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风情 (第2/3页)
了?”
“哦?这么说来沈公子也到场了?”如怡姑娘又惊又喜,眨着令人气喘的美目,在诸男身上扫了一遍,最后停留在面生的沈欢身上。
沈欢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站起来,朗声说道:“沈欢见过两位大家,初次见面,失礼之处还望见谅。”
如嫣姑娘掩嘴轻笑道:“果然是翩翩公子,总不至于让我们如怡妹妹失望!”
沈欢有点脸红,退了一步回来坐下。
苏轼又道:“两位姑娘,我等好不容易聚集于此,不如弹几曲子以飨我等耳目,如何?须知在下对你们的琴艺佩服得很,古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今几日未见,在下也是如隔三秋呀,实在是怀念得很!”
沈欢暗自点头,苏轼不愧是风流才子,流连秦楼艺馆,练就了一身高的泡妞功夫,令人歆羡不已!
如嫣姑娘笑靥如花:“公子吩咐,岂敢有误!就由奴家先奏一曲吧!”说完叮咚拨撩几声琴弦,调好音之后素指轻拨,一曲柳永的《雨霖铃》倾泻而出,技艺高,曲调迷人,余音袅袅,实在令人感动之极。她边弹边唱,感情真挚,至后半段更是反复吟唱,“多情自古伤离别……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她如感同身受一般,感情热烈,专注投入,一曲迷人的词作,唱得如《诗经》里的情歌一般真挚,不禁使人沉迷陶醉。
“不愧是情馆里最会唱柳三变词曲之人!词佳,曲美,人也好!”一曲终了,苏轼不由击节赞叹道,“听之不厌,令人陶醉!如嫣姑娘,你要在下怎么办才好?”
苏辙也道:“是啊,如嫣姑娘,你总能把我等兄弟迷住呢!”
沈欢因为不熟,倒没有出声,转头看看司马康、欧阳,他们只是眼神赞叹而已,倒没有像苏家兄弟一般要占点口头便宜。
如嫣姑娘咯咯笑道:“微薄技艺,算得了什么。不如听听如怡妹妹之曲如何?”
如怡未待大家说什么,轻拨琴弦,娇声道了一句:“献丑了!”之后调整好琴弦,素手轻弹,清脆的曲声如细水一般流泻出来,仔细一听,却是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女子歌喉清甜又有磁性,若不是调子不一样,沈欢还真以为碰上了后世的歌手王菲,一样的词,不一样的调,却有一样的情感,以绕梁三日来形容也不为过!
“好曲,好琴艺,当然,词也非常好!是不是呀,子贤?”苏轼一边笑着,一边转过头去问沈欢。
“啊……是是!”沈欢一时有点尴尬,好词?本来应该是正主的词人当着剽窃之人的面称赞,还真有点滑稽!尴尬是尴尬,不过那句话说得好,尴尬啊尴尬就习惯了,以后还会有这种场面呢!这是自己唯一的优势了,若不好好利用,那才是浪费资源,就是时间倒流,他依然会选择“剽窃”!
苏轼装着吃惊道:“子贤,你还真不谦虚!你的词是好,不过柳永此词有过之而无不及呀!”
沈欢当然不敢辩驳,虽然后世不少人号称婉约正宗,不过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才是婉约一派的招牌,此词地位,不难想象!
如怡姑娘突然启唇道:“苏公子,柳三变词虽好,却多了几分缠绵,少了几分清丽。沈公子如此年纪,能出此词,已经非常不凡了!”
“咯咯!”如嫣姑娘掩口轻笑,“大家看到了吧,如怡以前也是唱柳词的,不过如今又精沈词了呢!各位雅兴不浅,不由再让奴家给大家弹唱一曲柳永的《蝶恋花》,如何?”
“求之不得!”苏轼高兴不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果然不愧千古名句,听来不禁令人心生向往。
待如嫣姑娘弹完,如怡姑娘也不甘示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