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抗议 (第2/3页)
、港台三地影业正值整合打通的“大时代”――台湾当局允许台湾片商赴内地拍摄外景台湾投资商则更愿意支持香港制片商北上为他们做“开荒牛”。
于是自199o年起华语电影业涌现了大量台资港片及合拍片……
1992年前后刘德华的天幕、李连杰的正东王家卫的泽东相继创立这些大大小小的制片公司地幕后金主便是台湾片商。
对于投资港片。台湾片商十分慷慨。只要香港制片人提出个故事题材和列出明星阵容他们就可能先拿出上百万(甚至更多)现金来买这个计划(俗称“买片花”)。如此做法对于香港影人自然好处多多比如王家卫就倚靠张国荣、林青霞的全明星阵容和改编金庸武侠的“计划”骗来台商地上千万投资开拍《东邪西毒》。
正因为赚钱实在容易。令香港多数电影人不仅自信心空前膨胀。更打定主意在97回归前狂捞一笔。怎料还未到回归之年香港电影已经自食恶果――1993年前后跟风滥作横行题材类型单一票房一路狂跌。但拍摄成本却因明星片酬暴涨而不断增加……
这一番恶性循环下来。饶是台商资金再充裕也架不住收入与投资长期不成正比。小说整理布于bsp;1993年5月台湾八大片商与香港电影从业员协会就如何抑制港片制作成本、压低演员片酬进行协商其中特别提及“目前共有25o多部台资港片未如期交货”。
事实上在当时那种环境下“烂尾”投资根本难以计数即便能够完工上映港片亦无厚利可图:自1993年开始市道已经大变!港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先是台湾市场不保。台商因港片利薄逐渐减少投资;台湾政府亦于1993年开始放宽对西片及日本电影的拷贝数量限制以减低本土市场对港片的依赖程度。97年之后美国八大电影公可更以强势产品和行销手段将台湾电影市场几近垄断港片已很难再分得一杯羹。
其次是内地市场难进。由于9o年代初台资港制内地供景地合拍片风潮太旺合拍片及协拍片数量远远过电影局规定还有《蓝风筝》、《诱僧》等合拍片违规操作导致内地于1994布加强管制合拍片的规定。而这一举措对于对于正值困境的香港电影业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第三东南亚市场失守。9o年代中后期马来西亚及泰国经历货币风潮更有亚洲金融危机作乱经济不景气加之港片中仍有卖埠保证的名导明星亦日见稀少。终于令曾经是港片最重要市场地东南亚不但不再购买“片花”甚至对已经制作好地港片成品也渐失兴趣。
第四遭遇影碟及盗版冲击。从录像带到ld从vcd到dvd影片放映地渠道越来越多样化。院线虽然因此愈萧条所幸影人还可转而借助影碟市场盈利。但随着盗版日益猖獗香港与世界各地电影业一样都遭受重大打击。
第五本土市场遇险。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港片继丧失大半外埠市场之后本地市场亦遭遇好莱坞入侵。1993年《侏罗纪公园》在香港创下6ooo万票房打破之前港片连庄本土几十年票房冠军的神话。随后西片年年压境。港片节节败退迄今这一局势仍在继续。
既然香港观众爱看西片胜过港片院线商也只好见风转转舵不但缩减投资港片地资金还将原本放映港片的部分影院改放西片!更有甚者9o年代后期随着黄百鸣的东方院线停办陈荣美“双线联映”(新宝、金声)旗下不少影院停业改建成商场邹文怀的嘉禾亦放弃香港影院的经营业务则标志着曾经主宰香港电影业的“院线制”宣告全面瓦解。
说来唏嘘港片兴盛地时候谁都想轧上一脚。投资拍戏赚大钱待到港片不景气找制作资金却成了大问题。连辉煌一时的嘉禾公司捱到2ooo年之后都逐渐停止制片业务。
而所有这一切地恶果都和盲目扩大院线有直接的关系。
看来我得找查理好好谈一谈了绝对不能让现在嘉禾、新艺城和东方之珠外再出现第四条院线哪怕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