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问对 (第3/3页)
确实是一个好东西。若能早日颁行天下,令天下之人早日学习此法,对于认字教化,不是大善吗?”
沈欢一愣,瞥眼看见官家的稍微撇嘴的神态,顿时明了这是对赵顼的不满意了,一个帝皇,若是在臣子面前表现出急切的神态,估计是失败地象征了。不敢附和颖王,只能答道:“颖王殿下心怀天下,当然是好地,可若是事事急切,就非善事了,圣人亦有云:过犹不及;欲则不达。这个道理,想必殿下应该是了解的。”
赵顼还是不明白,道:“子贤,这个道理本王当然明白,可是,拼音一法,已经证明了它的优越性,既然是正确的法子,实施起来想必没有错吧?”
沈欢也学官家撇嘴了,好的法子做起事来就一定没有错了?难怪你能让王安石把这个天下搞得乌烟瘴气,凭良心来说,王安石的那些变法举措,其中也有好的地方,是为良法,可也有不足之处,实施起来才会有那么多人反对。如今从拼音一事上就可以看出颖王还是历史上那个颖王,改变不大,这让沈欢有点沮丧,难道一年多的接触,还没影响到他?
沈欢眼珠一转,有了计较,赶紧把为颖王解释的机会当作回答官家问题:“殿下,话也不是这样说,法子是好,可大宋天下这般大,谁知道会不会出什么事呢?殿下请想,拼音注音,确实是比较方便,比起以前认字法子,先进了许多。可是,以前地认字方法实施了几百年,早以深入人心,一旦由朝廷下令颁布新的法子,试问那些观念早已根深蒂固的人会如何作想呢?心里难以接受的他们会把拼音说成洪水猛兽,或者抵触成朝廷异象?若是如此,造成天下汹涌,则非善事了。殿下,人性复杂,人心难测呀!”
“好一句人性复杂,人心难测”官家赵曙倒是听得赞赏有加,“沈副使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老成稳重,不急不躁,也是幸事!皇儿,你可曾有所意会了?”
“这……”颖王赵顼还是有点彷徨。
“殿下,沈副使的道理很简单: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很久没有出声地欧阳修突然话,不愧是有大学问之人,沈欢一大通解释,他引用一句古文就概括了。
沈欢有点郁闷,好像这个道理他早与颖王说过了吧。说过了吗?看到赵顼还是有点不明白地样子,沈欢笑道:“殿下,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你喜欢喝茶,喝了几十年,早已把每天喝茶当作一种习惯,与吃饭同样的习惯,可一旦有一天,有人却抢了你地茶,说以后都不让你喝了,你该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这个拼音颁布天下之事亦是同样道理,要改变全天下的习惯,非一朝一日可以完成,只有慢慢来,一步步实施,那才是最好的法子。臣虽然是拼音创制者,也希望能快点看到拼音颁布天下造福人民的景象,但是面对全面改变他人习惯之事,不能不谨慎。”
赵顼嘘了一口气,笑道:“多谢子贤教诲,本王算是了解了,子贤想的又比本王长远一点了!”
赵曙哈哈笑道:“沈副使不愧是多才之人,道理亦是老成!”
沈欢微微一笑,道:“其实微臣心里想到一个故事,也许对颖王不无助益,陛下可有兴趣一听?”
赵曙道:“难不成对朕也有助益?说吧,给你一说,朕的兴趣也上来了!”
沈欢道:“这是一个烹饪的故事:话说有人要煮青蛙吃,他把水烧开了,把青蛙扔下去,哪知青蛙却嗖地一下跳了上来,滚烫的开水溅了他一身,疼痛难当。再次把青蛙扔下去,一如前事。他没有法子了,抱怨不已,后来有人教了他一个法子:这次他把冷水与青蛙一起放在锅里,这才慢慢加火,水渐渐热了,热了……颖王殿下,你猜结果这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