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是前兆? (第2/3页)
是一个或者几个社会集团支出减少的幅度,超过了其它社会集团支出增加的幅度。以我国为例,从1930年到1936年,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大约六百亿美元的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约减少了二百四十亿美元。”
“政府支出的微弱增加,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根本增加影响微不足道。反映投资和消费支出有所减少的直接现象便是,劳动力失业人群增多了,工商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降低了……”
胡佛总统念道的这一番话,张宇在国内的时候,听取由三十多名共和国顶尖经济学专家作出的报告会,就明白了其中的因由所在。
简单说来,整个世界,包括一党执政的中国在内,世界具备了资本主义经济横行的条件,而很恰当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本以商业而立国,剥削与被剥削始终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作为社会消费主体和生产主力的人一直没有脱贫致富,尤其是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富人阶级却在不断的投资中敛财更甚,越来越有钱且越来越病态,直观反映就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金钱主义观风行。
更甚的是,人类走出了蒸汽动力工业时代,进入到了内燃机为代表的新工业动力时代,甚至以中国为代表的,已经走入了电气化工业时代。显然,大量使用生产力更高、效率更好的新机器设备,以及不断运用新的企业管理内容,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却免除了使用更多人力的需求,每年的就业需求量逐步降低,不知不觉间就位社会带来的严重的就业压力。
在当今世界,人民普遍未实现脱贫致富的时候,资本家又极其迫切地希望能够销售出更多的产品,于世它如同另一个时空的二十一世纪次贷危机一样,政府鼓励人民消费,大量的广告、分期付款、赊销之类的手段层出不穷,本来消费能力就不高的人们在利诱之下,纷纷买车、买房,收音机、洗衣机、家用电器等等全都置办妥当,但真正能够付得起款的人却占少数。
长期的过渡消费最终造就的就是少数人的财富暴增,即便有不少人出现了脱贫致富,但富人阶级们财富增加的速度更快更为庞大,他们的崛起就是建立在庞大基数的劳苦人民大众之上,而股票市场的繁荣也让不少的富人意识到,进军实业所得的利润远远不能和在股市翻腾所获得的高,而且收益时间也无法相比拟,看中的还有回报率丰厚的房地产业。
所以,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虚拟市场也就是股票债券市场,并没有用于不断的消费、拉动经济之中,加上政府支出的缓慢增长,所以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闲散下来,与部分野心家通过银行贷款而得的资金一阵颠簸之后又涌入虚拟市场,从而造成了股市的空前繁荣景象,但那却是被炒作起来的泡沫繁荣,这其中还有房地产行业炒作的功劳在内,越吹越大的金融泡沫中,外表看起来真的是五彩斑斓魅力十足,可现在各国都清楚知道了这泡沫破灭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也不是耸人听闻的。
综合起来分析,人类世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即欧洲大战之后的繁荣,那会儿就已经开始埋下伏笔。
战争之后所带来的巨大繁荣迅速有效地引发了高强度的消费旺盛,而追逐利益的资本家自然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于是加大投资力度甚至不惜手段催长消费繁荣,而后更多的人涌入旺盛的市场才发现满满当当的市场已经没了他们的立足之地,虚拟市场成了唯一的折腾地方,于是股市成了大量资金的聚集地。所以没有消费的旺盛,就没有资本投入,就没有过渡消费的到来,也就没有危机可言。
最终,股市的一次崩溃直接引发了银行的坏账顽疾,这一个大炸弹直接炸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祸及到经济体制本来不错的中国。
但是往往为灾难的祸害能力添砖加瓦的不是大自然,而是人类自己,正如胡佛总统接下来的这一段话。
“各国之间,应该放弃彼此的偏见与敌对,各国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互信,按照危机之前所签订的贸易协定恢复正常贸易交往,这是处理大萧条的最优先举措。而后,各国应该从自身内部入手,健全资本货币的监管力度和打击哄抬物价、投机倒把的行为,健康市场环境。最后,各国也该更加开放国内市场以容纳当前世界过剩的商品,有效提高国民合法合理收入、打击非法所得,最终推动世界整体的消费能力增加。”
“过高的贸易壁垒只会让中小国家失去发展壮大的机会,同时也给参与贸易双方都造成巨大的伤害。重新协定贸易协定才是解决国家关系的正途,而各国货币之间兑换的汇率也该重新商议”胡佛的话音刚落,就有人冒出了这一句话。
“各国纷纷筑起贸易壁垒,其目的出于保护国内企业免受他国产品冲击,但各国又想加大出口力度,刺激本国工业生产能力恢复。妄想保住自己,又想不失好处,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消除金融危机的根源就在于各国应该进一步开放其国内市场,促进经济的流通更为便捷可靠……”
“不行,开放国内市场的重大前提就是要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扩大内需也是解决工业生产恢复的良策。在此之前开放国内市场,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必将遭受严重损失。同时还有一点应该引起高度注意,金本位所体现出来的汇率制度欠缺理应得到妥善解决。争相的高铸贸易壁垒也是不理性的、不顾后果的冲动之举。”
十个人纷纷陈述自己的意见,都站在本国利益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当所有的意见建议汇成之后,其实就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就是各国正跃跃欲试的废除金本位制度,要知道货币脱离金本位而造成的金融系统紊乱,在货币这一个方面各国必须有或者已经让一个很好解决方案正在实施,毕竟货币是经济流通的基础,它首先稳定下来才能让经济活动变得有秩序可言。
这其中叫嚣得最凶的就是英国和日本,英镑与黄金的比例太小,以至于太值钱的英镑不利于英国本土企业贸易出口。而日本则因大欠外债,受金融危机影响,黄金储备更是流失迅速,如果成功脱离金本位制度,那么他们可以通过降低日元价值的手段,刺激外贸出口。
第二个焦点便是各国的贸易壁垒和利益同盟问题,虽然以英国为首的国家承诺放弃贸易利益集团,但之间的贸易壁垒究竟何时解决?怎么解决?即便要协定新的关税协议,也需各方面达成共识才行,否则任何一个国家突然大开国门,对自己国家的民族工业而言都是一场灾难,谁敢贸然废除壁垒置大众利益于不顾?
第三个问题,其实就是第二个焦点问题的衍生品了。
消费能力不足源于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均,这些各国领导人都承诺可以解决国内的各种问题,增加更多人收入利益更有利于政府统治和社会的稳定。但国内市场更加开放的问题就令人头疼了,这个问题俨然就是前两者的综合体,在不解决前两者的情况下,任何贸然的举措都将置国家于灾难之中,虽然很多国家已经水深火热,如果让国内政府牵头的拉动内需工程,被国外企业插进一脚来还从何叫起叫拉动内需呢?
这其中的矛盾很有现实例子,比如美国要在其国内大修公共工程,所有工程无一例外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工程,像修水电站、公路、防护林等等,这些工程一方面是加大政府开支刺激工业生产,另一方面也是带动其国内民众就业,促进增收致富的手段。但这些工程能够外包给他国企业吗?很显然,谁都不想自己本国政府鼓捣出来的拉动内需蛋糕,却成为别人治愈病痛的良药。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十个人的首脑级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