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喋血凡尔登 (第2/3页)
盒就是每一顿的标准口粮。为了打退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步兵们都得疯狂奔忙。为了绞杀一波又一波的浪潮,炮兵们不得不触摸迫击炮炮管的滚烫,调整射向。
2月21号的近十个小时的疯狂炮弹雨让法军的阵地一片火海,负责在防线上守卫的法军士兵当场伤亡近半数,而之后蜂拥而上的德军六大精锐步兵师更是将剩余的法军士兵屠宰干净,从第四道防线上自发前去增援的法军士兵,遭受到超大规模的猛烈地炮击和火力攒射,而第三道防线上苦苦挣扎的法军官兵终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为国捐躯的同时也失去了所有野战防御战线。
但斗志昂扬的法军士兵和德国士兵们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撞击,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努力为法军总司令霞飞腾出了足够的时间,当然也给新上任的法军前线总司令贝当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九万好男儿的逝去,是绝对值得的。
1916年3月2日,杀气腾腾的德军六大精锐步兵师终于在第三道防线上站稳了脚跟,但却失去了一半的钢枪,也就是半数的战士半数的伤亡,出发时候的斗志昂扬已经被一身的倦意所取代。原本属于法军的三道野战防御工事,此时已经被德军牢牢占据,堑壕、铁丝网、钢混水泥碉堡,德军很快发挥出了他们的技术优势,将一道道防线修得犹如钢墙。但谁能想到,当士兵的生命如同草芥一样毫无价值,当顽强的斗志将草芥武装,再好的防线也经不起吹拂不停地风浪。
历史的蜿蜒长河终于到了属于它发挥威力的地方,世界上突然有了两个本来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物,因而历史的发展出现了慢慢的变化,不过他们的力量和改变历史进程的威力必须由时间的积累来达到强大,而到了这个时候,两大人物对历史的干涉扰乱作用彻底开始爆发了,最先得以改变的其实很早就已经开始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发展主要事件先后顺序其实都未改变,然而战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本不属于这场大战的武器,直接让本应该死亡的、失败的、成功的战术战役逐渐开始变化,就如这次的凡尔登战役一样,它的发展现状已经和另一个时空的大相径庭。
另一个时空里,法军的确是没能挨住德军的疯狂炮击和有力攻击,很快失去了第一道防线而且丧失了大量的军力和武器,但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丢掉剩余的两道野战防御工事。这一切都与德军的炮火打击能力比另一个时空的更为强悍,德军阻止法军支援的火力打击能力也因为轻重机枪、迫击炮等武器的出现而落空,于是历史就在二十一日清晨的炮声隆隆中正式开起了玩笑。
被愚弄的不是法军,也不是德军。法军的士兵用敢打敢拼的勇气让德军在第四道防线前止步不前,而没能像另一个时空那样被德军侮辱性地俘虏了一万多人。反观德军,他们所谓的精锐部队终于遇到了同样强大的法军战士,本来技战术并不能和德军士兵抗衡的他们,因为有了意识,有了背后就是自己美丽的家园伟大的祖国的顽抗意识。
玩横的并不可怕,不怕死的人才是最为可怕。可悲的是德军的精锐六个师十万余人,遇到了将生命置之度外的几万疯子,一场场血战下来,他们也被耗得筋疲力尽失去继续进攻的能力,只能让打击法军的任务交给炮兵们和前来增援的部队,而在后期应对越来越多疯狂的反击,德国士兵们彻底失去了进攻的锋芒,只能疲于应对由随时而来的层层人浪。
1916年3月3日,一路颠簸的法军新将领贝当终于抵达了炮声滔天的凡尔登前线,不过迎接他最好的“礼物”却是一个消息,就在他抵达指挥部的前一刻,一个法军轻步兵师“终于”把守的凡尔登东北部的都慕炮台被德军占领,可悲的是这个步兵师一枪未发,更可悲的是最先来攻占这个炮台的是一个德军的九人巡逻队,可能之所以用一个“终于”俩字,估计是因为这支部队已经受不了战场上的癫狂。
三道野战防线上的法军士兵几乎全部为国捐躯,而这个步兵师却一枪未发就让一个重要的炮台拱手相让给德军,让疯狂的德军在数个小时之内就让该炮台射出了砸向自己的炮弹。所以贝当抵达前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个步兵师师长,当着中央集团军全军师级别军官面前,亲手将此人当众枪毙。随后他便用一支鲜红的水笔,在凡尔登防御地图上划出一道红色的线条,说道这么一句话:“如果谁要是退过此线,格杀勿论!”
老将军的到来,经过这样的雷霆手段很快让前线的法军重燃斗志,之前不少将士都认为德军已经进攻到第四道防线前,凡尔登已经没有守下去的希望,但老将的雄心壮志,让众多将军们很快清醒过来。“保卫巴黎,保卫法兰西!”的口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