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节-第十五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一节-第十五节 (第2/3页)

人代行廷尉事。”

    长公主对廷尉卿司马防突然病倒一事极为恼怒她心知肚明这个老家伙为了明哲保身脚底抹油“溜”了。

    五月初三。

    郗虑暂时主掌廷尉府他乘着长公主和朝廷还没有任命新的廷尉卿之前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势连续羁押吴资、许汜、王楷三位兖州籍大吏并日夜审讯。由于他事先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审讯取得了很大进展。等到蔡邕、孔融、陈宫等人得到消息的时候郗虑已经把张邈纵容、包庇和参予张兄弟违律的证据拿到了手。

    五月初四。

    司隶校尉陈宫拿着丞相的手令亲自赶到廷尉府要人。吴资等人都是朝中秩俸千石以上的大吏没有丞相的命令不能随意缉拿但郗虑夷然不惧坚决不放。

    五月初五。

    郗虑要求抓捕张邈的奏章连夜送到了栎阳。中书监陈群公然违律也不禀奏长公主同意郗虑先抓人拿到证据再说。郗虑亲自带人冲进了张邈府邸连抓人带抄家一次解决问题。张邈拒不招供郗虑下令用重刑。张邈能忍得住痛苦但他的夫人和儿子们忍不住痛苦纷纷招供有什么说什么。

    这时候丞相蔡邕等大臣的弹劾奏章才刚刚送到栎阳请求长公主即刻任命新的廷尉卿。

    下午弹劾廷尉丞郗虑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进了中书监。陈群下令全部扣押。

    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怒气冲天地赶到了廷尉府逼迫郗虑立即放人但太傅杨彪、大司马徐荣随后赶到据理力争百般阻挠。

    丞相蔡邕连夜急驰栎阳向长公主求援。

    五月初六。

    长公主正在考虑廷尉卿的人选看到丞相大人气喘吁吁地跑来吓了一跳急忙询问出了什么大事。

    蔡邕三言两语把事情的始末大致说了一下“殿下中书监有什么权力同意郗虑抓捕张邈大人?郗虑大人没有殿下的圣旨仅凭中书监的命令就抓人算不算滥用职权?”

    长公主大怒急召中书监陈群。陈群理由很充足说张邈已经不是上卿了不过是个离职在家的待审官员自己完全有权力同意廷尉府抓人更无须禀奏长公主。“如果这种小事都要在半夜时分叫醒殿下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

    长公主哑口无言。丞相很愤怒质问陈群“你为什么扣押大臣们的弹劾奏章欺瞒殿下?”

    “中书监每天收到的弹劾奏章成百上千如果殿下每件奏章都看事必躬亲她还有时间休息吗?”陈群理直气壮“这些弹劾郗虑大人的奏章本来就是无中生有内中详情我一清二楚我为什么还要帮着你们诬陷郗虑大人?”

    长公主气得脸色铁青挥手让陈群退下。

    “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堂尽快把所有的案子结了。”长公主无奈叹道“老大人该让步的时候让一步不要再斗了。如今大将军撒手走了军队那边人心浮动随时都有可能出事。军队一乱招抚襄阳的难度就更大了。为了尽快平定天下稳定社稷还是暂时忍一忍。如果我们不能齐心协力天下何时才能平定?”

    “殿下现在的形势不是我们要斗而是其他人逼着我们斗。”蔡邕长叹道“大将军走了无人可以威慑朝堂各方大家为了权势想方设法找机会打击对手我们稍有疏忽马上就会陷入死地啊。你看看这才几天事情就完全失控了。”

    “大将军……他他太过分了……”长公主越想越气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什么理由都不说莫明其妙地就走了哪有这样的人……他是大将军他还控制着军队而且就算朝廷要夺他的兵权也不过是收回本来不属于他的那部分兵权难道这也过分吗?他如果一直控制着所有的兵权那将来怎么办?陛下长大了怎么办?”

    “殿下大将军离开朝堂不是在意兵权而是在意中兴策略。他非常顽固他坚决不同意议和不同意立藩他还想打仗这才是他离开朝堂的主要原因。”蔡邕摇头哀叹“他打了十几年的仗死了几十万兄弟突然要和仇人同殿称臣要和曹操这样的杀人屠夫称兄道弟他接受不了他也不愿意接受。他离开朝堂撒手不管其实就是想让朝堂大乱让议和之事彻底失败继而让朝廷的中兴策略按照他的设想制定和实施让战争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把所有的叛逆都杀得尸骨无存。在他的心里仇恨和功勋远比天下千千万万的生灵更加重要。”

    长公主掩面而泣。蔡邕小声劝慰了一番“既然大将军不在那就让左车骑将军鲜于辅出任廷尉卿。以他在朝堂上的威信虽然不足以压制各方但迅协调各方利益尽快结案还是可以的。”

    长公主接受了蔡邕的建议下旨让鲜于辅出任廷尉卿陈好为廷尉丞。考虑到目前的形势郗虑也不好问责了把他重新调回御史台。陈群也不能留在中书监了调到尚书台任仆射让刘放领中书监。

    长公主的圣旨还没有下达长安再送急报郗虑得到证据证明司隶校尉陈宫有蓄意陷害荀彧、辛评等人阴谋刺杀天子的嫌疑。郗虑当即向大司马徐荣求援徐荣命令北军越骑中郎将祭锋带两百铁骑包围司隶校尉府。郗虑急奏长公主恳求即刻抓捕陈宫迅挖出同谋剿杀所有叛逆。

    长公主惊呆了。这个郗虑真是一位奇才啊短短几天内连出重拳打翻了一大片以匪夷所思的度迅扭转了朝堂形势。怪不得司马防老大人要中风了碰到这位彪悍的副手即使不中风也要吓个半死啊。

    长公主再也坐不住了和丞相蔡邕急赴长安城。

    前将军、卫尉吕布大为愤怒以最快的度赶到了司隶校尉府他要当面问问郗虑他到底想干什么是不是要把兖州人杀光了为止。

    郗虑此刻正在司隶校尉府质询陈宫和他的下属官署内外布满了北军铁骑。祭锋挡住了吕布“吕将军请你冷静一点这次和晋阳谋反案不一样了上次是谋刺大将军这次可是谋刺天子啊。”

    吕布惨然而笑。当年张邈、陈宫这些兖州大吏为了拯救大汉和自己出生入死浴血沙场怎么会有弑君之念?朝堂上每每生争斗兖州人总是当其冲成为所有人攻击目标。这太不公平了。

    吕布猛然调转马头直奔大司农府。此次朝堂之争李玮、崔琰、郗虑都是一伙的要想救下张邈、陈宫等人只能向李玮求援。

    执金吾、龙骧大将军赵云接到祭锋的报讯飞马追上。“奉先兄大司马有言在先严禁我等介入朝堂争斗。我们一旦介入局面可要失控。你不但救不了他们反而会让更多人卷进去让更多人冤死刑场。”

    吕布眼含泪花仰天长叹悲愤至极“我怎么办?我怎样才能救他们?”

    赵云无言以对只能用力搂着他的肩膀连一句安慰的话都说不出来。现在有生命危险的何止是张邈、陈宫等人连丞相蔡邕都岌岌可危了。

    “如果大将军在形势怎会如此恶劣?”赵云苦叹“忍一定要忍千万不能把北疆武人扯进去。”

    当天晚上长安城再出大事。

    数十名刺客冲进了郗虑的府邸肆意纵火杀戮。这时郗虑府上突然出现了十几名高手全力保护郗虑和郗虑的家人。

    郗虑本人武技尚可拼死保护母亲。母子两人勉强保得性命但其夫人和两个孩子却惨遭毒手家中七个仆役全部被杀府邸被毁。

    刺客四散而逃但不知为什么在郗虑府邸四周百步范围内却突然出现了巡檄卫士很多刺客都被抓住了。

    郗虑红了眼连夜审讯。有刺客禁不住酷刑交待了他们的领藏匿之地。郗虑带人抓住了他们的领再审又抓住了他们的幕后指使者。这位幕后指使者是西市上的一位商贾他招供了自己的上家。抓到这位上家郗虑极其震骇这人是宗正卿臧洪的掾属。臧洪是张的故吏他为了给故主报仇为了救出张邈竟然想出了这种狠招。

    郗虑奏报长公主要抓捕宗正卿臧洪。

    长公主和丞相蔡邕看到这份奏章心里霎时涌起不祥的预感局势失控了。

    长公主召见郗虑一方面好言安慰一边下旨准奏羁押宗正卿臧洪、司隶校尉陈宫。

    长公主马上召见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大司农李玮、尚书令崔琰劝他们以社稷为重放弃争斗不要再自相残杀了。

    丞相蔡邕以最快的度见到了臧洪“你为什么要干这种事?你是不是昏头了?”

    臧洪惨笑“我怎么会干这种事?这是陷害对手太狠了竟然干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从刺客冲进郗虑的府邸到郗虑查到我的头上只有短短六个时辰如果这一切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可能吗?”

    蔡邕骇然心惊“谁会干这种事?李玮?荀攸?许劭?还是杨彪?”

    “都有可能。”臧洪叹道“现在要想挽救局势只有把大将军请回来否则一旦杀开头局势就再也没有挽救的可能了。”

    五月中长公主下旨鲜于辅出任廷尉卿陈好出任廷尉丞郗虑重新回到御史台任治书御史。

    左彦出任宗正卿。杨凤出任司隶校尉。

    现在朝堂各方斗得非常惨烈适合出任公卿职位的也只有北疆武人一系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转移朝堂各方的矛盾平息各方之间的厮杀。

    鲜于辅、陈好到廷尉府就职先审理许混一案。

    许混的案子其实很简单之所以久拖不决关键在于张邈等青兖士人他们想利用荀彧、辛评的谋逆案重创颖、汝士人谁知事态转眼失控。

    五月下鲜于辅上奏长公主和朝廷详细奏报了许混一案。过了几天长公主下旨对许混的罪责轻描淡写罢职了事。许劭受到牵连主动请辞太常一职。长公主接受了许劭的辞呈拜他为长安太学祭酒让他主持恢复长安太学。

    五月底长公主拜郭策为太常卿。

    长公主不顾北疆武将的反对在分封爵位一事上做出了很大让步襄阳和其它各地纷纷派出特使赶到长安参加和谈。

    六月襄阳方面派出了王朗和华歆两位大吏益州的刘璋派出了吴素和张松徐州的曹操派出了程昱豫州的袁谭派出了刘献江东的孙权、周瑜派出了鲁肃和顾雍陇西的刘备派出了简雍。各地和谈特使赶到长安后和谈随即进入了商讨细节的阶段。

    六月上迫于长公主与和谈各方的强烈要求鲜于辅开始审理谋逆案。

    谋逆案依旧存在不过嫌疑对象转为张邈、陈宫、臧洪、张等人而已所以荀彧、张昭很快恢复自由并迅离开了长安。

    荀彧和张昭清白了不等于辛评、荀谌也清白了在张邈、陈宫等人的罪责没有弄清楚之前他们还要被羁押。

    六月中孔融、祢衡、刘翊等青兖大吏上书弹劾李玮认为刺杀郗虑一案的背后指使者是他并有相关证据。李玮大怒上书弹劾孔融等人认为他们和陈宫等人合谋刺杀天子也提供了详实的证据。

    朝堂愈混乱。

    长公主断然下旨谋逆案的审理无限期推迟先审丁立、朱魭一案。目前朝廷要之务是招抚襄阳其他事一概推迟再议。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十四节

    六月中大司马府。

    大司马徐荣召集麴义、玉石、杨凤、颜良、文丑、张白骑、樊篱、何风、司马懿、魏延等在京将领军议。

    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左车骑将军、廷尉卿鲜于辅右卫将军、代行太尉事、光禄勋张燕前将军、卫尉吕布龙骧大将军、执金吾赵云等六位大臣也列席军议。

    大司马长史陈卫先禀报了西疆战况。

    开春后河西战场上的战事再度拉开。在镇北大将军阎柔的指挥下厉锋将军姜舞、虎贲将军雷子会同鲜卑人步度更、泄圭泥、弧鼎、弃沉、木桃、木李等六位鲜卑领带着两万大军沿祈连山北麓向张掖、酒泉、敦煌等地挺进。

    长水将军穆斯塔法率军征战于天穹沙漠南部并不断向黄河北岸推进和羌人在令居、允街一线连续交战意图把羌人驱赶到黄河南岸进一步加剧金城、陇西等地的混乱。

    今年河西战事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牲畜和军械的持续供应。按照朝廷的要求河西战场上所需要的牲畜主要从大漠胡族诸部和北疆边郡征调。由于这些年朝廷战事频繁征调太多大漠胡族诸部和边郡颇有怨言。三月大将军北上朔方河套亲自给河西战场筹措和运送粮草。大将军坐镇北疆极大地震慑了大漠和边郡对河西战场威胁最大的粮草军械问题随之得以顺利解决。

    据镇北大将军阎柔最新的战报西进大军已经全取张掖攻占了酒泉郡治禄福城正在向玉门挺进。不出意外的话在冬天来临之前大军可以攻占敦煌收复河西四郡。

    河湟战场和我们预计的一样正在逐渐陷入僵局。

    由于穆斯塔法将军的铁骑在黄河北岸持续攻击羌人给西凉军创造了很多战机。四月韩翼、杨秋率军再度杀进金城郡攻占了榆中、金城两城但因为粮草供应不上他们想在夏天攻克郡治允吾把战线推进到湟中腹地估计很困难。

    最近一段时间韩翼数次书告皇甫郦和庞德希望借着长安和襄阳议和的机会受抚归顺朝廷并得到粮草军械的支援。

    据韩翼在书信中说陇西的刘备为了解决粮草问题已经指挥将士们在陇西屯田同时刘备还制造了一些小巧的运粮工具从巴蜀和汉中等地运粮入拢。另外刘备为了守住陇西改变了对付羌人的办法。今年他一边主动寻找战机一边数次招抚羌人打算和羌人在陇西和平共处并利用羌人的武力拿下河湟继而全取西疆。

    大司马徐荣认为河西战场有大将军亲自坐镇大漠运送粮草有镇北大将军阎柔坐镇姑臧指挥年内收复四郡没有太大问题现在让朝廷担忧的就是陇西的刘备。如果刘备在陇西和武都站住脚让他在武力上得到羌人的帮助在财力上得到汉中和巴蜀的支持将来的麻烦就大了。

    徐荣因此建议朝廷利用目前这个难得的机会即刻招抚韩翼乘机让庞德和皇甫郦带着军队再次进驻西疆为朝廷尽快收复西疆做好准备。

    接着徐荣又说了一件事。襄阳方面的特使认为和谈已经进入了细节磋商阶段双方应该互相信任因此恳请朝廷减少青州、兖州和豫州颖川等地的北疆军数量缓解边界地区的紧张局势。长公主为此特意召见了徐荣要求边界各部大军正常情况下保留一半兵力剩下一半将士回家耕种这样也能节省朝廷军资开支。

    丞相蔡邕不待诸将做出回应马上把朝廷有关尽快稳定社稷的策略从各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解释其中心意思就是尽可能满足襄阳方面的议和条件迅招抚襄阳等地的叛逆让天下的战火平息下来让百姓休养生息让大汉以最快的度恢复国力繁荣富强。

    御史大夫刘和也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从当年的党锢之祸奸阉祸国董卓乱政一直说到现在的两个天子两个朝廷大汉事实上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等等深入地阐述了招抚叛逆后一个天子一个朝廷对稳定社稷造福百姓巩固和推进中兴大业的重要而实际的意义。

    丞相大人和御史大人慷慨激昂在他们的嘴里大汉统一就在眼前中兴大业很快成功社稷的前景非常美好听者无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军议上的气氛很热烈将军们情绪高涨所有的议案都顺利通过。

    大司马徐荣留下了张燕把他请到了自己的书房。

    “长公主打算在栎阳宫宴请军中诸将。”

    “什么时候?”张燕毫不在意地问道。

    “也许就在这几天。”徐荣笑道“你看是不是让洛阳、关西和关中的将军们都赶到长安?”

    张燕看了看徐荣眼里露出一丝鄙视“他们会来吗?来了也许就没命了。”

    徐荣脸上的笑容渐渐消散他没有说话但神情却慢慢严厉。

    “怎么?殿下把你们都说服了?羽行兄也不想回幽州了?子龙和奉先是不是把刀磨好了准备动手了?如今南北两军都成了殿下的军队她也该动手了。”张燕面不改色笑吟吟地说道“你是大司马我不过是一个代领太尉事的上卿而已。这种事你用得着和我商量吗?当然了如果殿下不放心我可以立即离开光禄勋府虎贲、羽林军交给谁都行。”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徐荣突然问道。

    “我做了什么?”张燕眉头微皱泰然自若“子烈兄你能不能把话说清楚?我怎么听不懂?”

    徐荣冷笑“自从大将军离开长安后你利用代行太尉事的机会在三月和四月两个月的时间里调换和任命了三百二十名军候、军司马和各级校尉。如今南北两军的中下级军吏几乎全部换光了关中张白骑、梁百武关西孙亲、洛阳吴雄、雷重的十万大军里所有非黄巾系的将领全部被调离。颖川现在是王当督领军政兖州的一半兵力都被彭烈、项澄和孙鸾控制着而青州的军队更是控制在臧霸和管亥手上。你想干什么?”

    “子烈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张燕大笑“军中将领的调换和任命早在大将军离开长安之前就已经敲定了。我不过按令执行而已。关中的华雄和何风两位大人不喜欢我们黄巾系将领我怎么办?我当然要息事宁人了。张郃、高览、徐晃三位大人是被朝廷调离军队的王当督领颖川军政掌控七万大军那是朝廷的旨意和我有什么关系?至于臧霸和管亥两位大人他们一直在青州领军如果朝廷不放心可以把他们调回长安嘛。”

    “子烈兄……”张燕郑重地说道“虽然现在大将军离开了长安离开了朝堂但他和我们这些黄巾出身的人生死相连生死与共我们绝不会违背大将军的命令我们绝对尊奉天子和朝廷我们愿意为社稷的存亡奋战至死。”张燕这番话义正严词但听在徐荣的耳中却如万箭厉啸让他一阵窒息。

    大将军和黄巾系的将领生死与共什么意思?尊奉天子和朝廷是因为不愿意违背大将军的命令什么意思?现在朝廷正在为社稷统一而努力他却说要为社稷存亡而战什么意思?

    “我说过没有大将军的命令军中任何人不许介入朝堂争斗你为什么不听?”徐荣的口气有些难听了“大将军离开朝堂的目的是想让朝堂稳下来不是想让朝堂上互相残杀。”

    “为什么不听?”张燕笑了起来“我如果听了你的话只有两个出路。要么和大将军一起到大漠上放羊去要么重回太行山。”

    “你胡说什么?”徐荣厉声责斥道“飞燕你是本朝上卿怎能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

    “我说错了吗?”张燕笑道“大将军就是例子活生生的例子。天下一统了秋后算帐的日子也就到了。我们这种出身的人能在朝堂上待几天?就算我们缩着脑袋过日子但我们躲得了初一能躲得过十五吗?只要各地州郡有叛乱我们当其冲就要遭到血洗。”

    徐荣心里一颤望着张燕久久无语。

    “飞燕我们要团结要上下齐心要为天下生灵着想不能只考虑自己……”

    “我们正是为了天下生灵才追随大将军四海征战但现在大将军不在了我们先要为自己的生存着想然后才能顾及到天下生灵。”

    “大将军肯定要回来长公主和丞相大人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只不过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

    张燕苦笑“你到底是自己骗自己还是故意骗我?长公主和丞相大人如果要请大将军回来早就下旨了。今天丞相和御史大人为什么会来?过几天长公主为什么要宴请我们?还不是为了安抚我们为解除大将军的兵权做准备。”

    徐荣长叹“要相信大将军他会有办法解决的?”

    “大将军是人不是神。”张燕苦叹“当年我一直以为大贤良师是神无所不能结果他死了几十年的努力瞬间化为齑粉。从此我再也不相信这个世上有神。自己的命运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只有自己才是神。”

    徐荣沉默了。

    张燕站了起来“子烈兄我还能像在雁门关大战时候一样相信你吗?”

    徐荣点了点头:“我如果不相信你今天就不会和你说这番话了。”

    “那你能相信我吗?”

    “我们之间是生死之情生死与共。”

    张燕伸手拍拍徐荣的肩膀转身而去。

    徐荣呆坐良久举笔给大将军写信但写了几个字后他突然把笔丢到了地上仰天长叹“大将军是人不是神。生死由命吧。”

    光禄勋府。

    张燕放下手上的书信看看坐在对面的右将军杨凤鼻子里出一声冷笑。“这个老狐狸形势判断得很准啊。”

    “他答应了?”杨凤问道。

    “答应了。”张燕把书信递给了杨凤“太傅大人说从今日起他将给陛下讲授高祖皇帝的丰功伟绩说说吕后临朝称制之事说说孝惠皇帝为何忧郁而死说说孝文皇帝之前为什么会出现两位少帝。当然了重点是讲述孝武皇帝如何摆脱窦太后的控制如何开疆拓土建下显赫功勋。”

    “陛下听完这些故事后会做出什么反应?”杨凤笑道“小孩子一般容易受人唆使。如果太傅大人说得太生动了把陛下听得毛骨悚然当场就要拔刀刺杀长公主那太傅大人的脑袋就保不住了。”

    张燕摇头轻笑“这个分寸他自会把握。等到天子害怕了跑到求我们拯救大汉社稷的时候我们就能顺利控制长安局势了。”

    “看来当初大将军定下八位天子师的确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杨凤说道“就算大将军现在不在了天子也安然无恙。”

    “难啊。”张燕说道“虽然我们暗中出动人手连番设计让郗虑抓住了陈宫、臧洪又让他和青兖士人结下死仇但由于长公主突然出现在长安并把郗虑及时调离了廷尉府迅压制住了朝堂上一触即的混战致使我们功亏一篑。否则现在青兖一系的大臣们已经被全部关进了大牢而丞相大人也岌岌可危了。没有了丞相大人的鼎力支持长公主在我们的逼迫下不得不即刻召回大将军和谈也会立即失败。可惜……”

    “也没什么可惜的此计不成再施一计。”杨凤把书信丢到案几上手捋长须慢慢眯起眼睛说道“朝堂上内斗已经激烈各方彻底撕破脸长公主想压也压不住了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一部分。现在当务之急是派人和襄阳方面拉上关系故意泄漏机密让襄阳方面提高议和条件。另外军队方面基本上安排好了可以给各部将领下命令了让他们上书反对议和。到时朝堂上内斗不止议和陷入僵局军队又闹起来了长公主陷入三难险境只能向大将军求援急召大将军回京。”

    “不仅仅让大将军回京……”张燕冷笑道“要做就做彻底一点。这次我们不仅要让大将军主政要把丞相大人赶下朝堂还要把长公主逼进内宫严禁她干涉朝政。”

    “兵谏?”杨凤兴奋地拍了一下案几“好好办法。只要我们能激怒小天子诱骗小天子下令兵谏我们就师出有名可以冠冕堂皇地抓人杀人。”

    “这是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兵谏。”张燕摇手道“兵谏对我们的伤害太大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我们挟持了小天子并且利用小天子的无知祸乱朝纲我们会成为众矢之的。将来小天子长大了主政了很可能报复我们。所以我们要像大将军一样时刻保持对大汉的忠诚对天子的忠诚要让任何人都抓不到我们的把柄。当年董卓、李傕、郭汜这些人所犯的错误我们绝不能再犯不能重蹈覆辙自取灭亡。”

    杨凤大笑“飞燕你这是在骂大将军吗?”

    “他一句话不说甩手就走人明摆着就是逼我们。”张燕笑道“他既然不愿意落下骂名那我们也不好给他脸上抹黑我们也动点脑子想点办法对付这帮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你想做丞相吗?”杨凤突然问道。

    “不千万不要做出头鸟。”张燕说道“我们这一代人出身不好能到今天这个位置已经是极致了不能再贪得无厌。我们这一代低着头做人到我们下一代就能昂着头做人了。今天我们之所以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否则掉脑袋的就是我们没办法不杀人也得杀啊。”

    杨凤点头笑道:“此事过后你想低头做人都不行了。”

    “走一步算一步吧。”张燕说道“可找到熟悉襄阳特使的人?有些事动作要快一点不能拖延了。”

    “人倒是找到了就是不太合适。”杨凤皱皱眉为难地说道“崔均的弟弟崔安还有大司马府的陈卫。他们和襄阳特使徐庶、石韬、孟建都是好朋友。这个徐庶过去在颖川很有名十几岁的时候为了帮朋友报仇拿着把剑冲到仇人家里就把人家脑袋砍了是条血性汉子。后来在牢里吃了不少苦被救出来后痛定思痛决心弃武从文拜水镜先生为师。这个人是最好的利用对象但事后势必要牵扯到尚书台崔琰大人或者牵扯到大司马本人所以……”

    张燕想了一下问道:“还有别的人吗?”

    “还有尚书陈登他是徐州人和王朗是朋友。陈登和臧洪关系莫逆因为臧洪的事他现在和孔融、祢衡等人整天搅和在一起想方设法营救臧洪。这个人倒是无足轻重不过王朗是徐州名士对和谈抱着极大的热忱估计不会上当受骗而我们也不会寻求陈登的帮助。”

    “陈登、孔融、祢衡……”张燕低声念叼了几句突然抬头对杨凤说道“吕布掌握着南军南军屯于栎阳如果实施兵谏南军是个麻烦。虽然南军各营将领都换成了我们的人但谁能担保不出意外?所以到了必要时候我们要拿兖州籍大臣的性命要挟吕布这样一来打击的对象就缩小到了青州人或者象陈登这种徐州籍的大臣身上也就是说……”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杨凤心领神会“计中设计必定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六月下崔琰的弟弟崔安宴请襄阳旧友和徐庶、石韬、孟建三人通宵清谈。崔安喝多了席间透漏了很多机密包括大将军被逼交出兵权北上大漠朝堂上各方自相残杀崔琰怀疑李玮派人暗杀郗虑以便栽赃臧洪打击丞相蔡邕等等事情。

    徐庶三人回去后立即把此事禀报了蔡瑁、蒯良、韩嵩等人。蔡瑁随即召集各地特使商议对策准备修改议和条件在长安混乱的局面上再添上一把火。为了确保消息正确蔡瑁请王朗拜会陈登让华歆拜会孔融、祢衡让顾雍拜会自己的老师蔡邕(蔡邕避难江东的时候顾雍曾随其学琴)尽可能打探消息。

    陈登对王朗守口如瓶当他听说崔琰怀疑李玮暗杀郗虑时暗中窃喜。送走王朗后他即刻拜会孔融、祢衡。祢衡随即秘密拜访崔琰崔琰被祢衡手里的证据说服决心帮助祢衡救出臧洪。崔琰为了防备李玮的报复和祢衡约定以后有什么事让崔安和他们联系。

    祢衡、陈登、崔安、王朗、华歆、徐庶等人自此经常见面喝酒。这些人都是清谈高人喝酒也没有节制常常通宵达旦天南地北的海侃其中当然免不了对各自朝堂的抨击。

    七月上和谈出现了重大问题在藩国应该保留多少军队一事上双方分歧严重。

    蔡瑁、程昱、张松、吕范等人随即建议军队可以减但要增加各藩国封邑赐予封邑上的全部军政权。

    在这之前朝廷曾答应保留襄阳朝廷上诸如曹操等大臣的爵位爵位可以世袭不过封邑不多而且也没有封地上的军政权。长安朝廷的这种让步正是曹操等人派使者到长安参加和谈的主要原因。现在他们改主意了以保留全部军队为要挟逼迫朝廷答应给封邑并要求得到封邑上的全部军政权。

    七月中长公主和丞相等大臣仔细商议后认为可以接受襄阳的要求但各藩国只能保留很少的军队朝廷将派驻一定数量的军队进驻各藩国。

    襄阳方面认为藩国可以减少一定数量的军队但坚决反对朝廷在藩国驻军。

    这件事通过各种渠道迅传遍了军中各部。各地驻军将领纷纷上书反对朝廷的议和方案并弹劾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等大臣认为他们祸乱社稷要他们立即滚出朝堂。

    杨修把这件事告诉了小天子。经过杨修一系列精辟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断最后和谈演变成了一场由襄阳叛逆和朝中奸佞们精心策划的旨在诛杀长公主和大将军废黜小天子最终拥立襄阳天子和朝廷夺取小天子江山社稷的大阴谋。

    小天子瞪大了眼睛极度惊恐。杨修看到小天子似乎吓傻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故作神秘地补充了一句“陛下从袁绍、曹操等叛逆拥立襄阳天子开始他们就四下造谣诬蔑陛下不是先帝所出是大将军从大漠上捡来的一个小蛮子。陛下请想想如果和谈成功了刘表、曹操这些叛逆们到了长安他们和朝中奸佞们里应外合长公主和陛下的性命……”杨修一脸杀气挥动手臂做了个砍脑袋的姿势。

    “大将军呢?大将军在哪?朕要大将军……”小天子吓哭了。

    杨修乐得嘴都龇歪了他强忍着狂笑的冲动压低嗓子说道:“陛下长公主上了奸佞们的当早就把大将军赶到大漠上去了她现在甚至怀疑陛下是大将军从大漠上捡来的小蛮子。陛下你想想最近一段时间长公主对你怎么样?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