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七章 恨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七章 恨极 (第2/3页)

同时也极为愤怒。

    刘宗周现在已经不是应天府尹了,懿安皇后从北方一回到南京,就以迅雷之势开始了新一轮的人事调整,其中刘宗周由应天府尹升任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

    开封离南京不远,快马一日可至。

    开封大审的消息传至南京,平民百姓自然没什么,但官场立刻就炸锅了,至少八成的官员都怒不可遏,恨不得把杨嗣昌这个小人黑撕碎了,历朝历代的酷吏恶官都成了杨嗣昌的朋友,你想得出想不出的骂名都冲着杨嗣昌铺天盖地而来。

    但就是这样,却没有一个官儿敢在大殿上,在懿安皇后面前放一个屁儿。

    没人敢在懿安皇后面前放屁,但刘宗周没这个威势,众位人人君子都把希望放在刘宗周这位当代大儒和刑部尚书身上,所以每天来拜访的君子缕缕行行。

    此外,杨嗣昌把七个官儿定了死刑,这七个官儿的家人亲朋光愤怒可不行,他们得把人先给捞出来,所以为了走动这件事,在南京城流动的银子能流成河。

    这条银河里的水不可避免地要流向刘宗周这位新任的刑部尚书,而这就让刘宗周极为愤怒,因为他这才知道,竟然有这么多人敢来他这儿行贿,而这也就说明,他的官声并不比其他的官儿好多少。

    但这还不是让刘宗周最生气的,实际上,刘宗周最气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因为他做不到把那些来行贿的人绳之以法。

    人情义理,中国人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不是随便来的,都是根由的,这个“人情义理”也是。

    人情义理,人情在前,义理在后,而这也就说明了人情的地位大于义理。但是,谁都知道这不对,像刘宗周这样的儒学君子平生最讲究的又恰恰是义理的学问。

    人情和义理本是尖锐对立的,但中国人聪明,或者也可以说是虚伪,他们把人情和义理原本泾渭分明的界限生生给弄的模模糊糊,以至于像刘宗周这样的人都可以接受,而不会认为有什么大不妥,进而跟自己过不去。

    以前,当然也没断了有人给刘宗周送礼说情,刘宗周每次也都是严词拒绝。但这一次,因为在不知不觉中,懿安皇后提高了君子们的道德标准,以致让刘宗周这样的大学者也醒悟过来,原来“人情”和“义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