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节-第十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节-第十节 (第2/3页)

军。尤其是我们打过黄河把他们逼到绝路后这些人彼此间即使有血海深仇此时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尽释前嫌携手而战了。

    战事一旦拖延打个半年河北财赋肯定无力支撑。十几万步骑大军几十万民夫打个半年仗需要的钱粮军械数量是个庞大的数字。到时北疆军只能撤回河北空手而归白打了。

    李弘已经听出了麴义话中的意思他指指颜良、张郃、高览等人笑着说道:“你们也说说。我到大漠待了一年回来后形势一变再变有些事我也不是很了解必须要听听你们的意见。”

    颜良、张郃、高览、文丑等人看到李弘并没有责怪的意思马上来了精神纷纷对朝廷的攻击策略表自己的看法。

    这些将军们认为朝廷此仗的目的模糊不清。

    如果要平叛就应该早做准备三月底的时候动攻击那时叛军们还没有形成集结的态势可以一击而中迅占据兖州。叛军遭此重击惊慌失措之下必定难以再做集结如此则兖州可下。

    如果是被动应战则应该凭借黄河天险把叛军阻挡在黄河南岸如此则可以减少大军伤亡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叛军久战无功军心必定涣散。再加上彼此之间的矛盾很快就会作鸟兽散冀州可保。

    但今天朝廷的这个策略却是在已经失去先机的情况下还要以攻代守不惜冒着战败的危险杀到中原这完全违背了用兵的原则。

    朝廷这一仗的目的何在?

    奉旨和大将军同行的尚书台右仆射田畴两府长史余鹏和一帮两府主要掾属脸色难看。

    很明显冀州军的将领们对朝廷所定策略持否定态度。这事严重了。此仗策略是大将军李弘和两府大吏议定最后由长公主以天子名义下旨批准的在大战即将开始的时候将军们质疑朝廷策略的正确性这对战局非常不利。

    “朝廷的目的很明确第一是守住冀州第二是破坏三足鼎立的格局。”田畴马上站起来说道“我们对守住冀州绝对有信心这是无庸置疑的但守住冀州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田畴随即把三足鼎立格局对平定天下的阻碍做了一番解释。

    “曹操这个人相当不简单远比袁绍有远见。”田畴冷笑道“不要看他杀人不眨眼就以为他是个屠夫他聪明得很而且野心极大。曹操实力不够他便利用重建皇统的机会蓄意制造出了一个三足鼎立之势联手各方势力攻击河北。河北实力受损袁绍和曹操就能得到展实力的时间而其它小势力实力受损又给了袁绍和曹操吞并他们的机会两人的实力可以迅膨胀。”

    “三足鼎立之势一旦坚固以河北三州之力就很难再有作为了。”田畴指着地图说道“我们打关中曹操就打冀州。我们打中原袁绍就打河东。我们两路出击自然是一无所获至此大汉被三分社稷崩溃。”

    田畴看看在座诸将郑重说道:“这就是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打进中原的原因。即使把冀州七万大军打完了我们也要打。即使我们最后守不住兖州退回河北我们也要打。只要彻底打碎这个三足鼎立之势我们就完成了这次大战的目的。”

    麴义嗤之以鼻“曹操有你这么聪明?我怎么看不出来这里有个三足鼎立之势?以我北疆军之力只要再有一两年时间的展当可横扫天下。”

    李弘看看他不满地哼了一声。

    麴义火气更大了“什狗屁三足鼎立?老子大军杀到人神皆灭不要说三足鼎立就是九足鼎立老子也把它一把火烧了。”

    田畴知道麴义的脾气摇摇头准备再做解释。

    “子泰你刚才说什么混帐话?”颜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即使把七万大军打完了也在所不惜?有你这么打仗的吗?你在晋阳天天和一帮耍嘴皮的待在一起是不是把脑子待坏了?这是你应该说的话?我这七万将士不是人?”

    “虎头将军这是国事关系社稷存亡不是当年在西凉杀叛逆在大漠杀胡人你知道不知道?”田畴有些生气了冷声说道。

    “我知道这是国事但你不能拿将士们的性命当儿戏?”颜良猛地战起来怒声吼道。

    田畴吓了一跳急忙退了一步。麴义和其它几位将军视而不见。文丑脸带笑容颇有兴趣地看着颜良威。

    “都坐下。”李弘轻轻拍了拍案几“攻击之策是我定的。”

    颜良转头看了李弘一眼想说什么但又把嘴闭上了慢慢坐了下去。

    李弘看看诸将平静地说道:“十天后渡河作战。”

    众将轰然应诺。

    送走了众将李弘心事重重地在大帐内走来走去。

    司马懿坐在案几后正在埋头誊写今日的军议。司马懿长得很像他的父亲司马防高大健壮相貌堂堂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但他的性格却和他父亲截然相反。司马防张扬豪爽而司马懿却内敛谨慎。

    李弘走到他身边停下小声说道:“仲达刚才郭大人说中原今年有旱灾黄河北岸的部分郡县也面临灾情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和曹操应该如何应对?”

    “打坚决打。”司马懿抬起头毫不犹豫地说道“叛军只有打进冀州才能缓解旱灾带给中原的压力才能避免灾民因为饥饿而暴乱。”

    李弘犹豫片刻又问道:“你认为今天几位将军的建议……”

    “中原一旦受灾百姓颗粒无收其后果可想而知这个时候进攻中原的确很危险。”司马懿小心翼翼地说道“但我们如果不打中原这三足鼎立之势又如何击破?大将军这个得失很难选择。”

    李弘亲昵地拍拍他的脑袋轻轻叹了一口气继续在大帐内苦思冥想。

    田畴飞奔而来“大将军扬州来人了。”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七章风雷激荡第八节

    李弘疑惑地看看田畴“扬州来人?袁术的人?”

    “对袁术的儿子袁耀来了。”

    当年田畴在关东和豫州一带作战的时候和袁术往来密切对袁术的手下较为熟悉。他仔细介绍了一下袁耀和荀正。袁耀是袁术的嫡出长子很有才华在袁氏年轻一代中和袁绍之子袁谭不分上下。荀正出身颖川荀家是太常荀攸的族弟。同来的还有一位袁术的掾属叫刘晔此人乃光武皇帝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宗室中人身份极为特殊。

    “袁术不但让自己的儿子亲自赶到河北另外还派了一个宗室后人一个荀家子弟同行可见他对此次河北之行的重视程度。”田畴低声说道“大将军袁术也许有什么大事需要和你商量。”

    “请到偏帐我亲自见他们。”李弘挥手说道。

    袁耀二十岁左右高瘦俊秀说话温文尔雅神态略显矜持一看就是出身高门的官宦子弟。刘晔比他年纪要大一点气质高雅谈吐不凡。大概因为连日赶路的原因三个人都很憔悴看上去疲惫不堪。

    李弘和三人寒暄了几句又问了一下袁术近况对孙策在江东动的战事也非常关心。孙坚之子如此勇猛善战倒是让李弘颇为惊讶。他笑着对袁耀说北疆很多孙大人的朋友对孙大人的后人一直很关心曾数次拜托南下使臣携带信件财物问候孙家。今天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很欣慰。袁耀说孙夫人对北疆很多故人的挂念之情非常感激伯符兄也曾对我说如果有机会他一定会报答这些北疆故人。

    接着袁耀把此趟河北之行的来意做了详细说明。

    袁术相信李弘在河北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中兴大汉表示愿意尊奉幼帝和晋阳朝廷愿意和李弘一起平定天下重振大汉。但目前自己实力有限所在地盘和河北又相距甚远无法互为支援所以只能暂时委曲求全和袁绍、曹操等叛逆结盟。

    袁术认为此次袁绍等人联军攻击河北正是一次绝好的平定天下的机会。他建议李弘诱敌深入把叛军主力吸引到冀州予以歼灭自己则趁着兖州和徐州兵力空虚的时候予以攻击占据中原。如此一来两人联手两三年内当可击败袁绍、刘表彻底平定天下。

    袁术为了表示自己对天子和朝廷的忠诚愿意把自己的儿子留在河北作为人质。

    李弘暗自惊骇对袁术的建议怦然心动。

    “大将军这只是我父亲的一个建议。”袁耀指指荀正和刘晔说道“不管大将军是否同意荀大人和子杨兄都将带着我父亲的奏疏即刻赶往晋阳觐见天子。”

    李弘命令门下督贼曹任意把袁耀等三人严密保护起来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扬州有密使赶到了河北。

    田畴、余鹏、傅干、陈群、袁涣、司马懿等六人在偏帐内商议袁术这个建议的真实性。

    袁术这个人的本性如何李弘和田畴都有深刻的认识。当初袁术对他们说过所谓国政就是欺诈那么今天袁术这个建议不外乎就是“诡道”也。袁术的本意是占据中原消灭曹操的三家联盟继而利用河北实力大损无力南下的机会从容代替曹操的三家联盟继续保持三足鼎立的格局。

    但袁术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他可能还要趁机联合袁绍兄弟联手共抗河北。以袁阀的实力一旦以黄河为界和河北对抗那么河北平定天下的步伐将大大减慢。

    既然河北对袁术的本意可以猜得一清二楚那袁术为什么还要派自己的儿子亲自跑到河北来献策?他凭什么认定李弘一定会答应他?

    “这件事可能和袁绍有关。”司马懿想了很久后做了一番推测。

    三家联盟重建皇统后严重威胁了袁阀的权威。此刻袁绍想重新夺回皇统袁术想杀回中原兄弟两人联手的可能非常大。

    曹操的三家联盟肯定要防备这事因为大战一旦爆袁术如果从曹操、刘备的背后力猛攻三家联盟必定凶多吉少所以曹操和刘备会时刻戒备着袁术这时能帮助袁术的只有袁绍。袁绍要想帮助袁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力促成这场大战。今天叛军的集结度非常快和袁绍的竭力帮助是分不开的。

    但袁绍这种帮助还不够。我大军如果率先杀进中原或者凭借黄河之险誓死阻击叛军全部集中在中原一带袁术根本没有机会他必须要想尽办法把叛军主力全部送到冀州。叛军只要杀进冀州袁术的机会就来了。先河北大损我大军短期内无力再战。其次中原一乱叛军势必急撤回我大军可以乘势追击甚至有可能把曹操、刘备等叛逆全部杀净这样袁术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轻松拿下中原。

    袁术派自己的儿子亲自赶到河北献策正是为了让我们主动让开黄河天险把叛军放到冀州。袁术之所以有把握大将军会答应他正是因为袁术的这背后一击可以让河北以最小的代价赢得这场大战的胜利。

    司马懿的推测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同但这里有几个关键问题却让众人非常费解。

    一是袁绍绝不会帮助袁术和自己形成鼎立之势。叛逆们攻击河北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消耗河北和其它势力的实力给自己的展争取时间。在这个前提下袁绍的最终目的可能是利用袁术的倒戈一击让曹操的三家联盟和袁术混战然后他再把中原一口吞了。如此一来他不但可以控制皇统还能以强大的实力和河北形成对峙。

    袁绍的这种心思袁术不可能不知道那么袁术为什么还要跳进这个圈套呢?

    二是河北既然知道了袁术的计策完全可以立即把这个计策透漏给曹操的三家联盟这样河北不但可以避免这一场大战还能把袁术送进绝境让中原战火纷飞。此刻河北只要牵制住袁绍任由曹操和刘备痛击袁术袁术恐怕只有逃亡江东了。

    难道袁术知道河北此仗的目的不是击退叛军而是意在摧毁三足鼎立之势绝不会放弃这一战?既然如此他用什么办法才能让自己的大军避免进入冀州战场?难道就凭江东战场就能打消曹操和刘备对他的戒备?

    其三曹操集三家实力重建了皇统占据了主动狠狠打击了袁绍。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力图稳定三足鼎立之势反而积极联合袁氏兄弟出兵攻打河北其用意绝不简单。田畴等人认为曹操剑锋所指可能不是河北而是袁术。如果曹操的最终目标是袁术那么这就是一个极佳的以攻代守之策。他一方面可以利用此仗重创袁绍一方面可以堂而皇之地消灭袁术迅巩固三足鼎立之势。

    如果曹操计中有计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将计就计把叛军放进冀州?

    由此引出第四个疑问这一切是不是叛军的诡计?如果是叛军诡计河北就要承受重大压力。

    偏帐内烛火通明李弘和自己的六位下属彻夜不眠继续商讨。

    袁耀是袁术嫡出的唯一长子以袁术的个性他不会为了别人的利益而损失自己的儿子。这种事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干。所以袁术之策还是可信的。

    叛逆们之间矛盾重重即使有十几万大军也很难上下齐心形成巨大战斗力。把他们放进冀州分散他们的兵力相机予以歼灭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北疆军在冀州作战不但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更能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另外也正好满足了冀州军将领的心愿可以充分激将士们的士气力求以灵活多变的战策重创叛军。相反叛军因为战线拉长无论是指挥还是粮草运输都遇到了很大困难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会随着战争时间的延续而生变化。我们打中原如同张开的五指撞上一只铁拳但现在叛军打冀州我们就是铁拳而叛军却变成了张开的五指。相对而言我们战胜敌人的把握更大。

    过去我们一直把眼睛盯在中原想把战火烧到中原去唯恐冀州受损。其实在中原作战我们付出的代价同样很大无论是兵力折损还是财赋消耗都非常大。而且我们还未能掌握战场主动权以确保自己达到战争目的。

    把叛军放进冀州后我们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目标予以攻击和歼灭以确保击败敌人摧毁三足鼎立之格局。

    大战即将开始之际突然把整个攻击策略完全改变由外线作战转为内线作战这是兵家大忌。

    大将军李弘、尚书右仆射田畴和两府长史余鹏显得非常犹豫。陈群、袁涣和司马懿虽然去年曾跟随大将军出战大漠但参加这种几十万人的大战他们还是破天荒头一次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敢说。

    “冀州有邯郸七座军大营七万大军北军有四万人马从塞外南下的铁骑有三万五千骑我们总共有兵力十四万五千人。”余鹏开始扳手指头算帐“如果大军渡河南下前后需要征调民夫大约七十万到八十万人也就是说这场大战约有一百万人需要消耗钱粮。”

    去年大将军征战大漠牛羊和草料都是由匈奴人、鲜卑人、乌丸人等胡族诸部提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朝廷财赋负担。另外自从朝廷实施新兵制后除了虎贲羽林和南北两军外其余十八座军大营的士卒都不再放军饷。新的田制和赋税制度实施后各郡县府衙的日常开支和官吏们的俸禄也由他们自己解决。这三个改制给朝廷节省了大量的财赋。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年才打得起这一仗。

    但钱是省下来了粮食却省不下来。按照新的赋税制度百姓们的力役由每年三十天改为二十天这二十天内的口粮由民夫们自己带。过二十天后朝廷就要给民夫们支付报酬提供口粮。仗打得越长朝廷的负担就越大。另外还有十四万五千大军的口粮。打仗的时候士卒们一天吃三餐粮食消耗大大增加。

    根据大司农李玮大人的预测如果我们四月中开始渡河作战朝廷财赋尤其是粮食数量即使加上今年五月收割的粮食我们最多只能支撑四到五个月大军在十月之前必须结束战事。

    不过依照叛军的情况推测我们在四到五个月内未必能在中原站住脚。最后的结局可能是兵撤河北一无所获。

    (本朝的徭役分两种。一为力役一为兵役。到了服徭役年纪的成年男子除了服兵役外还要服二十天的无偿劳役从事地方的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劳动。因役人轮番服役所以叫作“更”役人叫作“更卒”。)

    叛军人数大约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人所需民夫大约在八十万人左右消耗也非常大。但以关东、荆州、豫州、扬州、徐州等地的财赋来看他们完全可以支撑五个月以上。

    关东、豫州、徐州过去就是本朝的富裕之地田地多且肥沃又因为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灾祸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和南迁人少田多恢复起来自然要比人多田少的河北要快。至于荆州和杨州以及徐州和豫州的南部郡县都是人口南迁的主要地方这些地方过去人少可供开荒之地很多所以人多了之后田地数量猛增财赋增长当然很快。

    另外自从董卓乱政州郡拥兵自重后流民激增各地募兵变得容易兵制随即也生了较大变化。袁绍、刘表等人都是用募兵制但不再放军饷而是以粮食代替。士卒们只要吃饱了就行他们也不再奢求其它的了。曹操从去年开始采用军屯制养兵也不放军饷军队数量一度增长很快。

    至于各州郡的力役现在都过了三十天州郡大吏们说了算。在这种战乱情况下各地方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是很平常的事可怜的百姓们为了能活下去哪敢不从?只要能让他们一天吃上一顿饭叫他们干什么都行。

    叛军领们不要给叛军士卒放军饷也不要支付所征民夫过力役规定时间之外的报酬他只要把这些人的生命维持下去这个仗就能一直打下去。

    “河北只有三州财赋完全靠冀州和河东提供无法支撑持久大战。而叛逆们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司隶、兖、徐、青、荆、豫、扬等七个州郡除了司隶的关中、关西外其他地方都能提供钱粮他们完全可以打上一年半载拖都能把我们拖垮。”

    余鹏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相比起来北疆军在冀州作战要远比在中原作战有利。”

    在冀州作战先免除了粮草长途运输之苦这样所需民夫数量和运输途中的粮食消耗就要大量减少可以节约至少半数以上的粮食。其次叛军打进冀州激起了冀州百姓的愤怒我们可以利用百姓们保家卫国的情绪鼓励他们无偿延长服役时间这样又可以为朝廷节约一笔钱财。

    我们有了足够的粮食和钱财不但完全可以把这场战争拖下去还能把叛军拖得粮草尽绝拖到他们财赋耗尽。等到他们无力再攻的时候也就到了他们败亡的末日。叛军这一败不仅仅是在冀州战场上的失败也是他们彻底走向败亡的失败。如此一来我们明后年就可以大举南下进攻了。平定天下之日将指日可待。

    “但叛军十几万大军打进来冀州损失之大非你我所能想象。”李弘望着案几上的地图摇头长叹。

    田畴伸出一只手沿着地图上的清河轻轻划了一条线。“从邺城开始沿着漳水河到曲周再从广宗开始沿着清河一直到南皮这就是我们的最后防线。”

    “三百里由黄河向北三百里。”李弘皱着眉头全神贯注地看着地图喃喃自语“这三百里河道很多黄泛区一个接一个。铁骑很难挥奔袭的优势。”

    “不能再退了。”田畴坚决说道“三百里以内有整个甘陵国有魏郡和渤海郡南部十几个县还有东郡和平原郡的十几个县有近百万人口这样的损失我们可以承担。但再多就不行了。我们可以把这百万人口全部撤到冀州北部郡县把这几十个县的田地全部改为休耕地把这里变为荒无人烟的战场。”

    “从魏郡到渤海郡虽然有一千多里但整个战场的纵深太短几十万大军在此混战很难保证叛军不会杀过清河。”李弘连连插头“如果叛军在四月下开始渡河我们很难把这一百多万人撤出去时间显然不够。”

    “立即派人渡河南下想尽一切办法见到袁术叫他把攻击时间拖到五月下。否则我们不会帮他。”田畴想了一下又说道“中原的旱灾越来越严重大知堂的弟子正在6续南下治病救人让袁耀派自己的手下伪装成大知堂的弟子即刻渡河。”

    “袁术还在昌邑?”

    “他一定在昌邑。”田畴笑道“这一仗不打完袁术不会离开昌邑城。”

    “你决定了?”李弘看看田畴又转头看看余鹏“你也决定了?”

    “大将军呢?”余鹏反问道。

    李弘迟疑不语。

    “大将军中原旱灾如果持续到今年夏天必定赤地千里流民暴增叛乱会此起彼伏。”司马懿忽然躬身说道“冀州不能再容纳流民了。而阻止流民进入冀州的办法就是在黄河北岸打仗断绝流民进入冀州的道路。至于叛军也会因为中原流民的叛乱而不得不6续撤出冀州。转入内线作战可能是万无一失之策啊。”

    李弘低着头双手握拳不停地轻磕着额头心内翻腾不止。

    这可是关系大汉社稷的一仗无论如何不能败。在外线作战虽然损失大但安全可保冀州不失。而转入内线作战稍有差错可就万劫不复了。

    “把我们的意见写成奏章急送晋阳请长公主殿下和朝中大臣在两天内给出答复。”李弘抬起头望着司马懿说道“仲达把两种策略都解释清楚这一仗关键是不能输我们输不起。”

    “把麴义、颜良和七大营主将还有冀州刺史郭大人立即给我追回来。”李弘指着陈群说道“长文你快去。还有急召冀州各郡太守请他们日夜兼程赶到邯郸来。”

    陈群惊喜地答应一声匆忙出帐而去。大将军的这种安排显然是倾向于临阵变计要改外线作战为内线作战了。

    “大将军袁术那边……”田畴还没有说完李弘已经打断了他“不管我们怎么打这三个人都要扣下来做人质。你去告诉袁耀我们答应了请他派人南下和袁术取得联系。”

    田畴微微一笑躬身退下。

    麴义等人再度赶回大将军行辕。

    一夜之间生这么大的变化文武大吏们极为震惊。

    忽然麴义一拳砸到案几上兴奋地大声吼道:“大将军好啊这一仗我们赢定了。”接着他飞身站起来大步走到悬挂于大帐一侧的地图旁“冀州军士卒缺乏大战经验这是事实如果直接到中原作战伤亡必定巨大。但如果转为内线作战我们可以依靠冀州境内的河道和城池布下一道道的防线利用地形优势给予敌人重创。这样我们不但可以减少士卒们伤亡保存实力更能让冀州士卒迅变为精锐为将来南下平定天下蓄积力量。”

    麴义显然对内线作战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他指着地图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叛军的攻击策略不外乎三种一是合兵一处长驱直入。一是兵分三路两翼为辅中路进攻。一是兵分多路齐头并进。依照这三种攻击办法麴义一一设计了破敌之策。

    “只要大将军下令冀州军可以在黄河北岸阻击叛军渡河一直到百万人口全部撤离完毕为止。”麴义拱手说道“请大将军即刻下令。”

    李弘摇了摇手。“我已经急奏朝廷再等等。”

    “急奏朝廷?”麴义浓眉一皱十分不满地说道“你是大司马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有兵事上的全部决策权。这种事你一句话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急奏朝廷浪费时间?”

    “正因为我是大司马大将军我才要急奏朝廷。”李弘平静地说道“现在天子和朝廷在晋阳河北军政虽然还是我主掌但河北是大汉的河北河北要听天子和朝廷的。”李弘看看大帐中的文武大吏郑重说道“今天这一仗不仅仅关系到河北的存亡更关系到大汉社稷的存亡所以这种大事必须要奏请天子和朝廷。必须要上下齐心必须要集结大汉所有的力量。仅靠一个河北是拯救不了大汉的。将来如果我不在了你们也要牢记这一点河北是大汉的河北河北是为大汉而战你们是大汉的臣子你们要为大汉而战。”

    四月上晋阳。

    长公主于深夜时分接到了大司马大将军的急奏。她立即传诏公卿大臣连夜进宫议事。

    太傅赵岐、大司徒崔烈、大司空刘和、太常荀攸等十六位公卿大臣和六曹尚书齐聚尚书台。

    尚书司马朗高声诵读了李弘的急奏并做了更为详细地解释。

    “大将军让我们在两天内做出答复但冀州情况危急我请诸位大人今天晚上就议定此奏。”长公主轻声咳嗽了几声指着光禄勋鲜于辅和大司农李玮说道“鲜于大人和李大人跟随大将军久经沙场对兵事非常熟悉你们先说说。”

    “临阵变计乃兵家大忌。”鲜于辅起身奏道“内线作战我大军要承担数倍于外线作战的风险非常危险。以臣看我们不能把胜利寄托在一个叛逆之言和一场无法预料的天灾之上此事要慎重。”

    长公主望向李玮。

    李玮苦笑“从臣的本心来说我同意大将军的这个奏议这可以为朝廷节约大量的财赋。但此刻变计时间上似乎已经晚了一点我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内线作战的准备工作。百万人大撤离大将军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上至朝廷诸府下至河北郡县都要为这句话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个难度太大了。”

    “由外线作战转为内线作战不是这个计策不行而是我们用来准备的时间太短了。”太常荀攸也起身奏道“如果大将军能在六月之前一直把叛军阻挡在黄河南岸则此策可行但大将军无法保证。一旦我们准备不足叛军提前杀进冀州这一仗的胜负就很难说了。”

    代领卫尉事的镇北将军阎柔和一贯谨慎的尚书左仆射朱穆却支持大将军的奏议两人都认为凭借四万北军和七万冀州军的强悍兵力完全可以把叛军挡在黄河北岸。不要说坚持到六月初就是一直坚持到年底都没问题。

    原北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