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雨至 (第2/3页)
的人吧。还是司马光有见识呀!一想到司马光。沈欢就不由得心儿紧了紧,也许是出于政治敏感性,也许是出于好奇,第一期刊行水灾防范知识的杂志一上市,司马光就把沈欢叫了过去,只为详细询问而已。
沈欢依然能清晰地记起差不多一个月以前的那个夜晚,司马光连自己地亲生儿子都支开了,书房里只剩两个人而已。那种神秘地气氛,还有司马光突兀的问话,害得沈欢以为司马光了解了点什么,闻言之下心儿一突,差点就要老实说了出来。
好在最后能以一点理智克制了这种冲动,生生扯了一个谎出来。他不能直接说他知道八月有水灾,不然对方询问之下难以圆谎。司马光是儒家高贤,不语怪力乱神,若是以一些迷信或者术士之流的话来敷衍,肯定过不了关,说不定还要给他数落一顿。另外若是这些话传了出去,他也就不用混了,没有哪个主子希望臣子有些莫名其妙的能力,特别是这种能力还能威胁到他们的统治!
把灾害预测托于仙人或先贤寄梦,那是一种很愚蠢的事,这个认识沈欢早就了解。为此他不惜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这个杂志给鼓捣了出来,只为了预先宣传一番而已,走的是“曲线救国”的路线。至于结果,很明显,至少沈欢最想帮助的司马光起了最大地注意之心。
那一晚,沈欢也装起神秘来,生生把这个谎圆得极其圆满,只说自己杂学颇多,最近研究天文地理,加以总结开封多年气象,得出一个两个月内必有出人意料地大雨的结论!这个说法也许很幼稚,至少一开始司马光是不信的,不过沈欢又装模作样显示他杂学的威力,解释了一番杂志上司马光并不懂的内容,像那个“人工呼吸”,起死回生的作用令司马光半信半疑。最后秉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念头,还是问起了防范措施。
沈欢当即大喜,他就清楚,以司马光谨慎地性格,就算不大相信,却也会有所准备地。因此道出了思谋已久的对策:第一就是宣传,《文艺》杂志有了这些防范知识,但是宣传得还不够,因为一般平民可不会买什么杂志回去阅读,大多文人又看不起这些知识,更不会去教授这些人了。好在沈欢也有准备,那就是多雇些人到民间去宣传这些知识,特别是这一个月内,一定要让更多地人了解这些救生本领,这个需要取得开封知府司马光的同意,免得这些宣传之人给以妖言惑众的名义关进了大牢!
这一点司马光思虑再三,最终同意。另外一个对策就是清理下水道。开封城作为当世大城,若要全城整治下水道,那也是一个大得离谱的工程,至少以大宋如今的财政状况,是不允许有这般大规模的花费。这个沈欢作为三司副使,了解得通透,因此倒也没有建议全盘整治,只是让司马光动用些厢兵到城里低洼之地去疏理一番即可。司马光作为开封知府,倒是有权力动用几百厢兵,而这些厢兵不同于禁军,基本上没有多少训练的目标,整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