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第十五节 (第2/3页)
最快乐的长公主。”
长公主心灵颤抖伏在筱岚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我害怕我真的很害怕。他们都走了都离开了人世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丢在世上受苦受累。我做了一个噩梦我梦见大将军他浑身浴血骑在豹子上一个人在千军万马里奋力冲杀。我很害怕他要是死了我该怎么办?我去依靠谁?”
“殿下……”筱岚心痛如绞用力抱着娇弱的长公主泪水夺眶而出。
长公主哭了一阵心中积压已久的痛苦和悲伤得到宣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殿下马大人又顶撞你了?”筱岚拿着丝巾轻轻擦了一下眼睛柔声问道。
长公主呆呆地望着案几上的文卷叹了一口气“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不管大将军是不是本朝第一酷吏将来他都是我大汉中兴的第一功臣这个功绩没人可以抹杀会永留青史。”
筱岚笑笑“记得很久以前好象是大将军在河东肃贪诛杀奸阉夏恽的时候朝野上下口诛笔伐异口同声指责大将军骄恣枉法说他是本朝第一酷吏。大将军当时很高兴说这个酷吏好自己宁愿当酷吏也不愿姑息养奸让恶人逍遥法外。”
“不过……”筱岚迟疑了片刻继续说道“这一次我也反对在青、兖两州大肆肃贪。朝廷应该及时下旨阻止大将军毫无节制的杀戮。”
“为什么?难道你也认为大将军做的不对?”长公主很惊讶。
“不是大将军的做法无可指责但河北受形势所迫现在不能这样重刑惩治违法官吏和门阀世族。现在朝廷急需官吏更需要这些门阀世族给朝廷提供可用人才。如果大将军肆意惩治不但让朝廷的官吏危机雪上加霜也会让门阀世族在遭受重创后痛恨朝廷酷法门阀世族中的贤良之才可能因此抵制朝廷征辟拒绝出仕。”
筱岚慢条斯理地说道:“殿下也知道自从大军开始南渡黄河平定中原以来朝务猛增内外朝诸府的官吏们日夜操劳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究其原因就是可用官吏太少。同样的情况在河北三州在青、兖两州诸府也是一样。”
“几位老大人身体每况愈下先后病逝和他们没日没夜的处理政务有直接关系。如果他们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肯定能多活几年也不至于象现在这样带着无法弥补的遗憾离开人世。”
“北疆在很早的时候就非常缺乏官吏我之所以被大将军征辟到府内任职就是因为当时北疆实在找不到士子充任官吏了。当年仲渊(李玮)曾数次到京城征辟但应征者寥寥无几官吏紧缺的状况因此一直未能得到改善。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朝廷从拥有河北三州展到平定天下了。但官吏紧缺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到今天已经演变成官吏危机了。”
筱岚看到长公主没有说话于是继续说道:“虽然我们都很努力在河北三州建了很多大小学堂但一个人进了学堂后并不意味着读几年经文就能成才。成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诸生勤奋刻苦的学习。一般情况下十个诸生在念了十几年的经文后能有一两个成才的就非常不错了。”
“殿下你可以看看今日晋阳大学堂和邯郸大学堂里的诸生他们有的来自门阀世族有的来自各级官吏之家这是诸生最主要的来源了。还有一部分诸生人数较少他们主要来自次等士族或者家道中落的贫苦士族来自商贾富豪之家来自塞外胡族诸部落王或者贵族人家。”
“门阀士族和官吏大家中的孩子生活优越养尊处优能安下心来好好读书的并不多大都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次等士族、贫苦士族和低级小吏家中的孩子相对来说念书刻苦得很多因为这是改变他们一生的唯一途径。诸生中这一类人家的孩子学业普遍较好我最近几年大力举荐的人才几乎都是出身此类人家的孩子。不过相比门阀富豪和官吏大家出身的孩子他们的人数还是太少了。这主要和他们并不富裕的家境有关很多这一类出身的孩子因为缺乏钱财早早弃学回家最后远离家门赶到晋阳大学堂和邯郸大学堂深造的寥寥无几。毕竟能让孩子在晋阳和邯郸继续学业需要很大一笔钱财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家并不是很多。但令人高兴的是能来的都是人才。我曾派人到各地郡县学堂查访过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贤能之士结果还是比较满意能在郡县学堂坚持完成学业的其才能普遍不错很多人完成学业后都在当地的郡县府衙出任掾属。”
“至于来自塞外胡族的诸生因为受到出身、语言、风俗习惯等等原因的限制能把大汉话说好能看得懂经文就已经凤毛麟角了。他们到晋阳除了学习经文和治国之策外主要还是充当质任所以人们只能尽力教授他们让他们其中的佼佼者学有所成。朝廷要想把胡族汉化需要时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这一代人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了。”
“朝廷新政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肯定商贾富豪的地位允许他们的子女进入仕途。大汉自孝武皇帝以来一直打击商贾。朝廷能在律法上做出这种重大变动完全是因为这十几年来北疆也好河北也好朝廷也好都得益于各地商贾富豪们的大力帮助。如果没有这些人的鼎力相助当初北疆的屯田不会成功河北也不会如此迅恢复元气而朝廷也无法在这么快就开始平定天下。当然了商贾富豪们得到的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看到他们的子女挺着胸膛和门阀世族官吏大家的孩子一起出入学堂一起站在朝堂上议事他们也应该满足了。不过自从朝廷在几十年前开始卖官买爵后商贾富豪们大都用钱换回了”士“籍真正意义上的商贾人家已经很少了。所以这一类的诸生在学堂里人数最少比胡族诸生还要少。”
“晋阳学堂大祭酒王剪大人曾上书朝廷希望朝廷开设更多学堂让有条件的”工“、”农“籍的孩子也能念书也有进入仕途的机会。这个建议未免太不切实际了。先朝廷目前没有这样的条件。其次读书要钱购置竹简拜师抄书就学学堂远离家乡求学大学堂甚至上太学十几年下来需要很多钱财普通”工“、”农“籍的人家根本承担不起。我们曾算了一笔帐一个普通孩子从入学读书到完成太学学业预计为十到十五年其所需钱财大约是普通人家三百年的收入或者更多。第三田地的耕种和作坊的生产需要大量人口人越多收入才多。这些人劳碌一年的收入非常有限最多吃饱肚子维持生存要想略有盈余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如果有天灾**连生存都难以保证。这些人一辈子都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读书入仕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场美梦。”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殿下现在学堂诸生中能学业有成将来有望成为治国栋梁的主要是门阀世族、官吏大家和部分次等士族的子弟。贫寒士族、小吏人家和其它出身的子弟能走上仕途的少之又少不是因为朝廷不愿意用而是因为他们受制于各类复杂原因能学业有成的太少了。”
“诸生的来源只有这么多能学业有成的又少那么最后能成为朝中诸府和各州郡官吏的就更少了。”筱岚叹了一口气慢慢说道“诸生在学堂完成学业后其中学业有成的回到各自家乡到当地郡县府衙出任低级掾属。其中佼佼者在数年后因为政绩突出或者才华出众被当地郡太守察举到朝廷的郎署出任郎官等待朝廷考核然后6续分配到朝廷诸府或者地方州郡县出任大吏或者高级掾属。也就是说一个诸生从开始学业到成长为一个普通官吏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过去天下没有大乱的时候洛阳太学的诸生最多的时候曾达到三万多人而一百多个郡守每年要为朝廷察举数名孝廉和茂才京城的郎署一时人满为患。后来朝廷为了控制人数不得不规定每郡二十万户才能察举一个孝廉。但随着乱世来临人口骤减尤其是处在风口浪尖的门阀富豪和各地官宦大族更是遭到了血腥杀戮。现在无论是大学堂的诸生还是郎署里的郎官都成了希罕之物。”
“此次朝廷为了南迁人口迅稳定和恢复青、兖两州不惜血本从河北三州抽调了大量具有丰富新政实施经验的各级官吏赶到了中原。这些人都是朝廷的财富是中兴大业的基础。将来朝廷平定了天下这些人都是各地的县长、县令、太守、国相是朝中诸府的中流砥柱。大将军如果一刀把他们都砍了对朝廷是个沉重的打击对中兴大业更是致命一击。”
“杀几百个人不过是眨眼间的事但要培养几百个有丰富从政经验的官吏朝廷需要花费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随着大军不断收复州郡随着中兴大业不断推进朝廷需要的官吏越来越多各地需要忠诚于大汉和熟知新政的各级官吏的人数将成倍增涨。但短期内我们不可能培养出这么多人才中兴大业会因此大大滞后朝廷将会为今天的草率和冲动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长公主想了一下拿起堆在案几上的几卷文书递给了筱岚“朝廷培养这些官吏的确不容易但这些官吏的所作所为已经危害到了社稷。如果不及时控制后果难料。你看看他们都干了什么?朝廷难道应该纵容应该姑息养奸自毁根基吗?大将军、李玮大人、刘放大人很多朝中大臣都极力赞成用雷霆手段诛杀不法之徒。我支持他们的奏议该杀的一定要杀即使朝廷将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恐怕不止是很大代价。”筱岚把长公主递过来的文卷又放回了案几上“最近我派人到河北三州很多地方做了一下查访。你知道目前河北三州官吏最少的府衙只有多少人吗?”
长公主没有说话。
“包括县长在内九个人。”筱岚说道“官吏人数最多的府衙是三州的刺史府包括刺史在内二十三个人。很多官吏都是身兼数职。日夜处理公务不少官吏累病了但依旧苦苦支撑。因为他们如果在家养病府衙公务将被耽误等待他们的将是朝廷严厉的惩处。青、兖两州各级府衙的情况比河北三州还要严重因为他们承担的公务非常多其劳累程度远远大于河北。”
“目前朝廷控制着冀、青、兖、并、幽五州四十四个郡加上河东、河内、豫州鲁国、徐州琅琊国共是四十八个郡五百七十四个县大小各级官吏大约八千六百人平均每个府衙大约十五个官吏。”筱岚脸色沉重“殿下这就是朝廷的现状。过去我们只有河北三州之地这些官吏可以支撑。但现在转眼间增加了两个大州所需官吏几乎是河北三州官吏的七成朝廷官吏严重紧缺根本不够用。朝廷眼前之所以还能支撑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官吏对大汉的忠诚他们期待着大汉的中兴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大汉无怨无悔。朝廷能在三年内连打两场大战他们所做出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虽然也有官吏贪赃枉法祸乱一方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如果这种人整个河北都是冀州大战、中原大战我们能打赢吗?”
“这次大将军如果在青、兖两州把六百石以下的官吏杀掉一半整个青、兖两州立即陷于瘫痪南迁之事将陷于停顿攻打洛阳的大战也不得不推迟中兴大业将被严重耽搁。”
“但这不是朝廷付出的最大代价。”筱岚皱皱眉长长叹了一口气。
“如今官吏不足的危机已经形成吏治的**也逐渐开始。官吏不足我们可以想办法但吏治的**却由来已久根治的难度太大我们也只能想方设法从源头上予以解决但杀绝对不是办法。杀治标不治本只会让官吏不足的危机更严重。这就象人身上的毒瘤一样要把病因找到要从源头上根治。否则你今天挖掉了毒瘤明天它又长出来了你不停地挖最后人受不了了千疮百孔血尽而亡而那毒瘤的根由却依旧还在。”
“目前朝廷的局面也是这样。血腥肃贪的后果是官吏更少吏治依旧**。最后朝廷把官吏杀完了或者做官的被杀怕了都卷铺盖逃了中兴大业就此崩溃。大秦国的败亡就是个教训重刑酷法的后果必定是加社稷的败亡。”
长公主被筱岚的话惊住了她呆坐了片刻非常吃力地说道:“如果不杀天子和朝廷的威信何在?大汉律法的尊严何在?”
“南迁一事出现如此重大变故朝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殿下应该主动站出来勇敢地承担所有的罪责。这不但无损于天子和朝廷的威严反而会让河北上上下下看到一个崭新的朝廷看到大汉中兴的希望坏事也会变成好事。但如何转化就要看看殿下的决心了。”
“此次南迁朝廷的决定非常仓促继而还有土地分配等诸多问题夹杂其中把本来是一件复杂的事简单化了。朝廷忽略了南迁的难度盲目乐观。因此也没有及时制定一系列的妥善南迁之策各项法式准备不齐或者根本就没有准备。监察也极为不利。这么重大的事朝廷竟然让州府自行解决把相关权力全部下放而且还没有派驻巡案使者巡檄监察青、兖两州岂能不乱?”
“还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失误。”筱岚看着脸色苍白的长公主语气渐渐严厉“这个失误是殿下造成的。南迁人口和土地分配直接关系到中兴大业的成败而大将军此刻就在中原殿下却拒绝把如此重大的事情托付给大将军。这个决定可以说是造成此次南迁出现重大变故的最直接原因。”
“马丰大人说得没有错大将军是个酷吏。孝灵皇帝的时候朝野上下都说大将军骄恣枉法是个祸国之臣。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也的确如此。试问当时谁敢象大将军那样公然抗旨肆无忌惮地肃贪杀人?今天的马丰大人站在十几年之后的地方回过头去看那段历史认为大将军仅仅是个酷吏已经是最客气最宽容的评价了。当然作为史官他不应该代替后人做出评价并且记录在卷你打他也没错。马丰大人的评价说明大将军现在在朝野上下的威力。过去我们在北疆屯田后来在河北三州屯田再后来天子到了晋阳我们开始实施推广新政所有这些事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大将军的武力大将军的血腥手段和大将军的残忍无情。”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大将军大将军对大汉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这几年新政的诸多政策甚至包括直接触及大将军权势的官制修改都在大将军的鼎力支持下顺利实施并得以逐步完善天子和朝廷的威仪也因此迅重建并恢复到了一定程度。但这并不等于天子和朝廷拥有了大将军的全部力量可以把大将军放到一边了。如果没有大将军河北实力必然骤减天子和朝廷的威仪必将迅衰落。看看此次青、兖之乱你就知道天子和朝廷在失去大将军的支持后还有多少威力了。”
“大将军现在最强悍的力量已经不是武力了这一点请殿下务必看清楚。河北的军队现在都是朝廷的河北的将军和士卒们都绝对尊奉天子和朝廷。即使大将军死了天子和朝廷依旧可以指挥这支军队征战天下。”
“大将军现在最强悍的力量是什么?是他对大汉的绝对忠诚是他十几年来为保护大汉征战天下所建下的累累功勋是他为挽救和支撑岌岌可危的大汉苦苦挣扎所建下的显赫威望是他用几十万将士的鲜血和生命、用几百万无辜生灵的尸骨堆彻起来的血腥和残忍。大将军的忠诚、功勋、声望、血腥和残忍就是他的全部力量大汉要想中兴社稷要想振兴天子和朝廷要想重建无上威仪就要用大将军强壮的身体作为中兴的基石需要汲取大将军的精血来锻造大汉雄起的身躯需要用大将军强悍的力量来重铸大汉威临四海的浩然巨鼎。”
“大汉不能没有大将军就象大将军不能没有大汉一样他们的魂魄是相通的他们的灵魂是一体的他们的生命凝铸在一起牢不可分。”
筱岚突然伸手搂住长公主凑到她耳边低声说道“大将军对于中兴大业来说不可或缺就象殿下这一生一世里都不能没有大将军一样。”
长公主心神震颤苍白的脸上突然露出一丝红晕。
“大将军下定决心的事很难更改。”长公主考虑良久后缓缓问道“我该如何说服大将军?”
“颁布罪己诏。”筱岚毫不犹豫地说道“殿下和朝廷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此一来既能减轻涉案官吏和门阀富豪们的罪责也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感激从而把由南迁引的一系列恶劣影响降到最低让各方在朝廷规定的议策和法式里协商解决争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恢复南迁事宜。”
“但青、兖两州的官吏和门阀富豪们狼狈为奸、欺上瞒下、贪赃枉法是事实不能因为我的一道罪己诏就赦免了他们的罪责。”长公主心有不甘地说道“这太便宜了他们。有些人可能引以为戒、将功折罪但有些人可能变本加厉、恣意妄为。”
“罪大恶极者杀。”筱岚挥了挥手“何谓罪大恶极朝廷可以给大将军一个明确的解释然后请大将军按照这个限度去捕杀。”
长公主接受了筱岚的劝谏立即召集各府大臣到凤凰台议事。
第二天长公主以天子名义颁布罪己诏。
朝廷连续下旨为解决南迁和土地分配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的新策和法式并请大将军立即向青、兖两州派出巡案使者负责监察之责。
青、兖两州圈地炒地一案的具体处置办法也在同期送往定陶大将军行辕。
****
二月定陶大将军行辕。
八百里快骑往来飞奔天子和朝廷的圣旨接二连三送到行辕。
大将军接到了长公主的书信。
长公主在书信中非常不安地承认了自己在南迁一事上的失误。我不愿意让你主持南迁一事在晋阳饱受责难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在奏疏中或明或暗地指责我认为我这么做是想让你远离政务想削弱你的权力。我真的很委屈我不过是担心你的身体想让你好好修养一阵。谁知道却惹出这么大的祸事。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误解我如果你也误解我那我会痛苦一辈子会天天晚上做噩梦。为了让我睡得踏实一点你就不要误解了好不好?
青、兖圈地炒地之事如何处理你大概已经接到圣旨了。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圣旨中也解释得很清楚。这主要是筱岚姐姐的意见她认为整肃吏治杀贪只是其中一种威慑的办法不能根治吏治的**。这就象治水一样堵塞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关键是要疏寻要让激化的矛盾消除和缓解。尤其中兴社稷之期整肃吏治更应从源头着手需要更齐备的律法和完善的监察之制。
看你命令铁骑风风火火地冲进各地的府衙肆无忌惮地抓人我觉得你犯了和我一样的错误都恨不得把所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
朝中大臣们最近在一起就青、兖圈地炒地一案商讨了很多次从中吸取了很多教训。我们应该在新政的基础上依据天下形势的变化不停地做出调整和修正以保证朝廷的各项政策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推动中兴大业的快展。青、兖圈地炒地一案暴露了朝廷在中原大捷后的急躁情绪想当然的认为此事轻而易举忽视了青、兖两州的实际情况把我们早期在推广新政时的谨慎和沉稳全部丢掉了。
随着中兴大业的推进朝廷收复的州郡越来越多官吏紧缺和官吏经验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朝廷准备立即修改选举制度以“优贤礼士、任人唯贤”为宗旨加大选拔范围简化选拔过程。但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河北门阀世族、商贾富豪的子弟将会大量涌入朝廷良莠不齐滥芋充数的事肯定会生继而贪赃枉法、违法乱纪的事也会层出不穷更严重的是因为宗族、地域、学术观点等原因而导致的权势之争将会愈演愈烈。
一方面中兴大业需要官吏一方面官吏骤增又会引吏治**和权势之争平定天下稳定社稷的步伐越来越沉重了。
我知道你为什么不愿待在晋阳的原因我过去有些不理解现在我理解了我也不愿待了。我现在有很大一部分精力不是在制定和修改国策而是在和大臣们无休无止地争论。有时候为了通过一个策议我需要耗费很大的心血和体力与他们斗智斗勇。疲惫之余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你能在中原大战前支持我修改了官制让我能在很多关键时刻甩开外朝的大臣们及时高效地做出对策。
每次和大臣们争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你。如果你坐在我身边如果你出言支持我如果你威风凛凛地吼上一嗓子估计朝堂上绝对没人敢欺负我。反对之声也立时销声匿迹什么奏议都能通过。我很想你在我身边那应该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可惜……你要打仗。你一辈子都在马背上。
什么时候我才能天天看到你?
几位老大人都病逝了他们把自己的尸骨丢在了北疆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带着无尽的痛苦和悲哀无可奈何地走了。
我很悲伤。他们看着我长大把我当他们的孩子一样宠爱。我一直想报答他们想陪着他们回洛阳但老天爷太不公平了一下子把他们都带走了。
筱岚姐姐经常劝慰我说几位老大人给中兴大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们的功勋会永载史册。我们这些后一辈的人应该尽快完成上一代人的心愿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话是这么说但做到就太难了。我们这一代人能不能完成中兴大业?中兴大业到底要多少年?十年二十年还是五十年?
几位老大人的病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朝中还有不少老大臣我都让他们致仕回家了。他们为大汉辛苦了一辈子我不能让他们都死在朝堂上。他们应该回家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老大臣的去世和致仕使得朝堂上空出了很多位置。贾诩、左彦、黄庭、郭策、王泽、令狐邵、张范、崔琰、邢颙、陈宫、卫固、田豫、刘琬、卫臻、司马朗、王烈等大臣6续填补空缺大汉中兴的持续推动就要靠他们这些中坚力量了。
马丰太气人了他不止一次当着大臣们的面顶撞我。他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马家一个后人吗?他有马援大人的战功吗?他有马融大师的才学吗?他有马日磾大人的声望吗?要不是看他是我们家亲戚我早砍了他脑袋。这次本来能打他一顿板子出口恶气的可惜被筱岚姐姐碰到了没打成。下次给我抓到机会不会放过他。
这个马丰年纪越大越象一只讨厌的马蜂讨厌死了。他说你是本朝第一酷吏岂有此理。当年我父皇在世的时候都没有这么说他有什么资格胡说八道?我叫他把那句话删了他不但不删还振振有词。世上就这种马蜂最为可恶自己没本事还说别人坏话。这次我饶了他他要是还不改我让他到大漠看星星去到死都不让他回来。
让他到大漠与狼共舞你看我这个办法是不是很高明?哼惹翻了我我让他这只马蜂到大漠上天天吃牛屎去。
我想起来就觉得很解气很好笑。对了还有一件更好笑的事。这件事你可不能说是我告诉你的否则小雨姐姐会不高兴。
前几天小雨姐姐去看望赵岐老大人。老大人说自己的日子可能不多了要去龙山忠烈台看看。小雨姐姐就陪他去了。秀儿也要去但小雨姐姐不同意说她整天疯疯癫癫的带出去了又要惹是生非。秀儿马上换了一套衣服装出一副很文静的样子连声哀求赌咒誓说自己绝对不惹事。一行人到了龙山拜祭了忠烈台上的英烈之后顺便到龙山大营看望老拐和一帮卢龙塞的老兵。每年新年的时候小雨姐姐都要把他们接到大将军府一起过年所以这次老拐他们无论如何都要盛情款待以表谢意。本来这是一件很高兴的事谁知秀儿跑到灶下胡闹不小心把灶房点燃了。那天正好风大一转眼大火霎时席卷了整座龙山大营。
龙山大营虽然平时不屯兵但也有好几万人大都是历次大战后无家可归的伤残老兵还有从各地征调而来制造重型军械的工匠里面还有一座巨大的军市。这场大火几乎把龙山大营烧光了幸好物资和军械都屯积在龙泉山谷否则损失之大难以想象。几万人蜂拥而逃那场面很可怕不过侥幸的是没人伤亡。
秀儿被吓着了躲在火场不敢出来。赵岐老大人亲自带着老拐他们冲进去连哄带劝好不容易才把秀儿救出来。听说赵岐老大人胡子都给烧掉了半截。
小雨姐姐气倒了至今还没有恢复。她也不敢写信告诉你因为担心风雪姐姐牵挂秀儿返回晋阳。这样一来你又没人照顾了。
你也不要担心这件事我已妥善处理了该赔的都赔了。龙山大营正在重建很快就能恢复。风雪姐姐那里你暂时瞒着以后再告诉她。
这件事之所以好笑是因为秀儿现在出名了她以一人之力独自烧掉了龙山大营轰动了晋阳。一帮小孩子对秀儿敬若神明就连颜大人的儿子颜霸看到秀儿都躬身喊姐姐对她毕恭毕敬。我们的小天子就更不要说了天天跟在秀儿后面寸步不离恨不得给她当马骑。看到秀儿趾高气扬的样子我就忍不住捧腹大笑。我真的难以相信秀儿竟然是个女孩子。不过想到她是你的女儿也就不以为奇了。有其父必有其女嘛都是无法无天。
说到小天子我想起一件事。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到洛阳送给我的那只端牛角吗?那天我和大臣们在凤凰台争论得太累了回到寝宫后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你想起第一次在长乐宫见到你的情景。我找到这只端牛角突然想到这时如果有人跑到晋阳说我是大将军的亲人我们该怎么办?怎样才能确认这个人就是你的亲人?你对过去的事一点记忆都没有人家说什么我们都无从辨别。你对过去的事还是一点想不起来吗?
小天子看到这只牛角号非要吵着要。这是你给我的第一个礼物我当然不愿给他。不过看到他可怜兮兮的样子我又于心不忍正在为难的时候小天子突然说了一句话我吃惊的都傻了这小孩怎么什么都知道?小天子看我半天没反应以为我不愿意马上在绢帛上把这句话写了下来还郑重其事地装在了锦盒里说要拿这句话换我的牛角号。我马上就把牛角号给他了如果我不和他换我这一辈子什么都没了。你知道小天子说了句什么话吗?我不会告诉你的除非那一天真的会来。
真的会有那一天吗?
李弘想了很长时间就是猜不透小天子说了句什么。一个四岁的孩子他能说什么话让长公主如此心动?
不过想到自己家的秀儿李弘还真有点愁。这个孩子如果一直这样无法无天小雨迟早会给气死。他急忙给小雨写了封信好言安慰。又给长公主回了一封信请她多加管教秀儿。从书信里看秀儿把龙山大营烧掉后就一直待在皇宫里不敢回家了。
崔烈等五位老大人的病逝给河北大吏的冲击很大。
李弘在行辕里设置了几位老大人的灵帐青、兖两州的文武大臣纷纷赶来拜祭。几位老大人的众多亲友弟子门生故吏闻讯后也6续前来拜祭。
崔烈大人的儿子崔均匆匆赶回晋阳奔丧。
这件事严重影响了李弘在青、兖两州的肃贪让朝廷得到了挽救局面的时间。李弘奉旨主掌青、兖两州军政之后肃贪随即改为整治一场血雨腥风悄然平息。不过李弘这一招立竿见影尤其在连杀十七位涉案官吏二十一名涉案门阀富豪的亲族子弟后被吓得肝胆俱裂的各级官吏和牵扯到圈地炒地的门阀富豪们以最快的度递交请罪书上缴非法所得退还土地。
三月初南迁人口继续渡过黄河进入中原。
****
三月上扬州。
曹操和孙策在舒县、居巢一带连续交战。本月上曹操于舒县大败狼狈撤回合肥。
曹军如果不能占据庐江后期攻击江东之战则无法展开曹操因此非常焦急召集郭嘉、满宠等人商议。刘勋提议和袁耀议和联手攻击孙策。曹操随即派刘勋的弟弟刘偕前往龙舒联系袁耀。
三月中袁耀、刘晔率军出击。孙策正愁找不到他们闻讯大喜督军猛攻。
袁耀且战且走向巢湖方向撤退。
此时的曹操已经在巢湖西北方向的射鹰亭设下了两万伏兵他们就象一只展开了血盆大口的猛虎悄悄地潜伏在山林深处等待着孙策的到来。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章问鼎中原第十四节
射鹰亭。
阴雨绵绵春寒料峭远处如黛山林沐浴在乳白色的雾霭中就像一位美丽少女披着轻纱朦朦胧胧的如梦如幻。
泥泞的大道上一队人马正在小雨中快推进。
“大人再往前二十里就是九江郡了。”程普驻马停下转身对孙策说道“袁耀打打停停明显就有诱敌之嫌我们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孙策剑眉微皱手中马鞭轻轻挥了挥十分不屑地说道:“诱敌?他拿什么伏击我?一群黄巾贼吗?传令各部加快度穷追猛打不要放过袁耀这小子。”
程普欲言又止。年前大军好不容易击败黄祖拿下江夏却因为徐州曹操和扬州袁耀率军直杀江北两郡威胁江东迫使大军不得不放弃到手的胜利转而回援庐江。几个月的征伐徒劳无功占据荆州之计功败垂成这令孙策怒不可遏誓要把曹操和袁耀打出江北两郡以报弃守江夏之仇。现在曹操已经被孙策击败了如果再把袁耀诛杀于巢湖附近庐江郡也就固若磐石大军随即可以直杀九江郡。现在孙策意气风什么话也听不进去。
这时前方战鼓雷动袁耀的人马再一次调头阻击江东军。
“我到前面去。”孙策一鞭抽下大声叫道“你指挥各部急杀进天黑前一定围住袁耀务必将其全歼。”
孙策带着一队亲卫骑直杀敌军勇不可当。
董袭、陈武各领一部前锋军乘势杀进。一时间杀声震天地动山摇。
袁耀的军队抵挡不住迅后撤。两支大军纠缠在一起混乱不堪。
“咚咚……”突然大道两侧的山林里鼓声齐鸣黑压压的箭矢带着震耳欲聋的厉啸冲出薄薄的雾霭劈头盖脸地射进了战场。
江东军猝不及防霎时倒下一大片。孙策大惊举枪狂呼“撤撤出去快……”
不待江东军金锣鸣响惊天动地的杀声伴随着潮水一般的伏兵从山林里气势汹汹地冲了出来。“杀……”
江东军将士骇然心惊一个个慌不择路仓惶而逃。
曹操的徐州军袁耀的扬州军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肆意杀戮战场上顿时血肉横飞。
孙策、董袭、陈武三人各领亲卫奋力搏杀意图撕开缺口杀出重围。
与此同时程普、韩当等江东悍将也各率大军向前猛攻不惜一切代价突破曹军的阻击救出孙策。
混战中马上的骑卒成为醒目的攻杀目标箭矢象下雨一般倾泻而下。江东郡的骑卒纷纷惨叫着栽倒马下孙策的坐骑也被犀利的箭矢穿透高声惨嘶着仆倒于地。亲卫们手忙脚乱拼死护住孙策。董袭和陈武从左右杀到三队人马结成锥形阵势竭力杀出尸横遍野的大道向附近一座山丘冲去。
袁耀浑身浴血手中的长矛象嗜血怒蛟肆意吞噬着敌人的生命。一双血红的眼睛死死盯着前方突围的人群声嘶力竭地叫着喊着“围住孙策围住孙策给我杀了他杀了他……”
昔日的兄弟今日的生死仇敌终于碰撞在一起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残酷而无情。袁耀看到了孙策怒火霎时点燃了他的身体他就象一头咆哮的猛兽张嘴出了一声凄厉长嚎“杀……”血淋淋的长矛带着袁耀冲天的仇恨和无坚不摧的力量狠狠撞上了敌阵没人可以阻挡他挡者披靡。一个又一个的敌人倒在了他的脚下一具又一具的尸体带着冲天的鲜血腾空飞起。跟在袁耀后面的士卒都是袁术最忠诚的部下他们怒吼着前赴后继酣呼鏖战誓死要手刃仇敌为故主报仇雪恨。
董袭和陈武带着人马断后死死挡住疯狂的袁耀。蒋钦和周泰掩护孙策冲上山丘结阵固守等待援兵。
袁耀长矛厉啸以惊人的力量击碎皮盾犀利的矛尖霎时穿透了董袭的肩胛“去死吧……”袁耀刚欲挑杀一股寒风迎头袭至。孙策战刀如虹迎头劈下“杀……”
袁耀脱手扔掉长矛身形急退数步右手迅从背后拽出了战刀然后人刀合一以匪夷所思的度再度冲了上去“拿头来……”
袁耀以命搏命势不可当。孙策护在董袭身前一口气连挡袁耀七刀。七刀之后袁耀力竭稍稍喘了一口气就在这瞬间孙策动了战刀如电疯狂进击。袁耀抵挡不住连退三步。孙策长啸一声战刀划空而起雷霆而下。
“杀……”三支长矛突然齐头并进凌空刺来。孙策骇然惊呼刀盾齐挡飞后退。
“咚……咚……”鼓声大作江东军突破了曹军的阻击呼啸杀来。
形势急转直下曹操断然下令撤出战场免得大军陷入混战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杀了他杀了他……”袁耀听到金锣响起听到江东军雷鸣般的吼声急得连声狂叫“弩弓射击射击……”
孙策一刀砍下了对手的头颅接着虎吼一声左手盾牌凌空砸下把左侧敌卒打得腾空飞起。战刀厉啸带着一抹血花狠狠扎进了第三个敌人的胸膛。孙策正想抽刀却见敌卒冲着自己狞狰一笑“许贡大人让我杀了你幸不辱命。”
孙策一惊眼角扫到敌卒手上的短弩顿时吓得魂飞天外。左手盾牌高举右脚抬起就踹“滚……”
“咻咻咻……”三支弩箭破空而出。两支飞上了天空一支穿透盾牌笔直钉进了孙策的面门。
孙策惨声长嚎连退数步仰身栽倒。
“走走……”袁耀看到孙策中弩倒地心中狂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