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解 (第2/3页)

才有机会,而且是大把大把的机会。

    实际上,对于这份《告天下和解疏》,申万雨和秦刚也都是不赞成的,他们的想法和那些商人大同小异。只不过,他们反对的不是那么激烈。因为他们已经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不那么急了。

    那些反对最激烈的商人之所以反对的这么激烈,正是因为有申万雨和秦刚这些前辈作榜样,他们也非常非常地想跟着学,所以才会反对的这么激烈。

    还有一点,申万雨和秦刚也跟这些人不同。

    申万雨和秦刚之所以反对,是在坚信他们绝对有能力以武力统一天下的基础上反对的,但那些人,他们自然也相信,只是赌徒的心理更重些。

    这里的商人并不都是北直隶、山西和山东的,还有很多辽东、辽西、江南以及蒙古等地的商人在,他们是和解的坚决拥护者。

    他们拥护,一句话,还是利益使然。

    战端一起,必然商路断绝,他们的利益自然大大受损,但这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他们也相信,陈海平真有武力统一天下的实力。

    吵吵吵,根本就没人理会申万雨和秦刚。他们到了会长室,现不仅会长王元程在,副会长**海也在。

    现在,王元程和江海岳两家已是儿女亲家,关系自然会亲厚许多。

    “申东家、秦东家,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见申万雨和秦刚进来,王元程起身相迎,招呼道。

    “老东家,我们刚到家,一听到信儿,这不立刻就来了。”申万雨道。

    王元程笑了笑。

    落座之后,秦刚道:“老东家,您不嫌这里吵吗?”

    “不嫌,怎么会嫌?我要是想清静了,就回南海子;要是呆闷了,就来这儿。”王元程笑眯眯地道。

    沉吟了一下,申万雨问道:“老东家,您是怎么看的?”

    看着申万雨和秦刚。王元程意味深长地道:“申东家,我怎么看重要吗?”

    王元程这一句话,申万雨和秦刚听了后心里都是一惊,立刻意识到,包括他们自己,都让陈海平给惯坏了。

    是啊,反对这件事的又何止是商人?陈海平麾下的那些嫡系,反对这件事的一定也不在少数。

    但,这又能如何?

    陈海平给了他们极高的地位,他们不怕官了,他们的实力极其强大。

    但,这又如何?

    他们可有一丝一毫左右局势的力量吗?没有,绝对没有,陈海平能把他们提起来,更有能力把他们打下去。

    不管陈海平的那些嫡系有多少人反对,但都绝无可能聚集起可以牵制陈海平的力量。

    以陈海平的威势,又行此利国利民的千秋大计,这决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挠的,他们的反对,纯粹是春秋大梦。

    而后,申万雨说起了劳资矛盾的事儿,王元程听后,想了想,道:“等着吧。”

    -----

    北京的商人吵翻了天,南京更是把天给吵破了。

    一个月前,鹿继善到了南京,呈给了懿安皇后陈海平的亲笔信函和具体的和解计划。

    在大殿上,懿安皇后把陈海平的和解计划当众宣读之后,一开始是一面倒的声音,就是坚决反对,誓死反对,但不久之后,赞成的声音就出来了,而且同样激烈无比。

    坚决反对、誓死反对的人,老中青三代都有,老年激进派以刘宗周为,中年激进派以阎而梅、万寿祺为主,青年激进派以归庄为主。

    越老越激进,这种人刘宗周是代表。大殿上,刘宗周涕泪横流,反对到底。

    一开始之所以只有反对的声音,那是因为要是出面赞成,不就等于支持把皇帝变成傀儡吗?

    所以,一开始,赞成的声音出不来;但是,这件事又实在太过重大,不出头也不行。

    实际上,赞成和解的要占绝大多数。在这点上,朝堂和民间一样。

    对战争的前景,没有人可以乐观以待,所以,和解对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损失是最小的。

    最开始跳出来赞成和解的都是江北的官员,因为一旦开战,江北当其冲,先不要说打胜打败,就是作为战场,他们的损失就小不了。

    何况,这些家在江北的人要比江南的官儿更清楚,仗一旦打起来,他们可以肯定,至少在江北,绝对是败多胜少,而一旦失败,他们的房屋田产就将永远跟他们说再见了。

    所以,不跳出来说话是绝对不行的。就是再难,也得说。

    任何事都一样,只要有人带头就好,这些江北的官儿一跳出来,其他人就也有不少官儿站出来附和的。

    不管两派人争论的如何激烈,懿安皇后都没有表态,最后她只是传旨,命湖广总督孙承宗、四川总督秦良玉、两广总督卢象升、河南陕西两道总督洪承畴、镇海大将军郑芝龙来京觐见。

    -----

    懿安皇后的心情很是烦躁。

    在朝堂上不管研议什么事儿,最后总能转到跟北方和解这件事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