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 轻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六章 轻重 (第2/3页)

人的金银产量与储藏量,再加上皇权得到加强,对先进武器的渴望,以及对大陆的向往,与大海人的野心勃勃,造成这份订单数量巨大无比全部用金银作计算单位购买的,倭人算盘打得好,金银一多,必然价位下跌,再说倭国除了金银,又有什么可以jā易的?所以这份订单的总额达到了四百六十万两银这是起初的第一笔订单,有可能是重的订单,但一旦jā战开始,后面唐朝暗中搞平衡之术,战争规模增加,必然有的订单过来

    除了船舶利润较低外,有可能仅朝廷在此次jā易中,就能收获两百多万缗钱甚至一旦如李威所言,金银成为准货币,盈利有可能还能增加一百万

    看到了这份订单,大家明白李威刚说的一句话,为什么反复说金银够用了前几年涌到唐朝已经有了许多金银,再加上这几百万两银,不能维持全国的货币需要,但至少能维持上层的流通

    并且是借助梁金柱之手,来达成这个jā易的,不怕人弹劾,也不怕事后倭国说唐朝出尔反尔

    看着众人贪婪的眼神,包括武则天都失了一下神,让唐朝从国库里拿出这么多钱,就是现在,也能办到的,却没有想到倭国居然有这么多的财富这想法又是错误的,唐朝不用金银作货币,倭国金银也不怎么流通,是积累下来的,不象唐朝财富是在民间流动半天没有作声李威心中有数了

    当前的背景,使他这一次面谈增加了成本毕竟大战开始,需要大量的财帛支持,不管战后是胜是败,又需要大量的赏赐与抚恤两三百万缗钱的收益,不可能不心动

    而且大单的数额,又是一个本钱

    还是不放心,说道:“大家看看这天平,是我提出此议的,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希望大家放掉成见若那样,突厥人暴,不要征服因为我们自家都不知道轻重,只顾窝里斗,征也没有意思……还有,这份订单带来的好处,也非是你我能想像的”

    不仅是订单本身的利润,这么大的订单,包括船舶就达到了五百艘,每艘船需要多少材料,又给百姓带来多少就业的机会这些材料又能拉动多少产业,百姓从中又能得到多少好处百姓收益高了,又能带动多少消费因此后世商业时代中,有许多国家拿出补贴,鼓励企业出口,不赚钱也要出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又再次大约地解释了一下

    可这一次没有多少人能听明白了,有些云里雾里

    说完了,望着裴炎,道:“裴卿,你意下如何?”

    打了这么多次jā道,也ō到了裴炎的一些缺点与他jā谈,少得挂着国家大义的大帽,有了这顶大帽一压,这个人有一个大的缺点,就是好大义,好面,想做文章时有了这顶大帽,他心中会犹豫不决

    首先逼迫裴炎

    其他几相,崔知温对自己颇有好感,少是一个中间派魏玄同、郭正一、岑长倩亦是如此,郭待举是倒向裴炎的,可也不能算是一个很恶心的人薛元是狗尾巴草,风往那边刮就往那边倒倒是裴炎软硬不吃,是一个扎手货sè

    但对经济这一块,裴炎是弱项,看李威问自己,只好看着武则天

    李威却将砝码收了起来,使劲地压天平东边的托盘

    武则天看着儿这个动作,笑了笑,说道:“弘儿,休要小心眼,你父皇与本宫不会那么小气”

    刚一边在听,一边在想

    对罗,武则天与李治皆十分反感,而且武则天百思不得其解,那么蛋大的一个小国家,就敢在唐朝虎口里面,不是嘴边,是伸到嘴巴里了,抢食吃李谨行打了一下,将罗打得很惨,结果呢,打完了,原来唐朝还占有百济大部领土,打完了也就没有了刘仁轨与李谨行再打,结果呢,汉江也没有了,平壤生生成了边境上的关卡

    这是什么情况呢?

    但对倭国,武则天印象不恶,顶多一个傻冒般的天皇让她不大舒服

    对这两国地盘,是不感兴趣,罗偏远苦寒,强占罗,不如攻占林邑倭国好象多山,有一些地区却是温暖湿润,然而横隔着大海周边的国家都没有安宁,要那个海外的国家有何作用?

    但这个所获让她十分动心

    这几年不断地出现了许多事物,大多数是儿出来的,带来了不少收入,然而一年的税务加起来,绝不会过两千万缗仅是一项jā易,所获有可能就是整个唐朝的六分之一年税收

    大战方起,国库吃紧,若是加上这笔收入,还有丹水渠缩减,能节约下来一笔钱,有可能明年世家动弹,让朝廷再放海客名单,说不定儿又七变八变的,一场大战的消耗,就变出来了

    这是武则天所看重的

    争,她会继续争的,但争的是权,不是事,国家平稳,对她也有帮助

    可是她十分智慧,立即又说道:“只是本宫担心一件事,百姓以粮麻来贡税,又上哪里变出金银?若是出售给商人,恐怕会生出多的风波”

    “是啊,太后说得很对,臣也十分担心,”薛元说道

    现在形势一变,原来不敢公开支持太后,可现在支持太后,就等于支持太上皇,因此,许多事务上,薛元从羞羞答答变成了公开支持武则天的意见

    这是李威反感的地方,平民百姓,就那么一点收入,但唐朝的税务却正是在这些人头上剥削可这些百姓能剥出来什么玩意?说得很好的,每丁租纳粟两石,按照洛阳的米价,两十文左右布二丈五尺,附加麻三斤,是为调,大约在三百文不到赋役二十日,或用六丈绢代替,六百文不到一丁计一贯钱的税务

    可够不够用呢?于是加了户税与义仓税,实际每丁摊税过了两缗到三缗钱,就是这样,接着又出现了公廨钱但李威不知道,后面还有房屋税,茶税、盐税非是李威晒盐那种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