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三章哪里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十三章哪里走? (第3/3页)

能力远强于空军的飞机,所以利用速度快、毁伤能力强的导弹实施掠海打击敌方的军舰,携带了几百公斤炸yào而且猛然撞去的导弹,显然打击效果并不比德国海军战列舰主炮炮弹的效果差,甚至还要比航空母舰舰载俯冲式轰炸机投下的航空穿甲弹还要凶狠,因为这样掠海高速撞击向敌战舰的导弹,只要做到从水线部位实施攻击,凭借其末端撞击的速度和质量,非常容易撕开敌战舰的水线装甲带,而携带的大量炸yào将促使进入敌战舰内部的导弹发挥出强大的毁灭作用。

    于是乎,德国海军导弹研究局也正式挂牌成立,真正一直投入巨资支持着德国火箭研究工作的德国陆军,早在当年的弹道学委员会开始研究a型导弹之际就开始支持研究了,到1944年为止他们已经支持了好几年的时间,而最开始的a型导弹也已经演变成了较为成熟的v型导弹,导弹的shè程、飞行速度和jīng确度也越来也高,1944年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就是v-2导弹拥有三百多公里的shè程,已经让德国陆军非常满意,这可比从共和国进口的多管远程火箭炮shè程远得多了,而且威力也更大,可就是jīng度依然不如意,五千米的误差足以让人泪奔。

    人的**是最难满足的,尤其是当德国陆军获悉只要继续进行技术研究和改进,从地面发shè的重型导弹达到上万公里shè程都不成问题,在德国自己的本土就能打到美国本土的武器当然极具yòuhuò力,而且刚好当时德国的核物理科学家们也开始大肆吹嘘原子弹的凶猛威力,德国陆军自然不愿意拒绝未来由他们掌握重要的陆基核打击力量,想一想自己手中随时掌握着可以打到数千公里外实施核打击的王牌,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就好几天没睡觉。

    目标是人定的,路也是人走的,德国陆军导弹研究局是赶在1944年圣诞节到来之前挂牌成立的,雄心勃勃的德国陆军提出了300公里至1200公里shè程、200公里公里、8000公里至13000公里等三个shè程范围的导弹研究计划,经过一系列的技术讨论之后,德国陆军最终定下了三个研究目标,即战术导弹shè300至600公里就行了,而战略导弹即中程弹道导弹shè程有个3公里足矣,至于洲际导弹有8000公里的shè程也差不多了。

    严谨认真而富有实干jīng神的德国人自然知道自己定下的研究目标要符合实际情况,像德国陆军所需要的战术导弹,1944年已经算是技术成熟的v-2导弹继续改进一番,则完全可以了,而同样,德国海军所需要的反舰导弹,从shè程上来看,v-2导弹也足够了,困难就在于如何让v-2导弹能够在军舰上装备使用,而且还能够对shè程范围之内的敌战舰展开攻击。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德国空军,他们没有要求shè程上千公里的导弹,能够让装备空空导弹的战斗机在几公里乃至十几公里的空战距离上,利用导弹对敌战机实施jīng确打击已经是他们所追求的崇高目标。

    不能不说,德国人在武器科研方面的确拥有创新思想和实干jīng神,如果不是因为共和国拥有两个穿越者所带来的超前思想和技术,德国人肯定在很多武器装备技术方面都绝对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因为在另一个时空,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军事技术快速崛起,也主要是得益于抢劫了德国在二战期间的军事技术研究成果和相关技术人才,因而在另一个时空,人类能从机械化迈向信息化,德国人的贡献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然而历史既然已经变异,共和国也并未将自己掌握的先进军事技术拿到国际舞台上肆意卖nòng,共和国在国际武器装备市场上的推陈出新不乏,也一直紧跟着时代发展cháo流,所以在缺乏有效情报的基础上,德国人一直都以为自己才是火箭研究领域里的先驱,甚至他们也觉得在原子能方面,他们的进度连美国人也都拍马难及。

    不管如何,德国对自己的火箭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合作,但导弹的组成却都是大同小异的,弹体、战斗部、发动机、制导设备,不同用途的导弹也就是在这四个方面有所不同而已,而这其中弹体和战斗部相对而言较为容易研究,最难的莫过于火箭发动机和制导设备。

    火箭采用的发动机都是喷气式发动机,不同于空气喷气式发动机,火箭的发动机自带燃料和氧化剂毋需外界空气助燃在真空环境下也能工作,当然也不受高度限制,而通过军购,德国从共和国购买的多管火箭炮配备的火箭弹中,拆解出的火箭弹的发动机便是固体燃料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自带固体燃料、催化剂和添加剂等,能在短时间之内产生巨大的推力,因而可以应用在shè程较近的导弹上,因而德国空军的火箭发动机研究重点便是这种固体燃料发动机。

    液体发动机技术对于德国而言并不陌生,他们一直以来发展研究的火箭都采用的是液体燃料发动机,工作时间长、推力稳定且可调节等都是它最大的优点,所以德国陆军的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将发动机研究重点,依然放在了这种液体发动机上,至于冲压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等,德国依然进行着相应的研究。

    至于与导弹战斗xìng能直接密切相关的制导设备,无论是何种用途的导弹都需要制导设备来实现jīng确飞行,因而在德国远程火箭研究委员会一直都高度重视制导系统的研发和技术改进,所以在该委员会下属部mén中,最重要的一个部mén便是制导系统研究中心,拥有上千名科研人员的该研究中心就位于德国法兰克福,正好就是希特勒此次考察的重点科研单位,也可以说希特勒此行就是冲这个部mén而来的,该部mén的科研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他的导弹能否打得准的问题。

    夜sè悄然褪去,被送入秘密机库的元首专机没有暴lù在阳光之下,秘密抵达法兰克福的希特勒一行,也在黎明到来之时“消失”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