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七十八章 雕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百七十八章 雕像 (第1/3页)

    第二百七十八章雕像

    现在,这里就是天堂!

    现在。京城里最火的一个行业就是车行。

    在这个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大园林里,就是刮风下雨的天儿,车行的马车也随处可见,在大园林里到处穿行。

    要是风和日丽,那就更壮观了,大园林里到处都是游玩的人,而游玩的百姓最喜欢的出行方式就是乘坐车行的马车。

    车行的服务那简直是地道极了,不仅一天十二个时辰随传随到,而且赶车的车夫也都是模样极为周正的小伙子,穿着统一的服装,那一出去,就甭提多带劲了。

    京城四郊,本就河道纵横,河湖众多,现在经过统一规划和建设,更是密如织网,又精美如画,那真是有的幽深,有的清静,有的壮阔,有的精美……

    更绝得的是。按照规划,顶多三五年后,大游船可以从北京城里开到园林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那个地方有水。

    此外,这里与其他所有地方的园林,除了规模之外,还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就是到处都有大片大片的草地。

    这里的草地不是茅草,而是毛茸茸的很小的那种草,绿极了。所以远远看去,草地就跟锦缎一样铺展在大地上,漂亮极了。

    听说这种草是领政大人特意要求那些皇家的园林师傅培育出来的。

    为皇家服务的人有很多,其中有极大的一部分人是为皇家培育蔬果的。以前这些人的地位极低,但现在,他们之中那些手艺好的现在都是大师傅了,钱那是挣得海了去了。

    现在,这还只是初具规模,要是再过几年……北京城的人就是想想都觉得要昏过去,真是太幸福了!

    三月十八日,黄道吉日,宜庆典。

    城西是文教的荟萃之地,最先开工建设的当然是核心中的核心,而这个核心中的核心毫无疑问就是中国科学院。

    这个科学院的机构实际上就是和以前的翰林院一样,只不过两者研究的内容差异极大。翰林院研究的就是道德文章和圣人的微言大义,而中国科学院研究的则是以徐光启的建言为基础,再采纳了汤若望等西洋教士的建议,设置的门类齐全的科研机构。

    在有关中国科学院的设计时。陈海平几乎没有多说一句。在这些事情上,陈海平本着一条原则,如果不是绝对必要,就少数话,最好是让事情多按自然的轨迹展。不过,有关科学院的硬体建设,却完全是由陈海平定调的。

    这件事陈海平不插手不行,因为实在是看不过去,其他人的想法与他的想法那简直是差的太远了。

    整个科学院的建设,虽不是华屋,却绝对是广厦,遵循的是汉唐遗风,古朴厚重,气势那绝对叫一个磅礴。

    尤其是科学院占地之广,更是令人乍舌,使得那些近看极为旁大的建筑群,远看却显得孤零零的,房子还是太少了。

    一句话,科学院的那些房屋是建筑在一张精美绝伦的图画的核心区,四周的风景那是美极了:花木扶疏,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一眼望不到尽头。

    今天,北京城所有的达官显贵、士绅名流都聚集到了中国科学院,他们是为了一座雕像的揭幕典礼而来。

    但是,除了始作俑者陈海平,没人知道眼前这座被一块巨大的红布遮蔽的雕像是谁的,就是身为主人的徐光启也不知道。

    雕像是三天前的深夜运来的,安装好后,就被那块大红布从头盖到脚,一点缝隙都没有。雕像一直由十六名持着长枪的士兵护卫,没有人可以靠近,就是徐光启都不行。

    雕像是谁?自从雕像耸立在这儿,这个话题就风靡了北京城,弄得人人都心痒痒的,想知道这神秘的雕像到底是谁的。

    现在,谜底马上就要揭晓了。

    上午巳时,风和日丽,人们成半圆形在雕像前二十米左右的地方聚集着。

    人群的最前面是四五十张大椅,椅子上坐满了人,不过,有点奇怪,椅子上坐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而像政务院总理孙传庭和京城一姐戴小蓉蓉姐这样绝对的大人物却在一旁鸟悄地站着。

    这是陈海平立下的规矩,除了极少数的场合,其他任何地方都是长者先,而不论地位高地,就是他自己也不例外。

    今天就是如此。

    雕像前两丈左右,有一个临时放置的半圆形讲台,陈海平就站在讲台后。

    今天。陈海平依旧与凡俗不同。

    以前,像这种场合,都要祭天告地,仪式极为繁琐,但在陈海平这儿,这些全免了。

    人群中,徐光启坐在正中,其他人都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在老头子的周围。

    巳时整,当八名容颜肃穆的士兵把红布徐徐揭去,徐光启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大瞪着眼睛呆呆地看着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的神秘雕像。

    那竟然是他!

    徐光启颌下的须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