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二章 问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二章 问计 (第2/3页)

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于是王介甫地上台。也就顺理成章了。当时老夫举荐王介甫。也是存了让他改革时弊、充实国库地心思。因为他确实有这样地能力。可惜没想到到如今。新法是出来了。却闹得满朝不愉快。王介甫也不听劝谏。一意孤行。这才是老夫要反对地理由!”

    沈欢点点头。后世把司马光归为保守派地领袖。说他保守顽固。其实大有冤枉。当然。他一手罢黜了王安石所有新法。过错肯定要承担了大半;可是纵观他前半生。与王安石一样。也想改革时弊。中兴大宋。总地来说。他大体与苏轼差不多。是寒暑论地持有者。主张改革。却不能像王安石这般不顾一切地贸然施行。君不见苏轼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写地反对策论。数量多。力量足。比司马光有过之而无不及!造成司马光最后领袖保守派地原因。与王安石一样。因为意气之争。他们双方都像骑在了老虎背上。难以下来了!只能咬着牙撑下去。看看到底是谁搞死了谁!

    在沈欢为他们两人命运感慨地时候。司马光又道:“子贤啊。解决财政问题。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开源老夫不如王介甫。再进言也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罢了。没有用处;最后只剩下节流了。可你也知道。一昧要求官家节流。那也是最令他反感地事。看看宫中这几年。不单皇室与朝堂地用度不敢浪费。就连官家地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制约。宫中连要点地蜡烛。也原因财政紧张有所削减。难道让老夫连官家地吃喝都要求节减了么?如果是这样地话。估计官家还是会用王介甫地主张!”

    “老师怎能如此丧气!”沈欢赶紧劝说,“王介甫有王介甫的长处,老师有老师地长处!其实若论什么才是做宰相的资格,学生反而不会认为是制定政策方案地能力。能用人,会用人,能容人,才是宰相该有的过人才能。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宰相该有的气度,很明显。现在看来,王介甫并没有这点长处。想比老师,就差的太远了!”

    司马光苦笑道:“可惜官家不这样看呀!再说了,老夫就是再会用人,我等这一方,也得拿出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确实能缓解财政紧张局面,这才方使官家看重。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沈欢笑道:“老师,节流不是一种方案吗?”

    “刚才老夫不是说了吗?一昧节流。只会惹官家厌恶而已。老夫之前所上节流奏章,是不得已之策罢了,因为要不这样做,财政更会拮据!”

    “节流不行?”沈欢笑得有点灿烂了,“老师,其实学生认为一昧开源也不是长久之策。像王介甫这般,打着民不加赋税而国用足的旗号,千方百计施行一些能拢集钱财的政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亦非良策也。无论他如何开源。收了多少财政,没有节流。也一样是治标不治本!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司马光倒是给沈欢地说法吓住了:“子贤,你所得老夫有点糊涂了。节流不行,开源也不行?沈欢解释道:“老师,自王介甫入朝主持变法之后,学生一直冥思苦想,我朝政策,该以何为先。正如王介甫所说,理财为先!理财之法,无非是开源与节流。现在王介甫行地就是诸多开源之法,而老师认为自己地就是节流。学生经过思考,窃以为都有所偏差!”

    “哦?”司马光这时候倒没有多少吃惊了,恢复了平静地本色,反而有所兴趣,笑了起来,“子贤,看来老夫今日找你过来,对得很呀!观你言行,莫不是真有什么高明的见解了?”说到对沈欢点子地欣赏,他不下于官家与周季。沈欢侃侃而谈的本色,反而让他镇静下来,细心思考了。

    沈欢笑了:“只是一愚之得而已,说不上高明!”

    “好吧,就不要卖关子了,说来听听吧。老夫也期待得很呐!”

    沈欢清了清嗓子,沉吟一会组织好语言才道:“窃以为,理财之策,单以本朝而论,节流为本,开源辅之,方是上上之策!”

    司马光有点意外,在他的观念里,沈欢经济之才不下王介甫,本以为对方会挥此点,以开源聚财为先,没想到对方对“节流”如此推崇,不禁有点欣喜了。

    “但是……”沈欢没等司马光说话,就来了一个大大的转折,顿时把司马光的心儿给提了起来,“学生所说的开源,并不是王介甫的开源,节流也并不是老师之前主张的节流。”

    司马光呵呵笑道:“看来子贤真要给老夫惊喜了!老夫洗耳恭听呢!”

    沈欢终于把最近的思考结论抛了出来:“老师之前主张之节流,就是要官家从皇室和朝堂用度上多加节俭,不要浪费,从而减少财政支出。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