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节-第十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节-第十节 (第3/3页)

己的母亲继续寻找生存下去的路。”

    “我大汉今天皇权凋落州郡坐大奸侫横行蚁贼暴乱天子不是天子大臣不是大臣州郡可以随意起兵蚁贼肆意荼毒天下。大家各为一己之利兵戎相见誓死搏杀早已失去了互救的良知如今兵灾连绵大乱已现。社稷的存亡已经无所谓轻重能够活下去才是今天的现实。殿下请仔细看看今天的大汉和两百年前王莽乱国时的大汉是何其的相似。”

    “大将军之所以不愿意南下原因就在如此他已经隐约看到了南下勤王的后果;董卓之所以退守长安原因也在如此他也看到了死守洛阳的后果。几十万大军鏖战于关、洛之间任由蚁贼暴乱于四方州郡社稷必毁。而太傅大人、朱俊大人、甚至袁绍袁术等人却非常自信他们认为社稷可以因自己的努力而得以挽救。我大汉的武人认为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我大汉的士人认为君为本社稷次之民为轻。这就是我大汉士人和武人的根本分歧也是大乱产生的根由。对天子和社稷的不同看法直接导致了大乱的产生。大将军重民重社稷不重天子太傅大人和士人们重天子重社稷不重民所以无论武人和士人如何呕心沥血这场大乱都不可避免无法阻止。”

    “大汉虽然已经险入绝境无法自救但大汉还有希望希望就在北疆就在大将军身上。这是先帝一生中最明智的选择。只要北疆强大了大将军实力增长了我说的那位幼童长大了有力气了他就可以扶起自己的母亲寻找生存之路也就是说大将军可以背负起重振社稷的重任。”

    公主越听越是恐惧哭得更为伤心“既然大乱已现大人为什么说朱俊大人的勤王之举定能成功?”

    “幼童是无知的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在寻找水和食物的时候也许会失去方向会忘记自己的母亲所以我们要努力勤王用尽一切力气勤王勤王之举就象那位垂死母亲的呼唤可以让这位幼童知道返回的方向记住自己母亲的存在记住自己还有一位急需挽救生命的母亲。”

    “勤王无需胜利只要有勤王的大旗有勤王的义士勤王之举就算是成功了。”

    “殿下到北疆来干什么?拯救大汉社稷。如何拯救?勤王。”

    “勤王之后呢?”公主抽泣着问道“天子回到了洛阳大汉社稷就能重振吗?”

    “我也不知道。”张范仰天长叹“我也不知道这是我们士人的悲哀啊。难道天子回到了洛阳董卓死了社稷就能振兴吗?是以君为本振兴社稷还是以民为本振兴社稷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为什么今天的士人还是不能记住呢?”

    公主不懂但她知道勤王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知道大汉社稷已经倾覆在即她伤心欲绝伏案痛哭。

    ****

    四月末骠骑大将军召集北疆诸府主要大员于龙泉议事。

    长平公主、赵岐、王邑、杨奇、王瀚、许劭、崔均、李玮、朱穆、左彦、麴义、庞德、陈好等数十位大臣尽数到场刘和、陈琳也被邀列席。

    司马朱穆详细说明了当前形势极其详尽的阐述了骠骑大将军府对解决当前危局的主要计策。

    四方制衡之策稳定京畿局势然后联合州郡兵马迅平定各地的蚁贼暴乱争取以最快的度稳定社稷。

    朱穆说此策是骠骑大将军和骠骑大将军府最后一致决定的没有更改的余地。

    杨奇按捺不住心里的怒火当场就指责李弘。现在不平董卓将来待他实力恢复了挟天子之威关中之利必将荼毒天下。到时不是蚁贼祸烈而是社稷败亡了。

    王邑、王瀚、崔均、刑颙紧跟其后纷纷出言责骂。

    李弘说董卓已经退到长安天子和朝廷也安然到了长安董卓还怎么危害大汉社稷?难道非要把他生吞活剥了你们才说他不危害社稷了吗?现在青州蚁贼祸乱四方州郡形势越来越险恶到底杀哪一个才能拯救社稷挽救千万黎民于水火你们难道分不出来?

    杨奇怒道如果去年大将军没有劳师远征哪有今天的社稷之危?大将军如果屯兵塞外奸阉怎么敢杀何进?董卓怎么会进京?州郡怎么会起兵?灾民怎么会无钱赈济?青州流民怎么会聚众暴乱?根源就是因为大将军贪图功名、穷兵黩武。你说我们分不出来轻重难道你又分得出来吗?

    北疆监御史陈好大怒跳起来指着杨奇骂道:“初平元年黄巾军就开始暴乱了到现在已经六年了他们的暴乱停止过吗?根源?根源是你们心里根本就没有百姓你们把他们当作蝼蚁当作牲畜随意抢掠凌辱所以才有社稷倾覆之祸。太侍刘虞大人也是一样不要看他在幽州招抚流民其实心里哪有百姓的死活?如果他心里装着百姓他为什么还要我们放弃北疆去攻打董卓?幽州的百姓是人我北疆的百姓难道就不是人?”

    刘和气得瞪着眼睛想骂他但陈好调转矛头又开始攻击袁绍了“袁绍袁术就是我大汉的逆贼和董卓没有什么两样。董卓好歹就是在京畿抢点钱财杀点儒士而已但你们呢?你们带着二十万大军去打洛阳你们心里有天子有社稷有我大汉律法吗?没有你们的叛逆没有你们的掳掠青州流民会暴乱?都是流民为什么我北疆的流民没有暴乱?根源就是你们这些叛逆你们这些无耻的门阀你们这些吃大汉肉喝大汉血的恶狼没有你们我大汉怎会倾覆在即?”

    陈琳瞠目结舌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大帐内随着陈好怒不可遏的骂声顿时乱成一团。

    ****

    大汉国初平元年(公元19o年)五月。

    五月上龙山。

    李弘接到徐荣的急报看到袁术的檄文和回书之后大喜立即以八百里快骑回书徐荣。

    李弘命令徐荣答应袁术所提的条件立即和袁术商谈具体的制衡之策和共同出兵平叛事宜争取在七月初之前和袁术组建平叛大军到徐州平叛。

    李弘另外在书信中说道和袁绍议和的事估计非常困难因为双方在皇统问题上的分歧太大了袁绍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承制之权所以李弘要求徐荣和杨凤尽早商量一个办法利用袁绍和黑山黄巾军缠斗不休、粮草紧缺的机会主动出击重创袁绍能把他杀了最好免得将来遗祸无穷。

    李弘急书已经返回河东的李玮让他立即到洛阳去尽一切力量说服朱俊利用朱俊的威望先把三方制衡的事定下来这样出兵徐州才有可能。另外组织人力到豫州、荆州去买粮赈济河东流民帮助朱俊把河南尹稳定下来。

    李弘书告颜良带着一千亲卫随李玮到洛阳去如果朱俊执意不从制衡之策妄图破坏制衡就把他监禁起来。

    李弘急书张燕命令他立即派人到黑山去联系各路黄巾军领尽可能说服白绕于毒等人率部下山。愿意受抚当然是好事不愿意受抚也没有关系他们可以到冀州的常山、中山、巨鹿和赵国四郡屯田只要不祸乱大汉有些事将来再说。李弘说如果白绕于毒等人的大军过了黄河和兖州、青州的司马俱、徐和等黄巾军会合了中原势必大乱那这场暴乱想平定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李弘急书公孙瓒韩馥和我们握手言和了你立即撤军回幽州吧。刘虞已经被天子拜为太傅估计很快要到长安去任职所以你最近和他尽量搞好关系免得将来他到了长安后上奏弹劾你。和为贵嘛何况他对你一直很不错。

    徐荣对公孙度说了辽东叛乱的事对家乡的境况忧心忡忡。公孙度闻言大惊说我的家人都在玄菟郡生死未卜我要回去了。

    徐荣想了一下说道你帮了我不少忙我不能让你空手走了。这样吧我急奏天子举荐你为辽东太守。以我现在的身份董卓不会不同意的。

    公孙度大喜拜倒感谢。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一章危机四伏第十节

    五月上河内怀城。

    幽静的书房内袁绍望着案几上的地图凝神沉思。

    青州蚁贼暴乱早在他的预料当中只是蚁贼暴乱的规模和蔓延的度远远过了他的想象结果彻底打乱了他的讨董大计。

    袁绍本来打算在四月的时候逼迫骠骑大将军李弘和自己联手攻陷洛阳然后重立藩王为帝中兴社稷。但这个计策随着荥阳惨败、蚁贼暴乱、董卓退守长安、韩馥、桥瑁和张邈等人迫于形势背盟而惨遭失败。如今北疆危机正在逐步缓解李弘已经逐步掌控了主动即使有公主的督请、先帝的遗诏和刘虞的命令也无法迫使他向讨董大军低头了。没有北疆大军的帮助仅靠讨董大军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讨董目的的袁术、孙坚、孔伷、李旻等人的失败就是个例证。董卓和李弘一旦掌握了足够的优势和主动遭殃的就是讨董大军了但两人刚刚取得的一点优势却随着蚁贼暴乱的迅蔓延瞬间毁于一旦。

    蚁贼暴乱越来越厉害不但严重打击了讨董大军的实力和士气同时也把董卓和李弘再一次推进了困境。现在无论董卓和李弘两人如何殚精竭虑也无法稳定京畿局势了。冀兖青徐四州的蚁贼暴乱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规模如果任其肆虐而不去平定先就是生灵涂炭、田地荒芜然后就是流民之祸。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流民象蝗虫一样流到哪哪里就会生机尽绝暴乱迭起。小小的京畿之地自然无法避免这股流民大潮。京畿乱了各地州郡乱了社稷距离败亡也就剩下短短一步之遥了。

    袁绍轻轻叹了一口气眼晴盯在了地图上的河阳城。

    王匡、韩浩、朱汉等人的一万河内军就驻扎在这里动弹不得。早在袁术、孙坚等人向洛阳起迅猛攻击时朱俊就数次来信催促袁绍集中兵力不惜一切代价渡河攻击以牵制徐荣、胡轸等人的兵力策应袁术、孙坚在洛阳南面的攻击趁机占据洛阳但袁绍迫于河内郡的严峻形势竟然迟迟未动白白放弃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袁绍想进洛阳为此他后来默许了桥瑁、张邈、孔伷对朱俊的钱粮援助。他不愿看到洛阳流民成灾更不愿看到洛阳的宫殿陵园都变成废墟。洛阳变成废墟不仅仅是将来重建需要耗费多少钱财的问题而是天下人丧失了对大汉的忠诚和希望的问题。都城是汉祚的象征都城没有了汉祚名存实亡了这对天下人来说是个无法承受的打击对大汉国祚的打击更是毁灭性的。袁绍如果能先进洛阳声名、威望将到达顶峰不要说继承袁阀的家主了就是提出重立藩王为帝主掌国事估计也没人敢提出反对。

    因此朱俊非常希望袁绍先进洛阳。朱俊看不起袁术认为他就是个纨绔子弟官场混混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即使进了洛阳做了袁阀的家主也干不出什么大事。朱俊一门心思希望袁绍趁着洛阳南面战场上激战正酣、洛阳北方兵力空虚的时候渡河攻击从而一举占据洛阳但袁绍的犹豫和迟缓让他非常失望。

    袁绍有袁绍的难处。

    三月黑山黄巾白绕、苦酋等十几支军队同时下山二十多万人的大军从不同的方向攻击冀州魏郡的邺城河内的荡阴、朝歌他们不但切断了冀州和河内的联系还向东南方向的黎阳、顿丘等地顽强挺进。黄巾军的意图很明显他们想渡过黄河攻击兖州的东郡和兖州、徐州等地的黄巾军会合。如果两支黄巾军会合黄河要隘被他们打通青州和兖州的黄巾军随即就会北上攻击冀州。这样一来冀、兖、青、徐、豫五州全部遭殃。因为战乱而失去家园和田地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求生的流民将达到千万之巨。

    这几年由于各地叛乱不止灾患频繁流民灾民本来就多如果再经这么一番大乱流民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数量和规模。这么多流民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势必要造成空前的灾难这个灾难要远远大于中平元年张角暴乱所造成的灾难对大汉国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由于蚁贼暴乱今年冀、兖、青、徐、豫五州肯定要欠收或者颗粒无收。这五个富裕州郡没了粮食大汉国也就基本上陷入绝境。各地州郡既无力赈济流民也无力平叛只好任由蚁贼肆虐掳掠流民饿莩遍野。其结果是恶性循环叛乱越来越厉害蚁贼和流民越来越多平叛越来越无力田地越来越荒芜最后人死绝了社稷也倒塌了大家一起完蛋。

    蚁贼暴乱的巨大危害不仅仅是袁绍一个人意识到了冀州牧韩馥、兖州牧刘岱、青州刺史焦和、徐州刺史陶谦等诸多官吏也都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各地的求援书信就象雪片一样飞来飞去就差没有封封带血了。

    该回去平叛的军队都回去了但因为形势已经失控平叛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司马俱、徐和等人的黄巾军已经形成强大实力平叛陷入了困境。

    青州刺史焦和被困临淄北海相孔融被困剧城泰山太守子劭被困奉高琅琊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沛国相袁忠、山阳太守袁遗等人纷纷被困治所兖州牧刘岱、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等人的军队被黄巾军阻挡在了济阴郡一带寸步难进。

    袁绍这时只有一个挽救局面的办法那就是集中兵力把黑山黄巾军阻挡在黄河以北。把兖州黄巾军阻断在黄河以南坚决不让两地黄巾军会合然后在魏郡、河内战场上击败黑山黄巾军在兖青徐豫四州交界地的泰山、鲁国、东海、彭城、沛国一带击败青州黄巾军。即使平叛时间长一点也比酿成惊天大祸败亡社稷要好。

    在兖州战场上兖州牧刘岱指挥各路兵马攻击徐和的黄巾军阻止他们向西北方向的东郡前进。在冀州魏郡冀州牧韩馥指挥兵马攻击苦酋黄巾军阻止他们向东南方向的黄河前进。

    河内的袁绍很苦他同时要面对三个战场。河内太守王匡率军陈兵黄河假做三万大军威慑洛阳。刘勋、高干率军在野王、山阳一带和于毒、眭固作战。淳于琼、韩琼的大军在朝歌、鹿肠山一带攻击白绕。袁绍在兵力和粮草都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集中力量先打黑山黄巾军了。

    袁绍的这个计策得到了刘岱和韩馥等人的鼎力支持同时也成了陶谦、焦和等人的救命稻草但袁绍心里很痛苦。他是以放弃洛阳、放弃讨董和洗雪家仇为代价的。袁绍其实不愿意放弃攻击洛阳然而此时此刻他己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从酸枣大军的解散就可以看得出来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的州郡无偿地帮助袁阀打天下。讨董己经快要失败了唯一的希望就是袁术。只要袁术占据洛阳讨董就算胜利了。虽然这是一种名义上的胜利但它最起码证明了讨董的正义证明了讨董大军的力量给了天下人一个交待尤其重要的是因为这个功绩袁阀权势倾天自己承制天下就更有威力更能让人信服了。

    然而袁术败了。败得惨不忍睹连颖川太守李旻都给李蒙烹杀了。

    袁术大败的消息是朱俊从洛阳送来的而且朱俊还告诉他长安出了两路招抚使。一路到南阳和豫州一路到河内和兖州。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环已经于四月底之前出了虎牢往陈留郡去了。

    袁绍立即感到事情不妙。袁术的性格他很了解在今天这样的危局下入主洛阳已经不可能家主之位更是遥不可及袁术必定要孤注一掷。

    重整军队继续攻击洛阳显然不可能这对袁术半分好处都没有也不符合袁术精明透顶、唯利是图的性格。袁绍认为袁术唯一的选择就是和骠骑大将军言和固守南阳和豫州先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再说免得徐荣和吕布趁胜追击。要和骠骑大将军言和先就要答应制衡之策。袁术一旦同意了讨董一事便成了天大的笑话袁阀不但失去人心更走到了灭族的边缘。

    郑演冒着生命危险赶到怀城劝说袁绍就是为了此事。三方制衡之后大家可以暂时抛弃仇恨和争斗以便集中兵力平叛。现在危及社稷存亡的不是董卓个人而是祸乱各地的黄巾军但袁绍毫不犹豫一口拒绝。

    制衡之策的基础是尊奉当个天子而讨董大军从起兵那一刻起就否认了当今天子后来更是尊奉已经被废的少帝以一份“承制诏书”号令天下。如果袁术答应了制衡之策也就等于否定了自己起兵的大义。自已打自己的耳刮子出尔反尔忠义尽失还拿什么去号令别人?袁阀将来何以立足于世?还有谁会信服袁阀追随袁阀?

    答应了制衡其实也就是投降了董卓变相承认了自己是大汉叛逆虽然在投降和叛逆上蒙上了一层华丽的绫缎但这层绫缎太薄了和没有遮掩是一样。现在形势急迫谁都可以信誓旦旦说既往不咎但将来形势稳定了呢?天子会相信和容忍一群叛逆?董卓这只恢复了力气的老虎会轻易放过自己的仇人?袁阀已经失信于天下遭到了天下士人的鄙视和唾弃即使没有天子和董卓袁阀也会被其他门阀士族合力铲除谁都不会信任一个背信弃义的叛逆。

    只要袁术答应了制衡也就等于把袁阀和信任追随袁阀的人全部送进了坟墓。稍有头脑的人都能看到自己将来悲惨的命运所以袁阀必将分崩离析即刻失去强大的支持。换句话说权势制衡之后势力剧烈衰退的袁阀随即就会被朝堂上的其他门阀所代替。

    更重要的是制衡之策虽然可以暂时解决大汉的危机但对士人的打击和对未来社稷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

    袁绍坚决不同意制衡就是因为他知道李弘所提的三方制衡中的其中一方其实不是他袁阀而是整个大汉的士人阶层。答应了制衡投降的不仅仅是袁阀而是大汉的士人是士人对武人的投降。

    现在讨董大军看上去是袁阀的势力在冲锋陷阵其实背后是整个大汉士人的力量没有这些人的齐心合力就不会有今天的讨董大军更不会有今天这样浩大的声势。那些没有参加讨董的州郡虽然没有会盟没有出兵但他们送来了粮草辎重尽心尽力地驻守着后方。那些朝堂上的士族官僚虽然没有出言支持但他们源源不断地送来了讨董大军急需的消息在洛阳和长安给董卓设置了重重障碍和一个又一个的陷阱。

    单单一个袁阀的势力是无法和整个国家抗衡的。如果袁阀自己就有这样巨大的实力他还需要会盟干什么?需要承制诏书干什么?再往前说一点。董卓还会进京乱政践踏皇权吗?奸阉还能祸国殃民杀戮党人吗?袁阀充其量也就是大汉国一个显赫的门阀而已。他算什么?能和过去的窦氏门阀相提并论吗?

    袁阀投降了遭到重击的不是袁阀一家而是整个大汉国的士人阶层。将来朝堂上是武人和士人的对垒以士人现在的力量根本不是董卓和李弘的对手。在皇权没落的今天武人和士人对权柄的争夺将直接导致社稷的败亡。过去奸阉利用皇权打击士人士人屡次抗争屡次失败两次党锢之祸就是双方争夺权柄的后果但那时上面有天子双方也没有武力大家只是在朝堂上的争斗对社稷的危害要小得多。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皇权没落武人和士人都有武力朝堂上解决不了的事双方自然会用武力对决来分出胜负。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强大的王朝都会瞬间崩溃。

    李弘所提这个制衡之策的背后全部是血腥和杀戮袁绍绝不上当。袁绍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日夜等待着来自南阳的消息。

    书房外响起了急促而嘈杂的脚步声许攸气急败坏的声音远远地传到了袁绍的耳中。

    袁绍就象被一剑刺中撕心裂肺般的痛苦霎时袭遍了全身。他无奈而悲哀地低下了头绢制的地图被他紧紧地抓在了手中。此时他恨不得抓住的是袁术的脑袋把它捏成齑粉。袁术太自大了说白了他就是个纨绔子弟败家子不过这次他不是败家而是要灭家了。

    袁术遍告天下的檄文袁术的急书袁阀几位叔伯辈的书信马日磾、桥瑁、张邈和孔伷的书信都摆在了案几上。袁绍面色平静慢慢地看着眼里的嘲讽之色越来越浓。

    “袁公路这个混蛋打不赢也就罢了他为什么要做这等无耻之事?背盟投敌他把袁家的脸都丢尽了。”许攸愤怒地都要哭了“他为了一个家主的位子竟然背叛祖宗他是不是疯了?他这样做怎能得到声名?怎能得到威望?怎能得到家主之位?疯子真是疯子啊。”

    “李业、荀正、杨弘、还有孔伷他们都在南阳怎么不劝劝公路?怎么也不事先告诉我们一声?”郭图摇头道“我们传檄天下以承制之命声讨董卓哪里还有天子?哪里还有朝廷?袁公路投降了董卓等于把我们所有的人都出卖了把整个大汉国的士人都出卖了。”

    “袁公路为了自己的性命当然不会把这事告诉我们了。”辛评怒道“他大概正在盘算着将来如何讨好董卓如何帮助董卓杀我们。这个混蛋徐荣才杀了他几个人?抢了他几车粮?他竟然这样急着要投降?”

    “奉天子旨和骠骑大将军共平逆贼……”逢纪指着檄文上的一段话说道“我们早就整军平叛了他这里还在下什么平叛檄文?他是不是白痴啊?还有这个制衡之策明明是李弘的毒计他还沾沾自喜地揽到自己头上说是自己想出来的。他是不是嫌自己命长活腻味了?”

    袁绍看完了马日磾的书信随手丢到了案几上不屑地说道:“人老了难免糊涂总想多活几年。就算是投降也要找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可笑啊。”

    “大人此事要早定对策以免袁阀的人上了袁术的当。糊里糊涂把袁术送到家主的位子上活活葬送了全族。”许攸急切地了说道“声讨袁术的檄文我们已经拟好了大人要不要看看?”

    “不看了你把道理说明白了就行。”袁绍挥手说道“此事后果严重一点就透。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袁术不但是我袁家的叛逆更是我大汉的叛逆没有人会支持他。至于家主没有我点头袁家的人哪个敢答应?你们看看袁盱、袁忠、袁宏的书信就知道了。这个逆贼无耻之极我恨不得剥了他的皮。”

    “大人也不要生气说来说去还是这只豹子太厉害太狡猾了。”荀谌叹道“我们一再担心豹子的离间计也多次告诫袁术但最后他还是上当了。家主、声名、权势都是这些东西蒙蔽了袁术的心智让他忘记了祖宗忘记了大义啊。”

    “不要再提他了一个死人而已。”袁绍摇手道“桥瑁、张邈、孔伷都接受了朝廷的招抚这事有些麻烦可能会动摇军心。”

    “杀了吧该杀还是要杀。”许攸冷声道“许多人不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而是因为珍惜自己的性命贪图自己的富贵宁愿背叛自己的宗亲子弟和故吏朋友。如果责斥了事不但无法显示大人的威信和决心更会祸害无辜后患无穷。”

    袁绍站起来负手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想了很长时间“急书刘岱叫他设法把桥瑁杀了。杀一个就够了大家都是多年的朋友没有必要如此绝情。桥家和我袁家是多年的故交桥瑁和我也算是很亲的兄弟杀了他可以让其他人知道我袁绍杀人向来不问亲疏这也足够给大家一个交待了。”

    “另外给张邈和孔伷各写一份回书告诉他们大家都是几十年的交情不要做得太绝了。为了自己一个人的性命害了成千上万的人这么做太过分了。”

    辛评犹自恼怒地骂了两句然后说道:“朝廷来的五个招抚使已经过了黄河了要不要把他们赶回去?”

    袁绍眉头紧锁沉吟不语。

    “杀了吧。”许攸说道“把他们赶回去也罢留下来也罢由于我们坚决不受抚而袁术受抚了这必定会引起董卓的愤怒和报复如果他在洛阳对士人大开杀戒我们损失就大了。黄琬大人杨彪大人还有郑泰、华歆等大臣包括袁阀留在洛阳和长安两地的亲戚门生故吏如果他们都被董卓借机杀了那我们将来攻打洛阳和长安就更加困难了。”

    郭图、荀谌、逢纪激烈反对。这五个人不仅仅是朝中的大臣而且还是各地门阀世家的家主都是影响很大的人。大鸿胪韩融是当世硕儒董卓三番两次才把他请出来杀了他袁绍要得罪颖川一半的士人。胡毋班是著名党人王匡的妹夫。少府阴循是南阳大门阀。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环都是官僚世家出身人脉旺盛。这五个人哪一个都杀不起、杀不得。

    书房内的争吵声越来越大。许攸和辛评一步不让定要全部杀了。

    把五个招抚使杀了等于告诉董卓和天下人我们和关东关中所有帮助董卓的士人都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所有待在董卓那个朝廷里的官僚都是我们的敌人。从此一刀两断彻底决裂。如此一来董卓就是想杀关东关中的士人他都找不到借口。同时这也是对袁阀一系和各地州郡士人的一个警告大家都没有回头路了一条道走到底。

    “留下韩融。”袁绍断然说道“其余四个都杀了。”

    袁绍不顾众人的反对诛杀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环。

    几位大臣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没有死在董卓的残暴下却死在了名震天下的士人精英袁绍刀下。

    执金吾胡毋班临死前给王匡写了一份遗书委托他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胡毋班至死都不明白袁绍为什么要杀他们。

    他满腔怨愤的在信中写道难道我是董卓的亲戚吗?是董卓的门生故吏吗?难道我和董卓一样血腥残忍犯下了滔天大罪吗?袁绍以一己之私利置国家社稷于不顾兴兵伐天子诛大臣他和董卓有什么区别?袁绍张虎狼之口吐长蛇之毒把对董卓的愤怒和仇恨全部泄到我们的身上其暴戾和残酷远远过了董卓。是人都怕死我也一样但我不能容忍自己被一群满口仁义、祸国殃民的小人所害。我宁愿死在董卓的铁蹄下死在蚁贼的铁耙下也不愿意死在这群假仁假义的士人刀下。如果亡者有灵我一定会把他们的滔天罪孽向皇天倾诉让苍天代我重重地惩罚他们。我们原来是一家人现在因为袁绍的残暴成了仇人我为你不值啊难道这样无耻的人也值得你去追随?我的两个儿子你的外甥在我死之后千万不要让他们看到我的尸骸不要让仇恨代代相传祸及子孙。

    大鸿胪韩融悲痛欲绝含泪埋葬了自己的四位同僚。

    他想问问袁绍为什么要杀他们?但他自始至终没有见到袁绍他被一队卫兵押着送过了黄河。

    过了两天袁绍接到了刘岱的急书。桥瑁因私通叛逆背弃盟约依律被诛。

    五月中袁绍声讨袁术的檄文遍传天下并以承制之命定袁术这叛逆大罪扬言要在平定蚁贼叛乱、夺取洛阳之后尽起大军诛杀袁术。同时以袁阀家主的名义将袁术逐出家门。袁阀没有袁术这等大逆不道之人袁阀一系凡追随袁术者杀。

    袁术大怒立即以当今天子的圣旨为凭继任袁阀家主并再起檄文宣布将袁绍这个叛逆逐出家门袁阀一系凡追随袁绍者杀。

    天子下旨号召天下人共讨袁绍。

    骠骑大将军李弘震怒以八百里快骑急令徐荣、杨凤立即给我攻打河内。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