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节-第十五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十一节-第十五节 (第1/3页)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十一节

    大将军接到消息后以巡视陈仓、大散关防务为由连夜出城。大将军是此案的主审官前期审讯的详情只有大将军知道他不在这案子也没法审。

    长公主大为气恼一口气全撒在廷尉卿张邈头上把他怒斥了一顿责令他于本月内审结杨懿一案。

    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等大臣乘机上奏认为大将军军务繁忙无暇审案谋大逆一案还是移交给廷尉府审理为好。太傅杨彪、大司马徐荣等大臣连忙劝谏认为此议不妥而且大将军已经开始审案了不宜中途换人。双方唇枪舌剑争得面红耳赤。

    就在这时颖川太守韩铭急报朝廷襄阳派出了议和特使是否允许他们北上长安。朝廷早在洛阳大战结束后就曾数次下书招抚襄阳叛逆而且提出了优厚的招抚条件但襄阳方面没有任何回应置之不理。此刻突然听到襄阳派人前来议和长公主大喜急忙下旨命令韩铭陪同襄阳特使北上有关和新任颖川太守张交接的事由其下属办理。

    如果襄阳方面有意受抚那么荀彧就不能杀辛评、荀谌、审荣等原洛阳大吏就不能杀。杀了他们襄阳方面和其它各地叛逆会对长安的天子和朝廷充满怀疑和恐惧会让他们感到生存的危机严重影响招抚大事。

    长公主什么话也没说返回了栎阳和中书监大臣商议招抚襄阳的事情。襄阳如能受抚徐州、江东、巴蜀也就不足为虑这样不但天下能迅稳定更能极大地促进中兴大业迅走向成功。长公主决定全力以赴尽最大可能招抚襄阳。

    二月下廷尉府审结弘农太守杨懿一案。虽然杨懿犯有欺骗朝廷欺上罔下等多项罪名但因为他主要目的是为了赈济灾民且自己没有中饱私囊所以从轻处理罢职了事。宗正杨奇受到牵连御史台认为他有袒护纵容之罪上奏弹劾。杨奇被免去宗正卿一职转任太中大天。

    两天后长公主下旨转拜臧洪为宗正卿转拜祢衡为少府丞。

    同日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廷尉卿张邈赶到栎阳觐见长公主就如何审理丁立、许混和朱魭三人的案子具体征询长公主的意见。许劭是长公主的老师朱筱岚大人是长公主府的长史这三人的案子要想审结朝堂上的阻力非常大。但一旦得到了长公主的支持事情就大不一样了。

    “他们三个人都被押到了京城?”长公主看完三位大臣的奏章后随口问道“现在都关在廷尉府大牢吗?”

    “是的。”张邈躬身说道“臣以为既然杨懿的案子已经结了这三个案子就不能再拖了还是尽早结案为好免得各州郡人心惶惶。如今朝堂上下的眼睛都盯在这三个案子上如果久拖不决恐遭人非议有可能损害天子和朝廷的威信。”

    长公主沉吟良久摇了摇头“暂时缓一缓先看看襄阳那边可有受抚的诚意。如果襄阳确有受抚之意并且很快受抚那么天子和朝廷的威信就会骤然增长而且朝堂上的矛盾也会更加激烈……”长公主神情严肃冷峻的目光从三位大臣的脸上一一扫过“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蔡邕、刘和、张邈三人互相看看脸显忧色。

    如果襄阳受抚朝堂上的矛盾就不是现在各权势之间的明争暗斗而是兵权之争。长公主要和各方联手齐心协力削弱和夺回大将军手里的兵权了。

    “这件事先放一放竭尽全力招抚襄阳。”长公主挥挥手不容置疑地说道“襄阳特使到了后我亲自和他们谈。”

    二月二十九襄阳特使到达关中直接到栎阳拜见天子和长公主。

    长公主命令大鸿胪袁耀以诸侯之礼相迎并让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等朝中重臣设宴招待。

    小天子大为不满冲着长公主大叫大嚷认为这有损朝廷的威仪“他们是叛逆是叛逆朕绝不会重礼相待绝不会朕要杀了他们……”

    长公主连哄带劝但小天子就是不听歪着个脑袋和长公主对着干。长公主一怒之下把他关在了屋子里让他把《春秋》从头到尾抄一遍不抄完不准出来并命令赵松和杨修严格监督。小天子像头疯狂的小老虎把屋子里的东西砸了个稀巴烂一个字也不写。

    长公主气得浑身颤抖泪如雨下当着丞相蔡邕等大臣的面痛骂大将军“陛下都被大将军教坏了。过去我叫陛下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现在呢?现在我说他一句他就顶撞我十句。我叫他往东他偏偏往西他根本不听我的话。自从从洛阳战场上回来他就像个野人一样整天打打杀杀舞刀论剑隔三岔五就出去骑猎没有一天能安安心心坐在屋子里读书念经。他现在哪像个大汉天子?哪有半点君主的样子?”

    这是皇帝的家事蔡邕等人不好说什么只能劝慰一番了事。

    襄阳方面对这次议和非常重视大大小小派了十几个官吏为者就是襄阳朝廷的太常卿蔡瑁其他还有诸如韩嵩、蒯良、庞逸、马铉、徐庶、石韬等大吏实力很强劲。

    长安朝廷中很多大臣和他们都是朋友。韩嵩是颖川韩家的人和荀攸、钟繇、陈群等人都是多年的好友。徐庶是颖川阳翟人早年以侠勇闻名。后弃武从文师从水镜先生和陈卫有同门之谊。蔡瑁曾在朝中做过校尉蒯良、庞逸(庞德公的儿子)、马铉(襄阳马家的人)都是襄阳高门望族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相识的故旧。

    当天晚上的筵席举办得很成功气氛很融洽。

    三月初一下午双方在栎阳宫正式会谈长公主亲临。

    襄阳方面拿出了一个完整的议和方案。这个方案接受了朝廷的招抚前提尊奉长安的天子和朝廷但在这个前提下襄阳方面要求立藩。

    襄阳的天子被废黜后襄阳的废帝、襄阳朝廷上的刘氏宗室要求封土地建诸侯要拥有自己的封地要拥有封地上的全部军政大权。

    蔡瑁说只要长安的天子和朝廷答应了这个议和方案天下即刻一统社稷将恢复稳定大汉将沿着中兴之路迅推进。

    三月初一晚上凤凰池灯火通明。

    襄阳的议和方案完全出乎长公主和朝中大臣们的预料谁都没有想到天下一统的日子竟然来得如此快。以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为的一帮大臣更是欣喜万分连连向长公主表示恭贺。

    蔡邕等大臣认为当年高祖皇帝打天下的时候也曾建立藩国这是稳定天下最快最好的办法。等到天下稳定了国力增强了天子和朝廷的威仪威震天下了再设法削藩逐步夺取藩国的权柄打击藩国的实力实现大汉的中兴。

    太傅杨彪一言不坐在那里打瞌睡。太尉荀攸、太常许劭、大司农李玮被长公主特许参加了今晚的议事但三人情绪低沉脸上的笑容很勉强也没有对这份议和方案做出任何评价。

    大司马徐荣、代行太尉事的光禄勋张燕、左车骑将军鲜于辅、卫尉吕布、执金吾赵云等大臣神色凝重谁都没有说话。五位将军在凤凰池议事上同时保持沉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凤凰池的气氛。

    长公主忍不住问道:“徐大人你的意见呢?”

    “立藩的确是个迅稳定天下的办法。”徐荣踌躇良久缓缓说道“但这个‘藩’如何立藩国的封地有多大藩国保留多少军队藩国每年要向朝廷上缴多少赋税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很长时间的磋商所以我们还是先谈吧。谈一段时间后我们大概就能知道襄阳有多少受抚的诚意了。”

    徐荣这句话相当于在兴高采烈的大臣们头上泼了一盆冷水凤凰池的气氛顿时冷淡下来。

    三月初三正在武关巡视的大将军李弘接到了大司马徐荣的书信。

    李弘勃然大怒把手中的书信狠狠砸到地上怒声吼道:“既然逼我杀人那就不要怪我无情了。”

    傅干大骇急忙捡起书信细看。

    立藩之事从最早招抚袁绍开始就一次又一次传到朝廷叛逆们的用意很简单分裂长安。

    大汉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李弘和北疆人居功至伟如果朝廷要立藩先就要摆平李弘和一大帮功勋卓著的北疆人。设想一下假如天子和朝廷赐封一群叛逆为藩王却把功勋显赫的北疆人丢到一边其后果不言而喻。过去李弘反对恢复五等爵位制更反对立藩并在中原大战后上奏天子义正严词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把河北这股“分封风潮”彻底打下去了。

    今天襄阳的叛逆们在洛阳大败形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再度祭起了“立藩”这个武器。不过这次他们的时机选择得非常好因为他们身陷险境长安肯定会相信他们的“诚意”。其次他们要求分封刘氏宗室为藩王这和李弘绝不同意恢复五等爵位制的誓言没有任何冲突长安天子可以名正言顺地分封藩王。

    然而藩王一封形势的展就不是李弘能控制的了。

    藩王一封天下平定李弘手中的兵权就要交出来但李弘不敢交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些藩王们会真心诚意地归顺天子。

    李弘拒绝交出兵权藩王们就有理由出兵了他们可以打着“除奸佞清君侧”旗号讨伐李弘就像当年袁绍等人讨伐董卓一样于是天下大乱。这时朝中的大臣们不会支持李弘了。天下都平定了你还把持兵权干什么?正是因为你把持兵权祸乱朝纲才引了这场足以摧毁社稷的战乱。大臣们会联手对抗李弘会想出各种办法诛杀李弘会竭尽全力配合各地藩王的大军攻打长安。

    无论李弘的武力多么强悍他都无法和整个大汉相抗衡。从朝廷决定立藩之日起他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他将一步步走向败亡。

    李弘败亡也就意味着叛逆们的胜利。至于大汉的天子是谁其实无所谓只要是高祖的后裔谁做皇帝都行。

    李弘愤怒了。

    中原大战后的奏章和誓言竟然酿出了今天这场大祸这是李弘所始料不及的。早知今日当初就不应该为了取信朝廷而断然立誓。

    长公主和丞相蔡邕等大臣正是准确把握了这一点打算利用“立藩”来逼迫李弘交出兵权。李弘交出了兵权离开了朝堂下一步就是削藩。对于朝廷来说削藩的难度要远远小于夺取李弘手中兵权的难度。只要李弘手握兵权社稷就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而长公主和朝中的大臣们也是寝食不安。

    “大将军你不要太激动。”傅干叹了口气小声劝道“如果长公主和朝廷答应立藩襄阳会狮子大开口谈判的过程肯定会非常艰难谈判的时间肯定也很长所以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扭转局势。”

    李弘冷笑“我们没有时间了。虽然因为三雍一事丞相大人得罪了杨彪、荀攸和许劭这些老朋友但如果有机会尽快平定天下他们马上便会尽释前嫌走到一起联手对付我。”

    “大将军……”傅干还想再劝李弘一拳砸到了案几上“急告张辽、蒋济给我抓人给我严刑拷打牵连的人越多越好。”

    “再告王当把张抓起来把他所有下属全部抓起来给我一个一个地审凡是有牵连的都抓起来一个不许放过。”

    傅干望着咆哮的李弘惊骇地瞪大了眼睛。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十二节

    “快去下令没有听到我的话吗?”李弘看到傅干还是站在对面一动不动怒气更甚连拍案几“快去……”

    “大将军……”傅干猛然跪倒在地悲声叫道“大将军如果朝廷大乱等于中敌奸计啊。谋逆大案生后你曾料到襄阳要派使前来和谈他们一则为了拖延我们南下平叛的时间二则打算以和谈为条件设法救回荀彧和张昭。但现在看来他们还有第三个目的那就是离间朝中各方势力让我们自相残杀啊。”

    傅干情急之下声音都变得嘶哑了“大将军请你冷静一点目前朝堂上的局势还在我们控制之中没有必要仓促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予以还击。我们还有时间我们完全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击碎叛逆们的诡计。大将军想想董卓想想他的前车之鉴。当年董卓如果不是中了袁隗之计修改官学如果不是中了李玮之计颁布告缗令如果不是中了王允之计废除五铢钱他怎么会成为祸国之臣身败名裂?怎么会败得那样快让西凉大军灰飞烟灭?怎么会在死后还被人挫骨扬灰?”

    听到“董卓”两个字李弘心里一惊浑身不下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背心处霎时传出一阵寒意。

    “大将军这么多年来你一直率军征战天下基本不过问政事你知道现在长公主的权势有多大吗?朝廷现在直接控制着五十多个郡国你知道有多少个太守和国相忠诚于长公主吗?去年你书奏朝廷认为很多京官不了解郡国的实际情况在制定和推行新政上犯了很多错误要求长公主和朝廷把很多在州郡任职多年的刺史、太守、国相调回京城把京官外放。因为你这份奏章北疆系的二十多位大吏被长公主和丞相大人乘机调回了京城你知道吗?”

    李弘脸色稍变满腔怒火渐渐消散一股沮丧的情绪慢慢从心底升起。

    “看看今天的局面再回头想想过去……”傅干无奈地摇了摇头“大将军朝堂上的这场争斗迟早都要生。他们一直都在算计你利用各种机会削弱你的实力。你常年在外征战又疏于朝政根本就是防不胜防啊。”

    “我们实际上控制了多少个郡国?”李弘冲着傅干招招手示意他站起来说话。

    “十五个郡国主要是长城以北的郡国其它的郡国都在长公主和丞相手上控制着。”傅干低声说道“尤其是财赋充足的郡国其太守、国相几乎都是长公主的亲信。这次丁立、许混、朱魭、杨懿四位大人出事后大将军提出让张辽等四位将军到州郡任职为什么得到了长公主和丞相大人的同意?原因就在于此。大将军已经失去了对各地郡国的控制。”

    李弘苦笑一时间心灰意冷。

    如今北疆人在朝堂上的势力分裂了在州郡上的势力遭到了排挤。如果朝堂一旦大乱各地州郡乘势而起拒缴财赋李弘和他的军队将面临困境。这和当年袁隗对付董卓的办法如出一辙。不过当年董卓是因为时间太仓促没有来得及控制州郡只能望天而叹毫无办法而自己却是疏于防范让长公主和丞相抓住了机会。

    想想自己一心一意为了中兴大业而努力带着几十万将士浴血沙场结果却和董卓一样正在不知不觉走向败亡的深渊。天道何其不公啊。

    长公主长大了但因为长公主对自己的爱恋让自己觉得她一直那样柔弱需要自己的呵护和帮助。其实自己早就知道两人之间不会有结果相比大汉的中兴大业私人之间的这种爱恋算得了什么不过是一场虚幻的美梦而已。长公主需要这种美梦作为情感的寄托但她更需要天下需要大汉的社稷江山需要汉祚的延续和振兴。

    “为什么一直没人提醒我?”

    傅干看到大将军冷静下来暗暗吁了一口气“李玮大人的目标是控制内外两朝他需要这种结果。而我们一直在战场上需要源源不断的财赋支持因此我们对朝堂上的变化非常迟钝。这时除非李玮大人主动告诉我们否则我们很难从这些变化中推测出将来形势的展……”

    李弘沉默良久然后拿起徐荣的书信又仔细看了看。

    “你有什么对策?”

    “现在朝堂上都被天下即将一统的希望蒙蔽了双眼相信此事传开后朝野上下要求议和的呼声非常大。不但各地州郡大吏会支持朝廷就连军中的很多将领也会支持朝廷。”傅干感叹道“大汉乱了十几年打了十几年的仗死了无数的人所有人都在盼望着安宁没有人愿意继续打仗所以大将军此刻如果公然反对襄阳的议和条件那就是和整个朝廷为敌和整个大汉为敌其结果可想而知。”

    李弘微微眯起双眼嘴角突然露出一丝笑意“说得好说得好……我们立即返回长安。”

    傅干脸显喜色“大将军决定了?”

    “我为什么要背上阻碍大汉中兴的罪名?”李弘冷笑道“既然大家都希望我离开朝堂那我就离开遂了他们的心愿。”

    傅干目瞪口呆。

    “急告张辽、蒋济让他们搜集证据然后把证据交给袁耀大人我不再插手此事了。”

    三月初八大将军李弘返回长安支持长公主和朝廷的决定强烈要求与襄阳议和以便让天下迅稳定重振大汉。

    大将军的意见震动了朝堂上下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在大将军兴奋的欢呼声里闻到了一股血腥。

    接下来大将军的奏禀却让所有人陷入了极度的困惑。

    大将军以今年的河西战事事关西疆全局为由奏请天子和长公主要求即刻奔赴河西战场率军收复河西四郡。

    朝堂上死一般的寂静。长公主和大臣们望着神态坚决的李弘茫然无措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

    “大将军和谈之事远比河西战事重要你应该留下……”丞相蔡邕看到长公主低着头一言不只好出言劝阻但李弘拱手打断了他的话。

    “我留在长安不利于和谈原因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有一点我可以郑重誓……”李弘高举右手大声说道“我以先帝在天之灵誓我李弘遵从天子和朝堂的所有旨意即使天子和朝廷要我的脑袋我也双手奉上绝无二话。”

    李弘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上久久不散深深震撼着殿堂内所有人的心。

    大将军这句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他要交出所有的兵权。

    长公主缓缓站了起来刚想说话李弘抢先再奏“殿下臣此次北上河西仅带大将军府一帮从事掾属和一百亲卫骑南北两军依旧戌守京畿塞外铁骑也不必征调。凭河西战场上的两万铁骑臣完全可以收复河西四郡。请殿下静候佳音。”

    长公主娇躯微颤脸上闪过一丝痛苦之色。

    “和谈成功天下一统后臣愿意为大汉戍守河西也愿意为大汉戍守大漠。”李弘躬身高呼“臣愿为社稷赴汤蹈火虽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

    长公主心神震颤泪水悄然涌出。大臣们无不瞠目结舌。

    看样子大将军这一走就不回来了这未免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散朝后大将军急返回长安没有和任何大臣说一句话。大司马徐荣、左车骑将军鲜于辅、光禄勋张燕、卫尉吕布、大司农李玮等人本打算追上问问但大将军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三月初九李弘不待长公主下旨率众离开长安北上出萧关于北地郡等待粮草辎重随时准备西进武威。

    朝堂上随即陷入恐慌。

    长公主紧急召见丞相蔡邕等朝中重臣商议对策。大将军此刻突然要到河西战场上去显然和朝廷接受襄阳的议和方案有关但谁都猜不透李弘的心思。不过不管大将军是否真心交出兵权朝廷的当务之急是保证朝堂的稳定军队的稳定州郡的稳定。待朝廷完全控制军中将领和军队后才能正式收回大将军手里的兵权。

    太傅杨彪不冷不热地嘲讽道这些年大将军干涉了多少朝政?他在朝堂上待了多少天?现在洛阳打下来了天下要稳定了朝廷也不需要他了他还待在这里干什么?当然回大漠放羊去了。我老了也要回家了免得在这里碍手碍脚。第二天他也回长安了。

    长公主考虑再三征询了众多大臣的意见后暂时没有剥夺大将军的兵权也没有同意大将军到河西战场而是让他一边在北地郡等待粮草辎重一边巡视河套一带郡县等待朝廷的下一步指示。另外长公主还下旨严禁大臣们泄漏朝堂机密以免震动州郡动摇军心。

    大司马徐荣奉旨约见在朝将领严厉警告他们在没有得到大将军的命令之前任何人不许介入朝堂争斗否则予以严惩。

    大鸿胪袁耀匆匆拜会太傅杨彪。

    大将军离开长安后谋逆案肯定要移交廷尉府审理但这样一来麻烦就大了。

    “大将军说过要帮助我们的为什么出尔反尔突然撒手不管?”袁耀沮丧地问道“难道大将军真的被长公主和朝廷逼到走投无路要远走大漠?”

    “你小子什么时候才能变得聪明一点?”杨彪亲昵地伸手打了袁耀脑袋一下然后手捋长须非常感慨地说道“十几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大将军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护羌校尉什么都不懂。被孝灵皇帝关在漳月台哪里都不敢去但是现在……”杨彪仰天打了个哈哈“现在他不仅是头豹子而且还是头天下最狡猾的豹子厉害厉害啊……孝灵皇帝将来名扬史册不是因为他的万金堂而是因为他给大汉挑选了一位中兴名臣啊。”

    袁耀莫名其妙。

    “大将军手握兵权人人忌惮个个都想把他手里的兵权夺回去以为大将军失去了兵权也就没有威胁了。但所有人都错了大将军的权势不是因为他手里的兵权而是因为他的显赫功勋他战无不胜的神话他纵横天下的勇武。”杨彪笑得眼晴都眯成了一条缝“现在大将军把兵权交出来了你看看你看看长公主看看丞相蔡邕他们看看他们哪一个敢伸手拿这个兵权?谁敢拿?哈哈……大将军这一招高啊太神奇了……”

    杨彪捧腹大笑“大将军到河西去了一个兵没带朝廷上下竟然傻了不知道怎么办了。想想他们绞尽脑汁对付大将军的时候殚精竭虑谋夺大将军兵权的时候个个如临大敌的样子你不觉得很好笑吗?如果现在大将军伸着脖子给他们砍他们敢砍吗?蠢一帮愚蠢至极的白痴。当年董卓祸国的教训还没有吸取还想再来一次。幸好大将军不是昔日的董卓否则现在朝堂上已经血流成河了。”

    袁耀霎时什么都明白了对李弘的崇拜无以复加。怪不得当年父亲逼着自己投奔河北投靠大将军。跟着这样的人打天下天下还不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大将军走了兵权交了朝廷也傻了。”杨彪擦擦笑出来的泪水乐呵呵地说道“朝廷现在怎么办?没有了大将军襄阳还会老老实实的议和?襄阳人等得就是这一天。只要他们得到消息必定会提出更多要求不但要立藩还要恢复五等爵位制以便挑起朝廷内部的矛盾而军队马上就会大乱。军中将领功勋卓著者比比皆是既然你能封王我还不能封个公爵拿一个郡国吗?”

    “北疆军中有多少黄巾系将领?他们愿意和曹操同殿为臣?愿意和刘备称兄道弟?愿意和袁谭握手言和?再看看北疆铁骑中有多少胡族大将?他们会听从朝廷的调遣?笑话。我今天把话撂在这只要大将军离开朝堂的消息传遍大漠胡族各部必定叛乱。蛮子们等这一天头都等白了岂肯错过机会?”

    “乱了全乱了……”杨彪脸色随即又变了笑得比哭还难看“大将军主动放弃兵权比他手握兵权更可怕。可笑长公主和丞相大人还有那帮自以为是的大臣们以为凭自己的那点实力就能搞定一切无知啊……我就不明白他们也不想想当年袁隗、王允的实力那么大为什么还是败了?”

    袁耀脸色大变“姑父大人那我们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杨彪仰天长叹“如果长公主和丞相大人能幡然醒悟立刻拒绝议和把大将军请回来此事还有挽救的可能否则……算了我们还是缩着脑袋做人吧我们自己都岌岌可危了还管许多干什么?”

    三月中议和谈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双方在很多原则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蔡瑁急书襄阳等待襄阳的进一步指示同时他向长公主提出了释放荀彧和张昭的要求。张昭虽然没有被抓捕但也被监禁了。蔡瑁说如果长安和襄阳在所有的原则问题上达成了一致那么朝廷下一步肯定是彻底解决徐州和江东的问题。因此不管荀彧和张昭是否确有其罪都应该予以特赦以便和曹操、孙权改善关系。至于辛评、荀谌和审荣蔡瑁认为应该即刻予以诛杀因为袁谭、袁熙兄弟认为他们是背叛者非常想得到他们的人头。杀了他们有助于朝廷招抚袁氏兄弟。

    长公主答应了蔡瑁的恳求命令廷尉府以最快的度审结此案。

    张邈显然不想错过打击颖、汝士人的机会他对辛评三人施用酷刑逼迫他们说出更多的同谋。

    颖、汝士人惶恐不安朝堂上风雨欲来。

    三月二十四蒋济带着张贪赃枉法的部分证据回到了长安。他把这些东西交给了袁耀然后匆匆北上萧关会合大将军李弘。

    三月二十六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大鸿胪袁耀、光禄大夫钟繇、太中大夫杨奇等大臣联名上奏弹劾前陈留太守张。由于此案证据确凿违律严重牵涉范围广立时惊动了长公主。

    长公主下旨命令兖州刺史张辽把张的三个兄弟和犯案的人证物证押送到京。命令骁骑将军王当抓捕张和其手下并将他们即刻押送长安。

    同日长公主下旨命令骁骑将军王当持节钺督领颖川军政。

    三月二十八廷尉张邈奉旨回避。长公主下旨拜老臣司马防出任廷尉拜治书御史郗虑为廷尉丞审理此案。

    同日太傅杨彪、大鸿胪袁耀、光禄大大钟繇再次上奏要求朝廷修改《田律》。

    三月三十丞相蔡邕约见大司农李玮商量修改《田律》一事但两人分歧太大不欢而散。

    四月上张的三个兄弟和一批证据被押送到京。主审此案的郗虑二话不说大刑伺候张三个兄弟全部招供。

    不久张和一帮掾属也被押到长安。郗虑严刑拷打张拒不招供自杀于牢狱。

    张的死顿时激怒了丞相蔡邕、太仆孔融、宗正臧洪等青兖士人。他们连番上奏逼迫廷尉司马防立即审结丁立、许混和朱魭大人的案子。

    长安城中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四月中襄阳回书袁谭、袁熙兄弟要求保留襄阳天子分封的爵位和封地否则拒不受抚。与此同时徐州曹操、江东孙权和周瑜也上奏天子提出了和袁氏兄弟一样的要求。

    太傅杨彪、大司马徐荣、左车骑将军鲜于辅等大臣断然反对朝堂上陷入激烈争论。

    四月下以左卫将军麴义为的北疆军所有在京大将联名上奏坚决反对朝廷分封曹操等叛逆并警告朝廷此事处置失当必会动摇军心后果严重。

    议和之事随即陷入僵局。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十三节

    五月初长公主召见廷尉卿司马防责令他尽快结束所有案件的审理不要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如果因为你在案件审理上的优柔寡断最后导致朝堂不稳议和出现重大波折我将严惩不贷。

    司马防忧心忡忡地回到家里和儿子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商议。这几个案子互相牵连审结哪一个都将得罪一大批人稍有不慎将给家族带来灭门之祸。司马朗埋怨老爹你都致仕在家养老了为什么还要答应丞相大人出任廷尉卿一职?你这不是自寻祸事吗?

    司马懿考虑良久突然问道:“爹大哥你们说大将军突然交出兵权离开长安是不是留有后手?”

    “你有没有脑子?”司马朗瞪着眼睛骂道“你跟了大将军这么多年他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如果他杀人不眨眼你这个脑袋还能留到现在?”

    司马防长叹一口气“当年的董卓之祸让朝堂上下刻骨铭心。长公主也罢丞相大人也罢大将军也罢无不小心在意时刻防止和避免同样灾难的生。此次大将军突然交出兵权离开京都正是为了避免大汉再遭败亡之祸啊。十几年来大将军对大汉忠心耿耿为中兴大业浴血奋战相反长公主和朝廷却处处提防着他时时刻刻想夺去他的兵权。现在好了大将军走了天下人的心也寒了。走得好走得好啊……”

    “他如果不走现在长安就是血雨腥风了。”司马朗苦叹“但他走了长安的危机就更大了。失去了大将军的震慑朝堂上的势力就像出笼的猛虎一个个肆无忌惮杀得如火如荼。而襄阳人的胆气也立刻高涨一个个气焰嚣张提出的议和条件也越来越苛刻。这些苛刻的条件会对朝廷产生很大冲击不仅会引起军中将领的不满也会激怒朝中的很多大臣。未来几个月内长安可能要爆动乱。”

    “这个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说大将军仓促离开朝堂后是不是有办法解决即将爆的更大危机?”司马懿望着父亲忧郁的面孔恭敬地问道。

    司马防和司马朗互相看看立即明白了司马懿的意思。这个时候要想保住家族先要站好队如果选择错了站错了队很可能要付出族灭的代价。

    “大汉能走到今天能看到中兴的希望都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强悍的北疆即使大将军不在了北疆人也不会拱手让出权柄更不会坐视朝堂大乱让社稷再度陷入倾覆的深渊。毕竟北疆人为了今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谁都不愿意让十几年的心血化为灰烬。大将军可以放弃权柄但北疆人不会放弃权柄。相反他们在大将军离开后在失去了大将军的镇制后将爆出惊人的力量。”司马防轻轻摸着长髯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们也可以算是半个北疆人。”

    “爹现在彦才(傅干)是我们家的人以彦才在北疆的身份我们家算是北疆人而不是半个北疆人。”司马朗笑着提醒道。

    “我知道我知道。”司马防伸了个懒腰然后仰身倒在了席上“急告朝廷说我中风了不能理事请廷尉丞郗虑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