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六节-第六十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六节-第六十节 (第2/3页)



    十月十五左卫将军吕布、左将军颜良、右将军文丑、龙骧将军王当、镇西将军姜舞等各地驻军大将的奏章先后送达长安异口同声要求长公主整肃吏治严惩贪官。

    “殿下长安的形势失控了你立即离开栎阳吧。”护军将军何风恳求道“现在朝堂上的矛盾越来越激烈一旦矛盾爆殿下当其冲。大将军闻讯后势必日夜兼程而回。他一回来长安这场杀戮就跑不掉了。难道你希望长安血流成河吗?”

    “难道我走了长安就不会血流成河?”长公主怒声质问道。

    “殿下你是当局者迷啊。”何风躬身说道“恕臣失礼说句不客气的话丞相大人、太尉大人其实和殿下一样也不愿意血腥肃贪也不愿意让朝廷的威仪受到打击事情之所以展到这一步都是因为殿下。”

    “我?”长公主吃惊地望着何风“我维护朝廷的尊严我竭尽全力保全功臣的亲人难道我错了吗?”

    “殿下你不离开长安等于给他们撑腰他们肆无忌惮即使贪赃枉法了还依旧嚣张跋扈和丞相大人对着干。这样一来丞相大人的威严在哪?他能干成什么事?”何风激动地说道“殿下也曾去过塞外也知道那里的苦我们想守住西、北两疆难道仅仅靠将士们的忠诚和勇敢就行了吗?不行根本不可能要想守住边疆就要屯田戍边就要富裕边郡。所以丞相大人的办法是对的他没有错。这些年如果没有北疆的稳定大汉能走到今天?那些门阀世家、商贾富豪们能过上今天的日子?能获得那么多的财富?为什么朝廷帮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帮助他们获得了数不尽的财富朝廷反而还欠了他们的钱?为什么?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长公主呆住了。

    “殿下一直认为丞相大人骄横跋扈但殿下你仔细想想今日的朝堂上到底谁骄横跋扈?谁把丞相大人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拿刀杀人?”

    何风撩衣跪下“殿下臣求求你了离开长安吧到晋阳去。你走了那些人失去了倚仗所有的矛盾都能解决大司马和丞相大人会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好。”

    十月十六长公主突然下旨巡视晋阳国事尽数托付于大司马徐荣。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五十八节

    长公主的圣旨非常突然离开栎阳的度也非常快长安的大臣们措手不及。大司马徐荣、御史大夫荀攸和廷尉卿陈群连夜赶到栎阳打算具体征询一下长公主对朝廷整肃吏治的意见但此刻长公主已经越过洛水快到蒲坂津了。她什么话也没留下甩手就走了。

    徐荣一个人坐在马车上心事重重愁眉不展。他没想到长公主一怒之下竟然离开长安了这应该算是一种威胁一种变相的威胁。既然你们都无视我的存在那我离开好了你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社稷危亡的责任由你们背着。将来出事了不可收拾了你们该掉脑袋的掉脑袋该诛连的诛连一个也跑不掉。

    长公主转手把难题交给了徐荣。徐荣权重了身份变了想法也就变了他不得不站在天子和殿下的立场上重新考虑解决危机的办法。

    荀攸和陈群坐在另外一辆马车上闭目沉思。长公主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血雨腥风她被迫离开了被丞相大人和太尉大人联手逼走了。如此一来长公主那双最坚固最可靠的羽翼没有了长安失去了长公主的庇护暴露在肆虐的狂风暴雨中危险厉啸而至。用什么办法才能避开这场猛烈的风暴?

    十月十七长安城看上去风平浪静但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涌动风雨欲来。

    丞相李玮和太尉张燕先后赶到了未央宫。

    徐荣做出了决定。为了维护朝廷利益尽可能控制此案的涉及范围原则上只追究主犯罪责不再诛连无辜。但条件是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们必须接受和遵从朝廷制定的“清偿债务”的办法。

    张燕没有反对。此次李玮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清债”之策如果目的能够顺利达到那就没有必要大开杀戒以免激化朝堂各方的矛盾挑起朝野上下的争斗。在社稷没有统一之前中兴大业需要各方力量的紧密协作朝廷在制定和实施国策的时候务必遵循缓解和减少矛盾竭力保障和平衡各方利益的原则这个原则不能变。

    李玮心情很好。长公主走了大汉权柄全部掌控在北疆系大臣手中所有的对手都失去了抵抗力。现在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阻力了。

    “殿下能想明白了真乃社稷之福啊。”李玮笑着走到门口冲着站在屋外的贾逵和温恢招了招手。

    丞相府的长史和司马各自抱着几捆文卷走了进来。田畴看看堆在案几上的文卷又看看胸有成竹的李玮惊讶地问道:“仲渊兄你又制定了新策?”

    “当然。这么好的机会我岂肯错过?”李玮指了指窗外“如果我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老天会五雷轰顶把我活活打死。”

    徐荣和张燕相视苦笑。大汉这位丞相太厉害了其一往无前的气势甚至可以和十万铁骑相媲美当真是无人可挡其锋锐。

    “朝廷此次以三十年边郡土地租种权偿还债务其主要目的是迁移人口屯田戍边。但三十年之后怎么办?”李玮说道“从大秦朝开始屯田戍边就是拱卫疆土的一个重要国策而孝武皇帝更是一度向河套、河西等边地迁移了上百万人口但后来为什么都失败了?为什么这项国策总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失去效果?为什么边郡的土地总是荒芜边郡的百姓总是6续南迁?”

    “四个原因。”李玮伸出四个手指头说道“不可预测的灾患胡人的频繁入侵吏治**还有就是……”李玮看看屋内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屯田制对百姓的剥削太厉害了。屯田这种制度本身是一个救急制度实施时间长了屯田百姓得不到实惠他们随之也就丧失了耕种的积极性继而所有的问题也就接踵而至。”

    众人连连点头。当年张温、崔烈等大臣急于修改田制大力推广“计口授田”正是看到了屯田制对百姓的持续危害所以他们在北疆的屯田制初见成效后马上调整了国策让百姓迅从土地上得到了实惠从而稳定了民心加快了朝廷财赋的增长度。

    “北疆各边郡的屯田区实施了新田制后谷粟产量一直在增加虽然增产的度很缓慢但日积月累后边郡的贫瘠会慢慢得到改善。边郡富了百姓留下来了大汉广袤的疆土也就能守住了。”

    “但是……”李玮突然加重了口气“朝廷有政策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们自然也有对策他们绝不会满足于收回本息他们肯定要想方设法在边郡的土地和百姓身上榨取数倍于本息的钱财。而这种没有节制的残忍的盘剥会把边郡迅推进战乱的深渊所以……”李玮拿起了一卷文卷“我们要制定垦田戍边之策要保证边郡百姓的生存要制约和打击门阀商贾们肆无忌惮地剥削要确保西北两疆的稳定。”

    “同时实施屯田制和计口授田制?”徐荣问道。

    “对朝廷在移民屯田的同时授予移民一定数量的土地减免田租以确保他们的生存。”李玮笑道“移民的生存有了保障边郡的稳定也就有了保障而这些门阀富豪们想在三十年内收回本息就要好好安抚和善待移民否则他们将血本无归。”

    “朝廷的新田制已经夺走了门阀世家的‘荫户’这次‘垦田戍边’又夺走了他们的佃农和田僮各地门阀世家的实力再一次遭到了重击。”李玮得意地挥挥手“但还不够朝廷还要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实力把他们对社稷的危害降到最低。”

    徐荣头一晕感觉心力交瘁有些支撑不住了。他现在能理解长公主为什么对李玮恨得咬牙切齿了。这一连串的重击打到谁身上谁都受不了。“垦田戍边”之策已经严重损害了门阀富豪们的利益然而这位丞相大人意犹未尽还要继续起“攻击”势必要把门阀富豪们打得落花流水。

    张燕脸上的笑容也有点僵硬了。如果没有大将军的书信他不会旗帜鲜明地支持李玮毕竟这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李玮得陇望蜀“胃口”越来越大这让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丝不祥的预感。如果任由李玮这样持续不断地改制改下去会不会有一天“改”到军功阶层“改”到自己头上?

    田畴心惊肉跳小心翼翼地问道:“仲渊兄除了‘垦田戍边’之策你还有新的改制之策?”

    “当然……”李玮仰天打了个“哈哈”脸显愤怒之色“年初朝廷为了夺回被门阀富豪们抢去的财富制定了一套改制之策结果阻力重重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赔上了郑玄大师一条性命才勉强得以颁布实施。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尤其对‘九品官人法’的妥协更是为社稷安危埋下了隐患。事后我越想越后悔我觉得大司马的担忧非常有道理。”

    “我们可以仔细回想一下察举制的弊端由此可以推测出这个‘九品官人法’的弊端。将来门阀世家势必会因此法而得以巩固和壮大。看看今日的关西杨家、汝南袁家、关中马阀、冀州崔家等大门阀哪一家不是门生弟子成百上千势力遍及朝野上下?此法如果大力推广一两代人之后这朝堂内外还有我们后代的容身之地吗?靠这些吃大汉的肉吸大汉的血置大汉利益于不顾的门阀世家们的后代能让大汉中兴能让大汉繁荣昌盛?”李玮鄙夷地撇撇嘴“做梦去吧。”

    “怎么?你有更好的选拔办法?”张燕急忙问道。

    “我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只能把选拔制度稍稍改一下以便对我们更有利。”李玮看看屋内众人笑着问道“请问几位大人你们参加过朝廷的试经(儒家经文考试)吗?”

    众人都摇摇头。

    “我参加过一次。”李玮说道“正是那次试经我成绩出众才被朱俊老师看中拜在他的门下。如果没有那次试经我也没有今天。”

    “朝廷很少通过太学试经的方式选拔人才。”徐荣说道“由于朝廷的察举年年举行郎署里的郎官人满为患所以一般情况下试经要很多年才能进行一次。你机遇很好啊。”接着他略略皱眉疑惑地问道“你想以试经的方式选拔人才?”

    “对太学诸生只要通过试经马上就可以取得入仕资格。”李玮说道“只要有才能的人都可以参加试经。试经也是三年一次。第一年在各郡试经成绩优异者第二年到州府参加试经第三年到京城太学参加试经考试合格者即可入仕。”

    李玮很兴奋滔滔不绝地详细解说了“试经选拔制度”和具体的选拔考试方法。

    “它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严重打击了门阀世家的实力削弱了他们的权势减小了他们对社稷的危害。”李玮很兴奋地说道“此策实施后不管你是研习今、古文经学的儒生还是研习新经的儒生只要你有真本事考试成绩优异你就可以入仕为官这比察举制、九品官人法更加公平、公正相信各地的儒生们肯定会支持和响应。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嘛。”

    “另外为了尽可能挖掘和现人才我们也不要只考试儒家经文还可以考试史学、律法、辞赋、琴棋书画各种各样的人才都可以通过考试入仕嘛。”

    “好办法好办法。”田畴连声赞道“现在朝廷需要大量的官吏靠三年一次的‘九品官人’选拔人才数量太少这个试经制度正好可以弥补九品官人法的不足。中正也是人他在品评儒生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门第、人情等因素势必会遗漏太多人才。实施试经选拔制度后这些人如果不能通过中正获得资品还可以通过试经取得资品这样一来儒生入仕的途径多了朝廷得到的人才也就多了。一举多得一举多得啊。”

    张燕沉吟良久担心地说道:“从长远来看试经选拔制度不问门第只论才学的确有利于朝廷选拔人才而且短期内对那些研习今古文经学的儒生们来说也非常有利。只是这两种选拔制度一起实施必定有轻有重。试经选拔制度不利于门阀世家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势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反对如果九品官人法为重那将来……”

    “现在朝政控制在我们手上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办法迅扩大试经选拔制度的影响力。比如扩大选拔人数任用官吏时主要倾向于试经选拔的儒生试经选拔的前几名可以直接入朝为官或者到地方上出任秩俸千石的县令等等……”李玮毫不在意地笑道“试经选拔制度是个新制度九品官人法也是一个新制度但由于试经选拔制度更显公平、公正可以给儒生们带来更大的利益毫无疑问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而失去了儒生们支持的九品官人法难以为继很快便会消失。”

    “如果门阀富豪们坚决反对怎么办?”徐荣面有难色“不能把他们逼得太狠了狗急了都要跳墙何况人?”

    “是啊仲渊这个时候血腥肃贪后果难测啊。”张燕也劝道“长公主甩手走人其意思很明显她就是坚决不同意杀人。如果长安出了什么乱子影响了中兴大业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事情闹到这种地步不杀人行吗?”李玮冷笑道“大汉律的尊严在哪?朝廷的威信又在哪?如此姑息纵容吏治怎能不败?”

    “你想杀多少?”徐荣有些生气怪吞吞地问道。

    “这要看他们愿不愿意向朝廷低头?愿不愿意俯帖耳不再和朝廷明争暗斗。”李玮从案几上拿起一卷文书打开然后放到了徐荣面前。

    徐荣面显惊色。张燕和田畴围了上去。

    “重修《刑律》?”田畴吃了一惊“仲渊兄你疯了?殿下不会答应的。当年在晋阳的时候朝中大臣曾三番两次上奏要求修改《刑律》但都被长公主断然拒绝了。”

    “现在长公主不在长安代理国事的是大司马。”李玮淡淡地说道“《刑律》如果不改这次不是死一个人、十个人的问题而是死几千人的问题。”

    “重修《刑律》事关重大我岂敢擅自做主?”徐荣摇摇头苦笑道“仲渊啊你现在不但逼着他们低头还要砍他们的脑袋。在砍脑袋之前还要逼着他们把自己的坟墓挖好你是不是太过了?”

    “是吗?”李玮笑了起来把案几上的文书一把抢了过来“既然他们不愿意给自己挖坑那只好把尸体丢到乱坟岗喂狼了。”

    “仲渊……”张燕望着李玮神情凝重地问道“你肯定长公主会答应?”

    “诸位大人……”李玮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自古以来凡推行改制强国的人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下场都很惨很少有人能独善其身安享晚年。修改《刑律》删繁就简化重为轻约法省刑说白了就是为了我们自己。今天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如果错失良机将来再想逼迫长公主修改《刑律》比登天很难。”

    屋子里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

    “门阀世家、商贾富豪们能说服长公主吗?”田畴担心地问道“这么多年了何曾见过长公主松口?”

    “这次她一定会松口。”李玮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因为她决心要收回失去的权柄了她认为皇权受到了欺凌她要反击了而她依靠的力量就是我们的对手。”李玮把文卷随手丢到了地上“这就是推行改制的代价。不管哪个朝代到了这种关键时刻总会有人付出生命。”

    徐荣落寞一笑。张燕嘴角掀起一丝不屑“杀这么多年了也不在乎多杀几个。”

    十月十八日司隶校尉张辽奉命抓捕均输令麴忠。

    同日下午太仓令徐陵被“请”到了司隶校尉府。

    黄昏太傅杨彪、御史大夫荀攸、大鸿胪袁耀、廷尉卿陈群同坐一车前往麒麟殿拜会大司马。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杨彪双目紧闭仰天长叹“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竭尽全力制约皇权、削弱皇权谁知今天却落到如此地步……看样子相权过度膨胀的确祸国殃民啊。”

    “先贤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也同样解决不了。”荀攸眉头紧锁异常沮丧地说道“制衡制衡……到底什么样的官制才能完美解决皇权和相权的制衡保持朝堂上的权力平衡?”

    “算了不要讨论这种事了还是想想怎样度过难关吧。”廷尉卿陈群小声说道“听说巴蜀的刘磐病了撤兵回到了成都武都战场已经停战。不出意外的话左将军颜良、右将军文丑很快就会带着北军返回长安了。”

    杨彪骇然睁开了眼睛“真的?”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五十九节

    麒麟殿。

    尚书令田畴和大司马府长史陈卫把三位大人引进了尚书台。

    “大司马呢?”太傅杨彪见徐荣没有亲自出迎心里有些不安。这个时候徐荣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他也完全倒向了李玮一方事情就再也没有回旋余地了。

    “大司马三天三夜没睡了他太累了……”陈卫躬身解释道“刚才和我们议事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如果三位大人不介意就让他稍稍睡上片刻吧。”

    陈卫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不远处的书房内传来一声响接着就听到尚书赵行惊慌失措的叫声“大司马……大司马你怎么了?”

    田畴等人骇然心惊飞步冲进书房。书房内堆满了奏章、文卷几乎无处下脚。徐荣正在赵行、司马朗、王凌等人的搀扶下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看到杨彪、荀攸和陈群后非常尴尬地笑了笑“失礼了失礼了……刚才听到三位大人说话准备出门相迎谁知手脚麻痹不听使唤竟然摔倒了。失礼失礼……”

    “你要注意休息不要这样拼命如果你倒下去了我们还能指望谁?”杨彪看到徐荣没事如负释重地叹了口气一语双关地说道。

    徐荣不置可否地笑笑伸手请三人坐下“请你们来是想商量一下修改《刑律》的事。”

    “修改《刑律》?”杨彪、荀攸和陈群互相看看顿时明白了徐荣的意思。看来徐荣还是站在了李玮一边要以整肃吏治为名强行推行改制了。至于修改《刑律》不过是朝廷做出的一种妥协姿态而已并不能改善门阀世家们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本朝立国后因为约法三章太疏太宽无法有效制裁违法犯罪于是丞相萧何重修律法制定了《九章律》。《九章律》承袭秦制在源于李悝《法经》的“六律”(盗、贼、囚、捕、杂、具)基础上又增加了户、兴、厩三篇。《九章律》是以刑律为主体的法律是大汉律法的核心。

    后来太常卿叔孙通参照古代和秦代的礼仪又制定了旨在维护皇帝尊严和权威的《傍章律》十八篇。孝武皇帝年间御史大夫张汤制定了关于宫廷警卫方面的《越宫律》太中大夫赵禹制定了关于朝贺方面的《朝律》亦名《朝会正见律》。另外还有《大乐律》、《祠令》、《祀令》等律令。

    这四部律法一共六十篇也就是所谓的大汉律法。

    丞相李玮要修改的就是《九章律》。其中主要修改内容是刑罚、重罪十条和出钱负罪(触犯刑律的人缴纳若干金钱或谷物以获取免除刑罚的办法)。

    本朝律法承袭秦朝刑罚和大秦朝的相差无几包括死刑、徒刑和耻辱刑。

    死刑很残忍有戮、磔(碎尸)、腰斩、枭、弃市、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等等。本朝孝文皇帝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曾经生了缇萦上书救父一事孝文皇帝以此为契机修改了刑律。当时是丞相张苍和御史大夫冯敬等大臣共同议定了修改方案把肉刑改为打板子。原来被判砍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被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不久孝文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了肉刑接着又废除了连坐刑(连坐就是被牵连一同办罪)。

    废除肉刑看上去是件好事但实际执行起来弊端很多。有些犯人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子后马上就死了。这样一来无形当中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孝景皇帝朝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弊端才稍稍有所缓解。

    重罪十条就是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这是朝廷严厉打击的对象犯此十罪者杀无赦。

    出钱负罪制从本朝初年就开始了。朝廷出售免刑权继而取得财政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朝廷聚敛财富的一种特殊手段。

    本朝四百年来西北两疆战乱不止不得不大量用兵修建长城和边塞要隘军资开支极其庞大。为了增加赋税朝廷想尽了办法实施了各种措施而赎罪收入就是增收的一种办法占据了赋税收入很大一部分。孝惠皇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朝廷曾下旨民若有罪入赎六万钱可免死罪。而孝武皇帝在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也曾下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则可减死一等。光武皇帝中兴之后朝廷财赋一度紧张赎罪范围大大扩大。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朝廷下旨从死刑到最轻的刑罪都可以入缣免刑。

    出钱赎罪对朝廷来说是聚敛财赋对有钱人来说可以免除刑罚但对贫穷者来说却是不公平。本朝有名的大儒司马迁就因为无钱赎罪遭受了宫刑。所以说出钱赎罪在本质上是一个弊政。

    这次李玮修改刑律的力度非常大。

    他先精简了法律条文并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然后又在刑名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名总则的内容同时又对刑律部分重新做了编排和扩充。新刑律不但充分体现了刑宽、禁减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也维护了皇权和相权保护了新政诸策尤其对土地兼并和赋税制度给予了特殊的重视。

    新的刑律把刑罚设为五等分别是笞、杖、徒、流、死五刑并减轻罪罚力度彻底废除了重罪连坐以及黥、劓、斩左右趾等肉刑。过去孝文皇帝废除连坐和肉刑只是针对重罪十条以外的罪犯。这次李玮一改到底彻底废除了。

    重罪十条改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其定义和过去相比有某些不同。但就是这些定义的差别可以让很多人逃离杀无赦的惩罚。

    出钱赎罪制在朝廷第一次改制的时候废除了因为其弊端太大也不符合“乱世当用重典”的原则现在李玮又把它恢复了而且其赎罪的范围非常大。从最轻的“杖十”到死刑都可以出钱赎罪。这样既增加了朝廷的赋税收入又缓和了各阶层、各势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也符合“与民修养”的国策短期内对社稷稳定还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李玮在“出钱赎罪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个“官当制”允许官吏以官爵折抵罪刑。不过李玮尤嫌不足他依据周代的“八辟”制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八议制”规定大汉有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亲自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但犯了十条重罪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官当”和“八议”制对门阀世家、官僚士人极其有利当然了对北疆系的文武大吏也同样有利。很明显李玮这是在为自己预留退路。

    李玮修改《九章律》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对门阀富豪们做出妥协。

    黄猗的案子牵连甚广如果继续追究下去很可能演变成“谋反、谋大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