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葬楚宫倾国(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章 葬楚宫倾国(三) (第2/3页)

所以古诗里有一句,人生七十古来稀。不是说六十九岁就能得养终年,贫困人家,七十九岁还得要做事。但从事挖煤这项工作,六十九岁的高龄,体力负担,过于沉重。

    “臣民……家中……”看了看李威身后的官员,道:“贫困,不得不劳动。”

    放在几年前的李威,一定疏忽了,可现在的李威已不是当年,简单的察颜观sè还是会的,道:“我是皇帝,老翁有什么难言之隐,尽管道来。”

    老头子吞吞吐吐地说道:“臣民家中有一老伴,还有一个愚劣的儿子,两个孙子。今年chūn天,媳fù又要临近生产,结果难产,为了医治,儿子借了一些钱。本书更新来自但治得晚,媳fù与孩子母子双亡。结果又遇到了旱灾,债主上mén讨债,不得不将十几亩薄地抵押做了偿还。债主说钱还没有还够,臣民只好做工……”

    李威皱了一下眉头。

    怀州不属于河南道,属于河北道,但黄河一带各州府人口密集,包括河北道诸州,比如魏州人口一直在上升,隐隐bī近百万,与洛州相齐,其他诸州,比如贝州、相州、铭州、翼州、邢州,都是唐朝屈指可数的人口大州。又顺了道,李威特地经过了怀州逗留了一下。

    若是太子,过份了。但他是皇帝,这样做合情合理。

    一路过来,也听到过许多借助今年旱灾吞并的事。老手段,丰年粮食价格下降,这些大户人家不缺钱用,将粮食囤积起来。普通的百姓人家,为了度日,却不得不将所有粮食卖掉。可不可能所有年份皆是风调雨顺的,一遇到了灾年,高价出粮,低价纳地。

    对此,李威也没有办法,国家律法规定,田地与人口不得买卖的,但这个律法没有人当作一回事。所以他的想法,是想办法多nòng出耕地。你们有本事一年吞并一百万亩,我变出两百万亩,分配到平民百姓手中。吞了地,你得想方设法耕种。我将百姓一起变成有地的,看你怎么办?但还只是一个想法,没有得以实现。还有的就是这个高利贷,是李威最反感的,一旦缠上去后,先是卖地,后是卖儿卖nv,然后全家最后变成部曲。

    这也对国家的发展,将来产生严重的隐患。

    于是问道:“老翁,你借了多少钱?”

    思路很清楚,怀州不是其他地区,田地紧张,一亩地没有二十缗钱休想拿下来的。十几亩,就是利用荒年打压,最少没有二百缗钱,也拿不下来。二百缗钱,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看什么病,要二百缗钱?

    老头子答道:“臣民当时借了二十缗钱。”

    “借了多久?”

    李义琰与刘仁轨眼中lù出一丝赞许,他们品xìng不及戴至德,但也可,此事皇帝有可以不过问,也可以过问。不过碰到了,过问一下,还是应当做的。想过问,必须懂,是皇帝,也不能强行债主将债务免去。问一下时间,计算一下利息,按照正常的程序去处理,债主也能心服口服。

    “借了大半年……”

    “现在还欠下多少钱?”

    “臣民不知道他们怎么算的,前几天还债,说我们全家还欠他们一百六十缗钱。”

    “大半年,十几亩良地不够,还有一百六十缗钱,你借债的人家是谁,好大的良心。”

    “是……是……”

    “说”

    “他是,是,是周国公封田的管事。”

    唐朝开国之初,封田皆在长安与洛阳附近,后来人口增加,渐渐可授的封田很少,即便是许敬宗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