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第二十节 (第3/3页)
还色胆包天连脑袋都不想要了?”
“大将军……”陈好看到李弘怒本来很害怕忽然听到李弘骂自己无耻色胆包天而没有说到违律心中顿时大喜知道大将军无意惩罚自己急忙跪倒辩解“大将军当时情况紧急我只能同意否则后果很严重而且……”
“而且什么……”李弘手指敲敲案几“你还有理由啊?刚才我就想杀了你。”
“嘿嘿……”陈好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还以为你是骂孙权和周瑜呢。”
“你还笑得出来?”李弘忍不住苦笑出声“你这样回去仲渊、筱岚还有你很多同门估计都要和你绝交了。”
“哪有那么严重?”陈好毫不在意地说道“我在江东娶亲虽然违反了律法但对朝廷招抚江东还是有一定的帮助。这是权宜之计纯属无奈之举。否则你就是给我十个脑袋我也不敢做这种事。”
李弘惊讶地望着陈好“益谦你脸皮不是一般的厚啊。”
“大将军你既然派我到江东招抚又让我在关键时刻可以便宜行事我当然不能辜负你的信任。无论如何我也要设法达到此行的目的。”陈好嬉皮笑脸地说道“大将军你可要帮帮我啊。”
“你自己厚颜无耻还要把我拽进去。”李弘连连摇头“你立即书奏朝廷把事情说清楚。有仲渊、筱岚他们在晋阳给你说情大事不会有但谏官弹劾还是免不了的。”
“大将军我能不能不回晋阳?”陈好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问道。
“也好。”李弘点了点头“你这个治书御史知法犯法无论如何也做不成了。你就留在行辕吧。”
“我不想留在行辕。”陈好拱手说道“我到军中做个校尉统军打仗去。”
“你现在待罪之身有什么资格要求这个那个?”李弘没好气地说道“先留在行辕。”
陈好不敢多说躬身告辞。
刚刚走出几步李弘又把他喊住了“文台兄的女儿现在在哪?”
“在城内馆驿。”
“你把她接到行辕内让她和夫人暂时住在一起。”
“为什么?”
“文台兄的女儿出嫁要风风光光你藏着掖着算什么?”李弘怒声说道“你没有霸王硬上弓吧?”
“没有没有……”陈好吓了一跳连连摇手“我急着要回来什么事都没干。”
“那就好如果你骗我我阉了你。”李弘冷哼了几声接着说道“回头我和伯阳(孙贲)具体谈谈待江东局面稳下来了叫江东派人来严格按六礼之仪迎娶新娘。”
“孙权心急火燎地想把妹妹嫁出去我们不急我们有时间。我们是娶亲不是要挟不是讹诈更不是明目张胆去掳掠所以我们要把喜事办得隆重一点让孙老夫人感受到河北对江东的尊重和诚意。目前对我们来说这场联姻是好事如果河北和江东的友好关系能因此维持得更久对我们攻打洛阳全取中原非常有利。”
陈好此刻已经明白了大将军的意思。大将军为了帮助自己脱罪打算公开河北和江东联姻一事。虽然自己身份不是很尊崇但自己背后权势很大而且还都是和破虏将军孙坚关系密切的一群势力。这场联姻一旦传开影响力还是很大以目前孙老夫人在江东的地位极有可能延长河北和江东保持联盟关系的时间。
本来这是一件对自己前途极为不利的事但大将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转眼就把它变成了一件国事变成了一件好事。如果将来河北因此受益自己还很有可能得到朝廷的嘉赏。大将军就是大将军厉害。陈好欢天喜地地跪下刚刚拍了两句马屁李弘又说话了而且这句话顿时就把陈好问傻了。
“你怎么向河东卫家解释?”
陈好的夫人来自河东卫家是现任家主卫彻的妹妹。当朝大臣中卫阀的人很多官职较高的就有卫彻、卫固、卫觊、卫臻等人。过去北疆和卫家的关系一直很好但从北疆为了成全赵云和蔡琰而设法逼着卫家退婚后双方的关系就一度变得很紧张。当时逼着卫家退婚的就是主持河东行辕的筱岚。后来筱岚为了改善和河东卫阀的关系想了很多办法其中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促成陈好和卫家的亲事这让双方的关系逐渐走向了亲密。
陈好在回来的路上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他无计可施。
陈好在北疆的地位很特殊。当初李弘为了稳定北疆特意书告朝廷在北疆设置了监御史府陈好就是北疆的监御史权力很大在北疆属于相当有份量的大吏。后来长公主到了北疆重建了朝廷以御史台代替了监御史府陈好就一直在卸史台任职。御史大夫如果不在御史台诸事就由他全权处理权力依旧在晋阳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卫阀愿意和出身次等士族的陈好联姻关键就是看中了他的光辉前途。这位在晋阳号称文武全才的御史“大斧”将来绝对是三公之一的不二人选。
依陈好这种显赫身份再娶一房妻妾很正常但问题是他娶的是江东孙家的女儿。江东孙家过去是叛逆现在迫不得已受抚了但将来呢?将来如果再叛不但会严重影响陈好的个人前途也会牵涉到卫阀的切身利益。卫阀在此事上肯定要使出浑身解数阻止这场联姻甚至可能会与李玮、筱岚等人产生激烈冲突。
“你在河北做御史前前后后十几年了得罪了很多人乘着这个机会重返军中也不错。”李弘望着愁眉苦脸的陈好说道“卫家的事我来处理你就不要担心了。”
陈好感激涕零跪在地上不知说什么好。
“你立即去城里把人接来晚上我给你们接风洗尘。”李弘挥挥手叫他离开“有些话我们晚上再说。”
王凌和任意先后走进了大帐。
“徐州的送亲队伍很快就要进入兖州地界你们两人带铁骑去接一下。”李弘把路线大致说了一下“祭锋已经带人先行赶去。你们会合后一日行走五十里不要太快。”
“听说左车骑将军鲜于大人也要亲来恭贺是真的吗?”任意问道。
“对这次幽州要来很多人。”李弘笑道“你们不要告诉祭锋我要给他一个惊喜。”
“太常卿许劭大人、左卫将军张燕大人、前将军吕布大人、司隶校尉左彦大人、尚书右仆射田畴大人、长公主府司马黄岳大人……”王凌看到案几上的名册非常吃惊“长公主也派人来?”
“各地都要来人这次应该很热闹。”李弘疲惫地伸了个懒腰慢吞吞地说道“我们一定要等到塞外的人赶到行辕后才能举行迎亲大礼。”
“大将军的意思是说这次还有很多塞外的胡族诸王也亲来恭贺?”
“当然。”李弘说道“一个出身乌丸部落的胡人能以大汉武人的身份在中原迎娶一位高门大族的女儿为妻这无论是对塞外的胡族诸部还是对大汉的门阀富豪都是一个震撼一个强烈的震撼。今天的大汉和过去的大汉已经不一样了。但许多人并不知道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这场盛大的迎亲大礼或许能告诉那些无知的人们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答案。”
傅干匆忙来报江东孙贲和朱治两位大人求见。
“大将军你曾向我承诺说一定会出兵徐州解救江东这话是真是假?”孙贲脸显怒色十分不客气地质问道。
“怎么?你怀疑我不去救助江东?”李弘一边伸手请两人坐下一边笑着问道。
“大将军我知道你一向信守承诺但这次……”朱治重伤初愈身体消瘦了很多说话也没什么力气他迟疑了片刻鼓足勇气问道“我在城中听说大将军马上要为自己的一位手下迎娶曹操的女儿是真的吗?”
“确有其事。”李弘神态从容微微笑道“我这位手下叫祭锋是长水营的校尉。他父亲就是乌丸渠帅恒祭当年曾和我一起戍守北疆征战西凉远伐大漠功勋卓著后来阵亡于落日原。这个孩子聪明好学作战勇猛是本朝年轻武将中的佼佼者我一直视为己出。”
孙贲和朱治的脸色愈难看。李弘稍显惊讶“怎么?君理兄和伯阳对此有异议?”
孙贲愤而不语。朱治叹了一口气“大将军既然你和曹操联姻议和你还怎么救助江东?”
“我为什么不能救助江东?”李弘奇怪地问道“曹操归顺了朝廷江东也归顺了朝廷你们都是朝廷派驻各地的一方大吏都要遵从朝廷的旨意。朝廷命令你们双方握手言和你们就要停止攻伐这难道还不能救助你们江东于危难之中?”
孙贲嗤之以鼻“大将军说两句有用的话吧。如果大将军不愿意帮我们那我们就立即离开河北和曹操决一死战。”
朱治轻轻推了孙贲一下示意他不要激怒李弘。
“大将军江东是否拒绝了招抚?”
“和拒绝差不多。”李弘点了点头“朝廷提出的三个招抚条件孙权和周瑜一个也没有答应。”
“孙权?周瑜?”孙贲和朱治心神俱震“伯符他……死了?”
“死了。”李弘把陈好说的话大致说了一下“江东的形势现在非常危急但孙权和周瑜似乎忘记了忠诚是什么东西。他们爱惜自己的妻儿更甚于爱惜大汉。”
孙贲和朱治悲伤不已坐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
“大将军刚才你说仲谋(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尚香嫁给了陈好大人。”朱治忽然想到什么“大将军也就是说江东和河北也有联姻关系。”
“我可以承认这是河北和江东的联姻但是他们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举行迎亲大礼。”李弘淡淡地说道“曹操不知道江东也有归顺朝廷的意思他匆匆把女儿送来完婚显然是为了即刻攻打江东。你们的时间不多了。”
朱治蓦然醒悟。河北的目标是洛阳李弘显然无意攻打徐州所以他想利用和双方的联姻议和的机会既阻止曹操打江东又利用江东牵制曹操从而在后顾无忧的情况下倾尽全力打洛阳。
“祭锋大人的迎亲大礼何时举行?”
“我们可以延迟几天。”李弘说道“如果你们现在送信回去让孙权、周瑜立即派出送亲队伍赶到定陶来我可以把这场迎亲大礼放在同一天举行。”
“同一天?”朱治惊喜地说道“大将军那就这么说定了我立即书告江东。”
送走了孙贲和朱治李弘返回大帐命令傅干、赵行立即拟写奏章。
陈好南下江东的目的已经达到我们可以确定江东孙策已死江东正面临很大危机。不过孙权和周瑜这两个叛逆即使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也依然没有归顺朝廷之意。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将来江东必定会成为朝廷平定天下的巨大障碍朝廷应该未雨绸缪及早组建和训练大汉水师为大军将来收复江东早做准备。
陈好与江东孙家联姻一事给朝廷轻松解决徐州和江东之事带来了契机。曹操看到我们同时和江东孙家联姻议和无论如何也不敢贸然攻打江东了如此则江东之危自解。而我则利用徐州和江东互相牵制无法动弹的机会迅从威胁徐州的军队中征调一半兵力赶到颖川战场把本该在河南战场上的牵制攻击转化为颖川战场上的强力攻击。从而利用短短的牵制攻击时间完成对颖川的攻占切断袁绍和豫州、荆州之间的联系包围洛阳把袁绍大军全部吸引到京畿八关以内给攻打关中的大军击败韩遂争取足够的时间和取得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一旦关中、关西、颖川被我们先后拿下大军攻克洛阳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大将军我们打颖川?”傅干担忧地问道“青、兖两州还未稳定现在拿不出粮食而朝廷给我们的粮食也只有一个月的用量我们能打下颖川吗?”
“就地解决颖川肯定有粮食。”
“大将军现在荆州刘表的大军已经打进了江东如果曹操不顾一切全力猛攻江东那江东岂不危在旦夕?”赵行也吃惊地问道。
“派人联系袁耀和刘晔让他们立即掉头佯攻九江让曹操腹背受敌。”李弘笑道“袁耀该回来了。如果我估计不错的话曹操极有可能先打袁耀后打江东。曹操是什么人?他会在打江东的时候把袁耀这个仇人放在身后?想想袁术当年是怎么打他的?前车之鉴他岂敢忘却?”
“佯攻九江?”赵行迟疑道“难道大将军想让袁耀带着人马一直打回中原?”
“不让他杀进豫州打汝南吸引刘备的注意力牵制刘备的兵力以便我大军向颖川动突袭。”李弘指着傅干说道“急令张辽、徐晃、吴雄、管亥各带五千人马急赶到陈留、雍丘一线会合颜良、赵云、文丑、姜舞、王当、张绣准备攻击颖川。”
“何时攻击?”
“娶亲之日就是大军攻击之时。”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章问鼎中原第二十节
孙尚香非常拘谨坐在风雪身边局促不安不过好在风雪的满头金吸引了她让她紧张的心情稍稍得到缓解。
风雪对遥远的南方很好奇对孙尚香那一口娇嫩悦耳的吴中方言更是有兴趣。风雪的大汉话说得较为流利带有浓郁的北方口音孙尚香勉强能听得懂。但孙尚香说出来的吴语风雪却一个字也听不明白只能睁大眼睛望着陈好等着他再复述一遍。陈好从师于朱俊时和朱家子弟、孙坚、李玮等人经常在一起说文论武时间长了这吴语也就听得懂了但他是川人说出来的吴语就变味了。
孙尚香长得清秀水灵娇小可爱风雪极为喜欢一直把她拉在身边说个没停。陈好坐在那里闻着扑鼻的幽香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闲言碎语感觉自己头晕脑胀受不了了。站在风雪身后的一位侍女看出陈好的焦虑弯腰凑到风雪身边说了两句。风雪这才注意到陈好脸上的痛苦她嗔怒地瞪了他一眼挥手说道“陈大人你这次好像麻烦大了。”
陈好神情颇为尴尬憋了半天没有说出一个字只好仰天打了个哈哈企图蒙混过关。
风雪没有为难他“时间不早了你去看看大将军可回来了。”
陈好大喜忙不迭地退出了内帐临走时还感激地看了那个心思灵巧的侍女一眼。
外帐静悄悄的只有王昶一个人背着手百无聊赖地踱着方步。
“文舒大将军还没有四来?”
“杨奇老大人刚刚到了行辕好象有什么急事。”王昶微微躬身笑着说道“夫人把你轰出来了?”
陈好不好意思地笑笑。“彦才(傅干)和彦云(王凌)呢?还没有过来?”
“彦才兄在陪着大将军彦云兄奉命南下了。徐州的送亲队伍马上就要进入兖州地界他和祭锋大人一起去迎接了。”
“祭大人何时举行迎亲大礼?”
“六月中左右日子还没有最后定。”
“还没有最后定?”陈好略显吃惊“曹操把女儿都送来了大将军还没有定下迎娶的日期?”
“听说有变动。”王昶脸上露出一丝种秘的笑意“和你有关系。”
“和我?”陈好愣了一下“好事坏事?”
“当然是好事了。”王昶走到大帐门口看了看天色“天都要黑了。杨老大人年老话多这番话不知要说到什么时候。看样子我们又要挨饿了。”
王昶不说陈好也不好问。他走出军帐看看逐渐暗下来的天空轻轻叹了一口气。但愿一切顺利。他正要转身回去突然看到远处有两个人缓缓而来一路低声说笑神态亲密。其中一人侍女打扮明眸皓齿容貌极为秀丽。
“那不是启航(赵行)吗?”陈好惊讶地问道“他怎么和一个侍女这样亲热?”
“怎么?益谦兄打算弹劾他?”王昶不以为意笑着问道。
“我胆子再大也不敢随意弹劾大将军府的人。”陈好笑道“不过晋阳要弹劾我的人马上就要排成队了。”他指指远处越走越慢渐渐融入夜色里的两个人小声问道“那是大将军的侍女吗?启航这么做未免太不成体统了。”
“她是长公主派来照顾夫人的原是宫内一个身份不低的女官。”王昶稍稍停了一下忽然问道“你还记得前尚书令士孙瑞大人吗?”
陈好点点头疑惑地望着王昶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提到士孙瑞。士孙瑞死于晋阳谋刺一案虽然没有九族尽诛但其家人亲族大都被流放塞外一个关中世族转眼烟消云散。
“她叫士孙欣是士孙瑞大人的孙女。”王昶低声说道“当初士孙家的女人依律没入为奴但和士孙家联姻的都是关中、关西的高门望族出面求情的人非常多。在张温、崔烈、杨彪等大人的连番苦求下长公主赦免了她们的责罚让她们各自返回原籍。士孙欣的外公就是杨彪大人所以她和母亲留在了晋阳。被召入宫后长公主出于……出于……”王昶犹豫了一下没有继续往下说。
晋阳谋刺案根本就是一个冤案士孙瑞大人是受冤而死但在长公主面前谁敢说?越是对内情一清二楚的人越是不敢说。不过知道内情的人的确也不多。太史令马丰大人在记录这件案子的时候也肯定了它是一件谋刺大将军未遂之案。此事已经盖棺定论永无昭雪之日。
晋阳谋刺案的主犯应该是伏德和王柔而士孙瑞完全是被无辜牵连进去的这一点长公主后来大概也有所察觉所以她减免了士孙家的罪刑并且在士孙欣入宫后不久让其出任宫内女官。这是一个信号一个长公主有意彻底赦免士孙家让士孙家重入“士”籍的信号。晋阳大臣们非常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部分关中门阀甚至打算在适当的时候联名上奏请长公主赦免士孙家。
“长公主让她到行辕照顾夫人莫非是为了……”陈好突然想到什么觉得说出来甚为不妥赶忙把后面的话又吞了回去。长公主这个时候把士孙欣送到中原当然不会是为了找个人待奉大将军夫人其中必有深意。
“我们当初并不知道她就是士孙瑞大人的孙女直到大将军说起……”王昶说道“但长公主显然不是为了找个机会赦免士孙家而是为了关中为了洛阳为了中兴大业。”
士孙家是关中声名显赫的经文世家虽然历代都没有人做到三公之职的高官但其家门生弟子太多了。如果仅以门生弟子来算关中除了马家就是士孙家了毕竟他们两家都是经文见长的大世族。在长安动荡不安的几年里关中人口大量迁移河东相当一部分关中士子都在这段时间到了北疆。
不过由于当时在北疆主政的是李弘。他所信任的士人主要来自于赵岐一系、李玮的太学一系和出身于黄巾军的贫寒士人所以其它地方的士人很难进入北疆诸府。随着北疆逐步稳定北疆和河东的门阀世族开始得到李弘的信任并得到任用。
马日磾等七位老臣赶到北疆辅佐长公主筹建朝廷后随行的门生弟子和部分迁移到北疆的关中、关西、关东士人得到任用。但人数极少主要权柄依旧控制在原北疆一系的士人手中。
北疆军成功收复冀州、幽州继而又在关中勤王成功把天子和朝廷迁到了晋阳这时上至朝廷诸府下至河北三州府衙都需要大量官吏。但由于原北僵一系士人牢牢控制着河北军政除了冀州、幽州两地士人不得不拉拢任用外其它派系和地域的士人都遭到了排斥。相反晋阳大学堂和邯郸大学堂的年轻士子们却被大量任用这极大地打击了关、洛一带的士人包括过去和李弘关系很不错的桑羊都气得辞官而去回家营商去了。
紧接着晋阳就生了谋刺一案士孙瑞和原长安朝廷的大臣们几乎全部遭到牵连关、洛一带的士人们几乎被全部赶出河北府衙。而原北疆一系的士人们则趁此良机把朝廷和河北三州诸府的官吏们彻底清理了一遍。不久马日磾气死江淮杨彪致仕回家至此关、洛一带的士人彻底失去了靠山在河北境遇极差。
关、洛一带的士人因为朝中无人做官的希望渺茫干脆不求仕途了转而一门心思研习经文。他们大都居住在河东常常聚集在一起探讨经文议论时政品评人物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和关、洛一带的士人们大多出自大门阀大世族家世显赫家学渊博人才辈出有直接关系。河东这几年官办学堂私办学堂都非常红火原因就在于此。
中原大战结束后朝廷急需官吏曾有意征辟关、洛士人出仕但均遭拒绝。这些被冷落了数年过去曾倚仗其显赫门第风光无限的士人们知道朝廷遇到了困难河北走到了一个险要关口都端起了架子拒不出仕。过去我们想干的时候你们不要我们把我们一脚踢了出来现在需要我们了招招手就想让我们效力可能吗?当我们是沿街乞讨的叫化子啊?门都没有。当然这只是士人们的气话读书干什么?不就是为了位极人臣光宗耀祖嘛。他们真正不愿出仕的原因还是因为今日朝廷的权柄都被原北疆一系的士人牢牢控制着他们即使愿意出仕也很难进入权力核心。不能进入权力核心没有形成一股自己的势力他们就很难保证自己的生存。如果原北疆一系的士人们联手对付他们就象当年的晋阳谋刺案一样他们势必要遭到第二次清洗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性命白白丢在这种毫无意义的权力争斗中。
长公主和朝廷中的大臣们知道关、洛士人需要什么如果朝廷现在迫于形势的急迫答应他们朝廷的权力制衡就会被打破。权力制衡被打破会导致什么后果长公主和大臣们心里都很清楚。大汉的轰然倒塌不正是因为洛阳权力制衡的破裂吗?当年因晋阳谋刺案导致的河北危机不也是因为权力制衡的破裂吗?权力制衡的架构既然已经搭建成功了就不能让它遭到破坏。即使因为中兴大业的需要有所变动那也要一步一步慢慢来把这种因变动而导致的各种危险逐渐消化掉。
朝廷马上就要收复关中收复洛阳关中和洛阳是大汉的根基所在也是大汉中兴的根基所在迫切需要关、洛的门阀世族的支持和帮助。当天子和朝廷返回京都后晋阳的门阀世族河北的门阀世族不可能举家迁到洛阳即使有门阀世族愿意迁移过去但他们毕竟不是在关、洛展起来的。他们在关、洛没有一百年、两百年甚至三百年以上的辉煌历史他们的根基太薄弱了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给予朝廷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如何得到关、洛门阀世族的鼎力支持成了朝廷必须要做的刻不容缓的一件事。
关、洛士人拒绝出仕曾让长公主勃然大怒。她要以抗旨罪下令抓人威逼关、洛士人大臣们急忙劝阻。张邈说当年陶谦到徐州很多徐州士人拒绝出仕。陶谦一气之下把赵昱押进了大牢但这并没能吓住徐州士人相反把徐州士人激怒了。他们成群结队地逃到扬州誓死对抗。现在长公主抓人关、洛士人势必南逃投奔袁绍这对河北极为不利还是徐图他策为好。
但现在大军马上就要打关中和洛阳了不能再徐图他策了而是要马上想出对策。
长公主亲去拜访赵岐问策。赵岐是关中京兆人赵家也是关中的经学世家之一。由于他很早就带着家人和门生弟子赶到北疆屯田所以他一直属于北疆系是北疆系中举足轻重的势力之一。正因为他是北疆系的中坚力量所以他先要考虑到的是北疆利益然后才能照顾关中利益。虽然他对北疆系士人极力排挤关、洛士人非常不满但他从北疆系的利益考虑只能保持沉默。
长公主问策的时候赵岐第一句话就是朝廷要想起用关、洛士人必须保证北疆系士人的利益否则什么计策都没用。
这是一句废话。朝廷要起用关、洛士人势必要触及北疆系士人的利益所以长公主愣了半天又问了一句“老大人何以教我?”
“殿下你应该把目光看得更长远一点要看到大汉中兴之后看到大汉五百年、六百年之后而不应该把目光仅仅局限在洛阳局限在这艰难的统一岁月里。”
长公主望着老大人深遂的目光若有所悟但她一时无法理解赵岐的意思。
长公主突然跪下行大礼“请老大人教我。”
赵岐慌忙把她扶了起来“殿下老臣时日无多了即使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也请殿下原谅就算老臣年老痴呆一时胡言乱语而已就不要责罚了。”
“老大人……”长公主激动不已悄然泪下。
本朝衰落追究起来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西疆长达百年的叛乱。
本朝为了戍守西疆保住关、洛这道屏障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武力但收效甚微反而把大汉拖垮了。
本朝自光武皇帝中兴后国力并不逊于高祖皇帝、孝武皇帝时期。记得中兴不久本朝曾动用数千铁骑派出了几个勇敢的使者比如班就成功迫使投向匈奴的西域诸国重新归顺。此外安丰侯窦固其曾孙窦宪也先后于孝明皇帝朝、孝和皇帝朝大破匈奴和西域叛国取得了辉煌胜利。
但为什么近一百年来大汉却无法平息西疆的羌人之乱?西疆的羌人和匈奴人和西域诸国比起来属于更加野蛮的胡族部落其人口少武力也差但为什么我们就是无法稳定西疆?为什么大汉任凭羌人断了西部的通道丢失了西域诸国和大片疆土?
一切都来源于世祖光武皇帝的立国根本。
从周武王灭商那个遥远的年代开始历朝历代一般都在两个地方建都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
长安曾是西周、大秦的都城。这不仅因为大周、大秦根源于关中更因为此地有着高屋建瓴的军事优势。
关中之地有渭水两岸富饶的大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有潼关、函谷关天险使之成为进退有据的不败之地。
洛阳的营建始于周公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关东一带的商朝代遗民以及其他各氏族的军事要塞。由于周公是历史上制礼作乐的圣人加之洛阳被认为是天下之正中西周被戎狄扫荡以后洛阳随即成了新都城。这个都城一般来说其文化象征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军事价值。
高祖是楚地沛县人他的武将文臣也大多是中原人因此高祖和很多大臣们当初并不愿意把都城建在长安。但反对者认为今天下初定社稷动荡洛阳的规模、地理位置都比不上长安还是建都长安为好。大臣娄敬说陛下为了取得天下杀人无数伺机叛乱者多如牛毛。陛下还是现实一点入据关中凭借崤、函之险先固根基为上策。陛下过去经常和人打架知道要想击败对方最关键的办法就是先卡住敌人的脖子。进了关中您就算是卡住了天下人的脖子江山永固。
事实证明关中的武力加上关东的经济文化两者相得益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造就了大汉空前强盛。
定都长安西疆、北疆的戍守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关中的支撑与震慑作用更是不可替代。为了确保都城的安全大汉不但要守住西疆、北疆更要开拓疆土把防线不断前移。孝武皇帝因此创下了北击匈奴把西域诸国尽纳版图的丰功伟业。
但光武皇帝继承大统后他进了洛阳。
他认为一个强盛的大汉不一定要以开疆拓土为要之务而应该以德治国只要实施仁政一样可以强盛大汉。
大汉自此失去了关中之利人们渐渐忘记了关中曾为大汉强盛所建下的不朽功勋关中就此衰落。关中的衰落导致西疆、北疆失去了支撑和威慑胡人开始入侵大汉也迅走向了崩溃。
大汉本来是一头骠悍的凛然不可侵犯的雄狮但光武皇帝夺走了它的心拔下了它的利齿砍断了它的利爪把它变成了一头只能趴在山颠上仰天长吼的垂死之兽。
长公主至此已经明白了赵岐老大人的意思她难以置信地惊呼道:“定都长安?”
“对定都长安。”赵岐一字一句地说道“殿下知道十年来朝廷为何能控制北疆雄霸大漠吗?”
不待长公主说话赵岐就继续说了下去“不是因为大将军的武力强悍不是因为北疆铁骑所向披靡而是因为朝廷就在晋阳大汉的都城就在北疆。大汉巨大无比的威力距离大漠近在咫尺这才是朝廷牢牢控制着北疆控制着大漠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大汉的都城在洛阳大汉的防御重心后移两千里铁骑驻防于长城一线请问殿下朝廷还能牢牢控制北疆?朝廷还能雄霸大漠吗?”
“请殿下再想想西疆。朝廷为什么无法平息西疆的叛乱?为什么丢失了河西五郡丢失了西域诸国?为什么崔烈大人在朝堂上力主弃守西疆?很简单因为大汉的都城在洛阳入侵的胡人还在拱卫京畿的防线之外大汉的天子和大臣们认为敌人距离自己还很遥远。”
“请殿下再深入的想一想大汉的天子和大臣们为什么在西域诸国丢失了在河西丢失了在西疆、北疆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还依然没有强烈的危机感还没有大汉即将衰败、倾覆的危机感?很简单因为自光武皇帝以来本朝把以德治国放在第一位把开疆拓土放在第二位把强国兴国的策略本末倒置了。”
“如果大汉不去开疆拓土不去征伐四方那它如何保持称霸四海的雄心壮志?如何保持强悍的武力?如何保护自己的疆域和臣民?”
“疆域稳定了百姓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强盛。国家强盛了才能以德治国才能让大汉威临天下才能让四海万国臣服于脚下。”
“定都长安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让大汉永远保持称霸天下的雄心让大汉的军队永远保持强悍无比的武力让大汉从此繁荣昌盛让大汉从此屹立于东方而不倒。”
长公主热血沸腾再度跪倒在地给赵岐老大人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再抬头时已是泪流满面。
“谢谢老大人谢谢老大人让大汉再次站起来再次威临四海……”
赵岐白须飘动仰天长啸“可惜我老了看不到那一天了但你能看到大将军能看到我们的后代能看到……”
“大汉它绝不会倒下……”
定都长安可以牢牢控制西疆、北疆可以让大汉军队在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横扫天下。
定都长安可以解决西凉沉疴已久的问题可以解决西凉韩遂反复叛乱的问题。
定都长安可以彻底改变大汉的立国根本而在这个具有强烈攻击性、强烈进取心的立国根本的影响和推动下大汉的治国策略将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大汉的军队也将保持持续的更加强悍的武力大汉将在这个强悍武力和崭新的治国策略的拱卫下迅走向中兴迅雄起。
当大汉定都长安之后当大汉的立国根本生变化之后大汉的权力架构随即生变化。而这个时候朝堂上的权力平衡势必要被打破但这种打破是在权力架构迅膨胀基础上的打破不但北疆系士人的利益得到了保证和展关、洛士人也能从中受益这是一种只有胜利者没有失败者的权力再分配皆大欢喜。
长公主彻底听懂了赵岐老大人的中兴构想她已经知道如何应付眼前的局面了。
长公主召集所有在晋阳的朝中重臣议事当她在凤凰台提出定都长安的奏议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如果定都长安朝廷就要马上开始拟定建都的详细方案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朝廷诸府的扩建。长安是京都长安是治理大汉万里疆域的权力核心朝廷诸府的构架要大大膨胀。现在的晋阳朝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虽然架构上很齐备但远远没有达到一个治理万里疆域所需要的朝廷规模。
朝廷扩建需要官吏关、洛士人的入朝成了一件非常迫切的事。
在关、洛士人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关中扶风的马阀和士孙家关西的杨阀。如今德高望重的马日磾已经死了要想重新得到关、洛士人的信任必须把关西杨阀的杨彪老大人请出来赦免士孙瑞和其宗族的罪责恢复士孙家的地位。
但士孙家的事牵涉到大将军此事必须先征求大将军的意见。长公主把士孙欣送到行辕就是想让大将军亲自出面解决此事。士孙家的事如能妥善解决杨彪必能重新入朝而关、洛士人入仕的事也能顺利解决。
陈好目瞪口呆。他到江东转了一圈朝中却生了如此惊天动地的事。
“定都长安一事关系到社稷命运需要惧重对待仔细商议所以目前只有极少数的朝中重臣知道此事。”王昶看看陈好笑着说道“我现在告诉你不算泄漏朝廷机密吧?”
陈好心神还沉浸在震骇之中没有理睬王昶的调侃。
“益谦兄你看他们两个是不是很般配?”王昶指指逐渐走近的赵行和士孙欣颇有深意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