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六章 约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百八十六章 约定 (第1/3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约定

    第二天,上午辰巳。在中南海紫光阁,陈海平单独召见了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

    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隆安寺是京城最著名的寺院,在外城的白桥南里,那些和格鲁派不睦的大喇嘛大活佛以及藏巴汗的弟弟噶斯巴图都被安排在了隆安寺。

    僧房里,噶斯巴图望着十几位面容肃穆凝重的大活佛大喇嘛,心里忐忑极了。

    当日,汉人突然挥军入藏,他们的军队简直不堪一击,但藏巴汗带着人逃入后藏之后,却万没曾想,汉人军队竟然停止进攻了。

    非但如此,随后,汉人还把大部军力撤离了藏地。

    虽然谁都不明所以,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很显然,这个时候,世上绝没有任何事比汉人停止进攻更好的了。

    不久,那位青藏总督邓玉文派人来传话,说是邀请他们赴北京一行。

    这个时候,没人会拒绝这样的邀请,就是被打跑的藏巴汗。尽管恨的要死,但也不会愚蠢地予以决绝。

    显然,汉人的打算很清楚,就是不想让格鲁派一家独大,而这就留给了他们所有人一线生机。

    但,为什么要单独召见罗桑却吉坚赞和阿旺罗桑嘉措?会不会有什么变故?

    这些大喇嘛大活佛都是聪明绝顶之人,他们绝对相信那位领政大人不会让格鲁派一家独大,但会做到什么程度,他们心里本就没什么底,现在知道那位领政大人单独召见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心里自然愈地忐忑了。

    等,除了等待,没有任何办法。

    -----

    紫光阁里的这场召见,让很多人揪心,但实际上,平静的很。

    召见的规格极高,除了陈海平,孙传庭、鹿继善、陈奇瑜都在座相陪,但是,就是一句不提正事。

    陈海平不提,孙传庭、鹿继善、陈奇瑜不提,罗桑却吉坚赞不提,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也不提。

    不过,很显然,陈海平、孙传庭等人不提是不想提,而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这对师徒不提,不是不想提。而是不能提。

    对宗教,陈海平没有任何成见,他心里有的只是利害。

    陈海平对任何宗教都没有什么研究,涉猎都谈不上,所知的都只是皮毛,但即便是皮毛,陈海平也知道要论教义之玄妙,佛教和任何宗教相比,那都是天地之别。

    而且,就以陈海平所知的皮毛而言,他也能真切地感受到佛教教义的那种难以言说的玄妙之美。

    借着这个机会,陈海平是想当一回学生的,他是真心地想向罗桑却吉坚赞这位佛学大师请教一些佛法上的问题。

    陈海平问的都是一些极简单,却都是佛法最核心的问题。

    实际上,陈海平问什么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陈海平真心地当一回学生,就是要向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表明一种态度。

    这种态度重要,也不重要,和政治有关,但也无关。

    这种态度就是一种诚意,是陈海平向佛法表达的诚意。如果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感受到了这份诚意。那就重要,但感受不到,那就不重要。同样,如果把这份诚意看作一种姿态,那就和政治有关,但如果不是,那就乎了政治之上,也就和政治无关。

    陈海平诚心诚意地问了很多问题,但有一个最想问的问题,他却始终没问。

    毫无疑问,罗桑却吉坚赞是一位真正的佛门大师,佛法精深,而且,陈海平更相信,历史上,像罗桑却吉坚赞这样的佛门大师一定不在少数,但,为什么这些佛门大师竟然让农奴制这种极其残忍的制度在藏地存在下去?

    或许,佛门中人认为这就是轮回,任何人的今世所得都是前世之果,但这绝对说服不了陈海平。

    陈海平至始至终都没有问这个问题。

    召见,连同午宴,持续了两个时辰。气氛一直都极为轻松、融洽,最后宾主尽欢而散。

    回到大昭寺,进到僧房坐定,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就问道:“师傅,今天这是什么意思?”

    默然片刻,罗桑却吉坚赞缓缓地道:“领政大人这是在进一步降低我们的期望。”

    凝神想了想,阿旺罗桑嘉措道:“师傅。我明白了。他单独召见我们,就会让隆安寺的那些人提心吊胆。在召见我们的时候,却对我们关心的事儿又只字不提,这就是在警告我们。”

    赞许地点了点头,罗桑却吉坚赞道:“领政大人是世俗的皇者,而且必定是前无古人的绝代皇者。这样的人的抱负是出我们的想象的,所以不论今后领政大人如何安排我们,我们都要接受。”

    要是在进北京之前,罗桑却吉坚赞说这样的话,阿旺罗桑嘉措一定不会同意,但现在,他已经深深地意识到,陈海平的力量是他们根本无法抗拒的。

    所以,必须忍。

    何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