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谁的香港 (加更求支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章 谁的香港 (加更求支持) (第2/3页)

过了通过考试,获任助理总登记官,协助时任辅政司骆克爵士对新界地区进行人口登记。

    1912年升任署理辅政司,并且同时兼任了行政、立法两局议员之职。在此期间,金文泰的才华与办事能力非常好,得到上司的高度赞扬。前港督卜力爵士曾说他是“殖民地部的东方司最有才干之人,作为一位思想家和学者,日后必有大为”。的确,这位儒雅的学者的确做了不少的好事,也为自己赢得了功绩。

    金文泰大力支持成立香港大学,当香港大学于1912年正式成立之时,他亲自为大学撰写拉丁文校歌,捐赠大批重要中国典籍,并着力为大学的中、英文化关系研究进行筹款。校方为表答谢,建议向金文泰颁授荣誉博士学位,1925年因公外出的金文泰返港出任港督之后,香港大学才得以向他颁赠荣誉学位。

    金文泰热爱中国文化,是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的会员。他除了熟习广东话和官话外,又通晓中国诗词、擅善书法,是个非常地道的“中国通”。当然也正是因为他太喜欢中国,太热爱香港,他自然是非常不愿意将美丽的香港、倾注了他很多心血的地方归还中国,英国政府把这样一个保岛顽固派弄来谈判,其意图自然非常明显,那就是香港回归确属没门,当然这个中国通为首的谈判团自然是知道中国人的习惯,那就是先礼后兵,不管分歧有多大,至少都得坐下来谈谈才是,谈不拢就另当别论。

    “尊敬的萧先生,我相信你我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香港岛是我国和大清帝国签订了合法条约的,南京条约明确规定了香港岛已经属于我大英帝国。而九龙半岛以及为数不少的岛屿,都是我方政府和大清帝国签订了租用协议的……”

    “很抱歉打断您的话,我不得不重申一个事实,那就是我方坚决否认前清政府和任何国家达成的不平等条约或协议,关于这一点我们之前的汉口谈判所达成的互惠互利协议上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并且贵方也予以承认人民自治政府的做法合情合理,贵方是给予肯定的。”

    萧奈天说到这儿,让一旁的秘书给在场的英方代表分发资料,同时他介绍说道:“既然英方也承认和前清政府签订的协约在自治政府面前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并且当前这些资料也充分说明,贵方在这些年内从未向我国支付任何租金,贵方有二十余年未执行和前清政府的协议,是贵方违约在先、是贵方不承认且不执行当初所谓的协约,我方岂会有遵守之理?”

    “另外,香港岛的割舍是因为英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所致,用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掠夺一个国家的领土、剥夺一个有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权利,我方不可承认英方的做法有何道理所在,香港岛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任何国家和势力都不能将其从中国割离!”萧奈天的这席话措辞非常强硬,谈判之前他所接受的使命、得知的谈判底线等就注定要让他务必强硬,他要是硬不起来,军队的枪炮会替他硬。

    谈判在上午十一点就宣告暂时结束,中方没有安排下午的会谈,反而准备好了极为丰盛的午餐款待英方谈判团。午饭过后人民自治政府谈判团诚邀英方代表前去观摩陆军某部队的一次常规演习,这算是谈判休息时间里的一个特别安排吧!

    陆军的第四集团军的第四师,是个标准的摩托化步兵师。该师也是陆军六大王牌师之一,是常年准备进军广州、应对由海而来威胁的主力作战部队。该师采用车辆实施战略战术机动、徒步进行作战,除了没有编入坦克团和防空团,该师拥有三个主力团、一个直属炮兵团,步兵连是基础战术单位,配有三个步兵排和一个汽车班,并不是所谓的摩步师就装备摩托。总之,陆军的摩步师和后世的没有什么两样。

    演习仿佛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一样,当谈判团进入观摩阵地拿起了望远镜之后,参演的部队才开始准备“作战”。通过望远镜,谈判团可以看到一会儿要进攻的目标,当然也可以看到此时正进入战场的部队。

    第四师参演部队使用的是不同于当初自治区销售给协约国的普通卡车,如今的陆军已经是用上了第二代军用卡车,越野性能和运载性能更好了。不少卡车背后都牵引着各种口径的火炮,行军队伍中还有不少的有安有长长天线的悍马车随行。

    演习的观摩人员中大部分都是此次的谈判成员,而第四师的直属炮兵团也特别作怪,清一色的牵引式榴弹炮在牵引卡车拖拽下抵达炮兵预设阵地,弹药车、侦察车、指挥车等很快就位,炮兵们很快开始布置阵地,训练有素的炮兵们很快完成了榴弹炮的炮击准备,一门门122毫米榴弹炮一字排开,慢慢抬起那威猛的炮管,而身后的弹药箱已经准备好。

    牵引式122毫米榴弹炮是陆军用于取代部队中的75毫米山炮的,成为步兵师属炮兵团的基本火炮,一个炮兵团有三个炮兵营,共有36门榴弹炮,采用八人制炮班。该炮可以发射杀伤爆破榴弹、燃烧弹、烟雾弹、照明弹等,最大射程11.8千米、最大射速每分钟6发、高低射界从负3度至63.5度,左右方向射界49度。参演部队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