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节-第二十五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一节-第二十五节 (第3/3页)

跟我打了很多年的仗我不能亏待他们我要给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还有木桃、木李和一些归属我们的鲜卑将领这些人也要赏也要封他们一个部落小王。封他们为部落小王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立有战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事可以影响东中西三个鲜卑部的诸部领。我要让他们知道投降或者归属我大汉国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

    田畴担忧地问道:“大人想过没有这些大王、小王虽然可以帮助我们迅稳定疆域但将来呢?将来大漠里部族林立纷争不休也许会酿成大祸。”

    “子泰啊现在的问题是我要守住大漠南部为北疆百姓的生存建下一道牢固的屏障为大汉国的复苏争取更多的时间。”李弘苦笑道“我能有多大本事?你们又能预测到多少年后的事?我们还是先就目前的条件解决眼前的问题将来的事等北疆彻底稳定了再说吧。只要大汉国强盛了大漠里我们就是霸主所有的部落王都会臣服于我大汉成为我大汉忠实的臣民。”

    田畴沉默不语。他想再进言几句想劝劝李弘看得长远一点做得完美一点但他又觉得李弘是对的他无力反驳。李弘不是第一个率领大军打进大漠的人也不是第一个打败大漠胡族的人但他却是第一个试图永久占据大漠的人。这件事没有那个先辈能够完成李弘没有可以借鉴的人和事所以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这个世上没有谁的智慧能够看到和预测将来的事如果有这个世上就没有战火和杀戮了。

    田豫抱着几捆竹简走进了大帐。

    筹建汉北郡的事已经接近了尾声田豫现在最着急的是缺乏人手。李弘为此紧急派人南下晋阳要求赵岐和蔡邕立即从晋阳大学堂里征募几十名诸生到汉北郡府任职。田豫向李弘简要禀报了一下筹建府衙的事然后说了一下分封诸部落领地的具体设想。田豫说乌丸人和匈奴人久居大汉边郡让他们全部迁出边郡显然会遭到一部分胡人的强烈反对和抵触所以还是留一部分胡人在边郡为好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李弘同意了他的建议。

    田豫接着说到了边郡各部族北迁大漠的事。

    张燕攻下弹汗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通知舞叶部落的射墨赐、白鹿部落的席破风还有白山乌丸大帅度连牧各自带领部落铁骑北上驻防。五原郡的匈奴诸部现在都是左贤王刘豹的族众。李弘到达金雪原之后立即命令刘豹的弟弟刘鹰带领部分族众进驻了受降城。

    田豫说楼麓、射墨赐、席破风、冉冉和刘豹的族众在接到大人的北迁命令后会在近期内6续北上。至于先零羌估计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北迁边郡二十多万各族胡人全部迁进大漠大概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在冬天来临之前可以基本完成。因为边郡里人口最多的就是匈奴人刘豹的族众有十几万。所以只要匈奴人迁移完毕这北迁的事其实也就差不多了。

    田豫还担心湟中羌的事。李弘说湟中羌本来就不是大漠里的胡族他们远在西凉的金城郡距离大漠两千多里怎么可能会离乡背井迁移到陌生的大漠?现在金城郡给韩遂的叛军占据了聂啸和他的手下无法回家只能待在大漠里算是第一批迁移到大漠的湟中羌人。等分配战利品的时候多分一点各族女人给他们让他们在大漠里繁衍后代。等将来西凉的叛乱平定了再让聂啸他们把家人接到大漠来。

    “按照大人的命令弹汗山所属诸部落已经集中到弹汗山一带北部鲜卑所属诸部落也将在几天后全部集中到吹寒原、金雪原和受降城三地。”田豫说道“大人急于把这些鲜卑集中到一处除了以后方便把这些鲜卑人分配给各部落大小王外是不是还有坚壁清野的意思?”

    李弘笑道:“国让你看出来了?”

    “中部和东部鲜卑距离朝天原有千里之遥牲畜和武器很难迅而安全地送到朝天原。因此魁头、慕容风和弥加的数万大军只能靠西部鲜卑输送军需但仅靠一个西部鲜卑根本无力支撑数万大军几个月的消耗。所以他们要想把这仗持续打下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到汉北郡来抢。”田豫叹道“大人先是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势横扫北部鲜卑和弹汗山接着又坚壁清野北迁胡族始终牢牢掌握着大漠之战的主动让鲜卑人步步受制穷于应付。”

    “鲜卑人要是不打直接退守东中西三部那么等到胡族北迁完毕大漠南部的疆域就彻底丢了他们以后不但不能称霸大漠就连鲜卑国也会四分五裂。他们要是打吧实力不够不能一战而定。如果这一仗拖到雪季来临我们就算在大漠站稳脚跟了而他们却要饿死了。”田豫笑道“依我看这次慕容风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无力回天他总不能让鲜卑铁骑饿着肚子打仗吧。”

    李弘笑道:“国让你既然能看出大漠的形势魁头和慕容风也会看出来那你说说魁头和慕容风将如何应对?”

    田豫稍稍皱眉略加思索随即回道:“魁头和慕容风只有三条路一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集结所有的鲜卑铁骑向我们起反攻这个成功的可能太小而且正中我们的下怀他们不会干的。二是退守死守东中西三部鲜卑但这样一来他们就丢失了大漠南部疆域迟早都要被我们逐步蚕食。第三嘛当然是大人心里最盼望的一件事了。”

    李弘微仰身躯摸摸脸上的黑须眼含忧色。

    “魁头失去了弹汗山就失去了一切鲜卑国失去了弹汗山王庭也就不再成为鲜卑国所以魁头和慕容风务必要击败我们。”田豫看看李弘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如果想得偿所愿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彻底击败慕容风让鲜卑人从此失去称雄大漠之心。”

    李弘苦涩一笑轻轻说道:“难道我非要击败大帅才能得偿所愿吗?”

    “大人慕容风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他是鲜卑人心里的不败战神是鲜卑人的希望所在他即使不想打也得打。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选择的权力他只能誓死血战。”

    李弘望着案几上的地图垂不语。

    “大人你要下决心打否则大汉国雄霸大漠的机会也许就此失去。”

    第一卷立马横枪篇第十一章鹿死谁手第二十五节

    八百里快骑把李玮的急书送到了金雪原车骑大将军府行辕。

    李玮在书中详细叙说了洛阳生的事李玮说洛阳的稳定关系到远征的胜败和北疆的安危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以最快的度帮助董卓稳定了洛阳局势。目前皇统已经更迭新帝已经登基洛阳形势正在太傅袁隗大人和司空董卓大人的努力下逐步得到改善远征大军粮草辎重的供应可以得到确实的保证。

    李玮在书中仔细分析了洛阳局势的将来展他认为洛阳政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有很大的变数极有可能再次爆危机。

    李玮说废黜少帝逼迫何太后还政于朝是最快最简捷最有效的解决洛阳危机的办法但当时董卓在迅控制了北军后因为顾及袁隗和朝中大臣们的反对担心自己遭到天下人的唾弃所以迟迟不敢下定决心。直到得到了袁隗的默许和车骑大将军的支持后他才下了狠心。然而在新帝登基的第二天洛阳的大臣就开始了大逃亡这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士人们既然已经纵容和帮助董卓废黜了少帝为什么又突然出尔反尔逃离洛阳?新帝登基的第二天洛阳数十名大臣和名士大儒就在一日之间消失了这难道可以简单地用良心不安来解释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士人逃离洛阳之举肯定早有预谋但袁隗和士人们想干什么?

    董卓因为忙于整顿十万北军再加上他不懂朝政所以他暂时没有干涉太傅大人处理国事。太傅袁隗就利用这个机会一日之间外放大臣十几人同意了数十名大臣的辞呈这件事立即引起了董卓的注意并激怒了董卓。回到家乡的名士大儒如果口诛笔伐外放重吏如果拥兵自重董卓立即就成了天下罪人他要承担废黜少帝的所有罪责随后他势必要遭到各地州郡的联手攻击。

    北军刚刚合并整顿军心不稳人心惶惶董卓在这种情况下不敢和士人公开闹翻所以他立即假天子诏先赐死何太后后剖棺戮何苗尸接着又把何苗的母亲舞阳君杀了做花肥其残暴行径令人指。董卓就是想利用这种残暴告诉那些蠢蠢欲动图谋不轨的士人如果把他逼急了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他甚至可以和大汉社稷同归于尽。我闻讯之后匆忙赶去阻止已经迟了只能把弘农王救出来囚禁了事。我现董卓的失控和李儒的推波助澜有莫大的关系为了救下弘农王我和李儒生了激烈争执。这个人对董卓的影响非常大但他心怀叵测眼晴里充满了仇恨是个非常危险的人物。我打算有机会把他清理了免得将来祸害无穷。

    废黜不是董卓一人的事他得到了太傅大人和车骑大将军的支持。正是因为有朝中大臣和我们的帮助废黜之事才进行的非常顺利没有任何血腥残杀。但太傅大人和士人们显然不想背负这个罪名。他们想把这个罪名全部落到董卓头上。大人现在实力强悍权势倾天士人们不敢激怒你只好把这个罪名留给董卓了。他们激怒董卓的目的就是想让他杀死何太后和弘农王让本来是一场朝野上下为了稳定大汉社稷的废黜变成董卓一人的废黜而且还是一场血腥的废黜。

    士人们现在可以置身于洛阳政变之外了所有的罪孽都是董卓一个人的士人们的所作所为也都是因为受到了董卓的胁迫。董卓从一个挽救洛阳危乱的功臣变成了危害社稷的乱臣太傅大人和朝中的大臣们则从危害社稷的乱臣变成了拯救社稷的功臣。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董卓屈服要么大家平分权柄相安无事要么外兵四起攻伐董卓。大汉社稷的安危在董卓和士人们的眼里已经变成了他们争夺国家权柄的锋利武器。

    董卓虽然以最快的度抢在太傅袁隗之前掌控了北军但他随即就把可以独掌权柄的优势尽数丧失了。太傅大人和士人们步步设计依旧牢牢地控制着洛阳局势。现在董卓如果想继续倚仗手中的重兵独掌权柄为所欲为他就要面对天下人的唾弃和随之而来的讨伐他将变成千古罪人最后一无所有。所以他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和士人妥协双方各执权柄继续维持洛阳稳定的局面。

    董卓当然不愿意白白放弃到手的权柄他找到了我希望得到车骑大将军的帮助以武人治天下。他说他宁愿和车骑大将军平分权柄也不愿意受制于士人。我拒绝了董卓的提议不是因为他杀了何太后囚禁了弘农王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而是因为我们需要洛阳的权势平衡。董卓如果独掌权柄以他手上的重兵和部分士人的帮助以后必将成为掣肘和威胁我们的最大敌人这对北疆来说太危险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董卓我们迫切需要洛阳权柄的制衡需要董卓和士人之间的对抗。

    太傅大人也找到我希望车骑大将军能为国家社稷着想能遵从先帝的遗诏能忠诚于当今天子。我满口应承答应他暂时驻兵函谷关屯重兵于风陵和茅津渡口等洛阳大局已定我再相机撤出函谷关。太傅大人说皇甫嵩已经兵临潼关再加上车骑大将军的河东屯田兵足够威胁董卓了。

    董卓迫于形势只好和士人妥协和太傅大人共掌权柄。董卓不再坚持要求重新调整外放京官同时他在周毖、许靖等人的帮助下开始征辟名士。董卓的手下都是武人甚至相当一部分还是胡族将领这些人冲锋陷阵可以治国就不行了。董卓要想在洛阳立足要想执掌权柄他就必须要得到士人的帮助。此次受到征辟的名士非常多像郑玄、荀爽、申屠璠、王谦、陈纪、韩融、郑泰、何颙等人都名列其中。这些人里有一部分是各地的名士有一部分是大将军何进的从事掾史还有一部分是朝中大臣。象何颙、郑泰等人他们逃离洛阳的目的已经达到只要有太傅大人的默许再回来任职帮助董卓处理国事也未尝不可。不管怎么说重振大汉还是每个士人最迫切的愿望。

    李玮说我注意到三件事。一是外任的京官都是袁府的门生故吏多集中在司隶、冀州、兖州、豫州和南阳郡一带。太傅袁隗这种安排明显就有膨胀自己权势的意图。将来士人们如果把董卓逼离了洛阳掌控洛阳的是不是就是袁阀呢?

    二是今日的董卓就象昨日的何进。因为自身的身份局限无法得到士人的认同和诚心帮助结果一旦执掌国家权柄的时候他们就陷入了不得不依靠士人而又不得不和士人针锋相对的矛盾里。洛阳大乱何进和奸阉惧亡大汉皇统更替士人在这中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是他们在一直操控着洛阳的局势和大汉国的命运。那么由何进的事来推断今日洛阳士人的逃离和董卓的妥协是不是预示着下一次洛阳的大乱呢?

    第三件事就是大人的权势已经成为决定大汉国命运的巨大力量这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洛阳动乱就是一个例证。现在大汉国有大人、董卓和以袁隗为的士人三大权势。董卓刚刚崛起于洛阳没有根基再加上有士人的掣肘不足为虑真正能和大人相抗衡的是士人所以大人是不是应该重新考虑北疆的未来和大汉社稷的安危?

    李玮在书中还对汉北郡的事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反对把胡族全部列入汉籍。原汉军中的许多胡族将领这次都要被封部落小王这些人为大汉国建下了赫赫功勋他们和他们的族人当然可以成为大汉子民。但原鲜卑国的部落不行匈奴人不行尤其是匈奴人饱受我大汉皇恩竟然还屡屡谋反。这种胡人目前还不能列入汉籍享受和大汉子民一样的待遇。至于在汉北郡划分郡县的事李玮不同意。李玮认为胡人是游牧民族有自己的生活习俗强行划分郡县居住必定会引起胡人的不满和抵制所以汉北郡的治理还是等九大部落王各归领地后协商解决。对于在汉北郡和边郡之间建立大市的事李玮非常赞同他建议李弘可以建立一个都尉府专门负责此事。李玮说早期和我们交往密切的商贾都已经得到我的通告他们将在近期内6续派人北上边郡建市互贸。

    李玮在书中特意提到了卢植的事。满朝文武上百大臣只有卢植一人在嘉德殿上提出了反对废黜之议此事非常古怪。作为尚书令的卢植天天都和太傅大人议事洛阳的事他肯定有份参予那他为什么突然和袁隗决裂?为什么要匆忙出京?为什么要先到晋阳?李玮说我怀疑他是袁隗故意遣送出京以便将来洛阳有变高举征伐大旗的人。

    李玮在书信中最后说道前期太后重召奸阉入宫的事我没有禀报大人主要是考虑到远征大战刚刚开始实在不宜动摇军心。只是我没想到洛阳局势随着奸阉入宫竟然急剧恶化短短数天之后便生惊天巨变差点给远征造成了灭顶之灾这个不可饶恕的罪责请大人予以责罚。

    李弘看完书信后急召鲜于辅、玉石、杨凤、田豫、田畴议事。众人都被洛阳的事所震骇鲜于辅不禁惊叹出声:“大人幸好把仲渊留在河东否则我们现在非常危险了。”

    李弘说北疆以外的事我们不要管了知道就行。仲渊如果不能应付自然会提前向我们出警告。现在最重要的是迅稳定汉北郡北迁胡族以免洛阳再乱让我们尾不能兼顾。打仗的事暂时交给徐荣负责我们全力以赴争取在冬天来临之前站稳脚跟。

    过了几天舞叶部落的人把骞曼送到了金雪原鲜卑王庭重立鲜卑国向大汉国递交降书。已经是拓跋族领的大帅拓跋韬随即向北部鲜卑诸部和弹汗山送出了王庭投降大汉国的消息。

    这期间朝廷的圣旨连续送达金雪原。有新帝登基的诏书有新帝安抚犒劳远征将士的诏书有同意李弘所奏建立汉北郡的诏书有同意李弘北迁胡族的诏书有赐封诸部落大王和小王的诏书。诸部落大小王的印绶和赏赐一应俱全。

    九月中朝天原。

    东部鲜卑大人弥加带着一万铁骑和大量的牲畜武器终于到了朝天原。

    面对徐荣的八万大军慕容风一筹莫展。即使弥加来了诸部铁骑加在一起也不过只有四万五千骑根本就不是汉军的对手。

    “西部鲜卑的人为什么还没有来?”弥加愤怒地问道“我姗姗来迟是因为我路途遥远还要带这么多牲畜武器但西部鲜卑距离朝天原只有几百里他们就是爬也爬来了。”

    魁头冷哼一声。熊霸小声解释道:“我们得到消息宴荔游在连岗山被徐荣一口吞了一万大军全部葬送在连岗山了他只带了一百多骑逃了出来。”

    “律日推演呢?拓跋锋呢?

    “徐荣赶过驼峰沙漠第一个杀的就是他。”熊霸悲叹道“律日推演已经死了一个多月狂沙部落早就消失了。拓跋锋在长云山全军覆没拓跋族也没了。”

    “怎么会这样?”弥加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说道“虽然我们这两年连遭败绩但还不至于这么不堪一击吧?这里是大漠是我们的地方汉军哪有这么强的实力?”

    “豹子的铁骑都是胡族勇士其中鲜卑人就有两万多他们熟悉大漠的地形攻击的时间非常突然攻击度更是极快。北部鲜卑和弹汗山实力微弱无力应战这仗怎么打都是输。”邪归逆咬牙说道“我们如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集结兵力反攻还有可能击败他们但现在你看我们集结了多少人马?落置鞬落罗那个老混蛋距离我们只有几百里竟然迟迟不来集结也不给我们输送食物看样子他是打算投降汉人了。”

    “他什么时候到?大帅有没有派人去催?”

    “他不来了。”步度更说道“我已经到燕然山去过了。落置鞬落罗说他只有两万人他不想和汉军正面对阵。其实他是想保存实力而已。”

    大帐内陷入沉寂。

    过了很长时间魁头站起来说道:“我亲自到燕然山去一趟。他不来可以但他要给我们提供食物否则我们很难支撑下去了。”

    “不。”慕容风挥手说道“我们和大王一起去。”

    “放弃朝天原?”魁头吃惊地问道。

    “对放弃朝天原。”慕容风说道“汉人这次攻击度太快北部鲜卑和弹汗山的族众都没有撤出来大军严重缺乏食物我们只有继续后撤撤到燕然山和狼居胥山一带。”

    “直接撤到狼居胥?”熊霸目瞪口呆地望着慕容风有点不敢相信。

    “我们先到燕然山不论汉军是否追击一个月后我们到狼居胥去。”慕容风面无表情地说道“西部鲜卑没有那么多的牲畜可以持续供应几万大军的所需所以我们要立即派人回去让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把牲畜直接送到狼居胥山。”

    “大帅我们不守朝天原了?”邪归逆绝望地问道“大帅你不要弹汗山了?不要鲜卑国了?”

    慕容风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我们先机尽失处处被动除了撤退保存实力徐图他策以外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现在我们兵力不足食物短缺就是想打也有心无力啊。”

    “大帅兵力不足我们可以再去催请落置鞬落罗食物不足我们可以再去抢但这朝天原是万万不能放弃啊。”魁头哀求道“现在才九月距离十一月还有将近两个月。如果现在就放弃朝天原汉人下个月就可以打到狼居胥了。大帅难道你要我们败进丁零避祸北海吗?”

    慕容风神色凝重地点点头。

    “汉人以十几万大军远征大漠粮草辎重的供应非常庞大以他们目前的国力根本做不到。”慕容风说道“你看他们现在把北部鲜卑和弹汗山的所有族众和牲畜全部集中到弹汗山、吹寒原、金雪原和受降城四个地方其目的是什么?除了不让我们抢掠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要吃。你再看现在朝天原上的八万汉军有五万是铁骑而汉军的步卒主力全部滞留在金雪原和吹寒原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们走不快而是因为粮草已经无法供应了。”

    “既然如此大帅为何还要放弃朝天原?”魁头问道。

    “汉军如果不能彻底击败我们他就无法称雄大漠无法覆灭鲜卑国所以他只能跟在我们后面穷追不舍。”慕容风看看众人问道“八万大军随后追击要消耗汉军多少粮草?退一步说汉军即使以五万铁骑起追击他的粮草消耗也非常惊人。”

    “只要我们退得快汉军必然就追得快这样等我们退到北海汉军就没有吃的了。”慕容风说道“只要我们不再坚守朝天原我们就掌握了战场上的先机汉军也就陷入了被动。北海的冬天比这里来得更早更快汉人想不死都难。”

    “大帅十二年前我们就是这样击败汉军的豹子有前车之鉴未必会中计。”弥加小声说道“汉人历次征伐大漠不一定都以打到狼居胥为胜利的终点他们一般以冬天来临为终点。所以我觉得只要我们守到冬天豹子没有粮草了他自然会撤兵回国。”

    “如果任由汉军把我们二十多万族人和几百万牲畜掳掠回国鲜卑国就完了。”慕容风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务必要击败汉军夺回被他们抢去的一切。”

    鲜卑人撤离了朝天原。

    徐荣迅把这个消息禀报了李弘。李弘召集鲜于辅等人商议了很长时间决定暂时不要追击。目前洛阳情况不稳汉北郡错综复杂还是再看看为好。李弘急书徐荣留三万铁骑驻守朝天原其余人马立即返回吹寒原和金雪原。

    ****

    九月中洛阳。

    董卓对留在洛阳的士族大臣和一帮名士大儒予以重用他和太傅袁隗多番商议连续拜迁和征辟了七十多名官僚士人。董卓为了取信于太傅袁隗和朝中的大臣们没有大量拜迁自己的亲族和部下。他仅仅把西凉军中的董越、牛辅、胡轸、李肃、鲍鸿、北军屯骑校尉段煨等六人拜为中郎将河内都尉吕布被拜骑都尉曹操被拜骁骑校尉其他许多西凉将领均没有得到升迁只是重赏了事。

    董卓为了拿到被尚书台控制的兵事大权要求任职太尉但现在太尉是刘虞而没有任何理由就罢免刘虞很可能遭到袁隗和大臣们的反对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董卓为了这个太尉的职位颇费了一番心思。他和李儒商量了一下决定上奏天子改任刘虞为大司马。

    (大司马过去掌兵事大权其实就是现在的太尉。本朝武皇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哀皇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并称三公。到了光武皇帝时大司空、大司徒去“大”字改大司马为太尉此三公之职一直延用至今不曾改变。)此时拜刘虞为大司马根本就是胡扯毫无依据。难道本朝还要出现四位三公重臣?刘虞算什么?他还是不是三公?董卓的提议让太傅袁隗哭笑不得。

    九月乙酉日(十二日)司空董卓和太傅袁隗向天子上奏提议任命原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而司空董卓改任太尉兼前将军并加赐节钺和虎贲卫士进封为郿侯。不久天子又依两人的奏请拜太仆杨彪为司空拜豫州牧黄琬为司徒。至此三公再现朝堂。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