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元不是池中物(四) (第3/3页)
邢国公的下属无意中与邢国公交谈,邢国公大喜说,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
这一句话多少夸张了,当时苏定方还没有真正发迹,不过考虑到当时裴行俭有可能不足二十岁,只是一个九品的小芝麻官,很有可能不情不愿,说了此话,忽悠这个小伙子的
李威忽然一笑
“殿下,你笑什么?”
“孤只是在想,邢国公性格开朗,与程知节、刘仁轨皆是一路人,而裴侍郎你性格严谨儒雅,不知你们是如何相处的?”
裴行俭也是大笑,继续说道:“我当时也不信的,甚至不相信他得到卫国公的真传不过他是臣的上司,臣当时官又小,只好敷衍了事”
说完后,两人再次对视,不约而同捧腹大笑
“唉,当年臣是不该,邢国公为了让他学他的本领,又哄又骗,臣才勉强为之后来到了西域才知道邢国公给了臣多大帮助臣老了,正准备想今年职假时,到邢国公墓上祭拜他”
“裴侍郎,廉颇七十还想为国卖力,黄忠越老越勇你今年才六十不足,何谈老?”安慰了一句,但心中狐疑,不知道裴行俭将这段陈年往事说出来有何用意
“不过兵书还是兵书,韩信与霍去病皆不喜读兵书,却罕逢其敌”
“是”
“但象他们那样的人却是极少的,有兵书指导与没有兵书指导却是两样有人指导读兵书与没有人指导读兵书又是两样的”
“是”
“可就是有人指导,自己没有天份活学活用,又成了赵括之流所以赵奢不让他领兵”
“是”这三句话不多,却指出了关健所在
“比如用人,察其言观其行,才能大约判断一个人这次臣的铨选,只看了考评,于是让除天水担任盐铁使,犯了一个错误”
“裴侍郎,这不是你的过错,吏部一天铨选多少官员,不可能裴侍郎能一一观察”论选任官员,前有马载,后有李敬玄与裴行俭,无人能出这三人左右,但官员太多了,想了解一个人,不是坐下来谈一谈就能看透的,有的人一眼就能看透,有的人一生也未必能看透若是那样选官,一百个裴行俭也完成不了吏部的任务
裴行俭刻意提起此事,一是自责,隐晦地道歉,二是作一个比喻,又说道:“再比如行军作战,到了当地,不仅派出斥候打听军情,还要了解当地的地形,天气,甚至必须询问老农,就象扎营,绝水之地,不能扎在孤高之岭若是能看懂云象,知道今晚有大雨到来,又不可扎于地洼之地这是天势还有人势,敌人将领的矛盾,短处,顺其势而战,不一定要动用几万虎贲血拼,也可以大获全胜”
李威又点了一下头,他想起了西南一行之前,到裴行俭府上时裴行俭最后说的话,殿下你准备大胜后的事,就象神棍一样没有出师,就定下胜负,提醒自己注意大胜带来的影响,可自己没有醒悟,以至返京后,一切那么匆匆忙忙否则会做得好一点
“只学兵法,纵然天资再高,没有实战,还是赵括这有一个成长学习的过程那些年在西域虽没有大的战事,可也有一些兵事,对臣感悟邢国公所教的知识,大有帮助不过臣老了,儿子也不善长军事”说到这里,叹惜一声,多少明白当年苏定方为什么见自己而喜的原因自己也识人的,可观看整个朝廷后辈之秀,竟无一人有资格让自己悉心传授
对这个李威也无可奈何的,就象武侠小说所写,学生想拜名师,名师也想收高徒应当有,可是裴行俭没有发现,怎么办?
裴行俭迟疑了良久,说道:“殿下,臣将一生所悟所学,传授于你如何?”
“裴……”李威差点晕倒,我是太子,又不是武将,你传我这个东西做嘛?
裴行俭又是迟疑,之所以传授太子,也不是太子天赋好,同样看不中因为他隐隐看到一些不妙的事情将要发生,又不能确定这有一个漫长学习的过程,到了临时来抱佛脚,太迟了但不说出来,也显得无理于是在想当初苏定方如何忽悠他的,然后怎么样去忽悠太子,让太子用心跟自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