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曾经完美的缺憾 (第2/3页)
于同样天纵奇才的科比来说,也可以说是一种遗憾。
遗憾虽有,但飞人对科比的激励同样不可估量。两人第一次也可以说是最后一次真正意义的交锋是在98年的全明星赛,对于我而言,那届全明星科比让我印象深刻的绝不是媒体鼓吹的什么史上最年轻全明星球员,也不是开场时那个转体360度的单臂灌筐。而是在第三节,科比面对乔丹的防守,虚晃―转身―腾空―后仰―命中,就其当时这个后仰投篮的技术而言,与乔丹相比除弹跳高度外其它乏善可陈。可这绝对是一个崭新的开端,要知道在此之前,科比在场上只热衷于不断突破与扣篮,对中投根本不屑一顾。而在这届全明星赛上,当他看到乔丹一次次用看似平淡但威力十足的中投屡屡取分时,他终于明白如果他想成为乔丹而不想成为迈纳的话,他必须学会跳投。从此,科比开始了每日千次跳投练习的魔鬼历程。在这里我们要感谢飞人,正是他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有幸在时下街球风气流行的nba,看到一位会扣篮的中投大师。要知道,这绝对弥足珍贵。
四、来自“答案”的“答案”
按照正常的顺序,这里应该写奥尼尔。但之所以没有写奥胖而写艾弗森,是因为对于这对“ok”组合分分和和双方往往各执一词,很难分辨谁是谁非,不必要多费口舌。而之所以写艾弗森是因为艾弗森同样是对科比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影响的人,这种影响不是很简单直观,但绝对意义重大,至少它能够让我们更加完整的理解为什么曾经至少表面亲密无间的“ok”组合,最后会分道扬镳乃至拔剑相向。
无论你是不是科比的球迷,你必须要肯定的一点是:每当我们提到96年的黄金一代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俊朗的科比.布莱恩特,而是那个桀骜不驯的“答案”。与科比相比,艾弗森的负面新闻可谓是应接不暇,但无论是球迷还是媒体都对此淡而处之。理由很简单,他本来就是一个“混混”,人们根本没有奢望他像上帝一样的圣洁。人们更多关注他近乎传奇的成长历程:出身寒微,身材矮小,依靠自己的打拼成为nba的顶尖巨星。他那挑战世人价值观的勇气、刺青、头巾、胆大无畏的言论,他以小击大的英雄形象,更符合广大中下阶层民众的胃口,更容易赢得大众的尊重与崇拜。可以说“答案”开创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时代,一个摆脱道德束缚,坦率而独立的时代。
与艾弗森截然相反,科比出身富有,从小接受正规的篮球训练,毒品和凶杀这些阴暗的社会垃圾从未有机会接近与他。如果说艾弗森是一个街头混混,那科比就是一个天之骄子。在湖人队的最初八年,科比一直被灌输这样的一种思想:一个年轻球员,应该虚心的接受培养,循序渐进,方有成功的一日。科比欣然接受这种模式,也算是获得了一定的地位,这曾经让他很满足。但2001年总决赛与“答案”的直接对话,让他第一次感觉到两人的差距,听着费城数万名球迷齐声高喊艾弗森的名字,科比有些困惑,要知道即使是在斯台普斯他也未曾受到过这样的待遇。这一切都是因为艾弗森是一个敢于天下争的叛逆小子,从不掩饰自己的好恶。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艾弗森才能成为费城的城市化身,球队为了他不惜一而再再而三的更换主力球员与主教练。这只是为了迎合这位标榜自由、个性的小个子。而科比却更像一个模范生,凡事谨慎处之,轻易不越雷池半步。这让他与奥尼尔能够冰释前嫌,合力拿下三个总冠军,但也逐渐让他变得索然无味,泯为众人。尽管他同样拥有一颗好胜的心与不俗的身手。正因为如此,从01-02赛季开始,科比的赛场作风开始改变,他不再为了迎合奥尼尔而牺牲自己的意志,他在比赛中更多的加入了自我因素,更多的控球时间,更多的投篮机会。这是奥尼尔绝对无法容忍的,两个矛盾不断升级,终于剑拔弩张。当然这并不是两人最终分手的全部原因,但至少是原因之一。
五、性侵犯案的解脱
体育史上有许多令人费解的谜案,例如98年罗纳尔多在世界杯决赛上的失常,比如93年乔丹的突然离去,又如2003年科比的性侵犯案。时过境迁,除了两位当事人之外无人能够说清在2003年6月30日科罗拉多州鹰郡lodgeamp;spa度假村豪华套房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所了解到的大多为媒体的妄自揣度和断章取义。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在2004年9月审结的刑事诉讼案远没有画上句号。它对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nba公众形象的冲击远远超过案件本身的范畴。它让笼罩在科比身上的光环逝去。这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远去,一个由上世纪**十年代一辈球星们支撑起的传统价值观的时代宣告彻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