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事 (第2/3页)
再次低头看看王安石的文章。不得不说。王安石无愧于“唐宋八大家”地风范与名头。对王安石的新法,历来尽管或毁或誉,有过各种不同的评价,但是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却历来几乎都是众口一辞加以赞扬。他不仅是个杰出的散文家,属“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是开一代风气的诗坛宗匠,是文学史上“宋诗”派地奠基人。对于他文章的功力,沈欢从来不敢有一个坏的评论!
王安石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以实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的文学主张,多为有关政令教化之作。集中有书疏、奏状、札子、论议、书启、记序等体裁,其中以政论文、书札序跋文、记叙文、小品文几类比较重要。
《本朝百年无事扎子》若按历史轨迹,作于熙宁元年,至今还有一两年的时间,是王安石从当时北宋王朝积弱积贫的实际出,为神宗总结历史经验、阐明变法主张的一篇精心之作,也是他政论文地代表之作。
政论文大都体现作者地改革观点,直接为变法服务,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有宋一代,王安石都是此中高手,足以成一代宗师,像早些年的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针对赵宋王朝面临的内外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陶冶人才以更革法度的系统政治主张,是最早展示王安石全部变法路线的宏文。之后又有什么《上时政疏》,从分析前代地政治事件中总结出历史教训,建议仁宗正视宋廷地政治危机,更革“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的积习,及早实行“众建贤才”、“大明法变”地方策。
如今好了,王安石又提前应神宗询问写出了著名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回顾了北宋建国百年以来的历史状况之后,着重剖析了“累世因循末俗”之积弊,敏锐地指出了表面承平的局势下所隐伏的种种危机,深刻阐明了变法改革的紧迫性。
看着这篇凌厉的呼吁快变法的文章,沈欢的眉头再次皱紧了。
他的愁色让司马康看见,不由问道:“怎么,子贤,难道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意见?”
沈欢道:“公休兄,小弟哪能有什么意见!”
司马康不悦道:“子贤,你就是太过谨慎了,一点都不像年轻人!这些日子外头因为变革一事吵得热热闹闹,就连苏家兄弟也忍不住参与进来,写了好些或反对或支持的文章,偏偏你这一代才子,一个话都不出口,一个字都逼不出来,简直令人泄气!”
“泄气总比没气好!”沈欢腹诽不已,虽然宋代有不杀士大夫的传统,但大不敬罪名除外,沈欢可不愿意现在乱说话乱写东西落下把柄,一个不好,给人大做文章,就是大不敬罪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