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六章 牛人当道(大加更,求支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六章 牛人当道(大加更,求支持) (第2/3页)



    这样一个结果不能不说非常符合希特勒的胃口,他立马动用了所有舆论机器,向社会各界宣传他的国家社会主义,为除了犹太人在内的所有人,都做成绝对符合其愿望的政治许诺,还在宣传当中潜移默化的把纳粹党融入民众之中,悄然之间便已让纳粹党成为代表人民利益的最大党派。

    滚雪球的速度有多快?不少世人肯定不知道,但希特勒的纳粹党,能从创立之初的五十四个人,发展到1939年年中的300万人,这样的一个党派实力扩展速度,几乎就可以用“滚雪球”来形容,在德国绝大多数中产以及中下阶层的广泛支持下,纳粹党在工人、小资产阶级、军人、学生,甚至一些大资本家眼里,其地位越来越不可动摇。在国会选举之前,纳粹党俨然已是德国第一大党。

    1939年的7月31日,德国举行了空前壮大的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了百分之四十二的选票、260个议会席位,选举结束之后不久,德国总统兴登堡就召见了德国第一大党的首领希特勒,企图让他和巴本组建联合政府,但身为一个已经大权快握的牛人级人物,希特勒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总统的好意,还声称“作为最大政党的领袖,必须得到一切,包括整个国家权利。”

    兴登堡的拒绝,很大程度上敌不过帕彭、施莱歇尔等人的拆台行为,肮脏的政治交易中希特勒成为了香饽饽,而后者恰逢时机的推出了一个民族团结的联合政府。他的这一行为,甚至得到了已经落魄的德国皇室的支持,威廉二世从拮据的财政中拿出了巨额资金支持希特勒。

    “众望所归”的希特勒,没有谦虚的作风,他很快在各方的助威与支持声中,登上了总理宝座,他的上台自然也宣告魏玛共和国的正式死亡,第三帝国的正式诞生。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希特勒的上台,正式宣告了德国进入一党专政的仇恨民族主义状态。

    强制解散国会、限制其他政党发展、接管各地社会治安大权、关押敌对分子、拉拢国防军头目和大资本家……希特勒上台之后短短的几个月内,各种各样的雷霆之举,迅速而又有效的打击了甚至是摧毁了政敌和潜在的威胁,快速壮大了自身实力和社会基础,已经成为德国不可撼动的一号元首,而他的纳粹党,自然是德国第一。

    人之所以会害怕,是因为晚上会有噩梦莅临。但真正可怕的是,每天晚上都有一个比一个更为恐怖的噩梦到来。作为阻挠希特勒前进道路上的人或组织,希特勒无疑就是每天给他们制造噩梦的地狱使者,而噩梦什么时候化成现实?希特勒没让他们等太久。

    1940年的2月27号,历史虽然来得晚了一些,但丝毫没有重大事件的发生和规模受到改变。震惊世界的国会纵火案,彻彻底底让德国人被逼上了死路,始作俑者便是希特勒的纳粹党。成王败寇,纳粹党的污蔑成了公众相信的事实,德国则成为了纳粹党进一步巩固国内统治的垫脚石,数千计的德国干部被逮捕、几乎所有机构被摧毁,昔日实力不俗的德国,自然成为希特勒政府接收各邦权利的良好过渡品。

    当长刀之夜过去之后,德国政府不少高官要员包括其冲锋队队长罗姆,都在希特勒的精心策划之下,成为他步入巅峰的垫脚尸体。在如此一种高压政策之下,希特勒很快在3月5日的国会大选中,击败了民族人民党,可惜并没有得到他所希冀已久的授权法。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希特勒很快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授权法,得到它之后,希特勒在其任期之内,可不顾国会和议员们,拥有了自主的立法权,这给他撤销邦一级行政区、取缔其他政党组织、解散工会、打击反对派、控制国民经济和文化等等,授权法的到手,充分助长了希特勒实现国家一体化的信心和干劲。

    当兴登堡“不幸去世”之后,大权在握的希特勒直接利用手中的授权法,随即颁布了一项法律,将德国总理和总统两个职务合二为一,政府和军队都向他宣誓效忠。完成这一步之后,他已经成为德国和纳粹党不可或缺的元首,而这样一个元首,却是一个十足的恶魔人物。虽然在1940年8月7日这一天,他早已年满五十一岁,可谁也不能忽视他的存在,包括整个世界。

    希特勒常说——“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改变,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世界上不缺乏天才,也不匮乏牛人。希特勒的纳粹党的确比较强悍,但比他还要疯狂的,就是俄国境内的布尔什维克党。

    “红色的信仰是永不褪色的奋斗之梦,热血的生命需要为之挥洒。”

    名叫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的一个俄国人,有着“约瑟夫?斯大林”的另一个名字的他,绝对是和希特勒并肩的世界上又一个牛人,比希特勒还早出生十年的他,命途却比希特勒还要凄凉,至少希特勒没有遇到政治生涯中的超级滑铁卢。

    第比利斯省的斯大林,父亲是鞋匠、母亲是农奴,和希特勒的出生一样,其母亲生出的几个兄长都一一夭折,这大概是伟人出生的一个惯例吧。而斯大林的家庭,本是比较富裕的,却因为父亲的原因,直到十岁他才进入一所神学学堂就读,懂了俄语不久又进入了一所东正教学堂读书,那年才十六岁的他就开始接触大量的书籍,并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牛人们的发家史中,总会有他们迈出的重要一步。在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他,经历了年轻的社工党艰难的成长阶段,并撞了狗屎运一般在党内纷争中选择和列宁为伍。希特勒只知道四处游说、大肆蛊惑人心、锻炼自己口才的时候,斯大林已经开始抢劫银行。算下来,绑架、抢劫等无所不做的斯大林,自然要比希特勒还要年少轻狂,当然他也必须有伟人同样倒霉下场,那就是去监狱里溜达一阵,希特勒也是进过监狱的,斯大林自然不能免俗。

    当沙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之后,算是作为布尔什维克党先期老人的斯大林被释放,回到圣彼得堡后便于加米涅夫、莫洛托夫等人,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真理报》的得力编辑。在列宁主张推翻当时的临时政府时,斯大林再次站在了列宁的一条战线上,失败的七月让列宁只能流亡芬兰,危急关头勇当首领的斯大林,让被围困的党员投降并帮助列宁成功逃亡,他的一系列举动为他在成功一半的十月后,成功跻身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

    为何称十月是成功一半呢?这场,之所以成功的方面,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终于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并在俄国全国范围内将布尔什维克党的声望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失败的一方面,就是因为本次也未能彻底成功,失败的那一半属于年轻的苏维埃政府,没能抵挡住世界主要资本国家的联合清剿,和核心原因还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权根基不稳,不少人并不是倒在帝国主义为罗曼诺夫王朝复辟军队的枪炮下,而是在尼古拉二世虚无的糖衣炮弹之下。

    希特勒的奋斗道路上,可以说唯一的一个巨大障碍就是世界经济论坛,倘若各国商议出了一个很好举措,让金融危机烟消云散,希特勒自然无法继续煽动德国民众情绪,哪儿可能成就他的伟大梦想。

    但斯大林遭遇到的俄国复辟,则算是人生之中最大的滑铁卢,尤其是不久之后列宁去世,失去了统一领袖的布尔什维克党更是陷入空前的彷徨之中,不少人的意志和信仰被动摇了,不少人失去了在成功复辟的尼古拉二世疯狂镇压清剿之下继续的信心,已经身为最高领袖的斯大林,一方面铲除那些不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