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第二十节 (第3/3页)
正好给了袁绍一个缓冲的机会暂时把袁绍推到一个正确的位置上。
袁绍坐在案几后两眼望着牛皮帐顶面无表情。
“如果李弘同意实施五等爵位制或者……”郭图说了半句觉得李弘同意的可能性太小于是把后面的话又吞了回去。
沮授垂不语。田丰轻轻一叹。
袁绍两眼盯着沮授看了很久脸上渐渐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李弘一定会同意。”他转头看看神情错愣的郭图缓缓说道“不同意五等爵位制对李弘和河北来说是一场灾难。如果你是李弘你会如何选择?”
郭图若有所悟。
沮授的目的其实就是逼着李弘同意实施五等爵位制。
五等爵位制一旦实施先李弘的合纵之策就能成功他能为河北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其次他能安抚河北军政大吏得到河北上下的拥戴能够让河北迅从灾难中走出来。至于天子和朝中大臣的反抗根本不足为虑。这场关中大乱其实已经彻底摧毁了天子和朝廷的威严能劫后余生逃到河北的朝中大臣寥寥无几天子已经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只要河北大吏忠诚于李弘北疆无论如何不会出现象长安一样的大叛乱。
李弘仔细权衡利弊之后只有选择同意。虽然同意的结果是诸侯鼎立但此时此刻他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了。他只有实施五等爵位制才有合纵的可能只有合纵有成他才能找到机会消灭敌人。
但沮授此计的真正目的却是让袁绍称霸逼着袁绍放弃重建皇统。袁绍如果要重建皇统就会失去很多盟友失去眼前的大好形势最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灭亡。他只有尊奉天子才能不孤立才能连横成功最后才能击败李弘成就霸业。霸业成功了他想干什么都成。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袁绍此次不顾一切攻打关西白白放弃了救回天子平定天下的绝好机会显然表示他没有这个耐心。
袁绍看出了沮授的最终目的他十分不高兴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制约受到了侮辱。
****
大汉国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十一月。
十一月上天子、皇后和五十二位大臣一百多名侥幸逃生的虎贲、羽林卫士以及张绣、杨密等四百多残兵败将在北疆军的护卫下缓缓到达安邑的天子行营。
十一月中长公主、大将军李弘、镇北将军鲜于辅、大臣张温、马日磾、崔烈、蔡邕、赵岐等十几位大臣日夜兼程赶到河东拜见天子。
自先帝仙逝之后天子和长公主一直天各一方。五年后再次相见两人悲从心生抱头痛哭。
大臣们心里酸楚也是暗自垂泪唏嘘不已。
李弘和众臣告退之后立即召集徐荣、麴义、杨凤、玉石、华雄、吕布、张白骑等人议事详细了解了关西一战的始末对徐荣、吕布、张辽大加赞赏。
下午李弘以大司马、大将军、参隶尚书事的身份延猜太尉杨彪、司徒淳于嘉、司空张喜、前司徒赵温、尚书令士孙瑞、卫尉周忠、御史中丞钟繇等十几位三公上卿商议国事。
天子居于何处?是晋阳还是邯郸?还是其它地方?
朝廷被毁如何重建?
关中、关西两次大战如何议定?何人该承担天子蒙难朝廷被毁的责任?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六章成事在天第二十节
议事上大将军李弘很少说话。
先帝在世时他曾奉诏两次去洛阳认识了不少大臣但这些人66续续都死了。今天在座的朝廷大臣除了太尉杨彪外他都不认识。想到死去的先帝和刘虞、皇甫嵩、朱俊等大臣李弘心里很悲伤。
有关迎驾建朝的事长公主和张温等大臣已经在路上商量好了他不想过多插手也不想以权臣自居。河北是河北朝廷是朝廷他不想以河北诸府来代替朝廷。
董卓和李傕的教训就在眼前武人虽然可以主政但不能独掌权柄为所欲为。要想避免重蹈董卓和李傕的覆辙要想让河北稳定让朝廷逐渐走上正轨并开始中兴大业武人和士人必须互相信任齐心协力。否则董卓、李傕的败亡之事将在河北重演自己也无法完成先帝的重托大汉社稷可能就此崩溃。
先帝曾以大汉相托刘虞、卢植、皇甫嵩等大臣临终前都把平定天下、中兴社稷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先帝的重托更不能背弃对诸位大汉重臣的誓言。只要我活着就要让大汉重振。
此次河北诸府为是否解救天子引了很大的争论这是自己事先没有想到的。在如今这种形势下解救天子是河北必须要做的事但这种天经地义的事竟然遭到了河北众多大吏的反对。此事说明天子和朝廷的地位已经没落到了极致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预兆。天子和朝廷威仪尽丧那大汉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又还有多少份量?当大汉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王朝时我还能力挽狂澜中兴社稷吗?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想到了长公主。
长公主到北疆整整五年了。刚到北疆时她年幼无知但经过这五年的风风雨雨后她已经逐渐成熟。她目睹了天下苍生的疾苦经历了北疆的崛起参予了河北改制帮助河北走向了强大。她以自己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承担起了中兴大汉的重任。她因为特殊的身份在河北三州拥有很高的声望不论是河北大吏还是河北百姓都对这位国色天香的长公主怀有很深的敬意。河北能有今天的实力有一部分功劳必须要归结于长公主的鼎力支持和竭力相助。
长公主信任河北认为河北是中兴大业的根基所在。长公主信任河北大吏认为河北大吏是实现中兴大业的最忠诚的力量。长公主得到了河北上下的一致拥戴。同时当今天子只有这位姐姐他在河北无依无靠的时候只会信任这位姐姐依靠这位姐姐。天子和河北大吏之间的互相信任就要靠长公主来建立和维持了。
当今朝廷已经被毁要重建朝廷要恢复朝廷的威仪先需要值得河北信任和拜服的天子。但当今天子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他还需要时间在河北建立威信而这段时间能帮助天子建立这种威信的人只有长公主。天子信任长公主长公主尽心尽力辅佐天子皇帝和长公主是一家人是亲姐弟是最完美的一种重建皇室威仪的办法。
这个时候无人可以代替长公主。过去独掌权柄的董卓和李傕曾挟天子号令天下结果遭到天子、大臣和天下人的声讨和反抗他们的败亡就是自己的教训。如果自己取代长公主的位置像董卓、李傕一样独掌权柄其结果不言而喻。自己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天子就是天子他是大汉最尊贵的人。天子的后面是长公主。长公主按律不能当政也不能干涉朝政但现在天子需要她河北也需要她天子会给她权力河北也会给她实力。她虽然不在朝堂上抛头露面但她却掌控着大汉至高无上的权柄。长公主的后面就是自己就是北疆军强大的武力。五年来自己一直和长公主保持着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君臣关系自己相信这种关系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只要长公主相信自己信任自己大汉就一定能重振天威。
想起当日自己站在长公主的身后看到大臣们眼里那种震惊自己就很得意。谁能想到自己会放弃最高权柄把长公主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
河北大吏为什么不愿解救天子?其实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恐惧恐惧天子的到来会把河北推进倾覆的深渊。我是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是当今天下最大的官。天子来了朝廷重建了就算我不想挟天子号令天下但事实上却就是这么回事这天下就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我就是董卓第二无可争议。那些同意我出兵解救天子的人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都成为倾覆河北的祸根。
我不是董卓我也不想独掌权柄我也没有渊博的学识去治国我只想天下稳定国富民强。所以我要摆脱这种困境摆脱的办法就是把长公主推到前面我躲到长公主的后面去。这么多年了从大漠到北疆从北疆到河北自己领悟的最深刻的就是武力。只要自己牢牢抓住军权牢牢控制军队这天下就任由我纵马驰骋。除了军队其它的对我来说都不重要。这大概就是董卓、李傕和我的最大区别了。
这种办法可以摆脱眼前的河北危机但将来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长公主一旦权势倾天天子能否如愿以偿地接掌权柄?自己虽然避开了败亡之祸但是不是又给大汉种下了新的祸患?自己一介武夫能力有限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将来即使天子和长公主生了权力争夺但那是皇帝家事不至于象董卓、李傕一样祸乱社稷。
张温、崔烈和马日磾过去都担任过本朝太尉德高望重他们成为这次议事的主要说话人。
天子行宫建于何处最合适?河东即将成为战场冀州刚刚受灾灾民众多能否保持稳定很难说。只有晋阳最合适。晋阳位于并州南部距离关、洛有千里之遥因为多年没有战事加上屯田已经见效钱粮和安全都有保障。晋阳还是“龙潜”之地。昔年孝文皇帝在晋阳做了二十七年的代王。后来被接到长安登上帝位这里也算是大汉的根基之地了。
朝廷如何重建?朝廷重建的难题不是三公九卿的任命和诸府衙的建立而是皇权和相权的制衡也就是官制的修改。其次就是预防宦官和外戚干政的问题。后宫不能没有宦官让一些身体完好的大男人整天待在后宫于礼法不合但是否要设中常侍、黄门侍郎、小黄门、中黄门等这些容易导致宦官干政的职务?外戚专权一直是大汉几百年来的顽疾如何修改律法予以强行杜绝?
有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所以大臣们只是略微商讨了一下内外廷诸府的设置。
随后张温矛头一转立即把议事话题指向了长安朝廷的大臣们。此次北疆军勤王失败责任是谁的?除了已经被诛杀的李傕、郭汜等叛逆外三公九卿等大臣们该负什么责任?
太尉杨彪、司徒淳于嘉、司空张喜都明白张温的意思长安朝廷已经没有了他们这些人也该明智一点自觉地上书天子引咎辞职了。
河北不同于关中河北有长公主府有大司马、大将军府有张温、马日磾这些名震天下的老臣有一套完善的军政机构有很多正在实施和推广中的新政。河北不会允许朝廷破坏它现有的一切所以该走的就应该走了不要自找麻烦。
“我是参隶尚书事的太尉所有责任我来承担。”杨彪苦叹一声望着一直低头不语的李弘“不过我有个要求。”
李弘就像没听到一样依旧低着头。杨彪看到李弘连头都没抬心中一凉后面的话说不出来了。
李弘等了半天没有听到杨彪说话不禁诧异地抬起了头“大人你怎么不说了?有什么要求?”
杨彪满脸失望之色微微动了动嘴但随即想到说了等于没说于是把话又咽了回去。
李弘笑笑“大人如果是兵事你可以对我说但如果是政事你最好对长公主说因为我是大司马、大将军在朝廷里我只主掌兵事。”
杨彪愣了一下然后又和淳于嘉、张喜、赵温等大臣互相看看。众人脸显惊诧之色都感觉到李弘这句话大不简单。难道他有心要做个忠臣不再仿效董卓主掌大汉权柄?这可能吗?李弘到底是什么意思?
杨彪转脸看向马日磾。
马日磾微微一笑“大将军的话不是说得很明白吗?大将军除了领尚书事参予处理国政外主要是主掌大汉兵事率军征伐四方。其次大将军还督领六州四郡的军政大权。至于大将军刚才说朝中的政事最好先禀奏长公主这其中的原因不要我解释你们也应该想得到吧?”
杨彪和众人听到马日磾当着大将军李弘的面说出这种话心中不禁极为震骇。
“诸位大人在长安待长了经年累月地饱受董卓和李傕等叛逆的凌辱和杀戮大概已把大汉律忘记了。”李弘略带调侃地说道“今天我请诸位大人到这里来议事不是我自己的意思而是受长公主之托。”接着他看看一帮神情错愣的大臣指着自己的鼻子笑道“诸位大人是不是认为我和董卓、李傕、郭汜这些叛逆都是一样都是祸国殃民的逆臣贼子?”
杨彪等人非常尴尬一个个脸色很难看。
天子仔细看完杨彪、淳于嘉和张喜三人的辞呈小脸上露出了悲戚之色“三位爱卿相信大将军的话?”
“陛下臣等刚刚见过了长公主。”杨彪跪奏道“张温、马日磾、崔烈三位大人也对我们做了一番解释和分析。臣等认为大将军受先帝遗诏的重托的确有心辅佐陛下重振社稷。现在大将军把长公主推到前面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他担心自己主掌权柄后会重演董卓、李傕祸国之事继而导致河北大乱社稷崩溃所以他决定退一步。这一步退下去天下形势顿时改观大汉中兴有望啊。”
“陛下大将军这么做我们可以理解为大将军是为了躲避天下人的指责和讨伐也可以理解为大将军试图取得陛下的信任。”淳于嘉说道“没有陛下的信任大将军很难完成平定天下的重任。”
“陛下长公主在北疆待了五年和北疆诸多大吏有很深的关系。”张喜也奏道“尤其这两年长公主在河北全权负责选拔和举荐各级官吏。听赵岐大人说河北三州目前至少有三成的官吏都是出自长公主的举荐由此可见长公主在河北的权势。在这种情况下大将军把长公主推到前面既有保护他自己的意思也有帮助陛下尽快在河北立足之意啊。臣觉得陛下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在长公主的全力相助下迅掌控权柄重建陛下和朝廷的无上权威。”
天子犹豫良久将信将疑地说道:“昨天姐姐对我说了很多她很信任大将军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信任是完全信任。她认为大将军这几年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中兴社稷但有一点我不理解既然大将军对大汉忠心耿耿那他为什么还要赶走诸位爱卿?诸位爱卿都走了朕身边就剩下姐姐一个人朕怎么办?”
“陛下如果大将军对陛下忠心耿耿那他就会绝对遵从陛下的圣旨。”杨彪再奏道“陛下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天子点点头对站在身后的侍中杨琦说道:“去把长公主请来。”
经过了五年噩梦般的日子身边才有一个至亲的姐姐和自己为伴而且还是唯一的姐姐这是自己今生今世最大的幸福了。虽然姐姐长大了长得如花似玉了不能象小时候一样整天粘在她身边但只要看到姐姐的脸握住姐姐娇嫩的小手自己就能把过去的悲惨全部忘却心里只剩下快乐但愿这快乐能伴随自己和姐姐一生一世。
天子拈着棋子呆呆地望着长公主白晳的面孔脸上荡漾着五年来最开心的笑容。
“你怎么了?”长公主伸出小手在天子的眼前晃动了两下“你又在想什么?”
天子嘿嘿一笑“姐姐真漂亮比画像里的妈妈还要漂亮。”
长公主灿然一笑捏住天子的鼻子狠狠地一拧“你长得越来越像父皇了连说话都像。”
天子乐了故意眯起一双小眼睛晃动着长长的细脖子用力咳嗽了一声“今日天下哪位英雄配得上朕的姐姐?”
长公主脸一红拿起一粒棋子抿嘴笑道:“姐姐不嫁了一辈子陪着你。”
“那怎么行?”天子把手中棋子放到棋盘上笑呵呵地说道“再不把姐姐嫁出去天下人会笑话朕的。姐姐你在北疆待了五年看上了谁?告诉朕。”
长公主的脸更红了她举起手来佯装要打天子一把抓住她的手嬉皮笑脸地说道:“姐姐你小时候说的话还记得吗?”
长公主心跳骤然加柔嫩的身躯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两下接着她突然想到什么幽幽一叹“他有两位夫人了。”
“是吗?”天子松开长公主的手笑着问道“第二位夫人就是那位金胡女吗?她很漂亮吗?头真的是金色?”
长公主点点头神情幽怨地说道:“她非常漂亮漂亮的让人嫉妒。有了她天下还有什么人能打动他的心?”
“是吗?”天子不相信地说道“等到了晋阳姐姐一定把她带给朕看看。她怎么会比朕的姐姐还漂亮?不可能的。”
长公主笑笑。“算了姐姐不嫁了你不要瞎操心。”接着她放下棋子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我输了你棋技长得很快嘛。”
天子笑容一僵拿起手中的棋子看了看“姐姐我这几年除了读点书写点字就是下棋没日没夜的下棋。如果不是父皇送给我的这份礼物天天陪着我我也许已经……”
长公主伸出双手把天子轻轻拉进怀里像小时候一样温柔地抚摸着他的后背。姐弟两人拥在一起泪水悄无声息地涌了出来。
“父皇好偏心让姐姐离开了京城还留下遗诏让姐姐到北疆。”天子一边收拾棋子一边对长公主说道“姐姐在北疆天天有人护着宠着可朕……”他连连摇头。“如今朕到了北疆也只剩下姐姐一个亲人了。”
“你胡说什么?”长公主不满地撇撇嘴脸上却甜甜地笑了起来“你还有皇后、贵妃还有很多陪了你五年的大臣你怎么能说只有姐姐一个亲人?”
“他们都要走了。”天子指指案几上的奏疏伤心地说道“他们都要离开朕了。”
长公主疑惑地看看天子然后走到案几边拿起奏疏看了看“你是天子你可以不同意他们的请辞嘛。”
天子抬头看看长公主一双小眉毛紧紧地皱到了一起“姐姐这里可是大将军说了算朕……”
“陛下……”长公主脸色一沉生气地说道:“大将军是你的臣僚这里当然是你说了算你怎么能这样诬蔑大将军?你不信任大将军大将军又岂能信任你?君臣之间这样猜忌大汉何时才能中兴?你在长安经历了这么多磨难难道一点教训都没有?”
“教训?”天子苦笑“朕的教训就是低下头老老实实活着。人家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去朕视而不见否则朕早就死了。”
长公主愣了一下眼里露出一丝悲色“那你信任我吗?”
“朕就剩下姐姐了朕不信任你还能信任谁?”
“那我说的话你听吗?”
天子点点头“朕听姐姐的。”
长公主把河北改制的事详细说了一遍。
长公主一直参予河北改制并且承担了重订官学和选拔人才两项重任。由于她的特殊身份这两项新政的实施和推广非常顺利。同时她也全程参加了屯田、计口授田等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兵制等诸多新政的讨论和制定。长公主一方面有郑玄、王剪、许劭、蔡邕这些当代鸿儒教授经文一方面有张温、崔烈、马日磾这些经验丰富的大臣们授以国政同时还有河北这个地方给予的身体力行亲自实践的机会所以她的才华已经远远过了河北的一般掾属更过了她这个年纪人应该拥有的学识。
天子听得目瞪口呆对自己的姐姐佩服得五体投地。“姐姐不如你来做皇帝吧。”天子哀叹道“父皇太偏心了当初他为什么要让你到北疆而不是朕?”
长公主娇嗔地打了他脑袋一下“我现在告诉你手把手地教你难道迟了吗?你如果没有这五年的磨难我看你也做不好这个青史留名的中兴皇帝。父皇这种安排现在想起来也许正是为了让你能够承担起中兴社稷的大任。”
天子像小鸡啄米一样地连连点头“姐姐继续说继续说。这个官制的修改为什么和留下现任朝廷大臣扯上了关系?”
“官制的修改重点有三个一是皇权和相权的平衡二是有效预防宦官和外戚干政三是控制宗室皇亲和朝中大臣的势力展。”长公主轻皱峨眉面带忧色地说道“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皇权和相权的平衡和朝中大臣的势力制衡。”
本朝自先祖孝武皇帝开始尚书台权重内廷开始抢夺外廷的相权。到了光武皇帝的时候三公大权更是被严重削弱尚书台权力独大皇权和相权皆被皇帝一人所控。国家安宁的时候皇帝主宰一切当然是必要的可以保证江山永固有助于长治久安。但一旦这个权力被奸侫所控社稷便立刻陷入倾覆的灾难所以皇权和相权的适当平衡是必要的尤其是在中兴之期。
“比如说陛下……”长公主指指睁大一双小眼的天子笑着说道“你现在治国的本领还不如姐姐你又怎能带领朝中大臣们中兴社稷?”
“朕还有姐姐。”天子毫不犹豫地说道。
“姐姐才多大年纪能懂得多少治国之术?论治国当推张温、马日磾这些老臣论征伐天下当推大将军、镇北将军、征西将军这些名将。”长公主摇头说道“现在官制的修改迫在眉睫而官制修改的重中之重就是皇权和相权的平衡也就是削弱尚书台的权力削弱内廷的权力把本来应该是三公的职权还给三公。”
“姐姐那我这个皇帝干什么?”天子疑惑地问道。
“皇帝掌控皇权啊。”长公主笑道“比如你告诉大司马、大将军李弘今年你把袁绍灭了这就是你的事。至于大将军怎么击杀袁绍那是大将军的事你不要过问。再比如黄河决堤了百姓受灾了你告诉司徒大人你要去赈济要减免灾民的赋税你还要告诉司空大人尽快把黄河大堤修好。至于司徒大人如何赈济百姓司空大人如何修筑堤坝那是司徒大人和司空大人的事你无须过问。”
“原来是这样?”天子恍然大悟道“还是姐姐说得明白朕一听就懂了。”不是姐姐说得明白而是教授你的大臣们不敢说担心你杀他们的头灭他们的族。“
长公主继续说道:“但相权过大有个很大的危害会产生飞扬跋扈的权臣这也是孝武皇帝为什么要抢夺相权孝成皇帝以三公代替丞相之职的主要原因。光武皇帝明确订立三公职责后三公大臣开始分权、鼎立。今天我劝陛下留下太尉杨彪等宰辅大臣正是为了三公大臣的分权、鼎力以防权臣祸国。”
天子迟疑半晌吞吞吐吐地问道:“姐姐大将军……他同意……”
长公主面孔一红低声说道:“这就是大将军的主意。”
天子愣住了坐在席上半天没说话。
十一月下天子下旨重建朝廷将“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名号改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
拜马日磾为太傅、参隶尚书事。
拜张温为大司徒参隶尚书事。
转拜太尉杨彪为大司空参隶尚书事。
李弘依旧为大司马、大将军参隶尚书事。
四位大臣同为皇帝宰辅共理国事。
拜蔡邕为太常。拜赵岐为太仆。拜崔烈为宗正。
拜镇北将军鲜于辅兼领光禄勋。拜征西将军徐荣兼领卫尉。拜丁官为廷尉。
拜李玮为大司农。拜袁滂为少府。拜士孙瑞为大鸿胪。
拜右将军张燕兼领执金吾。拜陈纪为将作大匠。
拜奋威将军吕布兼领司隶校尉。拜钟繇为御史中丞。
拜荀攸为尚书令。拜张范、贾诩为尚书左右仆射。拜朱穆、谢明、唐放、司马朗、邢颙、田畴为尚书。
十一月底天子率百官赶赴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