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七章 科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七章 科举 (第2/3页)

也要考一些帖经墨义,这一场考的便是经义,一般都是从儒家经典出题。虽然沈欢记忆力不差,不过与人家那些读了几十年经典的士子想比还是逊色不少,人家穷经皓遍及经义,他半路出家,实力就相形见绌了。好在进士科经义考试也不要求全部填完才算及格,沈欢差点咬掉笔头堪堪填完九成,想想应该合格了,时间一到就交卷。进士科重点是诗词与文章,好戏还在后头呢。

    考完一场出来,沈欢才吓了一跳――到处都是士子考生,人头攒动,怕不是有好几千人!此时众人表情不一,有欣喜的,有叹息的,有懊丧的,有茫然的。沈欢不禁大叹北宋文治的成功,礼部贡试好像在宋太宗朝就达到过一万三千多人,多年下来高中不少,如今也有几千上万,端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这还不算地方考试时那些没有取得贡试资格的士子――文人遍天下,还真不是吹出来的!

    几千人的活动,确实比较壮观了,也许几天后大部分人都会失望而归,毕竟每年选取进士也不过几百人而已,就是算上其他补备,也不过上千人入选,其余皆是落榜考生,只能静待下一次,如此年复一年,直到老死。

    “我一定要高中!”看到眼前不少胡子都花白的大爷在晃动,沈欢忍不住下了大决心!因此在考文章策论一场时,他是花了全部力气。这一场的题目只有四个字:犬马能养。乍一看题目,让人一愣,不过好在有苏轼指点,从儒家典籍里找出处,稍稍回想,便笑了起来。正是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宋朝以仁孝治天下。一个孝字,关键又重要。沈欢就疑惑了,据说以前礼部出题有时比较偏冷,至少让考生很难理解,今次怎会如此简单了?一个孝字,只要不是草包的考生都能大谈一番,颂扬几下,最后切入儒家经义里,则高分矣!

    “应该没有这样简单!”沈欢告诫自己,看看周围,有的考生作大喜状就开始动笔,也有犹豫模样的。沈欢觉得可以慢点来,宋初科举,有谁交卷最快就取得头名的规矩,就是到了殿试,也以此作为状元的条件,不过这样弊病很多,为了快,文章质量差得令人不忍卒目,到了太宗朝,为了打击这些快手,特意让交卷第一的落选,取文思比较慢却有文才的考生高中;加上又采取糊名制,考官看不见贡生名字,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如此也就合理多了。

    本来礼部贡试题目一般是由主考官与其他官员决定,皇帝要出题筛选,还有殿试的机会。不过沈欢突然想起苏轼说起一事:欧阳修出题前,曾一人由官家召见,谈了好一阵才回去决定好文章题目。

    孝……沈欢笑了,看来这次考试,连官家都忍不到殿试就跳出来指手划脚了,他去年以“孝”的名义给亲生父亲称皇,虽然最后使计成功,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