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节-第五十五节 (第2/3页)
支援洛阳刘备就能率军入蜀开辟西路战场。
为了延缓北疆军攻打关西和颖川的度给己方赢取时间袁绍决定接受李弘的邀请派人赶到定陶议和。
七月下袁忠、审配奉命出使河北。
****
大汉建兴四年(公元2oo年)八月晋阳。
七月下麴义、杨凤的大军攻击陕城受阻麴义随即上书催讨援兵。
到了八月麴义在奏章中的措辞开始严厉并且一日三书怒气冲天。
同时间各战场上统军大将催请朝廷增兵的奏章也像雪片一样涌进晋阳。
八月中征西将军庞德急奏朝廷西凉蝗中、枹罕地区的羌人因为渠帅啷啷在关中大战中阵亡各部落领为了争夺渠帅之位大打出手。其中败亡者向境外西海附近的烧当羌诸种求援十几个西羌部落大约数千铁骑杀进了金城郡湟中一带狼烟四起。
两天后庞德急奏又至。
西凉大将李堪、张横、候选、马玩等人在关中大战阵亡后他们的土地、财产遭到了韩翼、杨秋等人的肆意侵夺李堪等人的亲族和部众大为恼怒向黄河北岸的羌人求援。西羌大领之一铁头率部渡河和韩翼的大军激烈交战。
仅仅隔了一天先零羌大领狂风沙急报朝廷。
烧当羌大帅虹日突然率军赶到天穹沙漠附近向先零羌铁骑动了攻击。狂风沙寡不敌众率军急撤现已撤过黄河回到了先零羌领地。武威郡全境丢失。
朝堂上下一片紧张。
太尉徐荣大人急奏朝廷。
西疆在韩遂阵亡后失去了控制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混乱。考虑到关中的稳定和安全徐荣恳求朝廷即刻下旨增兵戍防。
由于匈奴人、鲜卑人、度辽铁骑都已返回塞外关中只剩了聂啸的羌骑卫峻的乌拉铁骑以及华雄和何风的步卒大军。李云和子率统率的降卒大军目前不能用兵力严重不足。徐荣因此建议朝廷立即下旨让关西战场停止攻击转而从关西战场上抽调兵力回守关中。
麴义接到了朝廷的圣旨后勃然大怒上书要求继续攻击并弹劾丞相蔡邕和太尉徐荣认为两位朝中大臣无视中兴大业一个拒绝增兵一个要求停止攻击洛阳罪不容赦。
朝廷下旨拒绝了徐荣的恳请。徐荣极为生气上书弹劾麴义认为他不顾大局置关中安危于不顾要求朝廷立即予以惩治并即刻下旨停止关西大战。
徐荣和麴义互相指责矛头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丞相蔡邕。丞相蔡邕大为恼怒也上书弹劾把徐荣和麴义骂了个狗血喷头。
征西将军庞德再送急报金城、陇西的西部郡县都已卷入战火西凉形势极度危急。马不顾劝阻擅自率部离开汉阳急奔赴陇西向白马羌借兵去了。恳请朝廷即刻增援西疆。
长公主和朝中大臣们为增兵一事反复争论个个焦头烂额。
盖勋老大人本已致仕回家养老听说西疆大乱主动请缨要求到西疆去但被长公主拒绝了。
八月下长公主听从太尉徐荣的建议下旨少府贾诩以中两千石上卿的身份领凉州刺史持节督凉州军政即刻上任。
八月中太常许劭、光禄勋张燕、卫尉吕布、司隶校尉左彦、尚书田畴、前治书御史陈好等大臣返回晋阳。
两天后左车骑将军鲜于辅、后将军玉石、左将军颜良、龙骧大将军赵云等八位将军返回晋阳。同期到达的还有杨奇、刘翊、陈宫、董昭、杨懿、金尚等六位大臣。青兖两州已基本稳定他们都被朝廷召回了晋阳。
三天后镇北大将军阎柔、太中大夫皇甫郦、虎贲中郎将段炫、城门校尉解悟率虎贲、羽林军回到了晋阳。
八月下汉北郡太守朱穆、辽东都护府都护余鹏奉旨回到晋阳。
朝堂上北疆重臣骤然增多增兵的争论更加激烈。
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将作大匠孔融等大臣预感到形势越来越不利。
八月中郑玄大师率弟子郗虑、赵松赶到了晋阳大肆宣讲董仲舒大师的“三统说”。
晋阳、邯郸两地相继掀起了恢复“三统说”权威地位的大潮。邹衍、刘歆两位大师的新旧“五德始终说”受到了严重挑战。
河北士人在各种场合展开了激烈辩论“三统说”开始在河北上下渐成蔓延之势。
八月下郑玄、赵岐、王剪、许劭、蔡邕、杨彪、淳于嘉、荀攸、钟繇、孔融等当代大儒云集晋阳大学堂就刘歆大师在《世经》中的古代帝王排序问题展开争论继而引了“新经”、“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三家在学术上的一次大争论结果出现了一个让朝廷上下瞠目结舌的局面。今、古文经学两家联手向“新经”难郑玄大师和“新经”的官学地位受到了质疑和攻击。
长公主大惊连夜召集鲜于辅、张燕、李玮、朱穆、田畴、余鹏、田豫等北疆大吏议事。
“新经”是北疆人的基础是坚持中兴策略在前朝制度上进行创新改进的基础。“今文经学”是以杨奇、淳于嘉为的前朝老臣的基础是坚持中兴策略在前朝制度上进行温和改良的基础。“古文经学”是以蔡邕、许劭等一帮本朝老臣的基础是坚持中兴策略在前朝制度上进行复古修缮的基础。
今天今、古文经学两家联手攻击“新经”明显就是针对北疆势力和朝廷中兴策略其用意不言而喻。
“立即颁布重新修订的官制。”鲜于辅果断说道“这件事不要再商量了也不要再犹豫了要抢在他们还没有对‘新经’造成重创之前坚决阻止他们。”
“但是……”长公主迟疑道“新修订的官制还没经过朝议有些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如果……”
“如果有麻烦将来再重新修订。”张燕断然挥手“权力集中到殿下手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事情。”
长公主还是有些犹豫。毕竟官制的修改直接关系到中兴大业的成败需要慎重又慎重不能如此草率。
鲜于辅和张燕连番催促。李玮、朱穆、田畴等人也是惴惴不安不敢胡乱说话。
“殿下立即决断吧。”鲜于辅躬身说道“即使出了天大的事我们还有大将军。”
这句话让长公主眼前一亮脸上的忧色顿时一扫而光“好明天上午颁布新制。”
朝堂上长公主以天子名义连续下旨。
接受徐荣的辞呈罢免他的太尉职位转拜光禄大夫杨彪为太尉。
免去李玮尚书令之职转拜其为九卿之一的大司农。
免去钟繇大司农之职让其以中两千石上卿的身份领兖州刺史。
免去荀攸中书监之职转拜其为九卿之一的少府。
转拜尚书田畴为中书监。
转拜尚书右仆射崔琰为尚书令。
丞相蔡邕等外朝大臣又惊又喜。
杨彪出任太尉在意料之中崔琰出任尚书令倒是出乎意外。难道北疆人为了增兵主动放弃了尚书台?
很快他们脸上的笑容就没了转而代之的是愤怒和惊骇。
新官制颁布尚书台权力被大量削弱其中所有决策权全部转移到中书监。
尚书台规模缩小中书监机构扩大。
与此同时外朝的决策权也被削弱。虽然国事还是由“四府合议”但长公主手握权柄国事皆在中书监决策处理这“四府合议”已经形同虚设。
朝堂上一片混乱大臣们纷纷劝谏更有甚者认为这份新官制未经朝议通过没有效力但自始至终没有大臣痛骂北疆官吏。因为很明显这份新官制虽然剥夺了外朝的部分相权但更剥夺了北疆人的权柄让大将军李弘权势骤减。外朝大臣们想骂都无从骂起。
长公主和北疆人联手给了外朝大臣们重重一击。
朝议结束后丞相蔡邕、太尉杨彪、御史大大刘和紧急约见左车骑将军鲜于辅、光禄勋张燕和新任大司农李玮新任中书监田畴。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章问鼎中原第五十三节
丞相蔡邕愤怒到了极致他厉声责斥鲜于辅等人尤其对李玮更是切齿痛恨认为他辜负了朝中大臣们的厚望在社稷存亡的关键时刻竟然违背官制权力制衡的原则支持长公主独揽权柄给中兴大业埋下了深重忧患。
“两百年前的王莽外戚之乱十一年前的奸阉之乱都把大汉推进了败亡的深渊这个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权柄集于内朝皇权凌驾于相权之上在一定时期内在明君良臣的努力下的确有助于社稷的振兴但历朝历代有多少明君?有多少良臣?大汉四百年国泰民安的时间有多长?动荡不安的时间又有多长?为什么大汉两次陷入了倾覆的绝境?”蔡邕指着李玮的鼻子怒声骂道“我们在河北奋斗了这么多年我们为了拯救社稷励精图治我们殚精竭虑实施新政如今好不容易看到大汉中兴希望了却被你小子一夜之间打了个粉碎。”
“你知道这件事对中兴大业的打击有多严重吗?将来长公主权重你凭什么保征天子可以顺利主政?将来天子主政了你凭什么保证外戚和阉人不会祸乱朝纲?”蔡邕挥舞着一双干瘦的手臂眼里突然涌出了几点泪花“新政靠什么支撑?是靠北疆大军吗?是靠我们这些大臣吗?不是是靠权力的平衡和制约。大汉的权柄只有得到了合理的制衡新政才能得到保护才能得到持续的展才能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
蔡邕无力地坐到席上沮丧地连连摇头“我们这一代人奠定了大汉中兴的基石但我们都老了已经所剩无几了中兴的大鼎将在你们这一代人的手上铸就但是……”蔡邕手指李玮嘶哑着声音怒声叫道“但是你却举起铁锤砸碎了中兴的基础让中兴大鼎从此失去了牢固的基石把伤痕累累的大汉再次推向了败亡的深渊。”
李玮面红耳赤低着头恭恭敬敬地听着一句话也不敢说。李玮还没有出世的时候蔡邕就已经名震天下了无论是声望、资历还是学识当今朝堂上不要说李玮就连杨彪、许劭等人也难以望其项背。能和蔡邕比肩的除了郑玄、赵岐等寥寥数人外其它的都到天上去了。
蔡邕大雷霆鲜于辅、张燕、李玮、田畴四个人连哼都不敢哼一声。
“伯喈兄你不要太激动这件事如果没有大将军的鼎力支持殿下本人绝不敢随意下诏。”杨彪轻捋白须小声劝道“还是先问问他们看看大将军可有善后之策?”
“善后?他能有什么善后?这些年除了打仗他问过多少政事?他脑子里只有增兵只想着平定天下建下盖世功勋。他眼里只有北疆利益根本没有大汉的千秋大业。”蔡邕怒气冲天一翻身又站了起来“定都长安是为了什么?为了北疆利益。增兵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北疆利益。”
“我数次在信中告诉他一旦定都长安大汉的防御重心将向西疆和北疆延伸边疆将屯驻大量军队。西疆的形势现在非常危急为了都城的安全这几年朝廷必须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予以整治。那时大汉还有多少军队和财赋可以投到江淮、荆豫一线进行平叛大战?平叛的时间拖得越长叛逆的实力越强大平叛的难度也就越大而它又反过来又影响到西、北两边疆的稳定。这时如果大汉连续数年灾祸财赋锐减我们可能顾此失彼既无法稳定西北两疆又无法平定南方叛乱中兴大业可能就此失败。尤为严重的是一旦我们陷在了西北两疆任由叛逆在长江南北两岸站稳了脚跟天下可能形成南北对峙之局。社稷一分为二大汉随即倾覆。”
“另外长安在王莽篡逆的时候已遭赤眉焚毁。前几年长安动荡的时候李傕、郭汜等叛逆又在长安点了一把火把仅存的未央宫也烧了。现在如果定都长安先就是浩大的重建工程。重建长安需要消耗惊人的财赋需要连续数年征调工匠民夫值此平定天下的紧要关头朝廷哪有实力重建长安?恐怕长安没有重建好平叛就要失败了而西北两疆也要大乱。”
“相反我们如果定都洛阳就不会有这么多危险中兴大业也会稳步推进。虽然西北两疆尤其是西疆可能遭受一段时间战火的肆虐但相比中兴大业失败社稷倾覆的危险我们付出这个代价毫无疑问是非常值得的。”
“但大将军听不进去一丝一毫都听不进去他无法容忍北疆的战乱无法接受西疆的丢失他不愿看到自己亲手征服的大漠沦入胡人的铁蹄之下不愿看到西疆的百姓流离失所饿莩遍野。他坚持把都城定在长安的目的正是为了北疆人的利益为了他自己的功勋和荣耀。”
“增兵是必要的无论是戍守边疆还是平定叛乱都需要增兵但如果定都长安这个增兵还有必要吗?定都长安目前的战场在西北两疆我们需要铁骑塞外大漠上有足够的铁骑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增兵。现有兵力拿下洛阳城后因为财赋、兵力、征伐策略等原因只能坚守中原无力继续南下平叛。待西疆稳定了长安城重建了时间也过去很长了。那时叛逆们都已兵肥马壮实力大增完全可以和我们对抗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也就不可避免。”
蔡邕站在了鲜于辅和张燕面前愤怒地问道:“两位大人我这种说法有错误吗?大汉都要倾覆了还死守西北两疆有什么意义?如果现在我们定都洛阳青兖冀三州的粮食很快就能运到洛阳。朝廷的财赋可以支撑大军连续攻击南方叛逆。这样一来虽然我们放弃了西疆但稳住了北疆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南下平叛上。待大军扫平了叛逆我们马上就可以调头征伐西疆中兴大业很快就能看到曙光这有什么错误?”
“然而大将军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平定天下的先决条件是西北两疆的绝对稳定否则南下平叛必将半途而废。我无法理解大将军我只能把大将军的这种想法理解为固守北疆人的利益不愿意在中兴过程中让北疆利益受到任何损失。在他心里北疆是他的根永远是第一位大汉和社稷只能排在第二位。”
“现在好了大将军的目的到达了北疆固若磐石西疆很快平定长安城重现昔日辉煌。不过大汉的江山社稷却马上就要一分为二大汉的中兴之期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
蔡邕泄了一通怒气渐渐平息了一点眼里露出哀伤之色坐在案几后面剧烈地喘着粗气。
杨彪和刘和都被蔡邕的一番“怒斥”镇住了坐在席上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么多年了象蔡邕这样公开指责大将军以北疆和个人利益为重的大臣还是很罕见估计蔡老大人是第一个。蔡邕和大将军私交甚好他那条命是大将军救的。无论他怎么骂大将军最多一笑置之但大将军可能会把怒气泄到其他大臣头上。
杨彪和刘和看到蔡邕不说话了急忙转移话题询问李玮可有挽救之策。北疆人虽然主动放权但放权对北疆利益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此事肯定还有回旋余地。
李玮脸露不满之色坐在鲜于辅身边一言不显然是被蔡邕骂火了。鲜于辅无奈只好主动开口对蔡邕说道:“老大人定都何处不能只顾眼前的中兴大业还要兼顾中兴之后大汉的命运。长公主也罢大将军也罢老大人也罢我们和朝中大臣们也罢都无法预测将来的事所以到底是定都长安还是定都洛阳目前正在商议尚没有定论。”
“大将军为何支持长公主定都长安老大人已经知道了大将军在书信中也说得很明白。现在的大汉不是十年前的大汉了在历经十一年的战乱后大汉国力衰微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十一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在北疆坚持下来能奠定中兴的基础和十一年前朝廷的大军横扫西北两疆稳定边陲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十一年前的落日原大战我们不可能在北疆站住脚更不可能占据河北三州。”
“十一年后的今天西北两疆的胡族基本恢复了元气他们的新一代长大成*人了他们的实力越来越强相反我们的国力不但越来越弱而且还战火连绵。”
“双方的实力此消彼长西北两疆的胡族对我们的威胁越来越大。如果我们此刻把都城定在洛阳把主要兵力投到平叛战场上那么不但西疆可能失去北疆也有可能陷入战火。去年的中原大战塞外胡骑几乎全部南下大汉是个什么局面那些胡族领一清二楚。如果我们在塞外没有足够的震慑兵力只要有一个胡族部落举兵叛乱则大漠必定狼烟四起再无安宁之日。到时我们顾此失彼中兴大业如何完成?”
“大人最担心的是大汉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但只要我们稳定了西北两疆我们的实力就会成倍增长那时即使南北对峙也并不可怕我们一样有实力平定天下。当然了平定天下的时间肯定要延误在西疆韩遂突然阵亡西疆大乱的情况下我们已经没有任何选择。定都洛阳我们则放弃西疆关中岌岌可危甚至可能变成废墟而中兴大业绝不会像大人想象的那样顺利。定都长安我们则牢牢控制西疆关中稳定洛阳稳定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奠定横扫天下的优势南方叛逆迟早都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蔡邕摇摇手“羽行你我双方谁都无法说服对方这个问题我们不争了。现在的问题是中书监权力太大长公主可以为所欲为如果长公主被我们说服突然改弦易辙要求定都洛阳你们怎么办?是不是也和长公主一样改弦易辙?”
“那要看大将军支持谁了?”李玮勉强平息了胸中的怨气慢条斯理地说道“大将军目前依旧督领尚书台领尚书事如果他支持外朝长公主恐怕就要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
蔡邕、杨彪、刘和蓦然想到什么脸色微变。
长公主在外朝大臣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下诏收回外朝和尚书台的决策权是因为背后有大将军的支持。如果外朝用相权予以抗衡和长公主对着干长公主随即可以以此为借口扩大尚书台让尚书台处理政事让外朝诸府尤其是丞相府成为摆设。那外朝损失更大了。
大将军依旧督领尚书台隶尚书事正好堵住了长公主进一步削减相权的路。
大将军手中控制着兵权。大将军支持谁谁就能控制朝政。大将军支持长公主皇权则凌驾于相权之上长公主可以为所欲为。大将军如果支持外朝相权则急剧膨胀可以牢牢制约皇权。长公主下诏了但外朝和尚书台拒不执行那皇权就没有任何威信可言有没有都是一回事。
大将军手中的兵权关系到大汉中兴大业的成败谁都不敢去动。谁动兵权轻则灰飞烟灭重则摧毁社稷这是朝堂上下的共识。当年大将军何进死了有董卓之乱。董卓死了有李傕、郭汜之乱。李傕、郭汜死了天子和朝廷成了苟延残喘的蝼蚁差点被滔滔黄河水冲掉了。现在要想重振大汉中兴社稷根本离不开大将军和他统率下的北疆军。而且大将军自从勤王成功后很少过问政事这是中兴大业能得以稳步推进的最重要的原因。
这次大将军支持长公主坚固皇权后他手中的兵权地位突然提高不但和皇权、相权鼎足而立而且还牢牢制衡了皇权和相权把中兴大业的方向完全控制在了自己手上。过去大将军如果过问政事基本上靠尚书台手中的兵权掩藏在皇权之下看不见。现在大将军把尚书台甩开了把手中的兵权拿了出来靠兵权来平衡皇权和相权从而取得对朝政的控制。虽然这样一来大将军距离政事可能更远了但他却紧紧抓住了中兴大业的方向。
皇权如果危害了中兴大业兵权则和相权联手大将军和外朝的大臣们一起对抗长公主。相权如果危害了中兴大业兵权则支持皇权大将军帮助长公主镇制外朝大臣。皇权如果和相权联手对抗兵权呢?后果不言而喻相信长公主和外朝大臣们不会拿社稷命运和自家性命开玩笑。而且兵权隶属于皇权大将军失去了兵权获益的是长公主外朝大臣们在失去了大将军支持的情况下没有可能继续控制相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长公主把相权尽数收回皇权凌驾于相权之上。今天三公大臣一起约见北疆大吏正是担心相权被皇权逐渐吞噬。
如今皇权也罢相权也罢为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都要想方设法得到兵权的支持。而大将军勤于兵事疏于政事他的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朝政的稳定也让长公主和外朝大臣都能接受大将军的安排。大将军的地位因此更加重要和稳固而北疆人的利益也因此得到了保障中兴大业也能按照北疆人的意愿逐步推进。
杨彪突然叹了一口气“如果大将军能遵守约定恪守诺言则是大汉之福啊。”他看看皱眉沉思的蔡邕和神情无奈的刘和笑着说道“十几年前大将军又是在西凉血腥肃贪又是率十万大军南下威逼朝廷骄恣枉法无所不为可以说是祸国之臣但今天的大将军……”他目视鲜于辅等人展颜一笑“他是我大汉中兴的第一名臣将来定能青史留名。”
杨彪的赞叹并不能改变朝堂上的现状双方为了权力划分一事依旧争论得非常激烈。
大将军已经禀奏长公主让左车骑将军鲜于辅代领大司马事坐镇晋阳督领兵事。
大司马主掌兵事决策权太尉主掌兵事行政权两府在职权上并没有重叠之处都归天子直接领导。但因为李弘参隶尚书事督领国事所以一般情况下太尉有事都是向李弘禀报。李弘不在晋阳的时候长公主代领大司马大将军事太尉直接向长公主禀奏。
现在李弘奏请天子不再让长公主代领大司马大将军事而是转拜鲜于辅代领大司马事坐镇晋阳。鲜于辅只是左车骑将军级别不够所以太尉有事还是向长公主禀奏。于是李弘又奏请天子在征伐期间为确保大司马府能以最快度处理各类兵事再临时赋予大司马府一定的兵事行政权。
大司马府和太尉府都拥有相同的兵事行政权那太尉府自然就被架空了而大司马府却同时拥有了兵事决策权和兵事行政权再加上大将军手里的战场指挥权兵事权随即集于大司马大将军李弘一人之手。
丞相蔡邕当然不愿意。长公主剥夺了外朝的部分决策权大将军从外朝抢走了兵事行政权北疆大吏李玮又控制了朝廷的财赋大权外朝损失太大了。
御史大夫刘和也很生气他一怒之下说要利用手中的监察大权弹劾部分太守国相说服长公主把部分北疆大吏从各地调回晋阳。
鲜于辅笑道:“殿下即使强行通过了增兵之议但要想抢在十月底之前完成兵户的征募还需要各地郡县的大力配合。所以大将军说如果丞相和诸位大人愿意全力相助他将举荐丞相大人参隶尚书事和大将军一起同领尚书台。”
尚书台现在虽然只剩下了执行权但这个执行权还是很庞大的。如果丞相参隶尚书事领尚书台在大将军基本不过问政事的情况下等于把丞相府和尚书台合二为一相权将骤然增加。长公主任命崔琰为尚书令并从尚书台把多名北疆大吏调到中书监任职让尚书台继续留在皇宫外处理政事显然就是考虑到了外朝对相权的争夺。
至此双方都已达到目的皆大欢喜。
八月底长公主下诏增兵户十万。
同日长公主下旨丞相蔡邕参隶尚书事代理国事。
以左车骑将军鲜于辅代领大司马事主掌兵事。
以右车骑将军徐荣督领关中三辅和西疆凉州军政。
拜鲜于银为征北将军代替鲜于辅坐镇幽州戍守边疆。
拜朱穆为中书监右中书令。拜余鹏为尚书台右仆射。
拜赵恒为汉北郡太守拜李溯为辽东都护府都护。
长公主接受了右车骑将军徐荣的建议下旨同意聂啸率军队和族人迁返西疆湟中地区并令征西将军庞德派兵保护。
****
八月豫州颖川。
月初朱灵、何亟带着一万五千大军奉命南下轘辕关攻击阳城。吴雄率军迎敌。
同时间文聘、刘虎带着荆州军赶到了鲁阳会同南阳向北疆军展开了反攻。杨意、郭勋担心阳翟城的安全率部退守父城背靠汝水河迎敌。
文丑接到消息大为焦急命令姜舞率铁骑切断颖阴和许昌的联系自己和宋宪一起指挥大军猛攻许昌。
五天后刘备坚持不住退守新汲城。
文丑接着率军攻击颖阴。颖阴守军坚持两天后退守临颖城。文丑一鼓作气再击临颖。
刘备在新汲城附近会合了豫州军留下一部人马牵制北疆军自己带着主力急支援临颖。
这时他接到了袁绍的书信。袁绍把关中大败洛阳危急朝廷最新防御策略一一详细相告。十月前后不论颖川战况如何请你都要带着本部兵马赶到南阳共议大计准备率军西进入蜀开辟西路战场。
刘备又惊又喜急召关羽、张飞率军赶到临颖会合打算在许昌一带牢牢拖住北疆军主力帮助朱灵、文聘夺回阳翟。
八月中文丑率两万大军主动进攻双方在临颖城外五里处展开激战。刘备示弱率部且战且退文丑督军追击。就在文丑的大军逼近城下的时候关羽和张飞突然率军从颖水河西岸杀出直击北疆军侧翼。北疆军猝不及防急后退。刘备和城内军队会合从后掩杀。
文丑退到潠水河河上的浮桥被刘备派人烧了大军退路断绝。
文丑大怒率军背水一战。双方在潠水河西岸誓死相搏。从中午战到黄昏北疆军越战越勇势不可当。豫州军的兵力优势不大新卒数量太多损失越来越大渐渐抵挡不住。刘备左右为难。继续打吧伤亡惊人不打吧无法扭转颖川形势。他本以为北疆军在退路断绝后士气低迷在自己的穷追猛打下会迅崩溃谁知文丑强悍无比不但在危急情况下稳住了军心还带着大军动了潮水般的攻势。望着杀声震天的战场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中了文丑的诱敌之计。
黄昏后刘备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他非常沮丧一场势在必得的追击战却出人意外的打成了遭遇战自己的损失竟然比文丑还大。但刘备不知道的是北疆军的士卒伤亡虽然不大但他们的主将文丑却身负重伤被连夜送回到陈留大营。
大将军接到急报立即命令武锐将军徐晃日夜兼程赶到颖州战场指挥作战。
徐晃赶到颖川后马上修改了作战策略命令宋宪带着一万人马坚守颖阴和许昌两城拖住刘备转而把主力全部放到了汝水河一线准备攻克鲁阳切断洛阳和荆州的联系。
袁耀接到大将军的书信后派人赶到颖川和徐晃取得了联系。徐晃回书命令他即刻撤出汝南赶到颖川战场。
八月下徐晃赶到鲁阳前线集结了四万步骑大军向鲁阳动了攻击。
文聘、刘虎一边向刘表求援一边带着七千人马死守城池。
八月底袁耀率军突破了刘备的阻击顺利赶到颖川。徐晃大喜命令他们即刻赶到鲁阳前线参战。
****
八月关西战场。
麴义、杨凤、张白骑、张郃、高览、孙亲、杨华等人指挥大军围攻陕城。
麴义打了三天后不打了写了封奏章把丞相蔡邕等一帮大臣挨个骂了一遍然后抓了个俘虏杀了蘸着鲜血在奏章上写上了自己的大名。他想想觉得不够份量又逼着杨凤等人也蘸血签名联名上奏。
如果再不增兵给我九月底之前无法打到函谷关一切责任都是朝廷的。
长公主大怒下旨责斥惩俸一年。
麴义大怒下令撤兵真的不打了。
段煨、高柔松了一口气晚上喝酒庆贺了一番倒头便睡。谁知到了半夜鼓声大作火光冲天北疆军突然杀进了城。段煨、高柔大惊失色带着残兵败将狼狈撤到了渑池。他们一直不明白麴义是怎么拿下城池的。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章问鼎中原第五十四节
八月荆州江夏。
关中大战失败的消息传到荆州后刘表立即下令大军撤出战场回守江夏。江东人士气如虹数千艘战船逆流而上直杀江夏气势惊人。
蔡瑁率军撤到鄂县返身再战。江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