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温情 (第3/3页)
律规定应该婚配的,特别是女子,若过了十八尚未嫁出去,外人也就有闲言碎语,娘家更是难以忍受。
在古代劳力作为最大资本的情况下,人口是一种资源,子孙满堂才是最大追求,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追求子嗣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也难怪沈氏开始忧愁儿子的婚事,不知不觉,过完年沈欢就十七岁了,而他到这个时代也已过了三年。
“娘,大哥要娶妻了?”小莲儿睁着又大又圆的眼珠,既是新奇又是兴奋,“就是说小莲儿要有大嫂啦?”
沈欢轻敲一下她的小脑袋,喝道:“说什么呢!大嫂是说有就有的吗?”
小莲儿委屈地道:“把新娘子娶进来不就有了吗?大哥,新娘子穿着一身红衣,可漂亮啦!”
沈欢笑道:“那小莲儿以后就做穿红衣的新娘子好不好!”
“不要!”小莲儿更委屈了,瘪着小嘴,清澈的眸子闪着迷惑地神色,“人家还小,做不了新娘子!”
沈氏与沈欢都大笑起来,接着沈氏才叹道:“欢儿,娘也不是说要你现在就娶媳妇,只是要你注意一下而已,你也不小了,若有合适的女子,娶进来也是应该的!”
“合适的?”沈欢一下子迷茫起来,真要在这个时代成家立业开枝散叶?对象又是谁呢,哪个才是合适的?脑子里又闪现那抹难以磨灭的倩影,不由摇了摇头,这个人合适吗?更想起与苏轼等人聚会那晚,那个成熟美丽的如怡姑娘说要委身于他,呵呵,这也是个笑话,他从不相信什么一见钟情,若是日久生情还差不多。可这个“日久”又何来此说呢,在这个男女之防甚大的时代,又能与谁“日久”?
难道说自己也要卷入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怪圈子?沈欢一下接受不了,只能强自一笑,道:“娘,你放心,若有合适的人,孩儿一定不负你的厚望,把她娶回家来,让你尽快抱上孙子!”
沈氏开心笑道:“那就好,不要忘了今晚你说的话!”
沈欢郁闷地抬起头来,明月皎洁,白光如荧,像一面镜子,折射了人生万象。一时感慨,就有了名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可惜早已让他剽窃了一年,没了新意。今夕何夕,佳人何在;明月如掇,伊人为谁?
三人对着月亮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家常,直到实在有了困意才收拾东西入屋休息。这年中秋,没有高朋满座,没有喧嚣喝彩,也没有诗词歌赋,只有淡淡的温情陪伴着沈欢既已枯寂又已跃然的心扉。
中秋过去了,开封城的人们又恢复了往常的日子。沈欢一人倒觉得无聊起来,离明年科举还有好一段时间,准备日久,可以慢慢来。时不时到司马光那里帮着查找些史料,倒也有趣。至于司马康撺掇的聚会,却不敢参与太多,苏轼太厉害了,若比起诗词文章来,还不把他脑子里的东西给榨个干净!
八月将九月的时候,周季所管理的新华书馆又遇到了非沈欢出点子难以解决的难题。他在沈家碰上沈欢,就直扑主题地道:“子贤,你快想想办法吧,不然我们开封城里的书店都要关门了!”
**************
将加快情节进度,在作一些大纲调整,尽快让大家看到真正的仕途吧。收藏还是差点,呵呵,在收藏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