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太后 (第3/3页)
死水一般。千古以下,北宋之后,如此巾帼,不复再见!
一想到这里,沈欢都有点激动,恨生不逢时,未能一见,遗憾不已。好在这个时代还有曹太后与后来的高太后,若能一见,总能弥补心中缺憾了!
对于这个曹太后,沈欢本来还有一个建议给司马光,那就是如果连太后都劝不了官家,那就反过来劝太后让官家追封皇考算了,不过这个建议还是不敢说出口,不然司马光估计又要骂自己让他做反复小人了!历史上曹太后确实又给朝堂一个允许追封皇考的诏书,不过估计是政事堂之人耍手段要来的,不然难以办到。
定议已下,司马光又与沈欢说起欧阳修来。沈欢听得连欧阳修都听说过自己的名号了,不无自豪,看来剽窃就是一件一本万利之事,以后还需进行下去!对于欧阳修要见自己的说法,有点兴奋,却又觉得还不是时候,虽然现在朝堂争论暂停,不过还是紧要关口,他是司马光的弟子,若直接去见欧阳修,还是私底下的,别人就不知道怎么看待司马光了!他们都是正人君子,底下还可以有往来,别人也信服,但若派遣徒弟去交流,那闲言碎语在所难免!另外七月的取解试就要开始,他也抽不出身来去应付交际!
朝廷濮议一度搁置,闰五月很快过去,六月也很平静,一直到了七月都还没有动静。沈欢一直跟在司马光身后学习应付考试之道,待七月中旬以嵩阳分院学生的名义参加了开封府举行的取解试。
取解试不像礼部贡试那般麻烦,只是帖经墨义外加诗赋而已,前面一种类似于后世填空题,在司马光的指导下,沈欢突击了不少书籍,虽不至于说对答如流,却也勉强能应付过去。另外就是诗赋了,只能从脑海里搜那么一两。这种考试不似贡试那样引人注目,写出再好的东西也难以流传,只讲究文理而已,沈欢稍稍改动一些诗词,即应对过去了!再说他的论文,根据后世的观点,条理逻辑应该能强人一等,虽达不到苏轼那些人一样汪洋恣肆下笔千言,总也算有特点了。能不能考中,听天由命吧。
对于这次考试,沈欢虽然也紧张,不过更多是很有兴趣,毕竟还是头一次见识,也就有着几丝轻松。考完之后,沈欢当然也不会傻到真以为凭着水平就能中了,毕竟开封府才子无数,钻研也有数十年,若没有名篇名句支持,轮也轮不到他,偏偏这些东西又难以挥水平,那些千古名篇难以应景,只能改些不怎么出名的。因此考完之后,在那个未来皇帝赵顼面前,他隐晦地提出让他出面帮忙“找人”疏通疏通。本来拜司马光做老师也存了这份心思,不过这些日子相处算是了解司马光的为人,他也就绝望了,要司马光做这些徇私之事,估计比登天还难!
也不知道是不是赵顼真的出面帮忙了,待七月底州试放榜,沈欢赫然在列。嵩阳分院有四人上榜,沈欢排在第三,比范一农、钱玄要低,人家果然不愧货真价实的才子,比沈欢这个西贝货要有底得多!
榜上有名,看到母亲沈氏那宽慰的笑脸,沈欢也松了一口气,心上的石头也算放下了。只待明年开春参加贡试,贡试后还有殿试,这个考试比较随意,也不是说文章做得好就能入三甲,须看皇帝的心思。这个随意性令沈欢坚定了剽窃更多东西来扩大名声的心思!
“子贤,这次可以跟我走了吧?”司马康与沈欢相熟,也来过他住宅几次,这天傍晚直扑沈家,拉上沈欢就要往外走。
“公休兄,总得让小弟知道去哪吧?”沈欢看到司马康一脸笑容,不禁不解地问。放榜之后的这两三天,他一直都处于狂欢之中,除了去感谢司马峰、司马光两兄弟外,还与周季等人吃了好几顿,算是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