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解 (第3/3页)
然后就又是吵吵吵……
对陈海平那套有关当皇帝是给儿孙造孽的理论,懿安皇后是深以为然的,她在这方面有深刻的体会,皇家确实不是人过的日子。
何况,皇权衰落,这已是大势所趋,即便她统一天下,这种趋势也是改变不了了,其间或许会有反复,但这个总的趋势只能是越来越明显,这已无可怀疑。
所以,跟北方和解,对皇室是很有利的。
一旦和解,从此,皇室既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远离权力斗争,又可以受国家奉养,或许,还可能永远地免除国破家亡的厄运。
但,就这么输给陈海平,这心又实在是不甘!
想到陈海平,懿安皇后心头就是一阵燥热。
从北京回来之后,懿安皇后对其他的女人就索然无味了,这也包括周皇后在内。似乎,只有在陈海平的女人身上,她才会有那种要死了似的漏*点。
懿安皇后正浑身燥热,心里烦躁不安的时候,章程来报,说是孙承宗到了。
湖广离南京最近,孙承宗自然要比别人先到。
懿安皇后吩咐了一声:“传孙老大人入宫。”
不一会儿,孙承宗稳步走进了慈宁宫。
孙承宗已经年过八旬,但身体依旧是那么硬朗,走路不摇不晃,稳如泰山,双目如电,声音也依旧铿锵有力。
这样的老人,谁看了都喜欢。
见礼已毕,懿安皇后请孙承宗落座,然后歉意地道:“老大人一路鞍马劳顿,哀家却立刻就把您请进宫来,实在是有些对不住老大人。”
孙承宗道:“皇后您客套了,就是您不召见老臣,老臣也要入宫见驾的。”
沉吟了一下,懿安皇后问道:“老大人,这件事儿您是怎么看的?”
连同圣旨,陈海平的和解书也一并送了过去。
孙承宗严肃地道:“皇后,一旦开战,江北必败无疑。”
眉头微皱,懿安皇后问道:“老大人,不知您为什么说必败无疑?”
“皇后,老臣听闻北方建造那个铁路之后,就派人去看过。”顿了顿,孙承宗继续道:“皇后,老臣以为,这个铁路已经完全颠覆了过往对战争的看法。”
这个懿安皇后还真不懂,就立刻问道:“老大人,您详细给哀家说说,它是怎么颠覆了过往的战争?”
孙承宗道:“皇后,据老臣研判,在平原地带,那个铁路要是简便些,是可以随时修建的,而且极为快。那这样一来,不论是兵员,还是物资,千里之地,转瞬即到。”
懿安皇后不太懂军事,但听孙承宗这么一说,她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孙承宗说在江北开战,他们必败无疑。
要想在江北之战中取得胜利,光靠洪承畴显然不可能,所以就要把孙承宗、秦良玉、卢象升的军队都调到江北去,但这样一来,先别说真的打起来会怎样,要是陈海平按兵不动,那靠也能把他们靠趴下。
粮饷转运,这历来都是行军打仗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但因为有了铁路,那这个问题相对于他们而言,陈海平就不存在了。
仅此一点,他们就已经败了。要想改变,除非主动进攻,战决,但这可能吗?
默然半晌,懿安皇后问道:“老大人,那江南呢?”
孙承宗道:“皇后,江南暂时可保无虞。”
懿安皇后没说话,看着孙承宗,孙承宗继续道:“老臣以为,只要皇后您在,陈海平是越不过长江的,但是陈海平越不过长江,他就必定在别的地方打主意。”
“别的地方?”懿安皇后问了一句,然后立刻道:“是海上。”
“对。”孙承宗道:“皇后,老臣详细了解过那次海战,老臣现在担心我们的舰队已经不是陈海平的对手了。”
这是很有可能的,这个王八蛋,不仅仅是小吃、戏曲和铁匠,其他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更不知被这个王八蛋偷偷弄走了多少!
现在看来,这些人很可能就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
孙承宗又道:“皇后,一旦我们的舰队被击溃,那不仅我们的外洋贸易被断绝,而且沿海的防线必将得无限制地延长。”
处处防,必然是处处漏的局面,这个懿安皇后很明白。最终,懿安皇后没再问孙承宗对和解的看法。
懿安皇后明白,孙承宗是赞成和解的,但只要她不同意,孙承宗也是会跟着她走到底的。
这是君臣之间难以言说的信任。
孙承宗走了,懿安皇后默默在院中伫立。忽然,懿安皇后一抬头,见周皇后面如寒霜地站在廊檐下。
看见周皇后脸如寒霜,懿安皇后无奈地叹了口气。
女人在床第之间最是敏感,自己的变化太明显了,自然瞒不过周皇后。周皇后有一天把章程堵住了,章程虽然不会说什么,但周皇后起疑心也是必然的。
现在的周皇后,就是一个让幽怨之水泡透了的女人。
唉,真是麻烦!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