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一一章 中亚战区(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一一章 中亚战区(上) (第2/3页)

示,目前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三个可疑的核弹藏匿地点中,嫌疑最大的也就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村庄,,从卫星照片来看,我们的确难以察觉什么,但再看第二张!”

    胡广话音刚落,第二张幻灯图片就闪现了出来,与刚刚那张不同的是,这张图片是一张航拍图片,是空军的无人侦察机冒险拍摄的高清晰度照片,而且给人的视角也比第一张卫星图片好了许多,更像是一张斜着俯瞰小村庄的照片,经放大后一看便能明显发现,村庄是经过伪装的,那些卫星图片中看起来残破的建筑,在更能放大比例的航拍图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它们是伪装的。

    “令人感到滑稽的是,这个‘村庄,事实曾是苏联已亡将领布琼尼元帅,是他在担任苏联南部战区最高司令之时的一个隐蔽指挥地点,这个耗费了苏联红军工程兵很多人力物力修建的地下指挥所・经过很精心的地面伪装之后,入口处变成了一个小村庄,真正的地下基地核心其实隐蔽在村庄后的山体之下,再加周围的山林和合理的地势・这里非常适合隐蔽,也很适合藏匿重要物资,比如说德国人的原子弹!”

    “而另外两个隐蔽点,一个是在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重要物资囤积点的斯摩棱斯克,那里是莫斯科前线战事物资补给的重要后方所在,守卫森严、条件优渥,极有可能用于藏匿弹・而另一个地点则是在德国陆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后方物资中枢――顿涅茨克,早年前我国联合欧洲其他国家修建的欧亚铁路就曾试图贯通苏联乌克兰地区的基辅至顿涅茨克一线,以利于该地区的矿产外运!”输也是占据一大部分,所以作为重要物资和能源中转的顿涅茨克,有可能被德国陆军南方集团军群用于藏匿核弹・当然这个可能性是最低的,因为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材料表明,德国并无对哈萨克斯坦和我国动用核武器的打算・所以我认为德国人的两枚原子弹,有可能同时存放在一个隐匿点,也有可能分开藏匿,最可怕的情况则是他们根本没有藏匿,并且已经运往莫斯科前线,准备两枚一起使用!”

    胡广说完,将指挥杆缩短,看了一下曹魏校,便坐回了自己的位置,这时候显然应该是情报处处长发挥的时候・他参加这次会议旁听戏份更重。

    一直和军情局保持紧密联系和协同的中亚战区情报处所有人自然都知道胡广刚刚所说的这些情况,而接替胡广的曹魏自然没有必要重复大家都知道的内容,而根据行动计划,这一次会议已经可以算得是“东欧滚雷”行动情报处的战前动员会议了,而依照传统,都是从最恶劣的情况开始讨论分析・即一旦德国人的原子弹在莫斯科炸响,共和国就要第一时间参战,而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最大的战果。

    很明显,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最为尴尬恼火,却又是参战理由最充分共和国才能安然出兵,否则德国人在莫斯科炸了一枚,还有一枚原子弹不明动向,共和国哪支部队敢于信心百倍的出兵参战?当然,如果德国人一口气就在莫斯科放了两个鞭炮,那也就只有德国本土的仅存两枚还有些许的威慑力。

    最糟糕的局面是谁都不想看到的,却又是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的一方面,而根据之前的行动计划,一旦情形如此,那么共和国会在核爆发生后两小时之内向全世界宣布共和国参战的事情,而中亚战区则会在核爆发生后一个小时之内就会进入一级待命状态,在正式宣战到来的一个小时时间里做好参战准备,在全世界知道共和国已经参战的时刻,就已经采取武力行动,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是不宣而战,当然也会给德国人带去最好的突然打击效果。

    空袭,是共和国现如今历次战争中的开场大戏,所以中亚战区情报处的主要工作,便是在战前就查明清楚在苏联境内的德国空军实力,从战机配置、机场位置、部队编制到战斗力评估等等,浩大的情报工作需要为空袭的效果买单,因而不得不照顾到许多的细节之处,甚至连德国空军防空部队的反应时间都得计算精确、雷达位置与探测盲区摸索清楚等等。

    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不难,难就难在缺乏有效的持续性和高强度,当然情报支持的及时有效也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为此在曹魏校的会善空袭情报资料,自从“223黑色空难事件”发生以来,中德两国空军摩擦不断・但从未擦枪走火,但德军提高了警惕程度和加快了应急反应速度也是必然的,所以这对于共和国空军快速突然的完成大规模空袭打击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为了降低这一难度・显然需要更为细致的情报工作支持才行。

    第三个方向当然是支持地面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