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十一节-第三十二节 (第1/3页)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一章危机四伏第三十一节
马日磾看到韩馥痛心疾心内也很难受但他还是勉强做了一番解释。
从董卓进京到现在已经一年零两个月了这期间生了太多的事一件接一件让人应接不暇根本没时间坐下来静心思考一下现在和将来。为什么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为什么社稷倾覆在即?如何拯救摇摇欲坠的大汉?没有答案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这个以长公主主政在晋阳建立朝廷的想法最初是由张温、崔烈、杨彪和皇甫嵩四个人在张温的书房里想出来的。后来这四个人6续召集自己和陈纪等十几个老臣筹划了很久中间也有过激烈的争论争论焦点也就是朝廷到底设在何处是北疆的晋阳还是冀州的邺城?
以张温、皇甫嵩为的老臣要求设在晋阳因为刘虞和李弘两人是目前在外官职最高的大臣这个朝廷也主要围绕着他们两人构筑。如果设在冀州就等于把李弘变相地挤出了这个朝廷那构建朝廷的主要目的就失去了。张温和皇甫嵩的想法是要想以最快的度迅平叛、讨董、稳定那就必须要倚仗李弘强悍的武力。
以崔烈、杨彪为的老臣要求设在冀州的邺城。要想以最快度平叛、讨董、稳定决定因素是钱粮而不是军队。李弘如果忠于大汉和先帝他即使不愿竭尽全力但他为了北疆的生存也不会从中作梗。崔烈和杨彪认为倚仗各地州郡的军队也一样能实现这个目的。另外如果李弘居心叵测挟持了公主和这个在外的朝廷那就等于造就了第二个董卓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把这个朝廷设在冀州是个万全之策。
双方各不相让争论没有结果。最后张温说我们反正都要先到晋阳去因此我们可以先试探一下李弘如果李弘忠心耿耿我们就把朝廷设在晋阳。他相信李弘能做出正确选择。毕竟董卓的现状摆在这里堂堂大汉国的相国大人只控制着关东、关中五个郡不能不说是走到穷途末路了。李弘如果骄纵枉法把持权柄以北疆之地抗衡举国之力下场不问可知。
张温的试探结果完全出乎几位老臣的预料李弘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且他在给张温信中说除了军屯和民屯北疆十六郡的军政他可以立即还给朝廷而且他要求北疆不再设州牧朝廷直接督领十六郡。也就是说在北疆只有郡和县两级府衙州一级府衙撤销。这也就避免了李弘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从而挟持长公主和朝廷的可能。李弘算是彻底把十六郡的军政还给了朝廷。
李弘的这种态度足以证明他的忠诚朝廷当然要设在晋阳。
马日磾最后说道:“文节大汉的命运就在你手里恳请你早下决断。”
刘恭、耿武、闵纯、李历、审配等人围坐在韩馥四周沉默不语。
“你们说说冀州怎么办?”韩馥问道“本来是个非常好的振兴之策但因为把朝廷设在了晋阳结果好事变成了坏事。”
朝廷设在晋阳等于被李弘所控制。董卓之祸还没有结束长安朝廷的一帮大臣们却又造出了一个新祸患。韩馥无法理解。既然想拯救社稷既然有前车之鉴大臣们为什么还要重蹈覆辙?
晋阳朝廷不是一个独立的朝廷而是从长安朝廷分出来的是长安朝廷的一部分主要构架是长公主、长公主府、太傅府、骠骑大将军府和监御史府。以长公主和四府代替朝廷处理国事换句话说除了韩馥兼领监御史外冀州和各地州郡没有一个人在这个朝廷里。
冀州和各地州郡本来就是隶属大汉朝廷的州、郡、县三级府衙各府诸吏当然没资格要求进入这个朝廷。即使要进也是这四个府里的掾属成了长公主、刘虞和李弘的僚属这肯定没人愿意。晋阳朝廷里既然没有各地州郡的人没有讨董联盟的人那这不是摆设是什么?我们凭什么要听李弘的?这和让我们听董卓的有什么区别?
这个朝廷如果设在冀州等于就是受过去讨董联盟的控制那各地州郡官吏当然能接受它。但现在没有人愿意接受晋阳朝廷的指令因为大家都认为那是李弘控制下的朝廷是受李弘挟持的朝廷。这其实很好理解如果朝廷设在冀州李弘不可能放弃北**自到冀州来而且那时李弘也不可能放弃北疆军政了。
李弘之所以愿意放弃北疆军政其目的显然是想留住长公主挟持朝廷。北疆十六郡的太守几乎都是李弘的人而且北疆大军遍布各地这个北疆军政李弘可以随时拿回去他交不交其实都是一回事。韩馥很难理解的是这个北疆军政是去年李弘从朝廷手上抢去的现在李弘交出来了怎么反而成了李弘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证明?
长安朝廷希望靠太傅刘虞来制约李弘这简直是个笑话。董卓的例子就摆在那里他是怎么攫取权柄的?就是拿刀砍去的。你不给我我就杀你。前太傅袁隗应该比今太傅刘虞有权有势吧?结果如何?袁隗还不是败在董卓的刀下。李弘比董卓更加凶残阴毒。董卓还没有进洛阳的时候李弘就带着大军南下威胁天子和朝廷了就这种人会拱手放弃权柄?至于什么故主之情那都是狗屁。和李弘谈什么故主?他就是一个鲜卑人的奴隶是个蛮子你和他谈什么故主之情?和一头豹子谈故主之情还不如拿一把刀直接去砍他来得实在。
韩馥说了一大堆最后的意思是这个机会万万不能错过。长公主和朝廷必须要设在冀州。北疆钱粮紧缺冀州供应有限李弘看样子马上就要打洛阳了。等他打洛阳的时候我们再谈这个事。那时由不得他不答应。至于北疆军政他还不还都是一回事我们也不会主动派人到北疆去招惹他去夺他的权。只要他攻打董卓我们就给他供应一部分钱粮。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一殿之臣都是为了讨董兴国嘛。
刘恭、耿武、闵纯、李历三人支持韩馥的意见尤其是刘恭言词非常激烈对李弘和朝中的一帮大臣大肆抨击。
审配出言反对。
当前的形势很明显。晋阳朝廷要立即建为什么?讨董联盟经过黄巾军暴乱、袁阀分裂、袁绍和长安朝廷决裂后已经成了一盘散沙急需有人出面再次把各地州郡的力量集中到一起以便应对明年严峻的局势。明年和今年一样有黄巾军之祸有董卓之祸但更严重的是有流民之祸和粮荒之祸。所以各地州郡必须要抱成一团度过难关。长公主和晋阳朝廷的建立正好给了各地州郡一次重新集结力量的契机。
冬天马上就要到了黄巾军要休战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得到一段时间的修整。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利用晋阳朝廷来重新整合各地州郡的力量。这样到了明年春天我们就能以最强悍的实力攻击黄巾军。如果按照大人的办法等到李弘攻击董卓之后我们以钱粮来威胁李弘把长公主送到冀州再把朝廷建在冀州那时间和机会就都错过了。
其实大人对这件事过虑了。李弘和董卓要两虎相争李弘暂时对冀州没有危险而且他为了缓解北疆的财赋钱粮危机无论如何都不会为了权力分配的事和冀州闹翻这个朝廷暂时设在晋阳并没有什么关系。
过一段时间后他会很自觉地把长公主和朝廷送到冀州。为什么?
张温等老臣把长公主和朝廷留在晋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制约和削弱李弘的权势利用他的武力振兴社稷最大程度地减小李弘对社稷的危害。李弘不是白痴他怎么会拿刀割自己的脖子?他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权势被夺部下离散一步步走上必死之路?
李弘于是想了个以退为进的办法。李弘为什么要主动放弃北疆军政?他不是为了要留住长公主和挟持朝廷而是为了要逼走长公主和朝廷。
李弘放弃了十六郡军政撤销州一级府衙那刘虞呢?刘虞行丞相事他主掌权柄他不能不带头响应。以刘虞的为人和宗室大臣的身份他必定会放弃幽州军政主动撤销幽州牧府。那么还剩下谁?剩下大人、兖州牧刘岱和豫州牧孔伷。两位上卿主动放弃各自手中的地方军政大权你们三位怎么办?不放?显然不可能。放大家又担心朝廷被李弘所控。尤其是冀州冀州牧府一旦被撤销冀州军政到了朝廷手上李弘就彻底控制了冀州的钱粮我们也就再也无法制约李弘了因此这冀州的军政大权是万万不能放。
那怎么办?只有朝廷让一步把长公主和朝廷迁到冀州。长公主和朝廷到了冀州李弘又要吵了他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再把北疆军政要回去。其实就象大人所说这个北疆军政不管李弘还不还都是他的谁愿意到北疆去招惹他?
朝廷设在晋阳就象长公主拿着一把刀架在李弘的脖子上李弘避之惟恐不及怎么会留下?所以大人不要担心朝廷的事你什么事都可以答应只要不答应放弃冀州的军政大权就行了。
韩馥和刘恭等人不得不承认审配分析的有道理但李历的一句话让韩馥疑心大起。
“正南兄大将军对你有救命之恩你可不能因此帮助大将军欺骗大人耽误振兴社稷的大业啊。”
韩馥顿时疑心大起。
审配无奈说道:“这样吧我代大人到河内去一趟问问袁大人的意见。不管怎么说现在大人还是尊奉‘承制诏书’听从袁大人的调遣嘛。”
韩馥脸色更加难看了他十分不高兴地挥手说道:“那你就去跑一趟快去快回。”
****
十月下河内怀城。
黄巾军要准备上山过冬了黄巾军诸部在各地战场上随即转入了守势连通冀州和河内之间的驰道逐渐被官军控制。
审配一路畅通无阻地到了怀城。袁绍闻讯和许攸、郭图、荀谌等人到城外相迎。众人互相寒暄一番后袁绍笑道:“正南是不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审配摇摇头“好消息是大人心愿得偿坏消息是社稷前途渺茫。”随即他把张温等老臣准备在晋阳建朝的事详细说了一遍“长安朝廷巧妙地避过了皇统之争在外建朝这是我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不过能迅建朝终归实现了大人重新整合讨董联盟的想法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啊。”
“看样子我那一刀没白砍。”袁绍笑道“长安朝廷里的那些大臣们总算头脑清醒了。这个办法不错社稷振兴有望了。将来社稷稳定了我们给冤死的四位大臣树个碑以感谢他们为大汉社稷做出的牺牲。”接着他问道“正南你刚才说前途渺茫是什么意思?是说我吗?”
审配点点头“从马日磾走进邺城开始他自始至终就没有提到过大人。关于建朝的事大人更不在他们的视线之内。也就是说大人和讨董联盟已经被长公主和这个即将筹建的朝廷代替了。大人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个渤海郡的太守而已。我亲自赶到河内来就是想问问大人大人打算束手待毙?”
袁绍神色略显尴尬地笑笑。
审配随即把韩馥和冀州府的意见说了一遍“我说要到河内问问你韩大人显得极为不高兴。大人如果长公主和朝廷迁到了冀州你的处境……”
袁绍和众人互相看看鄙夷地笑道:“你们说我叔叔怎么会看上韩馥?怎么会把他安排在冀州?”
“走吧我们回城再说。”
审配的意见没有得到许攸等人的完全同意。
许攸、辛评、逢纪、郭图等人认为把长公主和朝廷放在晋阳好荀谌、陈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