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会战(三) (第3/3页)
左右大营大食人松了一口气时,忽然斥候再次禀报,说对岸唐军有动静。
月末时分,月色不明,夜色有些黑。但天气晴朗,借着星光,能看到更北方有一条长长的黑影,正从左右一营向左右二营狂奔。离得远,有多少军队看不真切,但看上去,人数不会少。情报用骑兵迅速在反馈。以前也真真假假地弄过,继续观望。但是边上两营已经警戒起来。似乎真要发起进攻了,对面唐朝边上两个营地,皆举起了火把。反正悄悄的,也能看到,不如光明正大的点火把发起进攻。一艘艘小船推下河去。有的士兵登上了船只,手中持着武器,准备渡河。以前唐军也做过类似的事,结果虚惊一场。
大食人继续观望,但没有大意,派出军队,列在河边,备起投车机与弓龘弩,准备迎战。即便是假打,也权当练军的。但是这次怎么看也不象假打,余下的几十艘大船飞快地驶了过来。接近了河边,船上也放起了投石机,士兵用盾牌相互掩护着,将火龘药包点燃了,放在投石机上。吐蕃人临走时,以为打到现在,唐朝应当用火龘药了。而且火龘药也不是万能的,于是没有交待离开。
第一次投放到了河中的战场上。
大食人已经开始抛石,双方射程差不多。唐朝的新式投石机射程略远,然而船上带来的投石机全部是小型的。单从射程上不占优势。有的石头就砸到船只甲板上,造成了少数唐军伤亡。
唐朝也将火龘药包投射了出去,这种火龘药包经过了多次改进。原来为了增加杀伤力,里面放了一些铁钉。可是炸飞时,有的铁钉未必正好对着敌人,降低了杀伤效果。后来有一个工匠发明了一个六角刺,中间一个铁球,外面铸上六根长钉,均匀地分布在小铁球上。这种六角刺能随着火龘药的爆炸,旋转着飞射出去,无论那一个角度,只要碰在人手上,非得扎进去。制造出来后,又经过了改进,在每根刺下面,加了一些回须。制造成本比原来的高,但比原来塞一些小铁弹与小铁钉的杀伤力更强。再配合火龘药的爆炸,无疑是天下第二的暗器。第一是希腊火,那玩意更恶心人。
这种热武器,是每一个大食人生平以来第一次看到的。若是不各自的指挥将领强行弹压住,仅是这一波打压,大多数是波斯伪军组成的军队,就能拔腿就逃。
只好一步步地后退,渐渐脱离了投石机的抛射射程,可是河岸边却留下了一大片空地,给了敌人登陆的空间。
一声声巨响,在夜间传得很远。这时候唐军不需要再隐饰了,左右两路赶来的军队举起了手中的火把,大张旗鼓地向边上两营跑去。好在唐军不会水性,上了小木船后,手忙脚乱,给大食人得到缓解的时间。
看到情势危急,本来心中发寒,兵力又是最少的一营,两营将领立刻让侍卫用马飞驰,向左右一营禀报求援,唐朝军队真的进攻了。甚至刚才返回船上的唐兵并不多,大部分兵力留了下来,之所以往船上返回,是迷惑我们的。西营的将领纳尔喜懦弱,说西营已经会聚了一万多唐朝的军队。还有强大的武器,一旦攻过乌浒河,我们必将不敌。唐朝的左右一营分出许多兵力到了边营,已不会作为主攻方向。所以大食的东一营分了八千士兵,西一营在纳尔喜的会报下,居然分了一万军队向纳尔喜进行支援。
到了四更半时分,薛讷与辛承嗣的船队接近了左右一营,也看到了大食人分兵去救。看了看,继续航行。其实经过这一调,等到他们抵达西营时,离中营已有九十多里地,骑兵又少,中营的战局与他们无关了。
看了看各自的沙漏,到了五更时分,天际依是漆黑一团,但东方的启明星亮得分外耀眼,两支船队相差了五十多里地,几乎同时下令,让船队一头扎向岸边,两营中间的空地上。
大喝一声,两名将领带着士兵从船上跳下来,有一些缓坡,没有真正靠到岸边。但水也不深,最大的船舶能让它搁浅,也不过大半人深的水。只是早晨的河水带着一丝凉意,有的士兵忍不住打了一个冷摆子。迅速地就扑上了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