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八章 逼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百四十八章 逼人 (第1/3页)

    第二百四十八章逼人

    蹄声似奔雷,敲击着大地。三千铁骑如一道狂飙突进。

    路上的行人不断,他们大都是商旅,不用看,仅仅听声音,众人都早早避在路旁。

    此番不辞而别,原因确实如懿安皇后所想,陈海平真是怕了她。

    在那一世,内战是最为中国人所深恶痛绝的,陈海平也是如此。那一世,中国之所以百年积弱,差点亡国灭种,最大的原因就是无休止的内斗。

    对于杀人,陈海平并不太在意,做这种事怎么可能不杀人?但这同样有个限度。形势展到今天,将来战况之惨烈,规模之庞大,已然可以料想得到。

    政治的实质就是妥协的艺术,而且事情永远都有,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做得完的,所以陈海平开始考虑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路径可以走。

    除了战争,要想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那懿安皇后就是关键的关键,所以才有孙茜去见懿安皇后这一出。但谁曾想,他的灵机一动同样也引来了懿安皇后的灵机一动,而且在这场交锋当中,就目前而言,他是失败者。

    意识到自己是失败者之后,对懿安皇后接下来会做什么,陈海平也就大致都了然于胸了,懿安皇后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利用他们之间刚刚产生这一丝的暧昧之情。

    他陈海平一言九鼎,不论是敌人,还是对自己人,这都是要尽全力来塑造的。

    不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这都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想以其他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这一点就尤其重要。

    如果不走,那在懿安皇后和袁崇焕两人联手的挤兑下,有些事就由不得他不答应,而一旦答应,自然也就轻易反悔不得,所以他必须得走。

    六月,天气已经很热了,疾驰了将近一个半时辰,大队停下,在一个山坡下休息。休息过后,大队继续行进,但度却越来越慢。

    度快慢。原因当然是陈海平,众人现他们的领政大人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极为重大的事情。

    “怎么了?”孙茜同样骑马,途中,她有些担心地问道。

    “没什么,我突然想起了点事儿。”笑了笑,陈海平道。

    天都大黑了,大队抵达了山海关。

    到了山海关宿下,陈海平谁都不见,就是连晚饭都没吃,他一个人关在屋子里。

    孙茜知道丈夫在想事情,所以也就没去打扰,但随着时间越来越晚,她也开始焦急起来。半夜了,正当孙茜忍不住想要进屋去看看的时候,陈海平出来了。

    信使连夜出,快马向宁远赶去。

    -----

    陈海平走了,四方巨头变成了三方巨头,这个会晤的重要性便大大降低,但即便如此,三方还是有些事要谈的,这尤其是对皇太极而言。

    虽然在这儿袁崇焕是主人。但由于懿安皇后的身份特殊,所以这个会晤的地点就是懿安皇后所住的这个院子。

    他们商谈的是大方向,细节的事儿自然由下面的人具体来谈,所以小半天的功夫事情就都谈好了。

    送走袁崇焕和皇太极之后,懿安皇后又一个人在屋中独坐,沉浸在那一丝难明的思绪里。

    “皇后。”

    懿安皇后一愣,见是章程,问道:“什么事?”

    章程道:“袁大人求见。”

    袁崇焕刚走,怎么又来了?懿安皇后有些吃惊。

    对袁崇焕,懿安皇后一向非常客气,她亲自出迎。把袁崇焕让进客厅,奉茶落座之后,懿安皇后问道:“大帅,是不是生了什么事?”

    “是的。”袁崇焕的神情有些古怪,他把一封书简递给了懿安皇后。

    接过书简,展开,懿安皇后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书简是陈海平写来的,除了一些客气话之外,书简主要的意思是陈海平邀请他们三人赴京城商议大事。

    陈海平究竟是什么意思?这又演的是哪一出?就在懿安皇后沉思的时候,皇太极也到了。

    皇太极落座之后,懿安皇后又把书简递给了皇太极。皇太极看过,神色凝重,但并没有其他的反应。

    “刚刚不辞而别,现在又邀请我们去京城,领政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半晌,袁崇焕问道。

    看了袁崇焕和皇太极一眼,懿安皇后道:“不管是什么意思,只要领政大人愿意谈,那就是好事。”

    三人之中。对陈海平的邀请最感不安的是皇太极,听懿安皇后的意思是要去,皇太极问道:“皇后您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去?”

    懿安皇后道:“这应该不是坏事。”

    目前,陈海平最大的敌人是江南,是懿安皇后,相比江南,相比懿安皇后,皇太极清楚自己还不够份量,既然懿安皇后一个女人不怕,他又怕的是什么?

    略一沉吟,皇太极道:“臣为皇后马是瞻。”

    轻轻点了点头,懿安皇后道:“大汗需不需要点时间回去做些准备?”

    摇了摇头,皇太极道:“没这个必要。”

    懿安皇后又转头对袁崇焕道:“大帅呢?”

    袁崇焕是最没有负担的,他道:“这件事皇后做主就可以了。”

    懿安皇后道:“那好,就烦劳大帅回复领政大人,我们近日就动身。”

    随后,三人开始密议在与陈海平商谈时,他们各自应该持有的立场,一直到掌灯时分方才散去。

    虽然几乎可以肯定,这次京城之行不会是鸿门宴,但在送走袁崇焕和皇太极之后,懿安皇后还是写下数道密旨,令人即刻送回南京。

    ------

    陈海平回到京城的时候。山东的土改大体上已经完成了。

    实际上,土改并不怎么麻烦,麻烦的还是搬迁,那些事情真是琐碎之极,而且政府得负责到底,但在土改这件事上,政府就真的是轻松多了。

    本来分地对农民那是性命攸关的天大的事儿,但由于政策得宜,就使得这件天大的事儿无风无浪,进行的既简单又顺利。

    这次土改并没有把所有土地都分了,而是保留了三分之一的土地作为官田。而这就使得分地的事儿大大地简单了。

    官田不是单独的大片田地,而是遍布整个农村。可以说,官田把每个村子的田地都给隔开了。

    政府并不负责分地到户,而只是负责到村这一级。按照人口,把总数划拨下去,然后就让村民自己分地。

    由于有官田的存在,更由于定下了官不与民争利的原则,使得村民可以挑地,挑剩下的就是官田。

    这样一来,矛盾自然是降到了最低,最困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这个时候,徐光启、成基命、鹿继善等人都回到了京城,他们一听陈海平回京,都自动地聚到了紫光阁。

    老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是一件令人非常高兴的事儿,陈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