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请功 (第2/3页)
感激,他如今年纪大了,更关注的是后辈的将来,既然对方看得起儿子,投桃报李,给他请功也不是什么希奇之事,更何况这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功劳!
“欧阳大人,官家让大人进去!”有寺官出来汇报。
“哦!”欧阳修从沉思中醒来,之后整理官服,接着才跨步进去。
“欧阳参政,是否有什么大事生。听寺官来报你急急忙忙的?”官家赵曙急着问道,生怕这个天下又有什么不好地事生了。
“陛下,天佑我大宋呀!”欧阳修先声夺人。
“哦!”赵曙嘘了一口气,至少不是什么坏事了,之后反应过来。“天佑大宋?欧阳参政,难不成有什么喜事了?”
欧阳修也笑道:“正是喜事,臣今得一物,有了此物,臣敢说,正是大宋之福,也是天下文人之福!有了它,今后稚儿启蒙,再非难事了,陛下请想。若有一物能让一个斗字不懂的稚儿一个月之内可认字数十数百,使大宋教化天下便利不知几倍,岂不是天大的喜事么?”
“什么?”赵曙听得不是很仔细,“你说一个月可让一个一字不懂的人认字数十数百?”
“正是,陛下,臣保证,这个稚子并不是什么特别天资聪颖之人。而且记住了字,只要此物还在,也不易忘记。”欧阳修准备吊起官家的胃口再揭开谜底,也好让他对此更感兴趣。
赵曙乐了,笑道:“欧阳参政。你可不能寻朕地开心呀,别人认字,由夫子手把手教导,一年下来。也不过能记数百而已,而且不少人时间一长又忘掉了,你说一月能记上百,还不容易忘记?恐怕言词太过了吧”
难怪他会怀疑,古代教育,认字只能由启蒙老师一个字一个字教导容易之字。待用力记下后。才以各种切音之法对应这些字学会其他字,是非常麻烦与吃力的事儿。若儿童不用心,或者笨懒,容易忘记,数年估计也记不住多少常用字。看看天下百姓,大多连自己的名字都认不得,除了没有机会学习外,认字困难也是一个因素!如今听得欧阳修把认字说得像喝水一样简单,怎能不惊奇!
“臣可不敢拿陛下来开玩笑!”欧阳修赶忙请罪。
“好吧!”赵曙有点急了,“欧阳参政,既然你说有一物可以达到这个功能,想必你是现了它吧,拿出来吧,让朕看看,是否真有这般神奇!”
欧阳修把《文艺》杂志递了上去,道:“陛下,这是三司副使沈欢与微臣犬儿欧阳以及司马翰林之子司马康共同主持编撰刊行的册子,号为杂志,分期刊印,别有意思,臣所说之物,正为其上所载。”
“哦?”赵曙接过去,定眼一看,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映入眼帘,有点熟悉,最后反应过来,不正是颖王的笔迹么,他这个儿子……想到这里,不禁皱了一下眉头;接着才打了开来,仔细看看,却是一卷《五代笔札》,再看作者名头,“欧阳修”三个字跳了出来,疑惑地看了一下眼前的臣子,摇摇头再看下去,现是一些列传,不禁皱眉了,道:“欧阳参政,这些文章……”
欧阳修凑过去一看,现是自己的文章,吓了一跳,赶紧道:“陛下,这是……”
“是的!”赵曙抢着说道,“这是笔札,上面写清楚了,这个朕了解!先不说这个,欧阳参政不是说那个什么事物就在这上面吗,为何不见?”
欧阳修感激地看一眼官家,轻轻上去,没了顾忌,为他摊开杂志后半边,指着“大宋字典”几个大字,道:“陛下,臣所说事物,其实是一种法子,一种比较新颖的教人认字地法子,著者取名为拼音,而其中元素是号为字母的东西,据说是外来文字,不过借来用以组合注音而已!陛下请看,这是李字,这是声母……这是韵母……;这个是钱字……”把《百家姓》里的几个字解释了一遍,经过了一昼夜的努力联系,欧阳修也隐隐有拼音大家的典范了。
“咦?”赵曙越听越觉得惊异,“确实比较有意思,欧阳参政……”
“陛下,颖王殿下求见!”又是一个寺官入内通报,打断了赵曙的心思。
看了一眼也是惊讶的欧阳修,赵曙叹了口气,道:“宣他进来!”
“儿臣拜见父皇!”赵顼又是急冲冲地赶了进来,先给官家行了一礼才起来招呼欧阳修。“见过参政大人!”
欧阳修赶紧推脱道不敢。赵曙道:“皇儿,朕正与欧阳参政议论大事,你若是没事,可先行……”
“父皇,儿臣亦有急事一报!”赵顼听得父皇有打他地意思。赶忙接上口说道。
“何事?”赵曙只能令他在欧阳修对面坐下。
赵顼没有坐下,反而*了上前,脸色激动得红了,声音都有点颤抖道:“父皇,儿臣现一项事物,与我大宋天下有着大功用!”说着把藏在袖里地东西拿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