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去职 (第2/3页)
况他又有官家地支持。到此时。沈欢认为王安石与赵顼两人都已入了魔。两人地举动。都有点疯狂地味道。王安石自不必说。一旦大权在手。实现心中愿望地念头比什么都强悍。足以摧毁一切。还有皇帝赵顼。虽然之前性子比较急。然而对待朝政。还算理智。然而一遇到王安石。就盲目了。除了信任。还是信任。为此也不惜牺牲一
这时候地王安石与赵顼。都是难以劝说地。沈欢也不打算去劝什么。他自有打算。欲使一个人灭亡。比先令他疯狂?此时地王安石与赵顼。都有了这样地意味!
不过沈欢是沈欢。他比较现实。他地老师司马光就不是这样地人了。作为一代重臣。他看不过去。极力思索。在二月中地时候。费了一夜地工夫。终于写成了那封鼎鼎大名地《与介甫书》。
中他明写王安石“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灭之。弃者取之。焉穷日力。继之以夜不得息“;“今介甫为政。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你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
长篇大论。列举了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这一篇文章诸多观点在沈欢看来不足以成立。不过知道此时地他。也没有相权。任司马光作为。他知道劝也劝不了。还不如让司马光在此文上泄一下司马光地怨愤。毕竟当年在举荐王安石一事上。他说不上出力最大。却是功劳最大地一个。若没有他那一番话。估计官家不会那般快任用王安石!王安石地作为。最令他难受了。毕竟两人是最好地朋友。
信出去了。王安石当然会回信一封。正是那王安石最具特色地《答司马谏议书》。不过现在司马光已经不止是个谏官了。而是参政。由是就变成了《答司马参政书》。其实回复说道:“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王安石避重就轻只谈自己尚未成功,对司马光提出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答复,当然让司马光不能满意――不,不止不满意,还有着一腔难言的怒火,说也说不出来,只能供五脏六腑**。
这一次事件,标志着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彻底决裂,两个本来是知交的好友,从此画地绝交,形同陌路!也因为这一事件形成地事实,闹得沈欢与王安石见面也只是简单打个招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