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是那么不可救药 (第2/3页)
蹦。这个数字是周小北定的,没有任何一个。会员对此提出疑义。青企协成立之后的晚宴,也有人买单,没有花会议预算的一分钱。
青联和青企协成立大会的顺利召开,不仅让团市委的几个人身上的职务增加了,更主要的是,作为起单位,团市委的干部都获得了不小的成绩,市委对团市委提出了嘉奖。具体落实下来就是批了旧万的工作经费,另外又在市委大楼里拨出来两间办公室。钱还好说。办公室可是太难得了。最近市委市政府都有建新办公大楼的说法,可惜财政资金向老城改造方面倾斜,丽山市本身的财政状况又不好,只能暂时搁置这个计划。
两间办公室批下来,先得解决领导的问题,周小北和李青松分家了。不用再面对面办公。李青松或许早就习惯了团市委办公场所的紧凑。但周小北当过一把手,对团市委的条件一直不敢恭维。以前曾有市委领导提出让团市委搬到青少年宫去办公,那边比较宽敞,还可以给市委其他部门倒出地方来,这明显不把团市委当回事。当了团市委的干部。最大的好处就是跟市直部门横向联系多,接触市领导的机会多,搬到青少年宫的话,那不是被打入冷宫了么,是以在团市委所有干部的坚决反对下,没有搬成。项冰和周小北到团市委工作之后,再没听到过这种声音,反倒是多拿到了两间办公室。
实际上在周小北看来,他是赞同搬到青少年宫的,倒不是因为办公场所的问题。团市委负担的行政职责比较少,一,“个人看似很忙,但是忙不出个、所以然来,多数时间怀是忤,刘导身边转悠。搬离市委大院的话,可以让这些人静下心来多考虑怎么做点实事。如果没有这种想法的话,趁早调走吧,以后想往团市委挤的人也会少很多。
不过,这只是想想而已,周小北这个想法会引起众怒,他也不能强加给别人,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像他这样想。
青联和青企协成立之后,只是忙了几天,团市委的工作基本上回到原来的路子上。项冰对于开会、调研等乐此不疲,每天的精神头都很足,周小北却打不起精神来,他对一些务虚的东西总是比较排斥。
直到叶靖南通知他,市委决定开展希望工程工作,在团市委下再增设希望工程办公室,周小北这才活跃起来。
希望工程办公室挂在团市委下面,只不过是趟趟路子,周小北可以想见的是,如果搞出成绩来,上面就该成立领导小组了。这个办公室。也会成为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只要能做实事,周小北不介意上面的领导多一些,但有人阻挠他的工作的话,不管是大领导还是小领导。谁的面子他都不会给。
项冰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微有些意外,这方面工作,按惯例是团市委在负责。不过丽山团市委的各项工作起步都比较晚,省里面的希望工程开展几年了,丽山市这边还没动静。项冰是没来得及考虑希望工程的事呢,市里面已经先提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