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三章 惑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三章 惑解 (第2/3页)

又道:“李先生,我们想把香君带回去抚养,你看可好?”

    听陈海平这么一说,李贞丽心中大为不舍,但又根本不可能拒绝。香君跟着自己,再好,也是地位低下的女子。但跟了陈海平夫妇,那香君的地位就彻底变了。

    一咬牙,李贞丽道:“一切都由大人安排。”

    点了点头,陈海平道:“李先生,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既然香君被陈海平收为义女,那这个媚香楼显然就不能开下去了。心头黯然,李贞丽垂道:“妾身一切都听大人的安排。”

    “嗯……”想了想,陈海平道:“如果你离不开这种生活,可以一切照旧。要是不想干了,不知你想做些什么?”

    不做这个,我还能做些什么?李贞丽神色茫然地看着陈海平。

    微微叹了口气,陈海平道:“要是不想做了,你要是愿意,可以去太学教书,也可以去政府部门做事儿,还可以进报社,总之,能做的事儿多了。”

    李贞丽晕了,但很快就清醒过来。对啊,陈海平是谁啊,她干什么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如果可能,谁愿意一辈子都混迹于青楼?李贞丽也是孤儿,没有一个亲人,又没有遇到一个可心的男人。就是遇到了,也是给人做妾,一辈子让人瞧不起,受尽委屈,倒不如自己一个人逍遥自在。

    可是,繁华过后的落寞、凄苦,又有谁知?

    李贞丽眼中尽是茫然凄苦之色,而且看上去李香君对李贞丽的感情也是极深。想了想,陈海平又道:“李先生,这个先不谈。要是你愿意,你可以和香君一起搬到我那儿去住。”

    李贞丽彻底晕菜。

    -----

    时光倥偬,转眼间就到了一八五六年的初秋,十年之约已经过去了一半。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江南的一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郑芝龙果然不负所望。已经控制了所有的外洋贸易,现在他们的商船也可以直达西夷之地,而且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和波斯等国贸易。

    这么做的利润是惊人的,远远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因为这些源源不断而来的白银和黄金,懿安皇后对国家的掌控达到了极其惊人的程度。

    现在,懿安皇后已经可以直接控制江苏、安徽等地的广大农村地区,破除了吏有封建这个最大的弊端渊薮。

    但是,在解决老问题的同时,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慈宁宫里,凝望着渐渐落下的夕阳,懿安皇后凝神沉思。现在,她终于明白,陈海平当初为什么要签订那个贸易协定了。

    那曾是心中一个怎么也想不明白的疑团,现在,终于解开了。

    如今,极为罕见地,不仅朝堂里吵翻了天,就是民间同样也吵翻了天。

    争吵的问题只有一个,一派认为一定要把那个贸易协定给废了,而另一派则坚决反对。

    要把贸易协定废了的,主要是和棉布有关的行业,而反对的则是其他大部分的行业,其中尤以和粮食有关的行业反对的最为坚决。

    此外,主张把贸易协定作废的,还有很多大臣,但他们是脱利益之争的,而是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这么主张的。

    签订那个贸易协定时,懿安皇后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是南方的经济实力要远远强于北方,但最近几年,懿安皇后现她想错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错。

    如今,北方有几宗货物,那简直就跟抢银子一样。

    其中,当其冲的是取代窗纸的玻璃,以及其他玻璃器皿。这些东西极其昂贵,但销路极好。

    其次是皮鞋,那东西同样是吸钱机。

    但是,对南方冲击最大还不是这两个最能抢钱的,而是衣料。

    棉花、织布、染布、销售,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产业,但是,这本是南方最强项的产业现在却被北方打的无还手之力。

    这是极其严重的问题,但却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

    北方产的毛料就不说了,虽然抢钱也抢的厉害,但对南方冲击的范围毕竟还有限,可北方产的棉布布料比南方便宜一大块,这就极其极其严重了,因为相关的人有成百上千万之多。

    一开始还以为是北方压价竞争,很多人还笑,因为这是不可能长久坚持下去的,所以也就一直等着看北方那些人的笑话。但,谁也没想到,北方似乎不是在压价竞争,而是真的能把价格降下来。

    棉布的价格下降,冲击的是整个的产业链,涉及的人太多了。好在,外洋贸易与日俱增,分担了一部分的压力。要不,问题就更严重了。

    由此,更引了很多人的担忧,他们抨击这个贸易协定太不合理。但是,现在南北方纠缠的太深了,何况隔着陈海平的北方,还有更北方更广大的地区。而且,这贸易协定关乎整个天下的形势,绝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双方吵翻了天,但就是没有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

    八月初七,懿安皇后宣布,将亲赴辽东为袁崇焕老母八十寿诞致贺。

    这个消息一出,争吵登时平息下来。

    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