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章 危机四伏 第一节-第五节 (第1/3页)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一章危机四伏第一节
大汉国初平元年(公元19o年)三月中晋阳。
龙山位于吕梁山脉的西山中段南连悬瓮山、天龙山北接蒙山诸峰奇峰险峻树木葱茏满眼苍翠景色十分秀美。
三月二十日长平公主刘萧和骠骑大将军李弘到达龙山大营。
龙山大营这几年一直是北疆的军政中枢镇北将军府、征北大将军府、车骑大将军府和骠骑大将军府先后驻扎于此。李弘喜欢龙山。这里风景好、安静可以避开闹市的喧嚣而且这里地形不错适宜屯军训练。
龙山距离晋阳只有四十里联系方便也不会影响到公务的处理。赵岐暂理晋阳行辕事时因考虑到自己还要督掌护田中郎将府所以他把行辕主要掾属都迁到了晋阳城。得知李弘即将南下后赵岐随即把行辕掾属又迁回了龙山。
关于长平公主的行宫李弘和赵岐一致认为应该安排在晋阳城。虽然大家都无法确定长平公主返归洛阳的日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长平公主不会再回河间国了。
河间国是先帝的故土并不是公主的封地如果京畿危机长时间不能解决公主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不但无法解决掾属和卫兵的俸禄恐怕连维持自己生存都有问题。冀州府和河间府如果能主动承担这笔额外开支那倒好说如果他们不愿承担那事情就很麻烦了。不过从目前来看冀州各府都很巴结公主没有人敢得罪她公主仅带到晋阳的财物就装满了数百马车。公主把所有的掾属侍从仆役财物都带到了晋阳显然也没有再回河间国的想法她要回洛阳在京畿危机解决后回洛阳。
先帝当初让刘和带着公主出京是为了解决皇统问题现在皇统问题不存在了小董侯已经继承了大统按道理公主应该回京了。但由于洛阳接二连三地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公主不但没有回京反而肩负起了铲除奸侫、匡正汉室的重任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先帝绝对不会想到他为了解决皇统问题而留下的诏书和预先送出洛阳的公主竟然在袁隗的精心策划下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变成了重振社稷的巨大力量。
现在李弘感觉到了这股力量对自己的威胁公主身份尊崇显贵她千里迢迢来到北疆代表的是皇室是天子是大汉社稷。她即使没有诏书也有足够的权威和资格要求骠骑大将军为了大汉的安危而挥军南下。李弘现在可以不听袁隗的不听刘虞的他不听两位托孤大臣的命令最多不过落个骄纵不法的罪名得罪的不过就是朝廷而已但他现在如果不听公主的命令犯下的却是欺君枉上之罪得罪的是天下人。公主以大义之名请自己率领勤王之师铲除奸侫匡正汉室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听?自己不听自己的部下呢?北疆诸府和北疆诸部大军是不是还会继续忠实执行自己的命令?
自从公主到了北疆后骠骑大将军府的众多掾属突然感到了皇权的无上权威感觉到了大汉国的天威。先帝唯一的公主就这样实实在在地站在自己面前谁能说自己视若无睹?对皇权的尊崇和膜拜对大汉社稷的挚爱和忠诚直接导致了众人对这场危机认识的转变改变了众人对解决这场危机的态度。现在骠骑大将军府已经没有多少僚属认同李弘的制衡之策了。朱穆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个问题他希望李弘能正视现实以社稷为重暂时放弃北疆但李弘刻意回避不谈这事。
李弘决定把公主和骠骑大将军府分开否则事情会越来越麻烦。现在不仅仅是朱穆等人的态度大有变化就连自己都有些动摇了。
大军过了句注要塞后李弘禀奏公主说赵岐、许劭、王邑三位大人已经在晋阳为她安排好了住处虽然简陋一点但勉强可以住。北疆目前困难重重实在没有财力修筑行宫所以恳请殿下暂时屈就一下。
刘萧犹豫了一下小声问道:“大人也在晋阳吗?”
李弘说:“臣住在龙山大营不在晋阳。不过赵岐、许劭等诸多大人都在晋阳城他们会……”
刘萧摇摇头细声细气地打断了李弘的话“你到哪我到哪。”语气非常坚决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李弘愣了一下刚想再劝两句却看见刘萧已经泪水盈盈泫然欲下了。李弘心里一软想起先帝和董太后对自己的诸多恩宠一时心里酸楚低声说道:“好好殿下不要哭了随我到龙山吧。”
李弘为此很忧郁闷闷不乐。风雪问他怎么公主殿下也要到龙山大营?李弘说我请她移驾晋阳城她不愿意。小雨叹道你是不是不愿意她和我们在一起?李弘沉默不语。小雨小声劝道公主殿下那天对我说她早就想到北疆找你了。她离开洛阳后举目无亲除了认识你什么人都不认识而且这世上也只有你能帮她。难道你不想帮她?李弘无语。风雪凑到李弘耳边轻轻说道那天公主哭得很伤心说找到你之后再也不会离开你了除非你亲自把她送到洛阳否则不会再离开你半步。公主殿下对你很崇拜说到你的时候那神情看着都让人嫉妒。
李弘苦笑突然他想到什么问道:“文姬是住在行辕还是回晋阳?”
“听文姬说殿下把她留下了要和我们住在一起。”小雨笑道“子龙将军知道这个消息后一定很放心了。”
赵岐等北疆大员听说公主要移驾龙山大营非常吃惊急忙赶到龙山接驾。数百名大小官吏挤满了辕门乱哄哄的一大片。赵岐等人跪迎接驾之后把公主送到了早已准备好的豪华大帐内。赵岐和王邑等人又劝谏了一番但公主执意不去晋阳。众人无奈只好告退。
晚上龙山大营灯火通明北疆诸府摆下盛筵一来恭迎公主二来给骠骑大将军接风。说起来是盛筵但菜肴其实非常简单一个案上摆着四盘菜只有一个荤寒酸之致。北疆看样子真的步履维艰了。
在这场筵席上李弘看到了许多新面孔这些人都是近一段时间赵岐为骠骑大将军府征募的掾属。令狐邵、王柔、郭策是晋阳大门阀的人李弘过去就认识。牵招和史路原来是车骑将军何苗的掾属李弘虽然久闻其名但这还是第一次见面。许混是太原太守许劭的儿子前不久携家人赶到北疆来投奔父亲。孙资是王柔举荐的。
孙资是太原中都(今平遥)人三岁丧双亲由兄嫂抚养成*人长大后入太学王允非常常识他举荐为县令。后来他的哥哥被人害死孙资随即弃官不做杀了仇人携家眷避祸太原王柔家。此次王柔刚好被骠骑大将军府强行征募无奈之下只好从辟顺便举荐了孙资。
公主早早退席之后大帐内的气氛随即轻松起来。李弘是个随和的人说说笑笑也没有什么尊卑之分大家觉得很亲切说话也就没什么顾忌了。由于武将不多大帐内也就华雄、庞德、段炫、张震、张萧、陈践和苌弓等寥寥数人其余都是士族官吏所以话题立即就转到了时政上。
眼前当务之急是解决京畿危机但赵岐、许劭、郭蕴等人认为解决京畿危机必须要照顾到北疆危机绝不能做出放弃北疆之事。在他们看来京畿危机远远还一触即的时候相反北疆危机才是到了千钧一之际先要解决北疆危机。
王瀚、杨奇、崔均、长平公主府的张范、刑颙立即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社稷安危要远远大于北疆安危。如果社稷崩溃了北疆安稳有什么用?能坚持多久?先要南下打董卓。
令狐邵、王柔、郭策当即反驳北疆稳了流民的问题解决了几万大军有粮饷了京畿能乱到哪里去?州郡起兵勤王是假驱赶董卓是真。这些人为了逃避叛逆的罪责竟然扬言要废黜当今天子这叫什么乱?谁是祸国之臣?北疆大军到底打谁?
皇统的问题一经挑起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帐内的争论声骤然激烈起来。
牵招、史路、朱穆、刘范等人认为皇统不可废勤王和讨董并不矛盾。要联合袁绍等州郡大军攻打洛阳。
余鹏、尹思、田畴、孙资、许混等年轻官吏却提出了一个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袁绍说他“承制”天下如果我们联合他是不是说骠骑大将军要听他的指挥?那公主到北疆干什么?讨伐当今天子吗?袁绍和讨董大军如果不放弃所谓的“承制”不承认当今天子我们就不能和袁绍联手。
李弘一直在静静地听着。北疆本土官吏不愿意放弃北疆不愿意承认袁绍的“承制”这倒是出乎李弘的预料。自己是不是可以用这个理由敷衍公主?制衡之策是不是可以借助北疆本土官吏的力量来实现?
第二天长平公主刘萧和骠骑大将军李弘率领北疆众吏赶到龙山南麓的忠烈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奠以拜祭英烈们的在天之灵。
忠烈堂没有完工数千工匠还在忙碌着。赵岐说按这个度到今年冬天就差不多了。李弘问道修建忠烈堂的钱还够吗?赵岐笑道我就是饿死也要把忠烈堂建好否则我对不起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也辜负了天子的重托。
这句话给公主听到了她毫不犹豫地对张范说道:“把我们从冀州带来的财物都捐给忠烈堂作为忠烈堂的修建之资。”
张范皱皱眉小声说道:“殿下不留一点?”
“不留了”公主挥手叹道“你看看昨天晚上大家都吃了什么?北疆的确很穷很穷。”
当天下午诸府官吏纷纷辞别公主回到晋阳。李弘也到晋阳听取诸府对屯田、赋税、春耕等事的禀报。
到了深夜令狐邵、王柔、郭策三人被李弘留了下来。李弘向他们求教解决京畿危机的办法。这三个门阀几乎是异口同声坚决反对帮助袁绍攻打董卓。
令狐邵说袁绍也好讨董大军的其他官员也好背后的目的太明显了讨董就讨董还废黜什么天子搞什么贻笑大方的“承制”谁信?他们骗谁?骗他们自己罢了。说到底还不是为了权柄?要权柄干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宗族、门阀的利益?牺牲我们成全别人这么白痴的事谁做?他们骑虎难下了就把公主骗到了北疆想以先帝来压你大人可千万不要上这个当。
王柔说大人现在不要出兵最好是两不得罪。董卓手上有天子权势大大人要利用这个机会和他搞好关系多捞点实惠。袁绍和各地州郡控制着粮食大人也利用这个机会和他虚与委蛇争取以最快度迁出灾民多购粮食。
李弘想了一下说道:“要做到这一点两不得罪根本不行。”他停了一下问道:“你们看三方制衡之策如何?”
王柔和令狐邵、郭策相视而笑王柔高兴地说道:“我们正有此意。在北疆我们和大人是同生共死的命运。只要北疆兴大人和我们都能从中获益。”
李弘闻言大喜。在北疆最大的门阀就是王家王家分为祁县和晋阳两支。祁县王家最出名的司徒王允现在的家主是王允的哥哥。晋阳王家是王柔和王泽兄弟。王柔过去做过左中郎将而王泽现在是代郡太守。令狐门阀、郭氏门阀和王氏门阀都有姻亲关系如果此三家都能支持自己北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吏站在自己一边。
“大人如果要实施三方制衡之策目前最重要的是向京畿和冀州两地回迁灾民大量购买粮食迅稳定北疆从而获得足够的制衡时间。”郭策说道“钱我们不愁北疆已经拥有了铸钱权粮食我们也可以买到只要我们出面冀州的粮食将源源不断地送进北疆。现在的关键是……”
“我知道我正在想办法逼走董卓强迫韩馥借让郡县。”李弘点头道“但我现在需要的是北疆诸府接受制衡之策以便让我有恰当的借口拒绝公主的督请。如果天天像这样吵来吵去不但北疆诸府官吏无所适从也会影响到北疆大军的士气。”
“这事并不难做。”王柔笑道“三个办法。一是让北疆各地州郡的官吏上书公主誓死保住北疆。二是鼓动晋阳大学堂的诸生们声讨袁绍的‘承制’之举以捍卫当今天子的皇统地位。我们要让公主知道袁绍和讨董大军的真正目的不是振兴社稷而是毁灭社稷。第三嘛当然是由我们门阀出面了。我们和河东的卫阀、范阀、杜阀还有徐陵、麹忠等人一起出面向公主劝谏。北疆倒了我们的损失怎么办?朝廷会补吗?现在我们实力不济勤王不但毁了北疆还有可能毁了大汉如果等到北疆大兴了那时骠骑大将军坐拥十万雄兵粮饷充足不要说勤王了就是中兴社稷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嘛。”
李弘连连点头随即和三人商谈具体的应对之策。
**
第二天李弘登门拜望了壮节侯傅燮的夫人。傅燮的儿子傅干已经十六了长得高大英武。李弘对傅夫人说彦才不小了跟着王先生读了几年的书也应该学以致用了。我看就到驰骋大将军府任职吧。傅夫人自是感激不尽傅干也非常高兴告别母亲背着行囊跟在李弘后面走了。
李弘离开晋阳前到悬瓮山晋阳大学堂去了一趟。一来拜望大祭酒王剪先生二来傅干也要向老师告辞最后一件事就是替庞德定下来娶亲的日子。李弘说我还有一件事不知先生能不能帮我解决?王剪说只要不是打仗我大概就能帮帮忙。李弘说这几年北疆打了不少仗伤兵很多许多人无家可归一直滞留在龙山我很想为他们找条活路。现在各地郡县的人口猛增亭长、里长和乡长非常少我打算让他们到各地去任职。他们对我大汉的忠诚绝对没有问题只是缺乏识文断字的能力所以我想请先生派一批弟子到龙山大营去教这些伤兵识字不知先生能不能帮忙?
王剪高兴地说道:“大人想得周到啊。我明天就派一百名弟子到龙山去。”
“这主意是襄楷大师出的。”李弘笑道“前段时间他给我写了封信说他在各地传教治病时现很多的地方缺少亭长、里长滋事打架的事屡禁不绝很混乱于是他就给我出了这么个主意。等他从黑山回来了我要好好谢谢他。”
王剪摇头叹道:“襄楷大师大概不会回来了。”
“为什么?”李弘奇怪地问道。
“自从古文经学改为官学后今文经学的儒士对我们攻击得非常厉害尤其是对北疆的治理之策颇有非议认为大人奉行的法家学旨完全悖离了儒学重礼轻法之道。”王剪说道“襄楷大师对此非常不满于是出面驳斥。襄楷大师奉行的是黄老之学认为天下应该以无为而治兼用墨家‘尚贤、尚同’等治策这和我们主张的儒法兼融之策颇有想通之处但他遭到了今、古文经学儒士的一致攻击。襄楷大师于是拂袖而去畅游天下去了。”
李弘摇头苦笑“这些儒士做事不行高谈阔论起来倒是头头是道。”
“大人对这件事怎么看?”王剪问道。
“各门各派的学术主张、治国之策我认为都有长短但对北疆来说谁能解决北疆的稳定问题谁能解决北疆数百万人的吃饭问题谁的学术主张、治国之策就是最好的否则都是闲聊胡扯的东西对国对民半分好处都没有。”
“大人的意思是不是说你支持晋阳大学堂研习各类学术从而为北疆的稳定和振兴寻找最合适的治理之策?”王剪问道。
“当然这样最好了。”李弘笑道“比如说王符先生的《潜夫论》其中的移民屯田戍边、农工商并重展对北疆就非常有作用我们为什么不能从中得到更多有利于北疆展的策略?我就一直在看这书从中受益匪浅。我读了许多典籍知道春秋战国时儒、墨两家是当时学术的‘显学’名动天下但当时法家也颇为各国所尊崇商鞅、李斯不都是以法治国的典范嘛。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我觉得现在北疆的治理之策距离这个法家的要旨还差之甚远。北疆要想迅恢复元气甚至恢复到孝武皇帝的繁荣必须要做到儒表法里儒法互补儒道互补综各家之长才能有所成就。荀子所推的隆礼重法之术我觉得就非常可取。礼法并重有何不好?”
王剪赞赏地点头说道:“大人说的有理。可惜现在人太偏颇有理智的人就更少了。”
李弘笑道:“孟子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先生能在晋阳大学堂重习荀孟之术让诸生都能理解这句话都能记住这句话或许偏颇之人要少一点。”
王剪犹豫了一下问道:“大人突然提出让北疆诸生研习荀孟之术有何深意吗?”
李弘急忙摇手道:“没有没有只是一个建议而已我是一个武人对学术之事、治国之策都是一知半解让先生见笑了。”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一章危机四伏第二节
三月下洛阳。
天子的西迁车驾于本月初五到达长安。在主持西迁大任的太尉赵谦、司徒王允和司空荀爽的努力下天子和公卿百官朝廷各府衙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相国董卓非常满意数次上奏天子请求嘉赏三公大臣尤其是司徒王允。
王允在任职河南尹的时候因为对董卓曲意逢迎矫情屈意言听计从深得董卓信任。他被拜为太仆后又因为鼎力支持西迁积极安排西迁诸事更为董卓所赞随即被拜司徒委以主持西迁重任。王允这种阿谀奉承、丧失气节的做法遭到了朝中诸多公卿大臣的鄙视和抨击。王允不为所动就象没听到一样只顾埋头做事。云台的典籍、宗庙器物和皇宫用具被他率先指挥人手搬到了长安度奇快。王允到了长安后董卓随即把朝政尽数托付于王允由他全权处理国事对他非常信任而王允也没有辜负董卓重托把朝政安排得稳稳当当而且还趁着这个机会在三辅郡县和朝堂安置了许多自己的门生故吏和朋友。王允的卑劣行径令公卿大臣切齿痛恨光禄大夫蔡邕甚至扬言要把他的无耻写到《汉史》里去。(蔡邕回到朝廷后奉旨再度主持编纂撰写《汉史》。)
公卿大臣越是上奏弹劾王允董卓就越是信任他。
这时从长安传来了许多不好的消息。先是匈奴人的铁骑游戈于冯翊郡北部区域威胁了长安的安全。然后是北地郡太守宋文以筹建牧马苑为名领两千郡国兵进入了萧关屯兵于六盘山北麓隐约也有威胁长安的意思。而更严重的是韩遂、马腾等西凉叛军趁着京畿大乱的时候开始攻击汉阳郡了。这个消息不是传闻而是真的是汉安都护皇甫鸿带回来的。因为西上酒泉的路被叛军截断皇甫鸿只好返回了长安。
此时董卓已经同意了李弘的制衡之策。李儒已经到河东和李玮商议具体办法了所以长安北面的威胁很快将解除至于西凉叛军的事董卓也胸有成竹。他和韩遂、马腾都是西疆的老朋友了。自己现在又主掌大权完全可以满足韩遂和马腾提出的条件。何况自己也早有招抚他们的意思有这两人在西疆自己就无须担心腹背受敌了。
董卓虽然不担心别人威胁长安但他却极度担心长安和西疆的百姓暴叛乱。粮食短缺问题已经成了自己能否度过这场危机的关键了。
关中的粮价已经涨到八千钱一石但无论粮价怎么涨关中缺粮是事实。关中无粮西疆自然也就岌岌可危了。目前关中、关西的门阀迫于形势已经6续开仓卖粮。然而这些粮食数量有限相对于关中、关西和西疆数百万人口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王允提出了一个建议。南阳太守张咨给孙坚杀了现在南阳被后将军袁术占了。如果能击败袁术夺回南阳那粮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南阳是大汉国第一大郡富甲天下以南阳现在的存粮支援关中关中三年都吃不完。为此王允建议董卓任命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与中郎将段煨一起领军出武关南下攻击宛城。(武关位于京兆尹商县丹水河的东岸是关中的南大门和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合并称为关中四塞也是古秦国的四大要塞之一。)
王允说杨瓒是弘农郡杨阀的人士孙瑞是扶风郡的经学世家天下知名。这两人在南阳门阀中都有一定的声名。到了南阳后他们可以迅得到当地门阀的支持和响应有助于击败袁术。
这个建议让董卓很心动。从南阳郡的背后动攻击袁术兵败的可能非常大而且一旦击败了袁术占据了南阳不但可以解决关中的粮荒还能沉重打击叛军的嚣张气焰迅扭转眼前的不利局面。只是董卓担心的是杨瓒和士孙瑞出了武关后如果背叛自己和叛军联手攻击关中那事情可就麻烦了。王允和这些人是不是很可靠呢?
当董卓把王允的建议拿出来征询刘艾和田仪两人意见时立即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
田仪不相信王允。他对董卓说:“大人你了解司徒大人的为人吗?”
董卓当然清楚王允的过去。他摸着自己浓密的胡须沉吟不语。
王允出身官僚世家他的祖上是光武皇帝的重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王霸。王允就是王霸的六世孙。和其他门阀世家的子弟一样王允很早投身仕途。王允文武双全学识不凡同郡人郭林宗曾经誉之为王佐之才但王允骨子里流淌着一股彪悍的血性这大概和他出身北疆和祖上是武人有关。他为人秉直脾气倔犟谁都不怕。他十九岁任太原郡决曹掾的时候小黄门赵津回老家晋阳省亲贪横放恣无所不为。王允大怒瞒着太守刘瓆把他捕杀了。孝桓皇帝闻讯大为震怒立即下旨把太守刘瓆杀了。王允因为位卑权轻无罪释放了。王允很内疚为这位因自己而死的故主守丧了三年然后才回家重返仕途。
如果换了别人有了这次血的教训后好歹要世故一些圆滑一些收敛一点但王允还是那样张狂。当时郡府里有个差缺太守王球征募了一个叫路佛的儒士充任。这个路佛品行名声不好王允觉得太守大人选人不当于是犯颜劝谏。而且还固执己见非要太守把他罢了。王球很生气把王允关了起来要教训他一下。但这事随即被并州刺史邓盛知道了。邓盛和王阀关系深厚本人又喜欢王允所以他急忙书告王球把王允救了出来还征辟他为别驾从事。王允因为这件事身名大振不但升了官还连续被三公征辟。
有了这两个教训他应该成熟些了吧?没有他变本加厉更厉害了。黄巾军起事后王允被拜豫州刺史率军大破境内的黄巾军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李儒一起抓了数十万黄巾俘虏按道理战功卓著可以升官了但他不但没有升官反而给抓起来了。王允在缴获的黄巾军战利品里现了张让和黄巾军私密联系的信件于是他上奏弹劾张让。张让当时是倒了一点楣但随即就找个机会把王允下狱了。王允运气似乎不错刚刚下狱就碰上大赦官复原职了。张让岂肯放过他再次罗织罪名把他抓了起来。王允的家人认为他死定了送了杯毒酒让他自尽免得将来遭受奸阉凌辱。王允把杯子一砸大声叫道我为人臣获罪于君应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能以毒酒求死。王允算是条汉子至死不屈。后来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上奏为他求情又经多方营救到第二年他才获释。
田仪说就王允这种刚直不阿、一往无前的性格他会在何进死后突然转了性子对你忠心耿耿?可能吗?何进于他有恩但大人先后杀了何太后、舞阳君还把何苗剖棺戮尸他会没有报仇之心?杨赐是他老师他和杨阀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他也是研习今文经学的对大人修改官学一事他难道就没有一点看法?还有荀爽在王允任豫州刺史的时候曾经受辟为府衙从事两人之间是故主和故吏的关系你想荀爽现在怎么会不听王允的?王允这样阿谀奉承你必有所图。
太原王阀在北疆是第一大门阀北疆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官吏都是王阀的人。过去他们很可能看不起李弘不愿意和他过多接触但随着北疆疆域的扩大和李弘权势的显赫他们肯定要和李弘走到一起而李弘为了北疆的稳定和展也正在刻意和王阀搞好关系。王允为了王阀的利益势必要保住北疆也就是说他要帮李弘一把这大概正是他积极配合和怂恿大人西迁长安的重要原因。制衡之策对北疆的好处显而易见而王阀也必将从中获得惊人的利益。王阀想在北疆获得的利益不是钱财而是权势。如果他们仅仅为了钱财早就可以象卫阀、徐陵一样直接参予屯田和盐铁经营了但他们为什么一直隐忍不?
另外河东卫阀、范阀长安徐陵、麹忠哪一个不是和北疆牢牢地捆在一起?这些人和关中、关西、关东的门阀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哪一个不想大人立即回到长安去?在这种情况下王允和长安的一帮门阀官僚想要干什么大人难道还猜不出来?
董卓渐渐明白了。王允这是逼自己回长安以帮助北疆实现制衡之策。北疆稳住了展了实力强横了才能横扫关中。那时李弘无论是勤王还是除奸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自己倒了天子回洛阳了获利最大的是门阀士族尤其是太原的王阀。王阀在李弘回到京城后北疆随即也就成了他们的天下。
王允的这个建议其实只要仔细想一想谁都知道对董卓不利说白了很幼稚但王允为什么还要郑重其事地书禀董卓?王允是想告诉董卓长安很危险有可能要生兵变。董卓不在长安又没有几个得力的心腹手下朝中的公卿大臣可以肆无忌惮地和关中门阀、西疆叛军甚至段煨这样的北军将领协商勤王锄奸的大计。
门阀的力量董卓已经领教数次了而此时的长安正处在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自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全盘皆输。
董卓越想越不安有点坐不住了。制衡能不能成功到目前还是一件悬而未决的事。但长安如果乱了潼关失守自己被困在洛阳那就什么都完了。
现在张扬被困在河内的温县旦夕不保。南面的孙坚象了疯一样狂攻不止吕布连战连败已经退回到伊阙关和大谷关了。颖川太守李旻和豫州刺史孔伷也在阳城击败了胡轸和李蒙正在逼近轩辕关。如果此时把豹子逼急了尽起河东屯兵南下自己可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这时刘艾小声劝道洛阳的形势展到现在大人应该很清楚了我们再守洛阳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退一步才是上上之策。只要李弘能把叛军搞定我们就有粮食。只要有粮食我们就能迅恢复元气。我们手上有天子有十万大军大人担心什么?
董卓沉默良久终于说道:“好吧我回长安。”
董卓命令李肃把上林三官的所有官吏工匠和作坊器具全部迁到长安。
命令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