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三章哪里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三章哪里走? (第2/3页)

除此之外飞入天空后的两个机群就再无任何无线电活动,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称,狼人这个称谓是因为希特勒以前入住一间旅店而被拒绝登记,用了狼人这个怪异的名字却得以入住,狼人这个称谓从那时候起备受希特勒喜爱,因而希特勒每每出行之时,总喜欢将代号中冠以狼人一词,可谁又能知道到底希特勒是几号?

    令人蛋疼的事情并未持续太久,在秃鹫18的不得不离开柏林上空返航伊拉克之前,国土面积本来就有限的德国根本不允许巡航时速动辄八百多公里的喷气式飞机狂飙,重点监视的两架德国元首专机,其中一架率先降落在了已经被军情局熟知的狼xùe,而另一架也降落在了德国法兰克福市郊的空军机场。

    法兰克福是位于美因河右岸,临近美因河与莱茵河的jiāo汇点,是德国化学工业集中的工业化大城市,同时也是第三帝国电子通讯设备重要产地,化学工业和电子工业是支撑这座城市不断繁荣的支柱经济,无论是德国的核物理研究计划还是远程火箭研究,自然而然都需要极为依赖化学工业,因而熟知军情局近日所提供情报的黄燕飞,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希特勒有可能是到法兰克福来视察铀浓缩工厂建设进展的,当然也不排除来视察德国远程火箭制导系统的研发中心。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来法兰克福的并不是希特勒,希特勒已经乘坐另一架飞机抵达了狼xùe,来法兰克福的不过是希特勒的一个代表而已,不过到底希特勒是到了狼xùe还是法兰克福,这似乎已经不再是空军第37中队的事情,秃鹫18大型无人侦察机已经踏上了返航的旅程,查清希特勒具体行踪的任务,又一次落到了军情局自己的身上。

    黄燕飞猜得不错,知道他猜对了不管是谁,到法兰克福来肯定不会是视察军备生产的,一定是冲最核心最机密的核物理和远程火箭,毕竟有资格乘坐元首专机出行的人物肯定都是重量级,趁夜间秘密离开柏林到法兰克福,显然干的事儿也是“见不得人”的。

    希特勒的确没有去狼xùe,苏德战争的确已经进入到了相当艰难的阶段,莫斯科战役打得很艰苦,随着不断加大力量列宁格勒战场和斯大林格勒战场倒是有取胜的可能,不过再怎么胶着,希特勒都还没有必要去狼xùe亲自坐镇指挥,所以他需要在常住狼xùe之前,视察一下攸关第三帝国伟大未来的科研工程,核物理研究计划和远程火箭研究计划自然而然不会错过。

    飞机降落在机场跑道上没多久,希特勒就乘坐专车在重重护卫下离开了机场,作为德国最强的化学工业城市,法兰克福云集了德国最强的各种化工企业,有这么一个好的基础,自然而然有很好的铀浓缩工厂建设条件,同时作为远程火箭必备的液体燃料、固体燃料、推进剂等研究,法兰克福也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不错的电子工业水平,因而在这座工业城市里一共有六个机密研究机构,涉及到铀浓缩、原子弹弹体设计、原子弹起爆装置、火箭液体燃料、火箭制导系统、火箭战斗部等六个方面。

    核武器的研究进展是最让希特勒感到满意的,而且不久之前德国核物理研究计划委员会已经向希特勒呈jiāo了计划报告,保证在六个月之内就能完成第一次核试验的所有准备工作,德国完全有可能在1946年年末在大西洋上试爆第一枚原子弹,而如果试爆得以成功,那么再有几次试验和不断的技术改进,德国很有可能在1947年3月或4月份正式拥有武器级原子弹,通过轰炸机进行远程投弹甚至用导弹来发shè,都将不再是空谈。

    如此一来,希特勒自然是满心鼓舞的相信德国最迟会在明年的这个时候,真正意义上的拥有战略核武器,至于能否拥有远程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导弹,希特勒并不关心前者,事实上在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导弹之间,轰炸机并没有多大的技术难度。

    尤其是对于采用气冷星型活塞式发动机为引擎的四发重型远程轰炸机,传统的螺旋桨飞机技术对于德国而言已经不再含有难点,他们的科研重点早就放在了设计制造喷气式飞机的项目上,所以为了提高届时轰炸机的有效突防能力,德国需要的是能够高空高速飞行的喷气式轰炸机,航空材料、加工技术、航空发动机、电气与液压控制等等方面,似乎只有航空发动机的研制难度可以与研制导弹相媲美。

    导弹,导弹,顾名思义就是有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无人驾驶武器,当初希特勒被说服要大力投入远程火箭研究之时,科学家们就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劝说希特勒,形容未来的导弹就像是没有飞行员的飞机一般,聪明而又不失方向的准确飞行且最终命中目标,也就好比自杀xìng的飞机一样,只不过牺牲的并不是飞行员。

    飞得更快、飞得更稳、飞得更准,1944年12月成立的德国远程火箭研究委员会,原本就已经掌握了v-2导弹的所有技术并随时可以大规模生产使用,可德国人并没有急着让不怎么成熟而且jīng确度非常不理想的v-2导弹量产,他们开始更加追求导弹的专业化分类研究,毕竟德国陆海空三军都希望未来能够装备适合本军种的导弹。

    经过初步的研究发现,德国空军不可能为自己的战斗机或轰炸机装备数十吨重的导弹,而且本身飞机的承载能力就非常有限,因而空军不适合装备远shè程导弹的结论便应运而生,而且由于当时德国空军同时还在资助喷气式战斗机上加装火控雷达的研究,他们希望未来空军所使用的导弹可以轻松的由战斗机、轰炸机等挂载,并应用于空对空、空对地等,shè程毋需太远但必须要非常jīng准,因而在1944年年底,在德国空军元帅戈林的亲自过问下,德国远程火箭研究委员会下属的空军导弹研究局正式成立。

    而与此同时,德国海军也经过一干专家们的分析,确认了德国海军想要给自己水面战舰和水下潜艇装备导弹的想法是正确而又极具前途的,毕竟军舰的承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