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九十五章 冲绳攻击战(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九十五章 冲绳攻击战(五) (第2/3页)

在技术上也还存在缺陷有待改进,还处在试验阶段。实际上到日本战败投降时为止,‘樱花弹‘投入实战也仅这么一次,但其巨大的威力使美国人真有点谈虎色变,胆颤心惊的。

    在海上,曾被大肆宣传的微型潜艇是一种被寄以厚望的特攻利器。但很遗憾它并不是很成功,有记载的微型潜艇其实只参加过6次袭击,其效果均不太理想。日本是一个海岛国家,为了生存,其造船工业在世界上还是排得上号的,当然建造军用潜艇的水平倒也不低。但日本人建造潜艇的指导思想却使人有点搞不太懂。日本人在二战中原则上不建造中型潜艇,他们要么建造排水量在3ooo吨以上的大型潜艇,这些潜艇吨位大,续航能力强,能长时间呆在水下,适用于远洋作战和运输使用。

    日本人的潜艇很少成群集队的活动,一般是单艇出击,其单艇作战能力较强,这就是有名的“伊”字号潜艇。一艘这种潜艇甚至击沉过“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虽说“约克城号”当时是在日机空袭中受了伤,但如果没有日本潜艇那最后致命的一击,这艘航空母舰是决不会在中途岛一役沉入太平洋的滚滚浪涛中。

    拟议中,日本人曾计划建造潜水航空母舰,设想中的大型潜艇将在封闭式甲板上载着飞机在水下潜行,到达指定点后,潜艇上浮,甲板的封闭外壳打开,飞机从甲板上起飞去突袭敌人。日本人计划用这种方法对美国西海岸的城市如旧金山等动空袭。但由于这种潜艇航母造价过于昂贵,同时也还存在诸多技术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因此这个计划只是停留在纸上的一种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而微型潜艇则是日本人认为的利器,也用于了实战。这6次袭击是;1941年12月8日的珍珠港事变,但并未取得任何战果,有6艘微型潜艇参战,2艘被美军现并被击沉,一艘搁浅,艇长酒卷少尉被美军俘获。其余3艘无功而返。其它的5次袭击是1942年5月31日对澳大利亚悉尼港口的袭击,1942年11月23日和12月7日,两次参与了瓜达卡拉尔岛的争夺战,企图袭击美军运输舰队未果。1942年5月31日在马达加斯加海面,打算攻击一艘美军油船,结果被护航的驱逐舰现,4艘微型潜艇未能斗过两艘美军驱逐舰,全部饮恨长眠于太平洋海底。1945年1月5日菲律宾战役中在棉兰老岛以西,2艘微型潜艇被一架美军水上飞机追得慌不择路,一艘当场触礁沉没,另一艘潜入了大海深处就再也没能浮起来。在这些袭击**有14艘微型潜艇被击沉,27名艇员死亡,1人被俘,但取得的战果却微乎其微。

    与微型潜艇同时生产的,也是双人座的另一种小潜艇叫“海龙”,航程25o海里,可携带两枚鱼雷攻击机上使用的那种机用鱼雷。日本人将它作为最秘密的武器储藏起来,准备在本土决战时用它重创美军舰队。到战争结束时共生产了23o艘,但一艘也没有投入过战斗。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失败的东西是名叫“回天”的特攻武器。实际上这是一种“人肉鱼雷”,说穿了就是在一颗鱼雷上安装两把钢制简易座椅,座椅前面有一小块挡风玻璃,鱼雷尾部再装上一个小动机。乘员两名。一人控制方向,一人确定目标。鱼雷高撞向目标,连人带鱼雷一齐爆炸,从而达到摧毁敌方军舰的目的。这种特攻武器往往是由一艘潜艇将其带到目标附近,然后射出去的。一开始这些“人肉鱼雷”还真的取得了一些战果。一艘这样的鱼雷潜入乌利堤环礁湖击沉了一艘载有5o万加仑航空燃油的美军油船“密西西尼亚号”,这次成功使日本人大受鼓午,并针对它的缺点进行了改进。最后定型生产的“回天”,长54英尺,弹头装有3ooo磅高爆炸药。日本人称这种特攻武器能击沉任何水面舰船。

    一艘“伊”字号大型潜艇可带4枚“回天”,并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到美军舰队集结地,一举击沉4艘美**舰。但这只是日本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和期望而己。的确,在开始时美国水兵们也为这些小东西而头痛过,雷达根本现不了它,声纳对它也没用,而空中巡逻的美机要现“回天”那在波峰浪谷中隐蔽窜行的踪影很是困唯。但美国人不是傻蛋,他们很快就现了度比“回天”更快的鱼雷快艇来对付这种人肉鱼雷是一仵很容易的事情。鱼雷快艇不仅能用度上的优势来拦截住“回天”,而且艇上的4o毫米连机关炮绝对不是骑在鱼雷背上没有丝毫防护的日本特攻敢死队员所抵抗得了的,往往会将这些日本兵打得粉碎甚至连带上他们的鱼雷坐骑也会被轰然打爆。日本人曾对盟军射过数以千计的“回天”鱼雷,取得的战果是:击沉一艘加拿大的货船‘加拿大胜利号‘,击沉过一艘美军的护卫驱逐舰“恩德希尔号”。但在这一系列的特攻中,却有9oo余名日军死于“回天”攻击中,仅此而己。

    被寄以厚望的“飞象行动”是一个雄心勃勃地庞大计划。并付诸了行动。这个行动的主要内容就是用高空大气球对美国西海岸和加拿大进行袭击,这就是一度使美国人极为震惊的“汽球炸弹”。这是一种直径大至1o米的氢气球,是被误认为是搞原子核研究的日本登户研究所的成果。最初研制这种气球的目的是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使用它向黑龙江对岸的苏联军队散传单和轰炸用的。一开始,日本军方对这种“汽球炸弹”评价并不高。但从当时担任美国西部防卫司令部参谋长的.h.威尔巴特准将在战后表的《日本人的汽球炸弹》一书来看,美国人对这种汽球炸弹的顾忌出了日本人的估计。威尔巴特将军写道:

    “尽管这种汽球连无线电装置也没有,非常原始,无法进行人工操控,只能随其自然,但仍有1oo多个飘到了美洲大6的中部。从阿拉斯加到墨西哥,从太平洋北岸到加拿大的西部所现的完整无损的汽球起码有2oo个。此外在其它地区和太平洋上现的已破损的汽球不下5o个。还有被观察到的有1oo余个,并有近4o个是在空中就爆炸了的。显然,它的攻击作用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事实上它标志着战争技术有了惊人的展,它是世界上次出现的不用人来操控的飞越大洋的工具,并且它还具有相当大的破坏力”

    在美国,日本大汽球能到达西海岸时只能是在冬季,因为此时大洋上空东去的汽流比较稳定。但此时的美国正是被积雪复盖的时候,因此不可能生大面积的火灾,只有一些小森林在爆炸中起火,还吓坏了几个冬季护林员,没有造成大面积的破坏。如果汽球到达美国时正值夏天,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那时美国西部的各州会干旱得象是一座座的火山口,可以肯定,汽球所到之处则会灾难暴起,将会弄得美国全国上下人心惶惶,束手无策的。在1944年3月,平均每天约有1oo个左右的大汽球从日本本土升空,不断地飘向美洲大6。如果日本人将汽球上的炸药和大型燃烧弹换成数百个小型燃烧弹,或者挂上731关东军给水供水防疫指挥部的’特殊产品’能使人畜感染又能使农作物,植物也带上病毒的话,那么美国全国都会陷入灾难之中。

    登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现,在太平洋的一万米的高空中,亚等温层会形成一种**气流的东风,军方的一些人员开始考虑,能否使用没有机械装置也不使用燃料的汽球,凭借这股力量,将大汽球带到美国去呢?根据登户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证明是很有可能的。于是军方决定用一种经过处理而显得很结实的纸来作这种大汽球,并在上面挂上炸弹和燃烧弹让它飘向美国。汽球在8ooo至1oooo米的高空,被时达25o公里的汽流吹动,飞过12ooo公里的太平洋,用时需要2天半左右,从而又研制成功又一种特攻武器。

    汽球研制成功且其可行性得到认定后,登户研究所派出了第一课宣传班班长武田照彦兵工技术少佐到千叶县海岸一带建立汽球的放飞及监控基地。6军第5研究所也派出了内滕赖武中佐在北海道和九州岛之间的三个被选中的地方设置5号无线电机站,用…交叉的方法追踪汽球的行踪。海军方面也派出了安达左京中佐协助进行这一工作。在多方论证的确可以施行后,以‘飞象‘这一代号命名,日本6军省和武器行政总部共同拨出了2亿日元的预算,决定生产2oooo个大汽球对美国起远距离的特攻轰炸行动。

    大汽球是用纸糊成的,一个汽球要用上6oo余张纸条。所用纸张是由东上线越生附近生产的细川纸为主。并用辣椒根处理过后,其牢固程度才能满足需要。但日本本土生产的辣椒根并不多,这种东西本来是日本食品鸡烧素的重要佐料,现在却变成了军用品。于是在中国,新加坡,越南,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日本占领军都接到命令,要求在当地大量收集辣椒根并运回日本国内,这些辣椒根在群马县的下仁田工厂内被加工成符合需要的粉未状。

    因为汽球太大,裱糊和制作这种大汽球需要很大的场地,于是军方征用了全国所有的体育场,相扑馆,剧场,电影院等大的场所和建筑物。并动员了关东地区的8oo名裱糊工匠,还有自愿参加这项工作的义务工,计有双叶,麴町,神户,东京等高等女子学校的女学生,还有不甘寂莫的赤板,新桥一带的ji女和娼妇们也参合进来,用那些并不比她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