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节-第四十五节 (第3/3页)
相见无期你多保重。”
棺木盖上。
李弘缓缓跪下手抚冰冷的棺木突然间心如刀绞悲痛欲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
十二月中汉军占据天峻山掳获烧当、滇那等羌族诸种五万多户。
天子下旨命令凉州刺史皇甫郦赶到金城郡会同湟中羌王聂啸具体商议迁移西海羌族诸种到河湟居住一事。
天子下旨拜姜舞为镇西将军领五千骑戍守西海负责剿抚西海周边地区羌族诸种稳定西海形势。
天子下旨护羌将军马领军于河湟建营镇守金城、陇西两郡。
天子下旨征西将军庞德领军于武威建营镇守河西四郡。
十二月十八日远征大军凯旋搬师。
****
十二月长安。
西海大捷的消息传到了京都举城欢庆。
长公主以天子名义诏告天下并下旨重赏前线将士对阵亡将士予以抚恤并亲自赶到长安慰问车骑将军麴义、虎贲中郎将解悟等阵亡将领的家眷。
十二月二十四栎阳大司马徐荣、尚书今田畴赶到栎阳宫向长公主禀奏新年典礼和祭祀事宜。
“新年后陛下和大将军率军北渡黄河巡视河西诸郡并和西部鲜卑王步度更、北部鲜卑王拓跋韬商议大漠平叛的事所以……”大司马徐荣迟疑了片刻继续说道“因为陛下不回来大军也不回京所以朝廷决定取消庆贺西疆平定的大典。”
“为什么?”长公主吃惊地问道“西海大捷西疆平定陛下和西征将士们为大汉建下了盖世功勋就算他们不回来朝廷也应该举行大典予以庆贺。退一步说这也是对阵亡的车骑将军麴义大人和一万八千阵亡将士的一个告慰嘛。”她看了看面带愧色的徐荣和田畴语气稍稍缓和了一点“是不是朝廷没钱?”
“明年陛下和大将军要率军远征大漠朝廷财赋的确很紧张。”田畴小心翼翼地说道“南边的形势也不是很好我们要做好打仗的准备朝廷难免有些捉襟见肘。”
“今年西海大捷明年春天陛下和大将军又要亲自赶到北疆这时候扶罗韩、射隆等人还敢和大汉公然对抗?”长公主冷笑“换了你们你们还敢和大汉为敌吗?我看扶罗韩他们还不至于蠢到这种地步吧?至于南边曹操和孙权的特使不是已经到了长安吗?先给点好处把他们稳住就是了。这种叛逆不足为虑有吕布将军坐镇兖州谅他们不敢主动出兵。前段时间袁谭抢占了庐江和孙权、周瑜称兄道弟对曹操形成了很大的威胁你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矛盾支持曹操去打袁谭去打江东嘛。”
徐荣和田畴躬身应诺。
“襄阳那边是有点麻烦但钟繇大人正在努力。以颖汝士人和襄阳士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即使不能议和也可以保证暂时没有战事这样就可以了。我想刘表还不至于急着送死吧?”长公主把手上的奏章重重放到案几上不满地看着两人接着说道“现在陇西和武都郡都收复了朝廷以拢制蜀的平叛之策也实现了。虽然刘备杀了杨松占据了汉中但他实力不济短期内还难以对朝廷南下攻打益州造成威胁。对于刘备占据汉中一事朝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早在年初杨松就已经愿意归顺朝廷了如果你们处置得当完全可以抢在刘备之前得到汉中但结果呢?结果太令人失望了。”
“赵云和颜良大人回京后曾带着庞义、韦端和关羽等人来见我。当时庞义说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强攻益州的代价很大他建议朝廷派人入蜀招抚刘备和刘璋。刘璋可以做蜀王刘备也可以做汉中王但条件是必须交出军队必须交出郡县。你们可以拿着这个条件派人去谈谈嘛。西海大捷西疆平定大汉的军队还不够强悍吗?天子和朝廷还不能平定天下吗?叫他们把眼睛睁大一点头脑放清楚点。如果他们真是为了大汉社稷为了天下百姓他们就应该归顺朝廷应该把安宁和稳定还给天下的百姓。”
“明年朝廷如果措施得当南方不会有仗打朝廷可以竭尽全力稳定北疆。而北疆的事我刚才说过了有大将军亲自坐镇没有大战打。骠骑将军鲜于辅大人曾有奏章他一再说了要尽可能挑起胡族诸部之间的矛盾让他们自己打自己。等大漠和辽东的胡族诸部两败俱伤了我们就能渔人得利不战而胜北疆也就稳了。”
长公主轻轻敲了一下案几示意垂聆听的两位大臣抬起头来“你们的奏议我不同意这场庆典必须要办而且还要大办越隆重越好。这可以昭显和我大汉的威仪可以震慑南方叛逆和北疆胡人。如果这场庆典能摧毁他们的信心动摇他们的信念那等于打了一场胜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果。将来我们在平叛大战中或许可能因此而事半功倍取得惊人的战绩。”
徐荣和田畴互相看看没有说话但脸上的神情一览无遗。他们坚持自己的奏议长公主刚才那番话白说了。
“朝廷真的穷到这种地步了?”长公主美丽的面孔上掠过一丝怒色“我已经下旨请各地州郡大吏和门阀世族富豪到京参加庆典你想让我失信于天下吗?丞相大人呢?他在忙什么?我一个多月没看到他了他连续三个月审核各州郡的上计最后结果就是让你们告诉我朝廷没钱举办这场大典?”
长公主的口气非常严厉显然对李玮极为不满。
“蔡邕老大人做丞相的时候我还能看到上计薄现在呢?现在我和上计没有关系了我至今还没有看到一份有关上计审核情况的奏章。岂有此理。”长公主越说越气白皙的面孔涨得通红胸口剧烈起伏怒不可遏了。
上计本是丞相的事但自孝武皇帝权重尚书台以来尤其到了光武皇帝时候上计审核基本上都是皇帝的事主管政事的丞相(孝哀皇帝朝改为大司徒光武皇帝朝改为司徒)反而成了摆设相权给皇帝和尚书台拿去了一大半。长公主主政十年今年是头一次给排除在上计之外对各州郡的租赋、刑狱、选举等具体情况一无所知。
“殿下你误解丞相大人了。”徐荣苦笑躬身解释道“今年的上计出了大问题……”
“什么?你说什么?”长公主大惊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躯急打断了徐荣的话“出了什么问题?丞相大人虽然没有亲自呈递有关上计的奏章但九卿诸府尤其是太常府、大司农府和少府的奏章还是或多或少提到了上计的事都说今年各地州郡风调雨顺财赋增长极快并没有提到什么异常的事啊?”
长公主极其紧张甚至有些恐惧。前年的上计惹出了一场长安兵变今年不会又惹出什么事吧?只要大将军不在京都朝堂上总是接二连三地出问题想想都有些让人不寒而栗。
“的确朝廷实施新政前前后后也有十年了如果从殿下开府算起的话就是整整十四年。这十四年来财赋的增长度一年比一年快各地州郡喜讯频传到处都呈现出一片即将恢复昔日繁华的景象这和我们当初的预想完全不一样。所有人都不会想到新政竟然有如此巨大的作用能让大汉迅从废墟中站起来……”徐荣说到后来有些激动。“如果张温、马日磾、崔烈这些老大臣能活到现在能看到他们的努力变成了现实他们或许……”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长公主再次打断了徐荣的话。
“殿下谷价太低了。”田畴轻轻地说了一句。
长公主愣住了“谷价太低?谷价太低也是问题?”她难以置信地望着两位忧心忡忡的大臣“你们难道不知道这些年来朝廷为了平抑谷价花费了多大的力气想了多少办法?实施新田制减免田赋赈济灾民开渠灌田鼓励百姓种植桑麻养殖推广和使用新田器、新耕作法现在还在各州郡建立官仓以防灾荒所有这些办法都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粮食产量上来了谷价才能得到保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以我看谷价不是低了而是还不够低。现在谷价是七十钱一斛朝廷应该再想办法多产粮食把谷价降到五十钱一斛甚至三十钱一斛。”
“殿下谷价太低对农夫的伤害太大了。”徐荣叹了一口气“丞相大人曾在本月初恳请殿下召回五州刺史就是为了问询此事。”
听说谷价太低严重伤害了农夫长公主的神情立时变得极其凝重。本朝立国、强国之本就是农耕如果农夫受到了严重伤害国乱之日也就不远了。
田畴接着徐荣的话做了一番解释。
一般来说一户平均约为五口如果种地百亩不计其它收入每年约收粟百石。一家五口人一年吃饭要吃掉一大半。剩下的要缴纳田租和算赋要雇人代役(本朝现在正是平定天下的时候各类徭役非常多有些农家人力不足为了不误耕作只好以每人若干钱的代价雇人代役)。这样一来农家一年的收成就所剩无几甚至没有剩余。其它诸如种子、耕畜、农具等项支出以及四季衣服、食盐、杂用等费用就要靠种植桑麻养殖等其它收入的有无多寡来定了。
现在打仗多牛、马、铁器、布帛、食盐都很紧张很昂贵而谷价因为朝廷的强行干涉非常稳定也非常低贱两者物价极端不平衡。农夫低价出卖谷物高价购买耕畜、农具和其他必需品损失很大。尤其收获季节各地官府和商贾有意打压粮价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
农夫的收入来自于耕种土地获得的谷粟谷粟价贱收入就低他们就很穷苦。虽然不至于饿死但很穷入不敷出经受不起任何打击。但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人活在世上生也好死也好来来往往也好都要钱。更可怕的是一旦碰上灾荒之年田地减收或者颗粒无收农家怎么办?
农家终年辛苦没有一天休息的时间所得的收入除了自用之外要缴纳田租赋税要征服徭役这些他们可以忍受。碰上水旱之灾他们有朝廷的赈济也能艰苦度日。但一旦官府急政暴虐甚至某些官吏知法犯法贪赃枉法横征暴敛农夫们就没有活路了。于是有的人不得不高息借贷不得不卖儿卖女不得不贱卖土地和住宅。
农夫们要活下去要吃饭要养活父母妻儿在土地出卖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依附于土地的购买者也就是各地的门阀世族富豪们。
本朝虽然严禁买卖土地但农夫们活不下去了他们还能遵从律法?门阀世族富豪们有钱有势和当地官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官府不报朝廷怎么知道乡里之间有土地买卖的事?即使查到了农夫为了活下去他不承认追查者又能怎么办?
本朝现在是以“口”征赋税这些人成了门阀世族富豪的“荫户”后赋税由门阀世族富豪们代交徭役也由他们雇人代役日子是能过了但这严重违背了大汉律法。而且由于门阀世族富豪们的田地多了财富多了实力大了对朝廷形成了严重威胁。
黄巾起事的教训历历在目。当年为什么会有数百万之众的农夫参加黄巾军?其中一个表面原因是灾荒。灾荒之年颗粒无收朝廷赈济如果不利遭受重创的门阀世族富豪们如果无力庇护他们这些没有土地的农夫随即彻底失去了生存的机会他们马上就会烧杀抢掠马上就会揭竿而起而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土地买卖土地兼并。
现在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正在各地州郡开始蔓延。
新政的实施让社稷得以迅恢复十五税一的低田租支持展商贸的优惠政策盐铁酒茶的经营全面放开朝廷对谷价的强力控制使得很多占有大量土地的人在短短数年内便富裕起来。
这些富裕起来的人除了王公贵族、门阀世族、官僚士人、商贾富豪外还有军功阶层。
然而促使这些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聚敛大量财富的主要原因却是频繁的战事大量宫殿城池的修建和沟渠的开挖。这些钱财耗费惊人的地方也是很多人一夜暴富的源泉。
如今官吏、士人、商贾“三位一体”者比比皆是其中有些人的权势已经远远过了朝廷的想象。
有钱了先想到的是什么?是购买土地只有土地才能让财富得到保值这是自古以来从不改变的定律。
田租低谷价低商业达有钱有势的人就越来越多他们对土地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越来越贪婪越来越肆无忌惮越来越目无王法。而农夫随即成了受害者他们生产了粮食却又被粮食推到了绝境。
朝廷的新政让一部分人迅富起来了让广大的农、工阶层的人都能活下去了但随着时间的延续问题也就来了而且来得非常凶猛让朝廷有些措手不及。
新政对农夫有利的政策对门阀世族官僚富豪更有利。新政的优势正在丧失正在变成伤害农夫的武器正在摧毁刚刚走上中兴之路的社稷。
“丞相大人决定提高谷价让农夫们的收入得到提高让他们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但是……”田豫望着神情严峻的长公主无奈地说道“但是根本问题是土地。谷价的提高对改善农夫收入有限因为农家的土地有限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门阀世族和官僚富豪们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兼并农家的土地想方设法保住他们手中的土地保住他们的生存底线。”
“兼并土地的问题不解决谷价越高对百姓越不利。而要想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改变现有国策利用朝廷的力量断绝门阀世族、官僚富豪们敛取财富的门路。但这样一来严重打击了门阀世族和官僚富豪们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利益而且还牵扯到了军功阶层的利益。”
“丞相大人最近非常辛苦……”徐荣叹道“他白天处理国事晚上和僚属们日夜商议改制之事殚精竭虑几乎没有睡觉的时间。他也快支撑不住了。”
长公主沉默不语。她万万没想到新政展到今天竞然成了危害中兴大业的罪魁祸她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丞相大人有何良策?”
“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田畴缓慢而坚决地说道“这是目前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长公主骇然变色。这完全推翻了新政的基础完全否定了中兴大业的根本策略。
“我绝不同意。”长公主一掌拍到案几上怒声说道“绝不同意。”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四十五节
十二月二十五长安丞相府。
丞相李玮背负双手在书房内缓缓踱步。
大司马徐荣、太尉张燕、大司农卿田豫、尚书令田畴、丞相府长史贾逵、司马温恢围坐于火盆旁神情严峻各自凝神沉思。
“殿下的态度很坚决。”田畴咳嗽了一声打破了屋内的沉寂“国策突然要做出这种颠覆性的调整殿下无法接受。她要我们代为转达请你在除夕之前务必到栎阳去一趟把事情解释清楚。”
李玮停下脚步抬头望着屋角的烛台半天没有说话。
“仲渊国策调整的具体办法你是不是已经拟好了初步方案?”徐荣问道。
“请你们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李玮点点头走到席上坐下“我想知道明年北疆平叛大概需要多少军资?太尉府是否有了详细数字?”
张燕笑笑“你不问我也要说正月十五之后北征大漠的军队就要6续集结了我急需要钱。初步预算北征大军大约需要军资四十亿钱如果战事拖到明年至少还要增加二十亿钱。”
“六十亿钱。”李玮苦笑“又是六十亿。今年西征凉州已经耗费军资六十亿了加上安抚和赈济西凉各郡我们总共在西凉花费了六十五亿钱。如果算上北疆战场上的消耗数字更是惊人。”
“七十五亿钱。”田豫叹了一口气“总共是七十五亿钱。今年朝廷的总支出是一百一十亿钱。其中三十五亿钱用于重建长安和其它各类支出。打仗的耗费太大了朝廷支撑不住了。”
“今年朝廷的财赋收入是多少?”徐荣问道“上计基本上结束了具体数字出来了吗?”
“出来了。”田豫的笑容很苦涩“田租折算约为十四亿钱刍、稿(征收农家饲料、禾秆等实物)折算约为一亿钱口赋、算赋与更赋合计约为三十亿钱赀(即货财产税)约为十七亿钱。以上各项相加约为六十二亿这就是今年朝廷财赋的总收入是我们实施新政以来收入最高的一年。”
“这么多?”徐荣、张燕等人惊喜不已。
“朝廷财赋之所以增长如此之快先得益于新政在兖州、青州两地的推广和实施已经进入了丰收阶段。其次是因为朝廷收复了豫州。”田豫解释道“如果不是去年收复了豫州今年朝廷的财赋无论如何也不会增长到六十二亿钱。从这六十二亿财赋收入中可以看到其实朝廷没有田土之征。因为新赋税制度中的田租与刍、稿都是‘顷亩而税’实际上就是以‘口’征收除了十七亿的赀是财产税外其余全部是人头税。人口越多赋税也就越高。这和本朝初年实行的‘编户齐民’的赋税制度非常相似。”
“朝廷财赋是增长了但朝廷入不敷出严重亏空仅今年就亏空了四十八亿钱。”田豫无奈地摇摇头“如果加上历年来的亏空朝廷总共赊贷了一百七十亿钱。说白了朝廷现在就是靠借钱过日子。”
“少府呢?”徐荣问道“如果少府收入也增长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赋危机。”
少府的收入供皇帝使用主要用于宫廷消费和赏赐臣下。自长公主主政后因为中兴大业的需要少府的钱基本上都调拨给了国库。
“少府所掌的山林(含铁)、海川泽池(含盐)、公田、苑圃、蔬果园的产物商市的租税以及水衡铸钱的盈利大约为十亿钱。”田豫说道“这两年为了修建未央宫殿下不但把少府的钱花光了还赊借了三十多亿钱……”田豫苦笑出声“陛下和长公主殿下现在也是负债累累啊两个穷光蛋。”
书房内的几个大臣面面相觑连苦笑的心思都没有。为了攻打中原收复洛阳朝廷倾其所有赊借了很多钱财。现在大军又要平定西疆和北疆旧债未还新债又来日子越来越苦了。
“钱在哪?”李玮突然用力一拍案几怒声说道“大汉的钱都在哪?”
大臣们都知道钱在哪但这钱要想拿回来难啊。
大汉的钱都在哪?在王公贵族在门阀世家在官僚士人在商贾富豪家里。
大汉最有钱的人除了皇帝外就是王公贵族。王公贵族包括国王、列侯、公主、关内侯等显赫权贵。国王、列侯、公主都有封地(国或邑)。关内侯虽然只是一个尊贵的爵号但一般来说能得到这个爵位的家世可想而知。有封地的贵族收入分为公费和私奉养两种。公费是收田租与户赋(每一民户每年纳钱二百)主要用于朝见皇帝、祭祀祖先等事。私奉养是占有封地内的田地、奴婢及征收园池商市税等等供私人享用。
王公贵族的公费收入有限要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必须设法增加私奉养比较普遍的办法就是大量兼并土地大量使用佃农、雇农和奴婢。还有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商贾或者干脆亲自出面大量放债做高利贷生意。权势更大的贵族比如孝哀皇帝朝的曲阳侯王根在京师造大宅在宅内私建两市公开营商。孝哀皇帝朝的丞相孔光曾打算实施限田限奴婢之策以阻止王公贵族危害社稷但遭到了王公贵族们的强烈反对未果而终。
门阀世家既有贵族也有官僚。
本朝上至丞相下至郡县小吏都属于等级不同的官僚。官僚敛财的手段太多了也太容易了。其本性就是嗜利和暴虐自古如此。当然了廉洁的官僚还是很多的。孝昭皇帝建陵的时候大司农田延年雇用民间牛车三万辆运沙土每辆雇价一千钱而田延年私增为二千得赃三千万。又如孝成皇帝朝的丞相张禹他是有名的大儒曾违律购买上等田多至四百顷。还有很多有权势的官僚都暗中兼营商业律法在他们的眼里根本就是一堆破竹片。
朝廷大官贪婪小官自然也不例外。一个大郡太守如果在任所死了按律可得到助葬钱一千万。死了还有这样高的抚恤由此可见做官的好处不仅仅是按月拿秩俸禄还有多得无法计算的隐性收入。
商贾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市籍的商贾一种是没市籍的商贾。
市籍是商人在市内做买卖的必需条件按章缴纳租税。主要是身份低贱的中小零售商人地位低下受人鄙视连穿什么样的衣服朝廷都有规定境遇一直很不好。
大盐铁商大贩运商大子钱家(高利贷商)大囤积商一般不在市籍之中。他们身分地位较高经济力量强很多影响力非常大的人都是“官商士”一体兼营专利称霸一方。(所谓兼业就是见利便图不专一业;所谓专利就是储蓄货物垄断市价这些正是高利贷囤积商的行为。高利贷和囤积商不同于通货物有无的正当商人正当商人每年取利息十分之二高利贷囤积商取利息至少是十分之三有时竟取息十倍。)
在大汉各郡国富人群体最大的就是豪强。
豪强一般都有士籍家境都很富裕通常情况下出仕为官是他们致富的主要途径。如果做不了官那就营商或者放债如果生意也做不了那就只好恃强凌弱暴力抢夺了。普通豪强应付灾难能力较弱一旦因为不可预料的原因一无所有了他们往往会成为摧毁社稷的最具危害性的群体比如黄巾军中的很多领就是这些人。
地方豪强、普通商贾、普通官吏虽然有钱但和王公贵族、大官僚和大商贾所拥有的财富相比还是有天壤之别。
大汉的钱在哪?就在王公贵族、大官僚和大商贾手里。
朝廷想把钱抢回来先就要对他们动手。本朝四百年来有一个成功的先例也有一个失败的先例。成功的先例就是孝武皇帝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杀了很多人成功了。失败的先例就是王莽王莽主政的时候大汉已经陷入了深重的危机王莽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也杀了很多人但他失败了最后社稷动荡大汉差点被摧毁了。
今日的大汉正处在中兴的初期天下尚未统一完全不具备动手的条件。
孝武皇帝也好王莽也好都是在社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开始改制的。他们有足够的实力推动新政的实施而今天的大汉却没有这样的实力。不过今日大汉所遇到的危机要远远严重于孝武皇帝朝和孝哀皇帝朝因为朝廷如果不立即改变现状国库就没有财赋就没有实力平定天下更没有实力实现大汉的中兴。
“朝廷的财赋危机如果一直延续下去结果显而易见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等到穷人实在活不下去了或者再像中平、初平年间一样灾患接踵而至百姓饿莩遍野那么天下将再次崩溃我们十几年来的努力白费了几十万战死沙场的将士白死了大汉再也无法中兴。”李玮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改制必须立即改制国策必须立即做出调整否则我们将成为败亡大汉的千古罪人。”
“董卓祸国天下大乱王公贵族、门阀世家、商贾富豪和普通百姓一样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这是我们新政能够得以推广、实施并迅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那时我们需要财赋需要所有人创造财赋而王公贵族、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们同样需要利用我们的力量重新攫取财富普通百姓也同样需要利用我们的力量生存下去所以新政很快挥了威力。但十几年后到了今天新政的威力不再有助于大汉的中兴反而严重阻碍大汉的中兴了。”
“现在大家看看大汉谁最穷?朝廷最穷普通百姓最穷。大汉中兴的目的是什么?是国富民强。但这样展下去国还能富民还能强吗?”
“大秦为什么统一天下十五年后就败亡了?两百年前的王莽之乱为什么倾覆了社稷?董卓一场小小的兵变为什么就把大汉推向了败亡的深渊?”李玮看看众人激动地说道“四百年来的历史四百年来血淋淋的教训难道还不能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事情的本质?”
“国家的根本就是土地就是耕种土地的农夫。国家的财赋国家的富强都来自于这些土地这些土地上的粮食这些耕种土地收获粮食的农夫。如果不能让农夫拥有一块土地如果不能让农夫辛苦一年后吃饱穿暖天下如何才能稳定?社稷如何才能振兴?”
“大汉要想中兴先就要让农夫吃饱穿暖让农夫有一块维持生存的土地让朝廷有持续稳定的财赋收入。但大汉就那么多土地一年就那么多粮食一年也只能铸那么多钱大饼只有那么一大块。因此要想让朝廷和农夫富起来只有从王公贵族、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们的手里去抢这是唯一的办法。”
“如何去抢?只有重农抑商。重农需要朝廷的大力支持需要钱钱从哪来?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就是盐铁官营课商重税。”
“这个办法其实就是当年孝武皇帝增加朝廷财赋的办法我们都知道利弊我们都知道。现在大汉正处在中兴初期如果朝廷强行实施此策就要杀人就要引起动荡直接后果很可能社稷倾覆。所以我们要想个更稳妥的办法既能让朝廷增加财赋又能让农夫们过上温饱的日子同时还能兼顾王公贵族、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们的利益确保中兴大业的成功。”
李玮拿起一卷竹简轻轻放到案几的左边“对农夫们来说当务之急是提高谷价提高他们的收入颁布赊贷令由官府放贷确保他们的土地建官仓平抑谷价防备灾荒。”
李玮又拿起一卷竹简重重地放到了案几的右边“朝廷要钱无论是平叛大战还是实施重农之策都要钱。所以朝廷先要拿回盐铁的全部开采权和一半经营权确保朝廷财赋增收。其次限田王公贵族、门阀世家、官僚士人、商贾富豪占有田地均有定量过定量几倍则征收几倍田租。第三适当、逐步捉高商税保证普通富豪和商贾的利益。第四实施‘入粟拜爵’之策准许商贾富豪买粟输边按所输多少授爵这样既能让边郡得到足够的粮食戍边和赈济百姓又能提高普通商贾富豪的地位同时还能改善农夫的艰难处境另外还能利用这些普通的商贾富豪有效制约和打击大商贾、大富豪。这是孝文皇帝朝御史大夫晁错的办法当年实施的时候效果不错。最后颁布律法严禁变相买卖土地和庇荫大量的佃农、雇农和奴婢违律者杀无赦。”
徐荣和张燕互相看看一时没有答话。
李玮所提的几个计策都直接击中了王公贵族、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们的要害朝堂上的争论肯定非常激烈。虽然长公主的支持至关重要但在今天这种形势下长公主未必敢公开支持李玮的改制。因为改制不仅仅关系到制度调整的问题更关系到各方权势的利益。一旦朝堂上的争斗失去控制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将来就不好收场了?责任谁来背?长公主如果承担这个责任她就要放弃手中的权柄但如果她坚决支持李玮赢得了这场争斗那么长公主将成为失败者的敌人她被迫放弃权柄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难道李玮还有这样一层更深的目的?
“仲渊此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军功阶层的利益。”张燕迟疑良久担忧地说道“如果我们的人也反对那此策的成功机会就不大了除非……”
“大将军不能回来他回来了事情就难办了。”李玮冷笑道“盐铁的事牵扯面太大尤其是关中的徐陵、麴忠和河东的卫家。北疆当初能支撑下来得益于他们三家的帮助现在我们要拿下他们才能震慑其他人因此这三家需要我们亲自出面。如果他们和我们对着干那就不要怪我们翻脸不认人了。”
徐荣和张燕考虑良久答应了李玮决定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