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四章 父子对答 骊山怪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四章 父子对答 骊山怪旨 (第3/3页)

的汗,刚才将他吓了一大跳的。勒了勒马,骑了过来,劝道:“殿下,我们回去吧。”

    天冷了,弓弦冻硬了,没有以前好使唤,随行的侍卫又不多。薛讷心中有些后怕。

    “让孤想一想,”李威瞧着手。刚才那一箭明明有感觉的,可是放弦时,手指头抖动了一下,才失了准头的。其实这段时间,他射箭的准头已经比开始要好得多,当然,是与他自己相比的。眼睛就盯着yù扳指,君子爱yù,朝中大臣射箭时,多用yù做扳指。不过yù终比铜扳指厚了许多,没有铜扳指灵活。似乎有道理,他是实用主义者,想到这里,说道:“替孤换一个铜扳指过来。”

    薛讷摇了摇头,不好与太子较真,只好随他,可不敢大意了,骑着马,护在太子的左右,省怕再出事。

    不过收获尚可,除了这头青狼,还有一头黄狍子,几只野jī。提着,返回行宫。

    刚到行宫,就看到几个太监,认识其中一个,是父亲身边的贴身太监之一,翻身下了战马,问道:“几位内侍,来此有何事务?”

    “奴婢是前来宣旨的。”

    圣旨来了,只好准备接旨,可是这个太监嘴巴努了努,从他后面走出两个御医,太监说道:“陛下吩咐过,殿下接旨前,让两位医博士诊断一下。”

    李威古怪地看着他,接旨就接旨,何必让御医诊断?nong不明白,还是将手伸了过去。两个御医搭着脉,一会儿对视了一眼,然后点头,年长的御医说道:“恭喜殿下,瘵疾基本已经痊愈。”

    还不敢肯定的,用了基本二字。

    太监说道:“那就好,殿下,请接旨。”

    圣旨很简单,姚州失守,因此李治让李威领姚州道行军大元帅,并且以戴至德、刘仁轨、李敬玄为十二行军管,准备以讨姚州各僚。

    旨意下得莫明其妙,什么时候国家要他这个太子领兵作战了?再说,也不可能让戴至德、刘仁轨这十二个朝廷重臣,一起出讨姚州。李威迟疑了半天,才说道:“谢旨。”

    然后眼睛看着姚元崇。

    太监宣完了旨,也回去了,李威立即就问道:“姚君,父皇下这道旨是何意?”

    其实想不通的地方很多的,姚州城是唐朝在洱海一带的桥头堡,城池面积不算大的,可城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怎么丢失了。还有梁积寿一人,现在是什么下落了。

    姚元崇正在沉思。

    碧儿却焦急地说道:“陛下为什么下这道旨?朝中又不是没有将领,再说,陛下一生也没有到前线打过仗。”

    “打仗不怕的,主要是姚州城如何沦落的。”姚元崇沉思着说道。洱海诸僚,让梁积寿打得很惨,有可能是梁积寿行军太快,后方空虚,诸僚才乘机入城的。只要不昏庸过份,无论是太子,或者他自己本人,有了足够的军队与准备,前去肯定会重新夺回姚州城的。对太子只有好处,这是立功,一旦行军,还能与将士拉上关系。但就怕吐蕃协助,那么太子前去,前景就不乐观了。

    还有,陛下为什么下达这样的圣旨?想到这里,他又说道:“回京城吧,问一问,能去则去,不能去则不行。”

    话音刚落,远远地奔来数位战马,马匹度很快的,一会儿到了眼前,李威看到马上的人,脸上大喜,兴冲冲地迎了过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