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第二十节 (第2/3页)
云中陪陪文姬度辽军就交给扬烈中郎将杨明。过一阵子我们可能要南下。”
审配来了同行的还有清秀儒雅的陈琳。
李弘闻讯之后亲自赶到辕门外迎接。审配和陈琳大为感动两人要大礼磕拜被李弘笑着阻止了“正南兄四年多了你还好吗?”
审配笑道:“没什么好不好混一天是一天。每次听到你打了胜仗我就邀请几个朋友到家喝喝酒聊聊天跟他们吹嘘说这个豹子你们认识吗?哦你们不认识可我认识我们是朋友我这条命就是豹子救的。”
李弘大笑道:“正南兄还记得我离开冀州时你对我说的话吗?”
审配笑脸上闪过一丝忧色“当日我只是劝你对他多加防范凡事小心一点无论如何先把命保住谁知道他现在竟然成了祸国之臣。”
李弘摇手笑道:“正南兄说过了。今天我们不谈国事只谈家事。走走先到我的军帐喝点酒去。沮大人还好吗?”
审配摇摇头:“我很长时间没看到他了?”
“怎么你们不在州府任职了?”
“不在了我们早就回家了。”审配落寞笑道“杨奇大人到任后我们因为政见不和都回家了。”
“现在呢?韩馥大人到任后你们是不是都回来了?”
“没有。”审配勉强一笑道“今天我能来主要是因为你我关系特殊韩大人需要我出面所以……”接着他挥挥手“算了算了不说了。文丑、张郃、高览他们在不在这里?”
“实在不巧他们随麴义将军南下晋阳了。”李弘遗憾地说道。
第一卷立马横枪篇第十二章日蚀苍黄第十八节
酒菜端上来很简单的几样菜肴只有一盘羊肉一小瓮肉汤。李弘看到审配和陈琳都没有举筷尴尬地笑道:“塞外不比冀州很苦很穷最近又闹雪灾食物非常紧缺所以……”
审配摇头笑道:“我本来以为塞外的人天天吃的是牛羊喝的是马奶原来不是这么一回事。”
朱穆面色微红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塞外灾民太多加上集中在云中、定襄两郡的百万民夫我们早就难以为继了。现在不要说吃肉能喝上肉汤就不错了。”
杨凤冷笑道:“冀州府有钱募兵有钱打仗却没钱给北疆赈灾甚至到现在还拒绝接收滞留在北疆的百万民夫。你们不要忘了没有这一百多万人给我们运送粮草辎重我们怎么征服大漠?冀州府这种无耻行径也叫振兴社稷?”
陈琳脸色一沉刚要反驳被审配摇手制止了。他没有拿筷子而是端起耳杯轻轻呡了一口。酒入口中审配顿时脸色一苦眉头紧皱差一点吐了出来。这时陪坐四周的赵云、玉石、颜良等人却已经开始大吃大喝了。颜良笑道:“审大人从过年后我们就没有这样吃过了这都是沾你的光啊。我们大人现在食邑八千户是我们这里最有钱的人了一般我们都吃他的。不过大人很小气俸禄、食邑基本上都贴补伤兵用剩下的一点给两位夫人轻易是不请客的。”
大帐内哄然大笑。
“我是请审大人和陈大人吃饭什么时候说请你们作陪了?”李弘指着他们笑道“下次不许到我这里来蹭饭。”
“你不喊我们两位夫人会喊的。”燕无畏抹了一把胡子上的酒渍笑眯眯地说道“有夫人在行辕我们伙食好多了。”
大家一边说笑一边热情地敬酒审配和陈琳无奈勉为其难地吃了一点。樽空酒酣众人谈兴大很自然地说到了北疆的雪灾然后就是洛阳的危机。不久双方一言不和随即争了起来。玉石、颜良等人说各地州郡举兵攻打洛阳是叛乱袁绍等人都是大汉逆贼。而陈琳极力反驳说董卓骄纵枉法废黜少帝擅权迁都犯下了累累罪行董卓才是大汉奸佞。杨凤更直接说这些人统统都是大汉奸佞迟早都要死无葬身之地。李弘急忙阻止散席了事。
审配和陈琳带来了三公檄文带来了弘农王的“诏书”还有一封袁绍写给李弘的书信。袁绍在书信中洋洋洒洒地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局势陈述了利弊请求李弘响应讨董之举急起兵南下。出兵的钱粮冀州愿意承担一部分。
李弘拒绝了。
李弘对审配和陈琳两人仔细解释了北疆目前的困难认为自己没有南下的条件而且自己也不同意三公檄文里给董卓所定的十条罪状更不同意废黜当今天子。审配和陈琳注意到李弘自始至终没有对各地州郡起兵一事给个明确的态度。州郡举兵讨董在李弘的心里到底是叛乱还是勘乱?
李弘说我派龙骧将军徐荣率两万精锐南下洛阳是为了警告袁绍和袁术等人不要攻击洛阳否则他们将遭到我和董卓的联手进攻。我纵容和默许西河太守崔均、上党太守杨奇和河东太守王瀚举旗讨董是为了警告董卓警告他不要恶意扩大洛阳危机祸害社稷否则我可能联合各州郡兵马夹攻洛阳。我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我们不管你们谁对谁错这仗不能打洛阳不能乱这是我北疆生存社稷得以稳定的要条件。谁要打谁就是大汉叛逆我就联合另外一方把他杀个片甲不留。
这场危机已经开始将来如何解决需要我们三方坐下来一起谈谈。如果大家都是为了社稷这问题就能解决。
至于废黜当今天子一事我坚决反对。我大汉天子地位尊宠神圣不可侵犯袁绍和各地州郡长官凭什么想废就废?谁给他们那么大的权柄?弘农王吗?弘农王被废是何太后同意公卿百官一致通过的谁说是董卓一个人做的事?当时如果公卿百官一致反对他能废帝吗?他当时有那么大的权势和力量吗?如果董卓废黜少帝是他最大的罪责那朝堂上的所有官僚就是董卓的帮凶包括太傅袁隗大人在内。将来董卓不在了袁绍是不是把这些人也一起杀了?董卓从进洛阳开始到十二月你们举兵讨伐他不过才主政四个月他到底犯了什么滔天大罪需要你们动用二十多万大军去打他?你们置国家社稷于何地?置关东关中数百万百姓于何地?你们到底要什么?难道要倾覆大汉涂炭生灵?
李弘拿起三公檄文和弘农王的“诏书”在两人面前用力晃了晃愤怒地说道:“拿这些东西骗人能骗得了几个?骗得了几时?你们以为天下人都是白痴吗?”
此诏一经宣告天下就是一个傻子他也知道杀了弘农王以便断了你们的借口。弘农王死了讨董的目的是什么?清君侧诛奸佞的意义又是什么?是逼着我打董卓还是逼着我联合董卓打你们?我看你们最终的目的不过就是为了杀董卓杀当今天子杀弘农王然后随便找一个藩王做皇帝夺取权柄以行专权之事实。你们这么做和奸阉、外戚专权又有什么区别?
从先帝时起三州两郡的兵事权就由我主掌可韩馥、袁绍、王匡不经我的同意随意起兵这也算遵从大汉律?当今天子就在洛阳公卿百官也在洛阳十万北军也在洛阳你们公然举兵攻击京畿废黜天子这也是为人臣者应该干的事?这也是遵从大汉律法?我大汉天威何在?天子威仪又何在?孰是孰非难道我不知道?
李弘猛然一拍案几杀气腾腾地说道:“如果没有北疆的拖累如果不是为了社稷稳定我当奉先帝遗诏领二十万大军一泻而下扫平奸佞还我大汉之威。”
陈琳冷冷看了一眼李弘不冷不热地问道:“大人何时南下?”
现在李弘已经把话挑明了他不愿意帮助袁绍。但李弘还是没有说州郡起兵是叛乱这让审配和陈琳知道了李弘对此事的基本态度也知道李弘出于对北疆稳定的考虑不得不南下。只要李弘南下事情就有转机。
李弘想了一下缓缓说道:“春耕之后五月。”
目前边军主力驻防于大漠和边塞无法抽调而河套的屯田兵因为训练时间较长有一定的实力但因为屯田戍边的事情太多也无法抽调。剩下就是河东的屯田兵。河东军屯已经初见成效春耕将直接关系到北疆的生存所以春耕之前河东屯田兵也不能抽调。我要想南下只有等到五月。
审配和陈琳暗自心惊。
晚上李弘邀请审配到自己的军帐聊聊。
光阴茬苒四年不过短短一瞬间但这中间却生了许许多多的事。如今物是人非李弘已经是骠骑大将军了而审配还是州府一个默默无闻的掾属想想也让人非常感慨。
两人聊了很久最后还是讲到了眼前的事。
李弘说此时董卓和你们剑拔弩张一触即我如果南下帮助你们打董卓洛阳必毁。即使我们联手把他逼到了长安和西凉但我大汉已经名存实亡了。那时我们面对关东的废墟董卓的虎视再谈重振根本就是自欺欺人。我如果遵从天子的圣旨帮助董卓打你们双方则必将陷入长时间的混战。我们有强大的兵力但我们没有足够的粮饷而你们既有兵力又有粮饷数年打下来大汉社稷早已荡然无存了。
我如果暂时不南下仅以较少的兵力威慑压制双方让双方保持在僵持状态那么时间一长先无法支撑的就是董卓。董卓缺乏粮饷无法战决只能后撤关中。董卓估计也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现在正在加紧西迁天子和朝廷到长安。我让徐荣南下除了尽力保证双方的僵持状态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加消耗董卓的钱粮。董卓一撤我就南下洛阳居中调停。到时董卓和你们被我从中隔开大家可以好好谈一谈。能解决目前的危机当然最好不能解决就先放着以后再说。只要我们大汉在数年内没有兵甲之灾国力能迅得到恢复将来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至于大汉天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今天子。弘农王必定要被你们害死而你们要想再立藩王为帝势必要受到我和董卓的威胁。谁敢在大汉立第二个皇帝我就灭了谁这一点绝对没有商量余地。
审配笑道:“大人是不是想入主洛阳独揽权柄?”
大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大汉国被人为的分割成了三部分关中关西是董卓北疆和关东是大人其他地方是各州郡官吏而大汉天子形同虚设皇权受到极度践踏天子从此再也没有任何威信可言大汉社稷转眼就被大人葬送了。大人想得太简单了。这办法不但无法避免兵甲之灾反而会立即引来连天烽火。大人虽然无敌于天下但那时大人就象一只饿极了的豹子在狼群的攻击下很快死于非命甚至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李弘点头道:“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但事实现在摆在这里。我要想保住北疆社稷就不能乱我要想保住社稷洛阳就不能乱否则战火一起北疆很快就因为缺乏粮食和各类物资而崩溃。我明知这样做很危险但我有什么办法?董卓有十万大军袁绍有二十多万大军。你想让他们不打可能吗?我除了舍命拦在他们中间给北疆争取时间外我还有什么办法?”
“原来大人只想着自己的北疆而不是大汉社稷。”审配摇头叹道。
“我这个人你清楚我除了打仗没其他本事我也没那个雄心壮志说什么振兴大汉我只求北疆这数百万人不饿死、不冻死就行了。”
“大人这是借北疆之名行割据之实。”审配不客气地说道“大汉有今日之乱和你有莫大的关系。大人先是借北疆屯田为由诱骗先帝频繁更改祖宗之制然后又以北疆危难为借口动出塞大战甚至为了远征大漠不惜率军南下威逼天子。你知道你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你肆意践踏大汉律欺凌皇权穷兵黩武严重伤害了大汉的根基。如果没有你大汉未必会这么快走到今天的危亡之局。”
李弘望着审配又惊又愣。这话他还是第一次听说。难道我殚精竭虑做了这么多不但没有挽救大汉反而把大汉推到了死路?
“如果割据能挽救大汉我未尝不能一试。”
“割据当然是瞬间摧毁大汉了。”审配苦笑道。“大人你虽然有心力挽狂澜但你的确没有这个实力啊。”
李弘看着火盆里跳跃的火苗心里一阵窒息恐惧、茫然、失落还有极度的自卑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呆呆地坐着脑中一片空白。
审配歉疚地看了他低声说道:“我这条命是你救的我应该帮你所以我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你也不要见怪。”
“不不。”李弘赶忙说道“正南兄你说你说。”
董卓实力强横吧?为什么现在他要求助于你?为什么他要西撤?为什么我们要讨伐他?你说的对在我们讨伐他之前董卓的确没犯什么大恶但我们为什么要讨伐他?不是因为他是武人也不是因为他掌控了权柄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潜在的奸恶之人。今天的事实已经证明我们的猜测是对的我们起兵讨伐他他马上就原形毕露了。这种人是不能高居朝堂之上他祸国殃民是迟早的事。而你也是这种人或者说是潜在的奸恶之人。这个奸恶不是针对你的人品而是针对你执掌权柄之后可能对国家造成的危害比如董卓现在的迁都之举比如赵忠张让等奸阉怂恿天子卖官购爵。
奸阉有好有坏比如曹腾吕强就为大汉做了许多好事武人、士人也有好有坏但这个好坏不能以人品来论而是以他对社稷做出的功绩来论。比如董卓他过去为大汉戍守边塞历经百战身上的伤疤都有许多是个好人但我们为什么认定他是个潜在的奸恶之人?不是因为他缺乏学识董卓不缺乏学识前太尉段颎就非常赏识他。也不是因为他的人品董卓人品不算差他对待朋友和部下都很慷慨大方为人也很讲义气入主朝堂后他大力征辟士人提拔贤才对自己的部下反倒很刻薄好一点的也就不过拜个中郎将而已。
我们之所以认定他是个奸恶之人主要是因为他身染蛮胡之习。他和胡人称兄道弟以胡骑征伐天下几十年来他和胡人朝夕相处脑子里已经没有多少礼法了。董卓心中没有礼法也就没有教化算是半个蛮胡。这种人一旦掌权他最容易受到利益驱动往往为了自己的小利而宁愿抛弃国家的大利也就是说他会祸国殃民。独揽权柄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可怕的是利用权柄危害社稷。
董卓先颁布告缗令后增赋加税其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虽然他有一部分目的是为了填补国库但这种办法却害国害民遗祸无穷。你在北疆屯田也没有钱为什么你就能屯田能安置灾民?弄到钱的办法太多了而董卓偏偏选择了急功近利害国害民的办法这恰恰证明了他贪小利而弃大利是典型的胡人习性他不是主政治国之人。
董卓是武人这是他不能主政的另外一个原因。武人以法治兵赏刑分明所以一般武人很信奉法家的学说。前有战国韩非子后有大秦李斯都是法家集大成者。讲究以法治国重刑轻礼。我大汉自孝武皇帝以来虽独尊儒术以德治国但真正说起来奉行的还是外儒内法之策。也就是说表面上看我大汉重视礼仪教化以礼说法但骨子里还是以法治天下。也就是荀子所说的隆礼重法两者并重。武人因为其特性往往会不知不觉地走上重法轻礼的路子。前“凉州三明”之所以很难进入朝堂主理国政原因就在于此士人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一个国策的微小变动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随着它的慢慢延续会逐渐改变国家的命运社稷的兴亡。
审配看看若有所悟的李弘摇头道:“大人从何而来?大漠。大人的功绩从何而来?胡骑。大人除了打仗知道独尊儒术以德治国和儒法兼融德主刑辅在国策上的具体区别吗?大人知道你在北疆实行的诸般治理之策到底是隆礼重法还是重法轻礼吗?大人知道你的屯田盐铁之策虽然暗合桓管之术得轻重之势但还缺什么吗?”
李弘茫然地摇摇头。
审配指着案卷上的书卷说道:“大人很好学才智也很高失去记忆后还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不能不说是奇迹。但你几年来忙于行军打仗你读了多少经史?又读懂了多少典籍?北疆在你的统领下能有今天的成就同样是一个惊人的奇迹但你想过没有北疆所有的治理之策有多少是你想出来的?给你筹划治理北疆的贤才良士又有几个是你看中的?”
“大人以胡人征战天下成就今天的辉煌所以你不能容于士人。大人没有卓绝的学识没有治国之才不能慧眼识才不能唯贤举才大人以法治北疆刑法峻惠推屯田而士农工商并重所以你不能容于士人。”
“大人如果入主洛阳必将步董卓后尘乱上加乱而亡我大汉者必是大人也。天下士人几年前就有预言说大人是我大汉国最大的祸患将来亡汉者必是大人今终于应验。”
李弘沉默不语。的确他自问自己没有治国之才连识才的能力都没有。北疆之所以能维持都是因为有赵岐、左彦、李玮这三代士人的努力没有他们自己早被北疆压垮了。赵岐是朝廷派来的和他一样资历的士人现在都是北疆的中流砥柱。左彦是黄巾军领和他一样的士人现在是北疆的顶梁柱。李玮是自己押来的谢明是李玮请来的唐放是并州故吏宋文是避祸的田豫是燕无畏推荐的和他们一样的年轻士人现在撑起了北疆这片巨大的天空。
自己唯一可以引以为自豪的功绩就是征服了大漠但就是这点功绩还是以祸国换来的自己就是亡国之源啊。
李弘低着头心里阵阵苦痛。
审配摊开案几上的地图继续说道:“大人既然不能力挽狂澜那就力守北疆为大汉振兴保留最后一丝元气。”
北疆贫瘠犹如无水之木仅靠施肥修剪是救不活的那这水在哪里?北疆东有冀州南有关东和洛阳西有关中和长安此三地任选其一北疆就活了。大人不要简单的以为你占据了这三地任何一处就行了。董卓就是例子。他占据了关中和关东两地洛阳和长安两城为什么他还无法支撑?
北疆要稳定需要钱粮。这钱粮从哪里来?主要是从土地上来。土地耕种要人口谷物成熟要时间所以有土地还不行还需要大量的人口和充裕的时间。这样就行了吗?当然不行中平初年的黄巾之祸现在的董卓之乱两件事都告诉我们只有持续的稳定才能有持续的钱粮。如何才能保证持续的稳定?百姓要有地种武人要去戍守边疆士人要治理州郡再加上轻赋薄徭大家齐心合力这稳定才能持续下去。只要有一个稳定的富裕的州郡为北疆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北疆就安稳无忧了。
那么现在这三个地方哪个地方最适合大人?
大人拿下关中不但可以动摇董卓的根本还可以把董卓围在洛阳但大人现在势必要和董卓翻脸而且将来大人还要背上西疆这个沉重的包袱。所以拿下关中无助于解决当前的危局和保证北疆未来的稳定。
冀州呢?大人拿下冀州将得罪天下士人要遭到讨董联军的攻击。冀州现在承担了讨董联军很大一部分粮草辎重对我们来说是万万不能丢失的。冀州如果陷入连绵战祸北疆崩溃在即。当今天子虽然已经下旨把冀州五年赋税交给北疆但现在我们已经不承认这个天子了这道圣旨自然也就没有作用了。目前对大人来说如何取得冀州士人的信任才是关键这也正是解决当前危局的关键。
至于关东和洛阳大人不能进。为什么不能进我刚才已经说了董卓就是前车之鉴。一旦进入洛阳大人就是众矢之的不要说解决当前危局了连北疆都岌岌可危。
北疆的生存至此已经面临困境如何绝处逢生?制衡在三方权势的夹缝里求生存。
当今天下有大人、董卓和士人三大权势。大人虎踞北疆董卓退守关中而士人拥有其他各处州郡。至于洛阳则谁都不让进。在天子没有确立之前在天子没有还都之前洛阳由三方权势共同看护。如此一来战火可以暂时避免生灵可以免遭涂炭大汉可以迅稳定而北疆危机也就安然度过了。
为了确保三方权势达成平衡大人必须要做到逼走董卓逼退袁绍压制皇权。这个压制皇权是重中之重。大人既不要承认当今天子也不要否认当今天子更不能让士人重立天子。皇权孱弱董卓就没有威力。士人不能重立天子士人就没有凝聚力。一段时间后董卓因为被围关中钱粮断绝山穷水尽慢慢就会崩溃而士人因为矛盾重重内乱纷起慢慢就会分裂。
三年后最多三年董卓必然败亡士人必然分裂北疆必然度过危机。而同一时间三方权势的制衡也必然崩裂。到那时大人坐拥北疆之利领十万雄兵南可以下洛阳东可以取冀州西可以夺关中然后迎天子还京都则大汉可振。
李弘闻言大喜心里非常激动“正南兄留下来你留下来帮我行不行?”
审配神情坚决地摇摇头:“不行。”
李弘喜色渐敛一脸疑惑地问道:“为什么?正南兄既然已经看透了三年后的形势为什么不留下来帮我?其实这不是帮我这是振兴大汉社稷啊。”
“我刚才已经说了你如果进洛阳必是董卓第二。”审配郑重说道“得士者兴失士者亡如果你不能得到士人的拥戴你就绝对不要进洛阳。我这么说不是为了你这条性命而是为了大汉社稷。”
李弘苦笑出声无奈、自嘲那笑声比哭还难听。
“如果你是皇甫嵩是朱俊你可以进洛阳天下士人莫不云集而来各地州郡无不献表效忠我大汉中兴指日可待。但你是豹子是骠骑大将军豹子啊。”审配也是苦笑那笑声无奈而悲凄。
“你从大漠逃回来的时候鲜卑人以两道黑木令追杀你从此你扬名北疆但同时也注定了你一生的命运。我大汉数百年来除了金日磾将军以外就算你和胡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然后你组建风云铁骑鲜卑人和乌丸人对你无比忠诚他们追随你征战天下驰骋疆场你们是生死兄弟至死不渝的生死兄弟。你在西凉肃贪你第一次开始屠杀士人你和董卓一样杀起士人来血腥残忍。你到并州招抚蚁贼安置流民屯田重开盐铁私营鼓励商贾经营以法治疆。而今年你更加变本加厉竟然领大军南下威逼天子和朝廷。你自己想想你这样的人如何能得到士人的信任和拥戴?”
“北疆都是哪些士子在帮你?赵岐仕途坎坷一辈子都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临死了竟然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他当然愿意留在北疆。蔡邕无路可走留了下来但一有机会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北疆。王剪不过是一个闭门造车胸无大志的儒士而已只有你把他当大师供着。而他父亲的《潜夫论》也只有到了北疆才成了典籍有了用武之地。许劭一个只会高谈阔论妖言惑众的平庸之才他到北疆不过是为了享受无知百姓的顶礼膜拜而已。至于李玮、谢明等人都是年轻狂妄之辈一个个自视甚高却又无处可去只好跟在你后面先混个官职等将来有了好去处他们自会纷纷离你而去。”
“除了这些士人还有谁愿意受辟于北疆?你凭什么让天下士人相信你?你凭什么让人相信你不是第二个董卓?士人在你这里永远看不到希望我也看不到。虽然帮助你可以让大汉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下来但也可以让大汉在最短的时间内毁灭这个风险太大了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我们宁愿耗费更大的力气花费更大的代价挽救大汉。大汉已经禁受不起任何摧残了。”
“那当今天下谁能挽救大汉?”李弘沉默良久小声问道。
“袁绍。”
“还有呢?”
“只有袁绍。”
第一卷立马横枪篇第十二章日蚀苍黄第十九节
李弘忽然笑了起来“本初兄文武兼备海内知名假以时日的确能力挽狂澜。”
话说到这里李弘已经明白审配的意思了。说来说去审配希望李弘正视现实支持袁绍联手攻击董卓迅平定当前的危机。将来士人辅佐新天子主掌朝堂而自己则率军戍守边疆大家齐心协力努力重振社稷。
“我如果公开支持袁绍董卓势必要毁掉洛阳所以眼前解决危局的唯一途径还是三方制衡。”李弘指着案几上的地图说道“假如天下形势如你所料三年后制衡已经无法维持那么三年后的事又将如何解决?”
审配眼里露出一丝遗憾之色他无奈地说道:“大人还是不愿南下?此时大人若急南下尽起河内十万屯田兵威胁洛阳一定可以阻止董卓迁都逼走董卓。”
李弘摇摇头非常坚决地说道:“没有把握的事我绝对不做。洛阳的安危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存亡这件事既没有‘假如’也没有‘一定’。如果董卓愤怒之下一把火把洛阳烧了我们就是大汉的罪人了。”
审配非常理解地点头说道:“只有疯子才会做出迁都的事而董卓偏偏就是这个疯子。大人如此慎重也是对的。”
至于三年后的事大人其实已经知道怎么做了只是心中尚存几个疑虑而已我就一把说了吧。一是天子的问题。大人既然不愿意支持袁绍那就只有信守对先帝的承诺继续扶持当今天子但大人为了维持制衡在未来的日子里要极度压制皇权你说天子对大人会是个什么态度?在天子的眼里大人和董卓是一样的人大人拥兵自重恣行骄纵为所欲为他从此不会再信任你。其二就是洛阳的问题。制衡一旦被破坏洛阳就成了一块肥肉。谁能率先占据洛阳谁就能取得控制天下的先机。而大人你我刚才已经说了大人如果没有得到士人的拥戴千万不要进洛阳以免陷入征战的深渊自取灭亡。第三就是北疆何去何从?是继续行割据之事偏安一隅还是主动出击图谋振兴大业?
“大人如果忠诚于大汉有雄心挽狂澜于即倒重振大汉天威那大人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审配笑道“大人已经创造了许多奇迹为什么不能继续延续自己的奇迹?大人许多地方和董卓非常相似但大人和董卓有个区别最大的地方。而这也是你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你的年轻。年轻就是希望只要有希望大人就应该付出辛勤的努力有努力就会有回报。”
李弘躬身受教。
“正南兄刚才说北疆的屯田之策尚有很大缺陷能教教我吗?”
“敢不从命。”审配笑道“只是这事一旦说起来牵扯的东西太多要耽误大人休息。”
“今晚不睡了。”李弘笑道“我专心聆听正南兄的教诲。”
第二天审配和陈琳告辞离去李弘一直送出十里之外。
也就在这一天皇甫郦和梁衍冒着风雪日夜兼程赶到了行辕。
皇甫嵩的书信很长但言辞之中无不处处露出其对大汉的忠诚和一颗拳拳报国之心。皇甫嵩严厉谴责了州郡起兵一事但他无奈地说道我大汉百多年来皇统屡绝外戚和奸阉轮流把持权柄致使皇权日渐衰微终于酿成了今日之祸。今日之祸是必然迟早都要生。大汉没有强势皇权无法威临天下必然会有人生出窃国之心前有张角后有张纯居心叵测者越来越多。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大汉的士人竟然会在国家最为危难之际突然背叛社稷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