朝廷开的邮政驿站,我等就会帮你把这东西送出去,从此地到彼地,再到他地,一站连着一站,直到到了目的地为止。当然,你要邮政驿站帮你送东西,我等花了人力物力,你总要付费吧?只有你付了费,我等才能雇佣更多地驿站人士帮你送东西,才能给你更好的服务。而驿站工作之人,当然是我们要裁的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