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四十九章 火烤 (第1/3页)
有了钟季明老先生的面子,张煜一行在颍川书院自是备受礼遇,很快便见着了为了躲避党锢之祸而隐居汉水滨十余年,最近才得以归家的颍川豪门—荀氏一族的族长,荀爽荀慈明前辈(黄巾乱起,汉灵帝为避免党人和黄巾乱贼合谋,准皇甫嵩和吕疆二人所请,解除了党锢之祸,故而荀爽才会在最近归家!)。
不要奇怪为什么张煜先要去拜会荀爽这个荀氏家族的族长,实际上这整个颍川书院本就是坐落于荀氏家族所属的一座城郊别院之上,虽说名义上是被荀氏捐出作为书院的学堂,但如果没有荀氏家族大量财力支持的话,光靠这几间茅舍,可养不活颍川书院当中的一千余名师生,可以这么说,这颍川书院就相当于荀氏建立的家族私学。
须知在三国乱世结束之后,这颍川荀氏之所以能够成为魏晋乃至南北朝时期最为强大的门阀,诸多出身于颍川书院的颍川系官员的鼎力支持,可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张煜此行的目的,可就是想要带走几个颍川书院的得意门生,自是得好好卖这位家主几分面子。
再者说起来,荀爽此人虽然就辈分而言要比之钟季明先生要低上一辈,但是他本人却是极为的出色,被世人称之为硕儒,在大汉士子眼中,其地位丝毫不亚于钟季明老先生。
荀爽,字慈明,东汉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荀氏为颍阴望族。荀爽也是荀彧叔父,爽父荀淑(83——第十一世孙,颍川四长之当涂长荀淑的儿子,品行高洁,博学多识,有“神君”之称。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当时被人称为“荀氏八龙”。
荀爽是“荀氏八龙”中的第六位,若论才学,则数第一。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才学十分的出众。
党锢解除,五府并辟,司空袁逢荐荀爽为官,却不想被荀爽推辞不就。献帝即位,爽避而不及,遂为平原相。行至宛陵(今安徽宣城)追为光禄勋。任职三天,又迁司空。荀爽见董卓残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