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政见 (第2/3页)
,可都是大宋的精英了,特别是以文学才华而论,这次聚会,可以说得上是文坛的盛会了!人才济济一堂,不正说明了大宋文化地繁盛么?所以,朕感到荣幸,也很高兴!”
赵顼皇帝做久了,能力有所提升,特别是说话方面,一下子照顾到了众人的感情,一番说辞,令不少人感到感动,除了赞叹回应官家之外,别无他法。别人如何做想沈欢不清楚,但是他很同意赵顼的说法,这次与会之人,确实都是精英了,如果苏轼兄弟在此,这次盛会,甚至可以说是有宋以来最鼎盛的文坛聚会了,他们都是宋代浓缩的精英!
一想到苏轼,沈欢走了一下神,也不知道走了几天的苏轼现在到哪了,到西蜀的路不好走,也不知道他们受苦了没?这次聚会,本来苏辙是可以出席的,苏轼作为长子回家丁忧了,苏辙还留在京城,不过他父亲百日未过,他实在没有聚会地心思,因此托词拒绝了邀请。
在与众人互贺之后,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赵顼突然皱了一下眉头,叹声道:“我大宋锦绣繁华不作他想,然而,朝廷财力日渐困顿,也让朕心头难受。这次请诸位进讲,不无寻找解决之道,在座皆是高才之人,何以教朕?”
说到财力,本来还安座地韩绛站了起来,羞愧地道:“臣忝为三司,掌管天下财政,然而因为臣的无能,致使财政拮据,是臣之过,还请陛下降罪!”
韩绛这样说,一下子让众人都安静下来,睁睁地看着官家是如何处理地。帝国财政问题,在座要么是高官,了解实情,要么是有识之士,看得出实情。他们也知道,这次进讲,肯定不简单,官家上来的话,已经确定了一下主题:这次不谈诗风月,如何解决帝国财政问题。才是最为重要之事,甚至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赵顼淡淡地笑着,道:“韩三司之才与为政之奋力。众所周知,若不是你万般周全,也许大宋的状况就更严重了!韩三司之才,就是先帝也多为仰仗,朕自然也不会薄待于你!可惜朕年轻学浅。未能力挽狂澜,救治大宋诸多弊端。因此。这次进讲,朕只能仰望在座高才想出一二计策了!”
在座之人,不少都不能安座了,特别是政事堂几人,脸色甚差,不无羞愧之意。韩琦自不必说。他作为帝国第一宰相,不能为君解忧,也是失责,别人不说,他自己心里焉能自在;欧阳修与司马光的心思也很简单,政事堂作为权力集中之地,本来就该思虑为君解忧之策,未能成功,也是失责!
韩绛还没有坐下。闻言之后恭敬地说道:“陛下,国用不足,全是未得善理财者之顾!”
“哦?”赵顼来了兴趣,“韩三司,何为善理财者?”
“来了!”沈欢皱着眉头心下喊了一句,肉戏来了,这次的聚会之目的,就要上演了:赵顼与韩绛。此刻就像演双簧之人。一问一答,就是要得出这个“善理财者”吧。而理财经济之道。在座之人,有谁可比王安石地造诣?真是太坏了,沈欢大是苦笑,韩绛是王安石的朋友,为了王安石的上位,他是不择手段地,今次亦然,不惜自贬也要把王安石推上台来!
这时候韩绛还没有答话,一边的司马光皱着眉头,枪先说道:“陛下,治国之道,重制度,焉能把治财者列为先?若按韩三司之意,民间之大商贾,最会治财,难道要把他们用在朝堂之上?善理财者,不会头会箕敛尔,何足道哉?”
“哈哈!”在坐众人,不少都轰笑起来。当然,也有人皱眉,特别是沈欢,看到赵顼皱眉后,眉头更是紧蹙,司马光就是不识时务,这次聚会,很明显赵顼就是要找出一个能为他解决财政状况的人来,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